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哄搶完本常和尚買來的糧食,自行散去,也沒再多看和尚們一眼。


    本常和尚對火猴等人道:“你們為一口水來此,但此地已無半口水了吧?若真有一口水也不至於落到如此地步。”


    說著把背囊中的水拿出來給火猴等人分喝,又道:“你們是往南宗寺去吧?正好老衲隻身一人,事情也已經辦得差不多了,便與你們一起迴寺吧。”


    等本常和尚遣迴鎮上的和尚後,火猴等人便與本常和尚同行,往南宗寺趕去。


    臨走的時候,一風看著身後破落的村莊,心中悲戚,久久難以平靜,一步三迴頭。


    火猴看著身後心事重重的一風,邊走邊問書禮道:“師弟,底層百姓的生活都是這麽苦嗎?”


    本常和尚歎了口氣,說道:“底層老百姓的生活就是,窮,偶爾不幸。”


    書禮搖了搖頭:“底層老百姓的生活是,窮,一直不幸。”


    ······


    一行人一路奔波,往南宗寺趕路。


    路上,書禮問道:“本常法師,遇到饑饉災年,按常理,佛門慈悲,普度眾生,應該廣施福緣,接濟蒼生,怎麽我一路走來,總是寺廟中錢糧多,百姓民眾苦?”


    說著,還把村裏先生教孩子們的順口溜念給本常和尚聽。


    本常和尚聽了,也是沉默半晌,愁眉不展。


    他道:“老衲從小身居佛寺,在南宗寺大雄寶殿佛祖麵前活了四十餘年,對儒教、道家的了解不深,但對佛門的有些事情也還算有數。佛門從外邦傳入大武國上千年了,始終以福禍皆因果,功德轉輪迴之佛念,引人向善,因此才在大武國百姓間迅速得以廣泛響應,且曆經多朝多代而不絕。”


    他歎了口氣道:“但聽本寺先祖講法之餘,也時常感歎佛門發展至最近百年,因朝廷恩德,特許不繳糧、不納稅,而致使財富迅速積累,越來越多人遁入空門。


    “這本是善事,但佛徒一多,難免良莠不齊、泥沙俱下。除去真心求佛之眾,各懷異心,假公肥私之人也大有所在。


    “先有一寺如此,後有十寺效仿,最後幾乎寺寺如此。


    “若有人質疑其佛性墮落,則狡辯稱佛寺為弘揚佛法之根基,隻有佛寺廣大,佛像莊嚴,佛徒甚眾,才能體現佛法無邊,功德無量。”


    書禮皺眉道:“如此一來,佛寺占地,百姓無田,民生疾苦啊!”


    本常和尚同樣眉頭緊鎖,道:“何嚐不是呢?但即便是南宗寺內,起居奢侈、行事鋪張、力主購田買地再擴建佛寺之人,也不在少數。畢竟南宗寺有十萬僧眾,數量如此龐大的佛徒,給養甚巨啊。


    “更深一步想,南宗如此,北宗如何呢?那是上千年的巨派,僧眾更不知道有多少,他們的日常供養又能從何而來呢?還不是來自貧苦百姓?”


    書禮道:“如此局麵,朝廷看不見嗎?”


    本常和尚道:“不會看不見的,你可知明年君州開啟儒釋道三家的論道大會?我聽師尊提及,此時並不是簡單的論道大會,朝廷必有動作。”


    火猴接口道:“論道大會南宗寺也會參與嗎?要怎麽參加?”


    本常和尚看了一眼火猴,道:“千裏挑十,百裏挑一。”


    火猴心急,還待要問,本常和尚搖搖頭道:“我隻知人數如此,具體如何選拔,寺中長老們還在商榷。”


    本常和尚看火猴有些失望,笑笑道:“你不用灰心,論道大會必有比武鬥法,你若有機會去,必能見識萬千世界的大場麵。”


    火猴、書禮、一風和秀姑紛紛對君州的論道大會憧憬不已,隻是各自在心中擔憂,是否有機會入選。


    本常和尚此時問道:“你們前往南宗寺,可曾想過要找誰?”


    書禮沉默了一會,澀聲道:“我們師父是青山寺的笛衣法師,師叔祖是光塵大師,師叔祖與貴寺的了然大師有緣,見過幾麵,因此寫信推薦,望開方便之門。”


    說著從懷裏拿出光塵法師下山前交給他的信,在他拿信之時,一個銀色拴著金色銅鈴的手鐲掉在地上,發出叮鈴的一生脆響,銀色光芒一閃。


    書禮慌忙拾起,火猴和一風奇怪地看著他,而秀姑烏溜溜的眼睛裏充滿了好奇和欣喜。


    書禮被他們盯著看得臉色有些尷尬,連忙把信塞給本常和尚。


    本常和尚剛剛看似無意地瞥了一眼那個手鐲,接過書禮的信封看了一眼,對書禮等人笑道:“佛法無邊,將你們帶到我麵前,老衲的師尊正是了然大師。”


    一風他們一聽,正是踏破鐵鞋無覓處,都興奮不已,便跟著本常和尚出發。


    秀姑雖然非常好奇書禮閃著銀光的漂亮手鐲,但是她一向都比較敬畏四師兄,也沒敢跟他撒嬌討要。


    眾人行了將近一日,路上行僧漸漸多起來,南宗寺快要到了。


    火猴等人在本常和尚的帶領下,來到一座巨大的石橋前,石橋下一條清澈寬闊的河流靜靜流淌,河流兩岸矮小的黑亮的瓦屋沿著河流一字排開,各延展出一條寬敞的街道,房屋裏是各式各樣的賣香火的、賣糕點貢品的、賣蔬果的、賣糖人冰糖葫蘆的,也有耍猴的、算命的、乞討的,男女老幼熙熙攘攘,好不熱鬧。


    巨石橋對麵,是一片雄偉的群山,此起彼伏接連著五座高聳巨峰,山峰上盤踞著鱗次櫛比的寺院,金黃的琉璃瓦和紅豔的圍牆,讓山峰上的那片天空填滿光華和色彩,嫋嫋不絕的香煙縈繞在廟宇中間,輝煌的殿堂和身著各色僧袍的僧眾,在香火煙霧形成的一層層青雲中若隱若現,如同諸天之上的發光的佛殿從天而降,神佛下凡來了。


    一風和師兄們的眼睛都看得直了,如此恢弘大氣的佛寺,不,應該說是佛寺群,是這輩子都沒看過,之前看到的雷興寺,他們以為已經夠壯觀了,沒想到來到這裏,連這裏的佛寺山門都比不上!秀姑更是興奮地歡欣雀躍,拍手擊掌。


    本常和尚笑了笑,帶領他們走過這巨石橋,邊向他們介紹道,這橋名渡厄橋,香客信徒度過這座橋就能消災祈福。


    度厄橋下麵流淌著的是放生河,有香客信徒發願放生魚鱉為自己積福緣,此刻下麵有一群烏泱泱的人擠在一個石碼頭上,手裏紛紛放生壺裏、碗中、罐子裏頭的魚,更有香客提著一網兜魚鱉蝦蟹往河裏倒。


    火猴口裏對書禮等人稱讚道:“不愧是大寺廟啊,人家小寺廟最多挖一個坑做個放生池,這直接拿一條這麽寬的河來做放生河,實在是氣派!不過話說迴來,也是,你看看那邊人擠人,天下哪有個池子裝得下這麽多魚!”


    秀姑白了一眼師兄,跟在書禮後麵走了。


    一風呆呆地看著河邊放生的人群,不知道是不是錯覺,他看著那河邊一顆顆烏亮發光的腦袋,也如同魚鱉們閃著同樣的光。


    眾生平等嗎?它們放生了,那他們呢?······


    幾人擠過橋上熙熙攘攘的的人群,終於來到南宗寺山腳下,群山頓時顯得更加巍峨雄壯,尤其是主峰的重重高聳的各種佛殿,在太陽下閃著金光,那一片天空都在迸發光芒。


    山腳下,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南宗寺的玉石牌坊,高大巍峨,左右鐫刻著四個巨大遒勁的字,右邊寫著:“法天法地”,左邊寫著:“參佛參心”,中間蒼茫浩蕩的“南宗寺”三字,熠熠生輝。


    通過牌坊,便是往南宗寺的石階,寬闊十丈,高聳入雲,不見盡頭,抬頭看去,仿佛如接入佛國的天梯。


    即便如此難以攀爬,還是有多的擠不開的香客信徒一步步奮力向上爬,不過,這裏倒並無雷鳴寺般的迎客僧諂媚地討好香客。


    但是,也有不少的青壯漢子杵在山腳下,肩上傍著堅韌的麻布做成的滑竿,一有香客許諾酬金,便有兩條漢子鼓起肌肉虯實的身子,抬著香客往上爬,渾黑的汗水滴了一路。


    因為南宗寺的規矩,眾生平等,所有的佛僧佛徒和香客信眾一樣,都需要自己爬上山,於是本常和尚領著眾人擠上天梯,因香客信徒太多,無法施展靈力,施展靈力也隻能緩緩往上爬,憑空消耗。


    不知道爬了多久,秀姑累得臉色蒼白,烏黑的鬢發貼在汗涔涔的臉蛋上,她皺著鼻頭,大大的眼睛裏盡是無奈。


    其他人除了本常和尚,也是熱汗汩汩。畢竟不用靈力灌注身體,如此高聳的階梯,對身體消耗也是極大。


    不過奇怪的是,一風反倒和本常和尚一般,什麽事也沒有。


    本常和尚原本沒有注意到一風,此時也忍不住時時把目光瞥向他。


    雖然修煉者的身體比常人要好,但是如果不施展靈力,攀爬如此多的石階,他的師兄們汗流浹背才是正常的,而一風卻像個沒事人一樣,修為感覺不是很高,至少比不上他的這些師兄姐們,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一風的來曆。


    就在他們的前方,有一座山門殿,本常和尚告訴他們,過了這座山門殿,便離天王殿不遠了。


    再爬了一會,就看到一座大殿,按規模已是一些寺廟的主殿大小了,不過在此卻隻能委屈地做山門殿,殿中兩尊怒目金剛須發盡張,十分威武。


    再往上爬,眾人感覺好了許多,本常和尚介紹,此山名為靈雲山,為雲州天地靈力匯聚所在之一,越往高處,天地靈氣越充足。


    一般的僧眾和香客信徒不是修煉者,無法辨別其中變化,隻知道越往上爬,越通體舒泰,還因此在香客信眾間流傳著南宗寺的通人心願的靈驗,越往上爬越不費勁,來的人更多了。


    但修煉者在此修行,受到的好處則大大多於普通人。


    尤其是從小在此長大的僧人,例如本常和尚,即便天生生就慧根後,雖然慧根劣等,於修煉者中資質仍是不佳,本無大進益,但常年在此修行,功法運轉吸納天地靈氣更加充足,彌補了資質不佳,於數年前偶得機緣,竟度過初阿僧劫,堪堪攀上了修煉者第二大境界,佛門的玉乘境界。


    雖然以後修煉之途恐怕再難有進益,但本常和尚已十分滿足了,他已經超越了天下幾乎一半的修煉者,他知道,有多少修煉者窮盡一生,卻隻能困在第一境界而鬱鬱而終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風吼證道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南牆北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南牆北望並收藏風吼證道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