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張安之來到了樵夫所指之處,果然看到了立有一個石碑,上麵寫著十個大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心裏暗道了一聲“找到了”,隨後他來到了山門處,也學劇情之中那樣,不敢敲門,隻是在門口等著。
不一會兒,山門開打,有一仙童走出,相貌清奇,與尋常凡夫俗子截然不同,見到張安之就詢問來此作甚,張安之立刻上前說明來意,仙童便將其帶入其中。
進入之後,張安之看到山門內別有洞天,裏麵深閣瓊樓,珠宮貝闕林立,直至來到瓊台之下,方才看到菩提祖師正端坐台上,兩邊已有二三十人立於兩旁,應該就是其門下弟子了。
張安之連忙納頭便拜,口中高唿:“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對於須菩提到底是誰,其實張安之穿越前也是看到不少討論,有說是太上老君老子,有說是準提聖人,也有說是西天如來,甚至還有猜測是某位隱世不出的洪荒大佬,張安之對此也有自己的見解,他本就更傾向於是西天如來。
西遊中描寫須菩提法力高深,且佛道雙修,這麽看好像上麵的猜測都有些沾邊,太上老君化胡為佛,肯定對佛法也有研究,佛道雙修很正常,準提聖人本就是玄門出身,為了成聖才建立了西方教,也就是佛教的前身,他也是佛道雙修,西天如來就更不用說了,原是截教門人多寶道人,化道為佛才成為了多寶如來佛祖,一樣也是佛道雙修,光從這點上看,是分別不出到底是誰的,但是如果拋開一切表象,隻從本質去看,就很好辨認了。
西遊背後最大的受益人是誰?誰需要從頭到尾掌控這部西遊大戲的進度?為什麽孫悟空明明有筋鬥雲,卻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答案顯而易見,須菩提就是西天佛祖所化,他是西遊最大的受益人,要讓孫悟空學什麽,實力到什麽樣的程度,全部都必須要在他的掌控之中,孫悟空會的一切都是他教的,所以根本無法翻出他的五指山。
正是因為對所有事都能了如指掌,西天佛祖才好安排取經時的各種劫難,要不然,若是妖怪太弱,取經團隊輕鬆過關,就沒有西遊功德給幫忙之人了,若是妖怪太強,一個不注意,取經團隊全滅或者唐三藏身死,那西遊就泡湯了。
可以說,為了西遊,西天佛祖可謂是費盡心思,機關算盡,事無巨細都要過問,不掌握全部的情況,他又怎麽做到和別人來瓜分西遊功德的同時,還能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呢,而且整個西遊最關鍵的兩個人,金蟬子和孫悟空,他都要必須收為弟子,這樣光因果,就夠他賺一大筆功德了。
所以,當張安之見到菩提老祖時,就立刻認出了對方是多寶如來佛祖所化,他是半點也不驚訝,表現得十分平靜。
說起來,張安之倒也能屈能伸,論身份,別說西天佛祖了,就算接引聖人和準提聖人親至也不敢當他的師傅,論本事,堂堂混元大羅金仙怎麽可能看得上一個準聖巔峰,論年紀,張安之更是早於多寶道人來到這洪荒世界,可他愣是沒有半分猶豫,一見麵就行拜師大禮,這已經不是演技的問題的,而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張安之有梟雄之姿。
此時高坐瓊台之上的菩提老祖,也就是西天佛祖緩緩睜開雙眼,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張安之,開口問道:“你姓甚名誰,哪裏人士?”
“弟子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無名無姓。”這些都是有劇本的,張安之是張口就來。
“趕出去,滿口謊言,怎麽配修仙得道,那東勝神洲距此隔著一個南贍部洲,路途遙遠,你一個猢猻又如何能來到此處?”西天佛祖假裝嗔怒,作勢就要驅趕。
“弟子句句屬實,全憑一顆尋仙問道之心,克服千難萬險,跋山涉水,花費了四五年光景才到此處,隻因有感此地有神仙居住,便留了下來,為求得機緣拜師學藝,在此苦等已有一個年頭,如今機緣已至,得見師父,還望師父收我入門下。”
說完,張安之留下兩行清淚,滿臉說不出的委屈和艱辛,一邊哭還一邊磕頭,這情形讓旁人見了,是聞者動容,聽者流淚,若是張安之有表演係統,這個時候肯定會聽到係統傳來“恭喜宿主,演技已經升到滿級”的聲音。
化身須菩提的西天佛祖聽後,都不禁感慨,此子有一顆堅定的修仙問道之心,再看張安之的身軀,又感慨道,好一副先天無垢聖體,便是沒有修煉法門,光是吐納天地靈氣,便已是築基期圓滿的修為了,若是真正開始修行,那實力豈不一日千裏,看來還不能著急傳授任何修煉法門和神通。
張安之並不知道如今自己竟然已是快要渡劫的修為,他從一誕生便是人仙之境,並未經曆過凡人修煉的過程,而且這修煉體係是後麵才定下來的,在他看來,如今這點修為跟沒有修為是一樣。
這就好比富二代覺得人再窮,再慘,也不過是開輛奧迪,一個月就花個幾萬塊而已,這真不是凡爾賽,而是他們壓根就不知道底層人的生活到底是什麽樣的,所以即便裝窮也隻能裝到這份上而已,張安之一個堂堂快要合道的混元大羅金仙,又怎麽會懂普通人要修煉成仙的艱辛和困難呢。
“既然如此,那你我相遇便是緣分,也是機緣,我便收你為徒,賜你個姓名,你乃猢猻化形,便姓孫吧,此時入門剛好是悟字輩,至於名,就喚作空吧,你覺得如何?”西天佛祖思索了一會,開口說道。
“謝師尊賜名,從今往後,我便叫做孫悟空了。”張安之說完,又是邦邦磕了幾個頭。
自此,張安之完成了第二步,成功拜入須菩提門下,準備開始修煉了。
不一會兒,山門開打,有一仙童走出,相貌清奇,與尋常凡夫俗子截然不同,見到張安之就詢問來此作甚,張安之立刻上前說明來意,仙童便將其帶入其中。
進入之後,張安之看到山門內別有洞天,裏麵深閣瓊樓,珠宮貝闕林立,直至來到瓊台之下,方才看到菩提祖師正端坐台上,兩邊已有二三十人立於兩旁,應該就是其門下弟子了。
張安之連忙納頭便拜,口中高唿:“師父在上,請受徒兒一拜!”
對於須菩提到底是誰,其實張安之穿越前也是看到不少討論,有說是太上老君老子,有說是準提聖人,也有說是西天如來,甚至還有猜測是某位隱世不出的洪荒大佬,張安之對此也有自己的見解,他本就更傾向於是西天如來。
西遊中描寫須菩提法力高深,且佛道雙修,這麽看好像上麵的猜測都有些沾邊,太上老君化胡為佛,肯定對佛法也有研究,佛道雙修很正常,準提聖人本就是玄門出身,為了成聖才建立了西方教,也就是佛教的前身,他也是佛道雙修,西天如來就更不用說了,原是截教門人多寶道人,化道為佛才成為了多寶如來佛祖,一樣也是佛道雙修,光從這點上看,是分別不出到底是誰的,但是如果拋開一切表象,隻從本質去看,就很好辨認了。
西遊背後最大的受益人是誰?誰需要從頭到尾掌控這部西遊大戲的進度?為什麽孫悟空明明有筋鬥雲,卻翻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答案顯而易見,須菩提就是西天佛祖所化,他是西遊最大的受益人,要讓孫悟空學什麽,實力到什麽樣的程度,全部都必須要在他的掌控之中,孫悟空會的一切都是他教的,所以根本無法翻出他的五指山。
正是因為對所有事都能了如指掌,西天佛祖才好安排取經時的各種劫難,要不然,若是妖怪太弱,取經團隊輕鬆過關,就沒有西遊功德給幫忙之人了,若是妖怪太強,一個不注意,取經團隊全滅或者唐三藏身死,那西遊就泡湯了。
可以說,為了西遊,西天佛祖可謂是費盡心思,機關算盡,事無巨細都要過問,不掌握全部的情況,他又怎麽做到和別人來瓜分西遊功德的同時,還能保障自身利益最大化呢,而且整個西遊最關鍵的兩個人,金蟬子和孫悟空,他都要必須收為弟子,這樣光因果,就夠他賺一大筆功德了。
所以,當張安之見到菩提老祖時,就立刻認出了對方是多寶如來佛祖所化,他是半點也不驚訝,表現得十分平靜。
說起來,張安之倒也能屈能伸,論身份,別說西天佛祖了,就算接引聖人和準提聖人親至也不敢當他的師傅,論本事,堂堂混元大羅金仙怎麽可能看得上一個準聖巔峰,論年紀,張安之更是早於多寶道人來到這洪荒世界,可他愣是沒有半分猶豫,一見麵就行拜師大禮,這已經不是演技的問題的,而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了。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張安之有梟雄之姿。
此時高坐瓊台之上的菩提老祖,也就是西天佛祖緩緩睜開雙眼,看了看跪在地上的張安之,開口問道:“你姓甚名誰,哪裏人士?”
“弟子乃東勝神洲傲來國花果山水簾洞人氏,無名無姓。”這些都是有劇本的,張安之是張口就來。
“趕出去,滿口謊言,怎麽配修仙得道,那東勝神洲距此隔著一個南贍部洲,路途遙遠,你一個猢猻又如何能來到此處?”西天佛祖假裝嗔怒,作勢就要驅趕。
“弟子句句屬實,全憑一顆尋仙問道之心,克服千難萬險,跋山涉水,花費了四五年光景才到此處,隻因有感此地有神仙居住,便留了下來,為求得機緣拜師學藝,在此苦等已有一個年頭,如今機緣已至,得見師父,還望師父收我入門下。”
說完,張安之留下兩行清淚,滿臉說不出的委屈和艱辛,一邊哭還一邊磕頭,這情形讓旁人見了,是聞者動容,聽者流淚,若是張安之有表演係統,這個時候肯定會聽到係統傳來“恭喜宿主,演技已經升到滿級”的聲音。
化身須菩提的西天佛祖聽後,都不禁感慨,此子有一顆堅定的修仙問道之心,再看張安之的身軀,又感慨道,好一副先天無垢聖體,便是沒有修煉法門,光是吐納天地靈氣,便已是築基期圓滿的修為了,若是真正開始修行,那實力豈不一日千裏,看來還不能著急傳授任何修煉法門和神通。
張安之並不知道如今自己竟然已是快要渡劫的修為,他從一誕生便是人仙之境,並未經曆過凡人修煉的過程,而且這修煉體係是後麵才定下來的,在他看來,如今這點修為跟沒有修為是一樣。
這就好比富二代覺得人再窮,再慘,也不過是開輛奧迪,一個月就花個幾萬塊而已,這真不是凡爾賽,而是他們壓根就不知道底層人的生活到底是什麽樣的,所以即便裝窮也隻能裝到這份上而已,張安之一個堂堂快要合道的混元大羅金仙,又怎麽會懂普通人要修煉成仙的艱辛和困難呢。
“既然如此,那你我相遇便是緣分,也是機緣,我便收你為徒,賜你個姓名,你乃猢猻化形,便姓孫吧,此時入門剛好是悟字輩,至於名,就喚作空吧,你覺得如何?”西天佛祖思索了一會,開口說道。
“謝師尊賜名,從今往後,我便叫做孫悟空了。”張安之說完,又是邦邦磕了幾個頭。
自此,張安之完成了第二步,成功拜入須菩提門下,準備開始修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