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間之事不提,且說唐皇死後,乃是十殿閻羅親自前來迎接,一路上禮遇有加,絲毫不敢怠慢。
隻是當一行人來到酆都城外,遇到了群鬼躁動。
原來是眾鬼魂一聽人間帝王魂歸陰司地府,全部都吵著要來觀望,虧得有大量的陰兵鬼將維持治安,才沒有驚嚇到唐皇,不過唐皇雖是人皇,但也隻是凡夫俗子,哪見過這樣的陣仗,表麵上雖不驚慌,但是內心實則慌得一逼。
待到了森羅殿,唐皇依舊是戰戰兢兢,強裝鎮定,此時十殿閻羅正常走程序,讓崔鈺判官前來查閱生死簿。
這崔鈺實際上早就與魏征在夢中見過,也知道唐皇的情況,並且在和唐皇見禮時,從唐皇手中拿到了魏征的親筆書信,於是他便假借去拿生死簿的功夫,在唐皇的陽壽上添了兩筆,原本唐皇應該薨於貞觀一十三年,結果變成了貞觀三十三年,隨後崔鈺才將生死簿呈上,交給十殿閻羅。
十殿閻羅一對時間發現了問題,如今唐皇還有二十年陽壽,此時命不該絕,理應還陽,他們連忙向唐皇道歉,並且表示會派人送其還陽。
唐皇大喜,說到無物酬謝,惟答瓜果,崔鈺在一旁連忙稱地府就缺南瓜,唐皇表示還陽後立刻差人送來,雙方交談甚歡,就在十殿閻羅正準備示意崔鈺判官繼續走流程,準備帶唐皇去逛逛地府之時,孟婆突然前來,稱酆都大帝想請唐皇前去座談。
十殿閻羅大驚,生怕出現紕漏,但是酆都大帝之命又不敢違背,隻能無奈讓孟婆領著唐皇進了酆都城的中心,酆都大帝的宮殿之內。
在酆都大帝的宮殿之內,除了酆都大帝之外,五方鬼帝也都盡數到場,唐皇到了之後便要行禮,被酆都大帝攔住,隻聽其說道:“你乃當代人皇,無需向我等行禮。”
這時唐皇才看清酆都大帝的樣子,竟然是五帝時期的人皇軒轅黃帝,當下又要行禮,不過這次軒轅黃帝並沒有阻止,因為這是晚輩向長輩之禮,他作為第四任人皇自然當得起當代人皇一禮,緊接著,軒轅黃帝又一一介紹了幾人給唐皇,唐皇也都執晚輩禮,除了女魃以外,可都是上古時期的人皇。
隨後,軒轅皇帝開口說道:“此番辛苦你了。”
“先前在收到人皇印中的傳訊之後,我便知曉會有此行,其實心中已經做好了準備,隻是終究是凡夫俗子,還是墮了人皇之威名,慚愧慚愧。”唐皇麵有愧色的說道。
“無妨,你已經做的很好了,此事乃人祖離開三界前便定下之事,我等也是按照人祖的吩咐行事,找你來演這出戲本就有些為難,所以你也不必自責。”軒轅黃帝安慰道。
“隻是我有一事不明,不知當講不當講?”
“你且問來。”
“為何佛門要讓地府演這出戲,甚至還寧願搭上一位龍王的性命?”
唐皇其實早就知道這一切會如何發生,隻是沒有想明白這其中到底是何緣故。
“其實很簡單,佛門如此做,便是要用龍王的性命,讓你提前感受一下死後的世界是什麽樣子的,在你心生畏懼之時,再通過令你還陽來欠下地府人情,從而答應舉辦佛門的水陸大會,到時候佛門的菩薩會親自現身,宣揚佛法。
至於你在地府的所見所聞,就是了讓你害怕,這樣你就會自己覺得要修功德,也要修佛法,佛門隻需在一旁推波助瀾,到時候你自然就會以人皇的名義,讓人去西行求取真經,這樣以來,佛門便可因為得到人皇的許可,在人間興盛起來。
所謂的西行取經,不過是滅道揚佛之行,待一切功德圓滿,道家勢力將會一蹶不振,而人間則會開始改信佛教,由於人祖不在三界,信仰之力也會隨之被剝奪到佛教中去,這樣,天界神庭的昊天上帝,也就是如今的玉皇大帝,便不再受任何節製,他與佛門聯手,三界盡歸他手中,即便是未來人祖歸來,也無法再改變任何事情。”軒轅黃帝緩緩的解釋道。
“既然如此,為何不從源頭上直接掐滅對方的意圖,這不是更省事?”唐皇不解的問道。
“若能如此,人祖又何必大費周章的安排這麽多事情,此乃量劫,隻能渡過無法規避,所以我們隻能在量劫之中謀劃,從而改變量劫的結局,實現我們的目的。”
“我明白了,那接下來我該怎麽做?是阻止水陸大會的召開嗎?”
“不,你不但不用阻止,還要按照他們的要求來做,其他的事情,人祖已經都有安排,說實話,要不是人祖事先讓我們放水,他們甚至連長安都進不去,更不可能讓鬼魂驚擾到你這個當代人皇了,所以你絲毫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等到最後西行歸來之時,自會有人告訴你該做什麽。”
“了解,那我就依計行事便可,對了,為何地府想要南瓜?”
“天下如今幾塊大陸?陛下的王朝又在哪裏?這南瓜的寓意,可明白了嗎?”
“原來如此……”
幾人在酆都大帝的宮殿之中,又談了許久,最後才由孟婆帶唐皇離去,十殿閻羅在酆都大帝的宮殿之外苦等許久,好不容易看到唐皇出來,連忙上前關切的詢問。
唐皇稱酆都大帝隻是許久不在人間,詢問了一些人間之事,都隻是閑聊而已,十殿閻羅才都鬆了一口氣。
隨後,按照流程,崔鈺判官帶著唐皇遊走了一遍地府,還參觀了十八層地獄,饒是唐皇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設,也被眼前的情形嚇得夠嗆,不過他的表現在十殿閻羅和崔鈺的眼中則十分滿意。
在崔鈺將唐皇送上奈何橋前,出了小小的“意外”,他們遇到群鬼討要香火錢之事,這裏引出了人間相良的故事,此人一心向佛,每日都會焚香禮佛,所以人雖然還沒有死,但是已經在陰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崔鈺自作主張,讓唐皇先行借用相良存在地府陰司的香火錢打發群鬼,然後等其還陽之後,記得歸還便可,其實崔鈺的此番行為這就是在暗示唐皇,信佛死後才能依舊享受榮華富貴,唐皇自然知道對方的意思,沒有拆穿,而是一口答應,稱一定會照辦。
在奈何橋上,唐皇又再次見到了孟婆,雙方見禮之後便要送其離開,臨行前,崔鈺反複提醒唐皇莫要忘了做水陸大會,以及歸還相良金銀之事,唐皇隻好表示已經熟記於心,這才踏上還陽之路。
隻是當一行人來到酆都城外,遇到了群鬼躁動。
原來是眾鬼魂一聽人間帝王魂歸陰司地府,全部都吵著要來觀望,虧得有大量的陰兵鬼將維持治安,才沒有驚嚇到唐皇,不過唐皇雖是人皇,但也隻是凡夫俗子,哪見過這樣的陣仗,表麵上雖不驚慌,但是內心實則慌得一逼。
待到了森羅殿,唐皇依舊是戰戰兢兢,強裝鎮定,此時十殿閻羅正常走程序,讓崔鈺判官前來查閱生死簿。
這崔鈺實際上早就與魏征在夢中見過,也知道唐皇的情況,並且在和唐皇見禮時,從唐皇手中拿到了魏征的親筆書信,於是他便假借去拿生死簿的功夫,在唐皇的陽壽上添了兩筆,原本唐皇應該薨於貞觀一十三年,結果變成了貞觀三十三年,隨後崔鈺才將生死簿呈上,交給十殿閻羅。
十殿閻羅一對時間發現了問題,如今唐皇還有二十年陽壽,此時命不該絕,理應還陽,他們連忙向唐皇道歉,並且表示會派人送其還陽。
唐皇大喜,說到無物酬謝,惟答瓜果,崔鈺在一旁連忙稱地府就缺南瓜,唐皇表示還陽後立刻差人送來,雙方交談甚歡,就在十殿閻羅正準備示意崔鈺判官繼續走流程,準備帶唐皇去逛逛地府之時,孟婆突然前來,稱酆都大帝想請唐皇前去座談。
十殿閻羅大驚,生怕出現紕漏,但是酆都大帝之命又不敢違背,隻能無奈讓孟婆領著唐皇進了酆都城的中心,酆都大帝的宮殿之內。
在酆都大帝的宮殿之內,除了酆都大帝之外,五方鬼帝也都盡數到場,唐皇到了之後便要行禮,被酆都大帝攔住,隻聽其說道:“你乃當代人皇,無需向我等行禮。”
這時唐皇才看清酆都大帝的樣子,竟然是五帝時期的人皇軒轅黃帝,當下又要行禮,不過這次軒轅黃帝並沒有阻止,因為這是晚輩向長輩之禮,他作為第四任人皇自然當得起當代人皇一禮,緊接著,軒轅黃帝又一一介紹了幾人給唐皇,唐皇也都執晚輩禮,除了女魃以外,可都是上古時期的人皇。
隨後,軒轅皇帝開口說道:“此番辛苦你了。”
“先前在收到人皇印中的傳訊之後,我便知曉會有此行,其實心中已經做好了準備,隻是終究是凡夫俗子,還是墮了人皇之威名,慚愧慚愧。”唐皇麵有愧色的說道。
“無妨,你已經做的很好了,此事乃人祖離開三界前便定下之事,我等也是按照人祖的吩咐行事,找你來演這出戲本就有些為難,所以你也不必自責。”軒轅黃帝安慰道。
“隻是我有一事不明,不知當講不當講?”
“你且問來。”
“為何佛門要讓地府演這出戲,甚至還寧願搭上一位龍王的性命?”
唐皇其實早就知道這一切會如何發生,隻是沒有想明白這其中到底是何緣故。
“其實很簡單,佛門如此做,便是要用龍王的性命,讓你提前感受一下死後的世界是什麽樣子的,在你心生畏懼之時,再通過令你還陽來欠下地府人情,從而答應舉辦佛門的水陸大會,到時候佛門的菩薩會親自現身,宣揚佛法。
至於你在地府的所見所聞,就是了讓你害怕,這樣你就會自己覺得要修功德,也要修佛法,佛門隻需在一旁推波助瀾,到時候你自然就會以人皇的名義,讓人去西行求取真經,這樣以來,佛門便可因為得到人皇的許可,在人間興盛起來。
所謂的西行取經,不過是滅道揚佛之行,待一切功德圓滿,道家勢力將會一蹶不振,而人間則會開始改信佛教,由於人祖不在三界,信仰之力也會隨之被剝奪到佛教中去,這樣,天界神庭的昊天上帝,也就是如今的玉皇大帝,便不再受任何節製,他與佛門聯手,三界盡歸他手中,即便是未來人祖歸來,也無法再改變任何事情。”軒轅黃帝緩緩的解釋道。
“既然如此,為何不從源頭上直接掐滅對方的意圖,這不是更省事?”唐皇不解的問道。
“若能如此,人祖又何必大費周章的安排這麽多事情,此乃量劫,隻能渡過無法規避,所以我們隻能在量劫之中謀劃,從而改變量劫的結局,實現我們的目的。”
“我明白了,那接下來我該怎麽做?是阻止水陸大會的召開嗎?”
“不,你不但不用阻止,還要按照他們的要求來做,其他的事情,人祖已經都有安排,說實話,要不是人祖事先讓我們放水,他們甚至連長安都進不去,更不可能讓鬼魂驚擾到你這個當代人皇了,所以你絲毫不必擔心以後的事情,等到最後西行歸來之時,自會有人告訴你該做什麽。”
“了解,那我就依計行事便可,對了,為何地府想要南瓜?”
“天下如今幾塊大陸?陛下的王朝又在哪裏?這南瓜的寓意,可明白了嗎?”
“原來如此……”
幾人在酆都大帝的宮殿之中,又談了許久,最後才由孟婆帶唐皇離去,十殿閻羅在酆都大帝的宮殿之外苦等許久,好不容易看到唐皇出來,連忙上前關切的詢問。
唐皇稱酆都大帝隻是許久不在人間,詢問了一些人間之事,都隻是閑聊而已,十殿閻羅才都鬆了一口氣。
隨後,按照流程,崔鈺判官帶著唐皇遊走了一遍地府,還參觀了十八層地獄,饒是唐皇早就做好了心理建設,也被眼前的情形嚇得夠嗆,不過他的表現在十殿閻羅和崔鈺的眼中則十分滿意。
在崔鈺將唐皇送上奈何橋前,出了小小的“意外”,他們遇到群鬼討要香火錢之事,這裏引出了人間相良的故事,此人一心向佛,每日都會焚香禮佛,所以人雖然還沒有死,但是已經在陰間積累了大量的財富。
崔鈺自作主張,讓唐皇先行借用相良存在地府陰司的香火錢打發群鬼,然後等其還陽之後,記得歸還便可,其實崔鈺的此番行為這就是在暗示唐皇,信佛死後才能依舊享受榮華富貴,唐皇自然知道對方的意思,沒有拆穿,而是一口答應,稱一定會照辦。
在奈何橋上,唐皇又再次見到了孟婆,雙方見禮之後便要送其離開,臨行前,崔鈺反複提醒唐皇莫要忘了做水陸大會,以及歸還相良金銀之事,唐皇隻好表示已經熟記於心,這才踏上還陽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