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乾清宮
康熙看著和自己麵容相似兒子:“皇兒啊,昨日阿瑪和你說的事情你考慮的如何了?”
承祜:“阿瑪,要兒子繼位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兒子有要求,若是阿瑪答應了,兒子就接下這皇位,若阿瑪不答應您就自己繼續坐著吧。”
康熙好奇地問:“什麽要求,你說來聽聽。”
承祜目光堅定地說:“兒子繼位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保成和圓圓王爺的爵位,至於老七和十四就郡王的爵位。
康熙:“可以,隻要你繼位,你給保成和圓圓什麽爵位都可以。那第二件呢?”
承祜:“第二件事情就是,日後不管是嘎魯玳還是兒子的嫡女或是四個弟弟的嫡女都不可以遠嫁撫蒙,隻要兒子不同意,大臣去找阿瑪您也不可以同意。”
康熙聽後,稍微沉思了一下說道:“這件事朕也可以答應你,還有其他條件嗎?”
承祜接著說:“第三件事,就是希望阿瑪能取消八旗選秀製度。”
康熙瞪大了眼睛問道:“為何要取消選秀?這可是祖宗規矩。”
承祜迴應道:“因為八旗女子大多都是政治聯姻的工具,她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婚姻,而且八旗內部的通婚也導致了一些問題。若取消選秀,可以讓女子有更多的自主權,也能改善八旗內部的關係。”
康熙沉默片刻後說道:“這個條件,容朕再考慮考慮。”
承祜見康熙有些猶豫,便繼續說道:“阿瑪,若是您擔心八旗子女的婚配問題,兒臣有個想法。不如在八旗中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八旗子女的婚事,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結識合適的對象,而非通過選秀這種強製方式。如此一來,既能保證八旗的傳承,又能讓子女們擁有幸福的婚姻。”
康熙思考良久,微微點頭道:“皇兒此提議倒是可行,隻是實施起來或許需要些時間。”
承祜笑道:“兒臣相信阿瑪的,定能找到解決之道。”
康熙輕撫著承祜的肩膀,眼中滿是讚賞之色。
承祜接著說道:“第四件事,兒臣希望能夠改革科舉製度。目前的科舉製度過於注重形式,很多有真才實學之人難以脫穎而出。兒臣建議增加實務考核,讓更多人才有機會一展所長。”
康熙微微皺眉,“科舉乃是國家選拔人才之根本,若貿然改革,恐怕會引起諸多爭議。”
承祜答道:“兒臣知道科舉之重要,但現行製度確實存在諸多弊端。若能加以改良,必能更好地選拔真正的賢才。”
康熙思考片刻,道:“此事事關重大,朕需與朝臣商議後再做決定。不過,皇兒能有此等見識,朕甚感欣慰。”
承祜謝恩後,又道:“第五件事,兒臣懇請阿瑪減輕百姓賦稅。如今民生多艱,百姓生活困苦。若能減輕賦稅,必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康熙點點頭,“皇兒心係百姓,實為仁君之兆。朕會酌情考慮此事。”
承祜叩頭謝恩,“兒臣所提之事,皆為國家社稷、百姓福祉著想。望阿瑪成全。”
康熙看著承祜,心中感慨萬千,“皇兒長大了,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朕會認真考慮你的提議。”
康熙微笑著拍了拍承祜的肩膀,示意他平身,然後緩緩站起身來,眼神堅定地看著前方,說道:“皇兒所言極是,百姓乃國之根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朕自會斟酌一番。隻是此事牽連甚廣,還需從長計議。”
承祜也跟著站了起來,恭敬地迴道:“兒臣多謝皇阿瑪。若能造福百姓,便是兒臣之榮幸。”
隨後,康熙與承祜又就一些其他政事進行了討論。承祜展現出的聰慧和果斷,讓康熙越發滿意,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
康熙看著和自己麵容相似兒子:“皇兒啊,昨日阿瑪和你說的事情你考慮的如何了?”
承祜:“阿瑪,要兒子繼位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兒子有要求,若是阿瑪答應了,兒子就接下這皇位,若阿瑪不答應您就自己繼續坐著吧。”
康熙好奇地問:“什麽要求,你說來聽聽。”
承祜目光堅定地說:“兒子繼位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給保成和圓圓王爺的爵位,至於老七和十四就郡王的爵位。
康熙:“可以,隻要你繼位,你給保成和圓圓什麽爵位都可以。那第二件呢?”
承祜:“第二件事情就是,日後不管是嘎魯玳還是兒子的嫡女或是四個弟弟的嫡女都不可以遠嫁撫蒙,隻要兒子不同意,大臣去找阿瑪您也不可以同意。”
康熙聽後,稍微沉思了一下說道:“這件事朕也可以答應你,還有其他條件嗎?”
承祜接著說:“第三件事,就是希望阿瑪能取消八旗選秀製度。”
康熙瞪大了眼睛問道:“為何要取消選秀?這可是祖宗規矩。”
承祜迴應道:“因為八旗女子大多都是政治聯姻的工具,她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婚姻,而且八旗內部的通婚也導致了一些問題。若取消選秀,可以讓女子有更多的自主權,也能改善八旗內部的關係。”
康熙沉默片刻後說道:“這個條件,容朕再考慮考慮。”
承祜見康熙有些猶豫,便繼續說道:“阿瑪,若是您擔心八旗子女的婚配問題,兒臣有個想法。不如在八旗中設立專門的機構,負責八旗子女的婚事,讓他們有更多機會結識合適的對象,而非通過選秀這種強製方式。如此一來,既能保證八旗的傳承,又能讓子女們擁有幸福的婚姻。”
康熙思考良久,微微點頭道:“皇兒此提議倒是可行,隻是實施起來或許需要些時間。”
承祜笑道:“兒臣相信阿瑪的,定能找到解決之道。”
康熙輕撫著承祜的肩膀,眼中滿是讚賞之色。
承祜接著說道:“第四件事,兒臣希望能夠改革科舉製度。目前的科舉製度過於注重形式,很多有真才實學之人難以脫穎而出。兒臣建議增加實務考核,讓更多人才有機會一展所長。”
康熙微微皺眉,“科舉乃是國家選拔人才之根本,若貿然改革,恐怕會引起諸多爭議。”
承祜答道:“兒臣知道科舉之重要,但現行製度確實存在諸多弊端。若能加以改良,必能更好地選拔真正的賢才。”
康熙思考片刻,道:“此事事關重大,朕需與朝臣商議後再做決定。不過,皇兒能有此等見識,朕甚感欣慰。”
承祜謝恩後,又道:“第五件事,兒臣懇請阿瑪減輕百姓賦稅。如今民生多艱,百姓生活困苦。若能減輕賦稅,必能使百姓安居樂業,國家更加繁榮昌盛。”
康熙點點頭,“皇兒心係百姓,實為仁君之兆。朕會酌情考慮此事。”
承祜叩頭謝恩,“兒臣所提之事,皆為國家社稷、百姓福祉著想。望阿瑪成全。”
康熙看著承祜,心中感慨萬千,“皇兒長大了,有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朕會認真考慮你的提議。”
康熙微笑著拍了拍承祜的肩膀,示意他平身,然後緩緩站起身來,眼神堅定地看著前方,說道:“皇兒所言極是,百姓乃國之根本,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朕自會斟酌一番。隻是此事牽連甚廣,還需從長計議。”
承祜也跟著站了起來,恭敬地迴道:“兒臣多謝皇阿瑪。若能造福百姓,便是兒臣之榮幸。”
隨後,康熙與承祜又就一些其他政事進行了討論。承祜展現出的聰慧和果斷,讓康熙越發滿意,同時也對未來充滿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