西南古道,一片遼闊的草原之上。
班紮和一風,還有劉毅和秀姑已經離開軍隊很遠了,神威軍團的那五千兵馬都在遠方休整,而本倩火猴等人也在遠方關注著他們。
原本本倩因為非常擔心他們的安全,一定要跟著他,但是一風在她耳邊說明了利害之後,她便沒有在堅持,她雖然關心一風,卻也不願意讓他為難。
更何況,雖然她不清楚太子為何要追殺秀姑,但這件事,隻能讓秀姑他們自己來麵對。
然而,他們這些人包括一風,不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本倩父親作為魏氏皇子,她自身也是屬於魏氏皇族三大鐵律誅殺之人,如果她現在知曉了這一切,那麽今後的結局也許就不一樣了。
或許,這才是宿命真正的玩笑吧。
眼下,班紮看了身後的神威軍團一眼,停下了腳步,笑著對他們說道:“大家也別這麽嚴肅,我和你們也算是舊相識了,尤其是和劉將軍,那是並肩保護太子多年,雖然交道不是特別多,但是畢竟共事這麽久,也算是朋友了。”
一風心中訝異他性情轉變之快,之前在西南州的溪穀中,還是對他們喊打喊殺的,現在居然毫不臉紅地敘起舊了,想是在太子身邊待久了,權變之道也已經駕輕就熟了。
不過,既然他放下了麵子,那自然不好駁迴,於是一風說道:“勞駕班將軍跋涉往返,實在過意不去。不知道這段日子,太子是否安康無恙?”
班紮點頭笑道:“太子一向還好。不過性情也有些轉變。想來也是,劉將軍最清楚不過了,太子從小就被確立為武帝繼位者,受盡了千般寵愛,萬般尊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百官愛戴,將校景從。但是這一場轟轟烈烈的佛道滅法戰爭,卻將本身牽涉佛道頗深的太子,置於尷尬的境地,在朝廷之上,他也是第一次遭到了嘲諷、冷落,甚至謾罵。”
一風說道:“即便如此,太子地位尊榮,誰有這麽大膽子,敢謾罵他?”
班紮笑道:“這你就不懂了吧,朝廷之上,有一幫專門找人茬的言官,他們看不慣的事情就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來,並且說的很大聲,毫無顧忌,甚至連武帝的臉麵都不看。”
“哦?”一風對朝廷之內的事並不熟悉,疑惑地道:“他們不怕死嗎?”
班紮笑著搖頭,說道:“佛子,死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另類的尊榮,是一種可以讓他們名留史冊的捷徑,他們被儒家某部分言論的禁錮,以讀書之人名留青史為最頂級的禮遇,而他們將不畏強權被斬殺視作此途徑中難得的機遇,更讓他們熱血沸騰,前仆後繼。”
一風點了點頭,記起來在君州城之時,那些禦史大夫等等官吏,在大武帝宮南門不顧一切地進諫之事,那個時候,太子魏晃也曾提到過這種事。
班紮繼續道:“在經過了這種風波之後,一個人想要不改變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劉將軍······”
說到這的時候,他拿眼睛看著劉毅。
劉毅麵無表情,點了點頭。
班紮才說道:“尤其是劉將軍和七公主私奔後,太子的性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之前的平易近人變得十分冷淡,並且刻意疏遠了許多原本和他親近之人。我有很多次都聽到他在喃喃自語,說已經沒有了可信之人,表情十分傷感。”
劉毅歎了一口氣,卻沒有說話,沉默下去。秀姑悄悄地伸出手,牽著他的手,劉毅對她微微搖頭,苦笑了一下。
一風則想得更遠,他現在知道武帝為什麽疑心病那麽嚴重。本來改革佛道也是一風想看到的,但是武帝在推行之時,佛道愈演愈烈的反抗觸動了武帝的逆鱗,於是他認為佛道的勢力已經對他產生了威脅,並且不服從他的命令,竟敢奮起反抗,誓要斬草除根,所以才開啟了這一場規模宏大轟轟烈烈的佛道滅法戰爭。
原來這種疑心病,是魏氏皇族的專屬。他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背負很多東西,當那些喜愛的東西失去,而失去的東西無可挽迴的時候,他們便會懷疑人生,懷疑身邊的每一個人。
因為他們擁有的太多,所以失去的也會比別人多,疑心自然就比任何人都要重。
從太子的言行上來看,這種疑心隻會越來越重,並且在他登基的那一刻達到頂峰,這是他們不可避免的命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一風搖了搖頭,將這些想法暫時從腦子裏抖到心底,掩埋起來,他看著班紮,將他此生以來,最重要的一句話問了出來:“別說這些沒用的了,之前我和你說的事,你和太子稟報了之後,太子是什麽態度?”
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之前從南宗寺了弘大師圓寂之前確立計劃開始,到雲州青萍鎮之戰再到西南州別馬峽穀之戰、密州西南古道之戰,從始至終,他都是朝著那個既定的目標前進的。
可其中最關鍵的是,這個目標並不是釘死不動的,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來配合,如果沒有他的認可和配合,那麽這一場佛道滅法戰爭,則會陷入更艱難的境地,而一風也會麵臨尷尬的抉擇。
若是真的到了那種地步,那麽他就隻能選擇繼續率領佛道戰勝大武軍團,然後逼迫武帝退位,讓太子繼位。
可難點在於,這就有點霸王硬上弓的味道了,太子的不支持和不配合,勢必讓主導這場逼宮大戲的一風陷入被動,到時候會有更多不確定的因素,隨時都能讓謀劃好的一切毀於一旦。
不過一風這一次確實想多了,麵對近在咫尺的至高無上的皇位,有人在背後推自己一把,並且還宣稱不要自己負責任,所有後果由背後推動之人全部承擔,到這種境地,難道還不會順水推舟,順勢就坐了上去?還等什麽?
當班紮告訴魏晃這件事的時候,魏晃就是這麽想的。
但和其他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會欣喜若狂不同,他比所有人都想得更深一層——他拒絕表態。
魏晃作為這個計劃的主要人物,他的想法必定會與眾不同。在他的心中,眼下的局勢,不論是君州城內朝廷的局勢,還是大武國各州境的戰局,都和一風初來君州時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大多數人因為武帝的金龍令,而執行堅決的屠殺政策。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佛道,朝廷內百官的態度也逐漸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戰局的僵持更是讓支持和反對這場戰爭的聲音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苗頭,現在緊緊是因為武帝魏宇的強勢獨裁而被壓抑,那些不知死活的言官監察,看到佛道佛僧被如此大規模殘殺,也開始產生惻隱之心,動搖風向,認為此舉有違仁道和中庸之道,並增加上言進諫的次數。
總的來說,對於殲滅佛道,大武國朝廷並不是鐵板一塊,也有各種聲音出現,形勢現在暫無法明了。自己雖然支持佛道,但是上次與他的父皇魏宇談心之後,除了告訴他魏氏皇族的三大鐵律,魏宇也將堅決殲滅佛道的理由已經全盤托出,並半威脅半警醒地暗示他,不要做違逆之舉。
在君州城內為寶相寺拖延時間的事件已經讓父皇大為不滿,眼下形勢更加複雜,決定並不是那麽容易做的。
既然事情的發展還遠還沒有眉目之時,貿然表態,若是泄露給武帝魏宇了,即將被逼宮的他會怎麽想?又會有什麽舉措?會產生什麽後果?
並且,如此一來,一風等人倘若戰敗了會怎麽樣?他若是不表態,一風他們戰敗之後,完全可以稱他們自作自受,到頭來,他隻要耐心等待,那麽武帝座下的皇位還是自己的。如果表態支持,難免他們計劃破滅之後,不會將他拖入泥潭,以此要挾或者乞求他去給他們尋找一條活路。
誰能夠肯定一風這些人能夠取得成功?
所以,拒絕表態才是最好的選擇。
隻有自己不擇手段地順利登基,才是真正做出有力的決策,現在不論說什麽,權柄在魏宇手裏,做任何表態都無濟於事。
不得不說,太子就是太子,能在這個位置紋絲不動地呆了這麽多年,對於權謀之道也是運用自如,積累頗深。眼見了有人將好事送上門來,他雖心動,但是絕不會因此胡亂許諾。這份定力和忍耐力,絕非一般人所能及。
而班紮就是帶著太子魏晃的這麽複雜深奧,卻又意蘊不明的情感而下達的命令,星夜兼程,趕過來會見一風。
這樣的命令,是什麽樣的呢?一風聽了,又會做如何感想呢?
班紮和一風,還有劉毅和秀姑已經離開軍隊很遠了,神威軍團的那五千兵馬都在遠方休整,而本倩火猴等人也在遠方關注著他們。
原本本倩因為非常擔心他們的安全,一定要跟著他,但是一風在她耳邊說明了利害之後,她便沒有在堅持,她雖然關心一風,卻也不願意讓他為難。
更何況,雖然她不清楚太子為何要追殺秀姑,但這件事,隻能讓秀姑他們自己來麵對。
然而,他們這些人包括一風,不論如何也沒有想到,本倩父親作為魏氏皇子,她自身也是屬於魏氏皇族三大鐵律誅殺之人,如果她現在知曉了這一切,那麽今後的結局也許就不一樣了。
或許,這才是宿命真正的玩笑吧。
眼下,班紮看了身後的神威軍團一眼,停下了腳步,笑著對他們說道:“大家也別這麽嚴肅,我和你們也算是舊相識了,尤其是和劉將軍,那是並肩保護太子多年,雖然交道不是特別多,但是畢竟共事這麽久,也算是朋友了。”
一風心中訝異他性情轉變之快,之前在西南州的溪穀中,還是對他們喊打喊殺的,現在居然毫不臉紅地敘起舊了,想是在太子身邊待久了,權變之道也已經駕輕就熟了。
不過,既然他放下了麵子,那自然不好駁迴,於是一風說道:“勞駕班將軍跋涉往返,實在過意不去。不知道這段日子,太子是否安康無恙?”
班紮點頭笑道:“太子一向還好。不過性情也有些轉變。想來也是,劉將軍最清楚不過了,太子從小就被確立為武帝繼位者,受盡了千般寵愛,萬般尊榮,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百官愛戴,將校景從。但是這一場轟轟烈烈的佛道滅法戰爭,卻將本身牽涉佛道頗深的太子,置於尷尬的境地,在朝廷之上,他也是第一次遭到了嘲諷、冷落,甚至謾罵。”
一風說道:“即便如此,太子地位尊榮,誰有這麽大膽子,敢謾罵他?”
班紮笑道:“這你就不懂了吧,朝廷之上,有一幫專門找人茬的言官,他們看不慣的事情就會毫不猶豫地說出來,並且說的很大聲,毫無顧忌,甚至連武帝的臉麵都不看。”
“哦?”一風對朝廷之內的事並不熟悉,疑惑地道:“他們不怕死嗎?”
班紮笑著搖頭,說道:“佛子,死對他們來說,是一種另類的尊榮,是一種可以讓他們名留史冊的捷徑,他們被儒家某部分言論的禁錮,以讀書之人名留青史為最頂級的禮遇,而他們將不畏強權被斬殺視作此途徑中難得的機遇,更讓他們熱血沸騰,前仆後繼。”
一風點了點頭,記起來在君州城之時,那些禦史大夫等等官吏,在大武帝宮南門不顧一切地進諫之事,那個時候,太子魏晃也曾提到過這種事。
班紮繼續道:“在經過了這種風波之後,一個人想要不改變是不可能的事。尤其是劉將軍······”
說到這的時候,他拿眼睛看著劉毅。
劉毅麵無表情,點了點頭。
班紮才說道:“尤其是劉將軍和七公主私奔後,太子的性情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之前的平易近人變得十分冷淡,並且刻意疏遠了許多原本和他親近之人。我有很多次都聽到他在喃喃自語,說已經沒有了可信之人,表情十分傷感。”
劉毅歎了一口氣,卻沒有說話,沉默下去。秀姑悄悄地伸出手,牽著他的手,劉毅對她微微搖頭,苦笑了一下。
一風則想得更遠,他現在知道武帝為什麽疑心病那麽嚴重。本來改革佛道也是一風想看到的,但是武帝在推行之時,佛道愈演愈烈的反抗觸動了武帝的逆鱗,於是他認為佛道的勢力已經對他產生了威脅,並且不服從他的命令,竟敢奮起反抗,誓要斬草除根,所以才開啟了這一場規模宏大轟轟烈烈的佛道滅法戰爭。
原來這種疑心病,是魏氏皇族的專屬。他們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注定要背負很多東西,當那些喜愛的東西失去,而失去的東西無可挽迴的時候,他們便會懷疑人生,懷疑身邊的每一個人。
因為他們擁有的太多,所以失去的也會比別人多,疑心自然就比任何人都要重。
從太子的言行上來看,這種疑心隻會越來越重,並且在他登基的那一刻達到頂峰,這是他們不可避免的命運,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一風搖了搖頭,將這些想法暫時從腦子裏抖到心底,掩埋起來,他看著班紮,將他此生以來,最重要的一句話問了出來:“別說這些沒用的了,之前我和你說的事,你和太子稟報了之後,太子是什麽態度?”
這才是關鍵中的關鍵。之前從南宗寺了弘大師圓寂之前確立計劃開始,到雲州青萍鎮之戰再到西南州別馬峽穀之戰、密州西南古道之戰,從始至終,他都是朝著那個既定的目標前進的。
可其中最關鍵的是,這個目標並不是釘死不動的,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來配合,如果沒有他的認可和配合,那麽這一場佛道滅法戰爭,則會陷入更艱難的境地,而一風也會麵臨尷尬的抉擇。
若是真的到了那種地步,那麽他就隻能選擇繼續率領佛道戰勝大武軍團,然後逼迫武帝退位,讓太子繼位。
可難點在於,這就有點霸王硬上弓的味道了,太子的不支持和不配合,勢必讓主導這場逼宮大戲的一風陷入被動,到時候會有更多不確定的因素,隨時都能讓謀劃好的一切毀於一旦。
不過一風這一次確實想多了,麵對近在咫尺的至高無上的皇位,有人在背後推自己一把,並且還宣稱不要自己負責任,所有後果由背後推動之人全部承擔,到這種境地,難道還不會順水推舟,順勢就坐了上去?還等什麽?
當班紮告訴魏晃這件事的時候,魏晃就是這麽想的。
但和其他人如果遇到這種情況會欣喜若狂不同,他比所有人都想得更深一層——他拒絕表態。
魏晃作為這個計劃的主要人物,他的想法必定會與眾不同。在他的心中,眼下的局勢,不論是君州城內朝廷的局勢,還是大武國各州境的戰局,都和一風初來君州時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大多數人因為武帝的金龍令,而執行堅決的屠殺政策。其次,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佛道,朝廷內百官的態度也逐漸產生了微妙的變化,戰局的僵持更是讓支持和反對這場戰爭的聲音開始出現兩極分化的苗頭,現在緊緊是因為武帝魏宇的強勢獨裁而被壓抑,那些不知死活的言官監察,看到佛道佛僧被如此大規模殘殺,也開始產生惻隱之心,動搖風向,認為此舉有違仁道和中庸之道,並增加上言進諫的次數。
總的來說,對於殲滅佛道,大武國朝廷並不是鐵板一塊,也有各種聲音出現,形勢現在暫無法明了。自己雖然支持佛道,但是上次與他的父皇魏宇談心之後,除了告訴他魏氏皇族的三大鐵律,魏宇也將堅決殲滅佛道的理由已經全盤托出,並半威脅半警醒地暗示他,不要做違逆之舉。
在君州城內為寶相寺拖延時間的事件已經讓父皇大為不滿,眼下形勢更加複雜,決定並不是那麽容易做的。
既然事情的發展還遠還沒有眉目之時,貿然表態,若是泄露給武帝魏宇了,即將被逼宮的他會怎麽想?又會有什麽舉措?會產生什麽後果?
並且,如此一來,一風等人倘若戰敗了會怎麽樣?他若是不表態,一風他們戰敗之後,完全可以稱他們自作自受,到頭來,他隻要耐心等待,那麽武帝座下的皇位還是自己的。如果表態支持,難免他們計劃破滅之後,不會將他拖入泥潭,以此要挾或者乞求他去給他們尋找一條活路。
誰能夠肯定一風這些人能夠取得成功?
所以,拒絕表態才是最好的選擇。
隻有自己不擇手段地順利登基,才是真正做出有力的決策,現在不論說什麽,權柄在魏宇手裏,做任何表態都無濟於事。
不得不說,太子就是太子,能在這個位置紋絲不動地呆了這麽多年,對於權謀之道也是運用自如,積累頗深。眼見了有人將好事送上門來,他雖心動,但是絕不會因此胡亂許諾。這份定力和忍耐力,絕非一般人所能及。
而班紮就是帶著太子魏晃的這麽複雜深奧,卻又意蘊不明的情感而下達的命令,星夜兼程,趕過來會見一風。
這樣的命令,是什麽樣的呢?一風聽了,又會做如何感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