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安之對於豬悟能倒沒有什麽偏見,畢竟兩者沒有交集,豬悟能當天蓬元帥的時候也沒敢招惹他,此番要相遇,不過是因為對方乃天命取經人的弟子,就算自己故意繞路,那漫天神佛也會想辦法把豬悟能送到唐三藏的麵前,加入取經隊伍,所以壓根就躲不開,不如直接按照劇本來。
當唐三藏以捉妖的名義見到高太爺的時候,對方一看唐三藏的麵相,就感覺是得道高僧,當下就像倒豆子一樣,把事情全部訴說了一遍,內容無外乎就是自家的女兒被妖怪強占,並且關到了後院之中,所以想請法師來除妖,救出他的女兒。
唐三藏雖然是凡人,但是也不傻,聽完後就覺得事情有些蹊蹺,畢竟他經曆過被妖怪抓住,以及觀音禪院的事情之後,明顯長進了很多,沒有輕信高太爺的一番話,而是轉頭看向張安之,征求意見。
張安之一笑,稱這事情簡單,今晚就能捉妖,讓高太爺放心,隨後高太爺立刻安排了齋飯款待了唐三藏和張安之,就安排到了廂房之中休息,待到晚上時分,張安之才在高太爺的帶領下來到了後院。
隻見通往後院的門上有一把鎖,還是普通的鎖,並非法寶,這都不要有法力,隨便一個凡人拿個榔頭或者斧子就能砸開了,可高老爺竟然說束手無策,這不是有貓膩嗎?等張安之進入之後找到了高翠蘭,便讓高老爺帶著女兒離開了,自己變成了高翠蘭的模樣等待豬悟能的到來。
沒過多久豬悟能來了之後,張安之利用高翠蘭的身份來套話,結果發現了事情果真不是那麽簡單,豬悟能並不知道眼前高翠蘭是張安之變的,所以他的話可信度極高。
首先他入贅高家本就是事先說明了自己相貌醜陋,飯量大,但是能幹活養家,大概率高太爺是知道他是妖怪,但是還是同意了,其次,高家一開始並非什麽大戶人家,否則不會將兩個女兒嫁出去,隻留下最小的女兒招贅,而是三個都招贅才對。
那麽這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高家是因為豬悟能的到來才發家致富的,如今所謂的除妖目的並不單純,主要原因就是有錢了,便看不上這個妖怪女婿,嫌他丟人現眼,由此可見,在被觀音菩薩點化之後,豬悟能不僅沒有吃人了,而且還當起了好人。
為什麽能肯定豬悟能沒有吃人了呢,因為高太爺說他的飯量驚人,吃得卻是麵餅包子之類的五穀雜糧,試問,如果一個妖怪吃了人還需要吃那麽多凡間之物嗎?之前他吃人度日,最主要的原因不就是凡間五穀難以果腹嗎?
張安之在了解事情真相後,隻能感慨,‘有時候,人心比妖怪更可怕,這高老爺是要卸磨殺驢,不顧往日情分啊。’
當下,張安之便現出了原形,豬悟能大驚轉身就要逃跑,若他還是當年天蓬元帥的實力,想跑張安之還未必能阻止得了,但是如今豬悟能從豬妖重修,哪怕學了盤腸之法,也不過金仙之境,張安之可是大羅金仙的實力,翻手之間就拿住了豬悟能。
不過張安之並沒有下狠手,隻是說明了情況,豬悟能一聽是觀音菩薩說的取經人來了,也不掙紮了,任由張安之押著去見唐三藏。
當張安之押著豬悟能出現時,高翠蘭明顯是有些擔憂的,而高太爺則是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想要上前結果了他。
唐三藏奇怪為何沒有除妖反而是帶到他麵前,張安之沒有點破高老莊的事情,隻是說豬悟能受觀音點化,是在此處等取經人前來,然後拜入門下一同去西天取經。
在張安之說完,豬悟能納頭便拜,高唿“師傅”,唐三藏一聽是觀音為自己點化的徒弟,也沒猶豫,當場就收了豬悟能為弟子,並且也給去了一個混名,叫做八戒,自此,取經隊伍再添一人。
原本見豬八戒被取經人收服,高太爺就打算讓高翠蘭和豬八戒和離,但是被張安之阻攔,開玩笑說萬一取經不成,再讓豬八戒迴來繼續當高太爺的女婿,原劇情這句話是豬八戒自己說的,但是此時卻被張安之說了,其實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故意惡心一下高老爺。
若不是在唐三藏麵前,不遠處還有一眾暗中保護唐三藏的仙神,他都想一棍子打死這個高太爺,這貨實在是不當人,不過反觀高翠蘭,對豬八戒還是有感情的,見豬八戒就要離開,竟然留下兩行清淚。
辭別了高老莊眾人,唐三藏帶著張安之和豬八戒又再次踏上了西行取經之路,原本唐三藏身形高挑,差不多一米八的個子,但是張安之這個美猴王有兩米高,豬八戒體型更是高大,足有兩米半,這麽一來,唐三藏再次成為了小鳥依人,好在是騎著馬,被張安之和豬八戒一左一右護在中間,那畫麵倒也和諧。
三人一行個把月,終於走出了烏斯藏界,來到了一座高山,八戒認得此處,告訴唐三藏這裏是浮屠山,裏麵還有一個烏巢禪師,曾經要帶他修行,他沒有理會,一旁的張安之心裏知道,哪有什麽烏巢禪師,明明就是西天佛祖所化,來此是為了傳唐三藏一卷《多心經》,順便惡心一下他罷了。
果不其然,沒有多久幾人便遇到了烏巢禪師,也正如張安之所料那般,傳經完,給唐三藏念了一首詩,便離開了,詩中表明了接下去將會有很多妖魔鬼怪出世,前來阻攔唐僧一行人的取經之路,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同時還特意調侃了孫悟空,讓他乖乖的聽話,五行山無處不在,好好當好唐僧的弟子,擔起保護唐僧西行的重任,他這個西天佛祖會一直關注著唐僧等人的一舉一動。
張安之並沒有像原劇情中孫悟空那樣惱怒,舉棒就打,但是也確實是被惡心了一下,心裏不由得想,‘等老子大號迴來了,這筆賬我們再慢慢算。’
離開浮屠山,眾人繼續西行,又過了一些時日,他們來到了八百裏黃風嶺,張安之知道這裏是黃風怪的老巢,這個妖怪其實本事平平,但是卻有一個天賦神通,那就是三昧神風,十分厲害。
相傳三昧神風一動,三界皆驚,這明顯是有些誇大的成分在,但是也說明了此神通十分了得,若無專門克製的法寶定風珠,基本是無法力敵。
當唐三藏以捉妖的名義見到高太爺的時候,對方一看唐三藏的麵相,就感覺是得道高僧,當下就像倒豆子一樣,把事情全部訴說了一遍,內容無外乎就是自家的女兒被妖怪強占,並且關到了後院之中,所以想請法師來除妖,救出他的女兒。
唐三藏雖然是凡人,但是也不傻,聽完後就覺得事情有些蹊蹺,畢竟他經曆過被妖怪抓住,以及觀音禪院的事情之後,明顯長進了很多,沒有輕信高太爺的一番話,而是轉頭看向張安之,征求意見。
張安之一笑,稱這事情簡單,今晚就能捉妖,讓高太爺放心,隨後高太爺立刻安排了齋飯款待了唐三藏和張安之,就安排到了廂房之中休息,待到晚上時分,張安之才在高太爺的帶領下來到了後院。
隻見通往後院的門上有一把鎖,還是普通的鎖,並非法寶,這都不要有法力,隨便一個凡人拿個榔頭或者斧子就能砸開了,可高老爺竟然說束手無策,這不是有貓膩嗎?等張安之進入之後找到了高翠蘭,便讓高老爺帶著女兒離開了,自己變成了高翠蘭的模樣等待豬悟能的到來。
沒過多久豬悟能來了之後,張安之利用高翠蘭的身份來套話,結果發現了事情果真不是那麽簡單,豬悟能並不知道眼前高翠蘭是張安之變的,所以他的話可信度極高。
首先他入贅高家本就是事先說明了自己相貌醜陋,飯量大,但是能幹活養家,大概率高太爺是知道他是妖怪,但是還是同意了,其次,高家一開始並非什麽大戶人家,否則不會將兩個女兒嫁出去,隻留下最小的女兒招贅,而是三個都招贅才對。
那麽這就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高家是因為豬悟能的到來才發家致富的,如今所謂的除妖目的並不單純,主要原因就是有錢了,便看不上這個妖怪女婿,嫌他丟人現眼,由此可見,在被觀音菩薩點化之後,豬悟能不僅沒有吃人了,而且還當起了好人。
為什麽能肯定豬悟能沒有吃人了呢,因為高太爺說他的飯量驚人,吃得卻是麵餅包子之類的五穀雜糧,試問,如果一個妖怪吃了人還需要吃那麽多凡間之物嗎?之前他吃人度日,最主要的原因不就是凡間五穀難以果腹嗎?
張安之在了解事情真相後,隻能感慨,‘有時候,人心比妖怪更可怕,這高老爺是要卸磨殺驢,不顧往日情分啊。’
當下,張安之便現出了原形,豬悟能大驚轉身就要逃跑,若他還是當年天蓬元帥的實力,想跑張安之還未必能阻止得了,但是如今豬悟能從豬妖重修,哪怕學了盤腸之法,也不過金仙之境,張安之可是大羅金仙的實力,翻手之間就拿住了豬悟能。
不過張安之並沒有下狠手,隻是說明了情況,豬悟能一聽是觀音菩薩說的取經人來了,也不掙紮了,任由張安之押著去見唐三藏。
當張安之押著豬悟能出現時,高翠蘭明顯是有些擔憂的,而高太爺則是一副咬牙切齒的模樣,想要上前結果了他。
唐三藏奇怪為何沒有除妖反而是帶到他麵前,張安之沒有點破高老莊的事情,隻是說豬悟能受觀音點化,是在此處等取經人前來,然後拜入門下一同去西天取經。
在張安之說完,豬悟能納頭便拜,高唿“師傅”,唐三藏一聽是觀音為自己點化的徒弟,也沒猶豫,當場就收了豬悟能為弟子,並且也給去了一個混名,叫做八戒,自此,取經隊伍再添一人。
原本見豬八戒被取經人收服,高太爺就打算讓高翠蘭和豬八戒和離,但是被張安之阻攔,開玩笑說萬一取經不成,再讓豬八戒迴來繼續當高太爺的女婿,原劇情這句話是豬八戒自己說的,但是此時卻被張安之說了,其實目的也很簡單,就是故意惡心一下高老爺。
若不是在唐三藏麵前,不遠處還有一眾暗中保護唐三藏的仙神,他都想一棍子打死這個高太爺,這貨實在是不當人,不過反觀高翠蘭,對豬八戒還是有感情的,見豬八戒就要離開,竟然留下兩行清淚。
辭別了高老莊眾人,唐三藏帶著張安之和豬八戒又再次踏上了西行取經之路,原本唐三藏身形高挑,差不多一米八的個子,但是張安之這個美猴王有兩米高,豬八戒體型更是高大,足有兩米半,這麽一來,唐三藏再次成為了小鳥依人,好在是騎著馬,被張安之和豬八戒一左一右護在中間,那畫麵倒也和諧。
三人一行個把月,終於走出了烏斯藏界,來到了一座高山,八戒認得此處,告訴唐三藏這裏是浮屠山,裏麵還有一個烏巢禪師,曾經要帶他修行,他沒有理會,一旁的張安之心裏知道,哪有什麽烏巢禪師,明明就是西天佛祖所化,來此是為了傳唐三藏一卷《多心經》,順便惡心一下他罷了。
果不其然,沒有多久幾人便遇到了烏巢禪師,也正如張安之所料那般,傳經完,給唐三藏念了一首詩,便離開了,詩中表明了接下去將會有很多妖魔鬼怪出世,前來阻攔唐僧一行人的取經之路,讓他們做好心理準備,同時還特意調侃了孫悟空,讓他乖乖的聽話,五行山無處不在,好好當好唐僧的弟子,擔起保護唐僧西行的重任,他這個西天佛祖會一直關注著唐僧等人的一舉一動。
張安之並沒有像原劇情中孫悟空那樣惱怒,舉棒就打,但是也確實是被惡心了一下,心裏不由得想,‘等老子大號迴來了,這筆賬我們再慢慢算。’
離開浮屠山,眾人繼續西行,又過了一些時日,他們來到了八百裏黃風嶺,張安之知道這裏是黃風怪的老巢,這個妖怪其實本事平平,但是卻有一個天賦神通,那就是三昧神風,十分厲害。
相傳三昧神風一動,三界皆驚,這明顯是有些誇大的成分在,但是也說明了此神通十分了得,若無專門克製的法寶定風珠,基本是無法力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