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當時陸卿也沒有多說什麽,但是第二天他還是讓符籙特意送了好幾本琴譜迴來給祝餘,上麵由淺入深,從教小娃娃那種最基本的音律指法,到各種曲子一應俱全。
符籙是一臉的崇拜,把琴譜交給祝餘的時候還感慨呢:“夫人,您可真厲害!真的是能文能武!”
祝餘笑著心虛地接受了他的崇拜之情,一想到陸卿等著看自己閑不住的嘴臉,就暗下了決心。
不就是玩兒麽!從來都隻聽說過玩物喪誌的人,哪聽說過被玩兒給悶死的!
於是當天祝餘便坐在了古琴前頭,按照那書上教的那樣,端坐在琴旁,擺開架勢,嚐試著去練習撥弦的指法。
本以為就那麽幾根琴弦而已,能有多難?她連一個人渾身上下206塊骨頭都能擺弄清楚,難不成還搞不定這區區七根弦?
可是她哪裏想得到,光是右手撥弦的指法就足有“勾、剔、抹、挑、劈、托、打、摘”這八種之多,更別提後頭又是什麽“勾一”、“勾二”,又是什麽“收推龍眼變鳳眼”,隻讓她覺得雲裏霧裏,頭暈眼花。
本來應該厚重悠遠的琴音,在她的手指撥弄間變得格外飄忽,折騰了半個多時辰,除了被弦刮得指尖生疼之外,沒有半點收獲。
反倒是摸著那細細的琴弦,祝餘腦子裏不由自主聯想起了有人若是用這古琴又細又韌的琴弦當做工具去殺人……那還真的是蠻好用的。
不過若是用來勒住人的頸子將人活活勒死,殺人者的手也會很容易被這細弦割破,留下證據。
若是將這弦綁在路兩旁,有人騎馬分奔而來……那就很難被人察覺了,等迴過神來的時候也刹不住,隻需要一瞬間,莫說是人頭,就算是馬頭都能被割下來!
想到這裏,祝餘忽然迴過神來,有些懊惱自己方才對著琴弦竟然也能聯想到那些有的沒的,起身走開,也不想再去碰那琴了。
第二日,祝餘決定學習錦國內宅女子最稀鬆平常的日常休閑——刺繡。
她找趙媽媽拿了些花樣,照著描倒是輕車熟路,上手很快,就連趙媽媽都誇她悟性高,可是真的到了一針一針在布上繡起來,就是完全是另一迴事了。
起初祝餘還是一板一眼、仔仔細細繡好每一針,可是一直累得眼睛都花了,手指也不知道被紮了幾次,卻還連個囫圇個兒都沒有繡出模樣來,她的耐心就也漸漸變得越發稀薄。
她實在是不知道別的女子是如何用這種事情來打發時間解悶兒的,反正繡到最後,圖案什麽的已經不重要了,祝餘在那塊布上把過去學過的幾種縫合針法都練了個遍。
第三天,祝餘選擇作畫,可是站在書案旁,麵對著碩大一張畫紙,她又不知該從何下筆。
讓一個整日悶在宅子裏的人去畫山水花鳥,不管怎麽想都覺得特別造作。
祝餘頹然放下手中的畫筆,歎了一口氣。
雖然不情願,但無法否認,陸卿贏了。
她真的不喜歡這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就像一隻鳥住在一個無比華麗的籠子裏。
這幾日,她人雖然是呆在後宅裏麵一步也沒有出去,卻也不是全然不知道外麵的事情。
祝餘聽趙媽媽給她講,這兩日外頭可謂是喜氣洋洋,聽說是屹王陸嶂向錦帝上書諫言,認為現今對農人的賦稅過重,容易把他們逼著放棄農耕,轉做別的來賺錢討生活,長此以往將動搖大錦的根基,一旦有天災發生,勢必引起內亂,因此應當以減免農稅來鼓勵農戶返迴自己的土地上,勤於耕作。
雖然這樣一來會讓朝廷少了一筆不小的稅收,但現下許多人跑去南邊種植花草用來製作染料,這些原本沒有的行當並不在征稅的範疇內,因而隻需將原本的農耕稅轉做花草稅,便足以抵消那部分損失。
錦帝聽後甚是滿意,當即便采納了他的諫言,吩咐戶部製定新規,扶持農耕。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宮外,京城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都誇屹王是個替百姓著想的好王爺。
這事卻聽得祝餘眉頭都皺了起來。
從州農戶因苛捐雜稅過於繁重,紛紛舍棄農田跑去南邊種花草,這事之前明明是陸卿寫在他作為金麵禦史的密奏當中呈上去的,關於花草染料不在征稅名目當中也是他在密奏當中提到的。
這是祝餘親眼所見,看著他寫下的。
外人不知金麵禦史的真實身份,錦帝卻是一清二楚。
這功勞怎麽隔了幾日就成了屹王陸嶂的了?!
這件事就好像是一根毛刺紮在祝餘的心頭上,讓她拔又拔不掉,挨著又不舒服,在逍遙王府後宅的日子就愈發不是滋味起來。
上輩子,累怕了,一想到“能者多勞”就覺得心驚肉跳,這輩子她隻想好好活著,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
可是這個“舒服”,不是蹲一個華麗的“監牢”,隻能輾轉聽說一些外麵傳得沸沸揚揚的隻言片語,卻又無能為力。
眼下的局麵讓祝餘前所未有的陷入兩難。
進則違背自己打從來到這裏一睜開眼時便立下的要好生休養,躺平過一生的誓言。
退則猶如躺平在鵝卵石鋪成的地麵上,硌得人渾身難受。
又過幾日,祝餘又聽說錦帝下旨,將清水縣縣令李文才判了個斬立決,行刑的地方就在京兆府的刑場。
因為事先張貼了公文,京城裏麵許多膽子大的百姓都跑去圍觀了行刑,事後據說各個酒肆茶樓裏都有茶博士繪聲繪色給人講述行刑過程,聽到的人無不拍手叫好,覺得痛快極了。
但祝餘卻是相當不痛快。
一方麵因為李文才的行刑過程她既沒有能夠親眼目睹,也沒有機會聽外頭的茶博士繪聲繪色,隻能從家裏小廝的談論中略微聽了那麽一耳朵,實在令人難受。
另一方麵,得了這麽重懲罰的,就隻有李文才一人。
當日被陸卿一並參了一本的從州知府隻是革職查辦,並未立刻發落。
再往上與他們有些勾連的吏部侍郎僅僅罰俸半年。
至於吏部尚書駱玉書,人家根本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甚至還被錦帝責成督辦各州縣官員的考課。
連駱玉書都沒有受到什麽影響,就更別提鄢國公趙弼和因獻策而大受褒獎的屹王陸嶂了。
偏偏這些日子,陸卿早出晚歸,依舊沒事人一樣,仿佛被陸嶂搶了功勞的人根本不是他。
祝餘看他那個樣子,就覺得心裏麵的疑惑不停往外冒,在這逍遙王府的後宅裏頭就閑得愈發不得安生起來。
符籙是一臉的崇拜,把琴譜交給祝餘的時候還感慨呢:“夫人,您可真厲害!真的是能文能武!”
祝餘笑著心虛地接受了他的崇拜之情,一想到陸卿等著看自己閑不住的嘴臉,就暗下了決心。
不就是玩兒麽!從來都隻聽說過玩物喪誌的人,哪聽說過被玩兒給悶死的!
於是當天祝餘便坐在了古琴前頭,按照那書上教的那樣,端坐在琴旁,擺開架勢,嚐試著去練習撥弦的指法。
本以為就那麽幾根琴弦而已,能有多難?她連一個人渾身上下206塊骨頭都能擺弄清楚,難不成還搞不定這區區七根弦?
可是她哪裏想得到,光是右手撥弦的指法就足有“勾、剔、抹、挑、劈、托、打、摘”這八種之多,更別提後頭又是什麽“勾一”、“勾二”,又是什麽“收推龍眼變鳳眼”,隻讓她覺得雲裏霧裏,頭暈眼花。
本來應該厚重悠遠的琴音,在她的手指撥弄間變得格外飄忽,折騰了半個多時辰,除了被弦刮得指尖生疼之外,沒有半點收獲。
反倒是摸著那細細的琴弦,祝餘腦子裏不由自主聯想起了有人若是用這古琴又細又韌的琴弦當做工具去殺人……那還真的是蠻好用的。
不過若是用來勒住人的頸子將人活活勒死,殺人者的手也會很容易被這細弦割破,留下證據。
若是將這弦綁在路兩旁,有人騎馬分奔而來……那就很難被人察覺了,等迴過神來的時候也刹不住,隻需要一瞬間,莫說是人頭,就算是馬頭都能被割下來!
想到這裏,祝餘忽然迴過神來,有些懊惱自己方才對著琴弦竟然也能聯想到那些有的沒的,起身走開,也不想再去碰那琴了。
第二日,祝餘決定學習錦國內宅女子最稀鬆平常的日常休閑——刺繡。
她找趙媽媽拿了些花樣,照著描倒是輕車熟路,上手很快,就連趙媽媽都誇她悟性高,可是真的到了一針一針在布上繡起來,就是完全是另一迴事了。
起初祝餘還是一板一眼、仔仔細細繡好每一針,可是一直累得眼睛都花了,手指也不知道被紮了幾次,卻還連個囫圇個兒都沒有繡出模樣來,她的耐心就也漸漸變得越發稀薄。
她實在是不知道別的女子是如何用這種事情來打發時間解悶兒的,反正繡到最後,圖案什麽的已經不重要了,祝餘在那塊布上把過去學過的幾種縫合針法都練了個遍。
第三天,祝餘選擇作畫,可是站在書案旁,麵對著碩大一張畫紙,她又不知該從何下筆。
讓一個整日悶在宅子裏的人去畫山水花鳥,不管怎麽想都覺得特別造作。
祝餘頹然放下手中的畫筆,歎了一口氣。
雖然不情願,但無法否認,陸卿贏了。
她真的不喜歡這種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生活,就像一隻鳥住在一個無比華麗的籠子裏。
這幾日,她人雖然是呆在後宅裏麵一步也沒有出去,卻也不是全然不知道外麵的事情。
祝餘聽趙媽媽給她講,這兩日外頭可謂是喜氣洋洋,聽說是屹王陸嶂向錦帝上書諫言,認為現今對農人的賦稅過重,容易把他們逼著放棄農耕,轉做別的來賺錢討生活,長此以往將動搖大錦的根基,一旦有天災發生,勢必引起內亂,因此應當以減免農稅來鼓勵農戶返迴自己的土地上,勤於耕作。
雖然這樣一來會讓朝廷少了一筆不小的稅收,但現下許多人跑去南邊種植花草用來製作染料,這些原本沒有的行當並不在征稅的範疇內,因而隻需將原本的農耕稅轉做花草稅,便足以抵消那部分損失。
錦帝聽後甚是滿意,當即便采納了他的諫言,吩咐戶部製定新規,扶持農耕。
這個消息很快就傳到了宮外,京城百姓無不拍手稱快,都誇屹王是個替百姓著想的好王爺。
這事卻聽得祝餘眉頭都皺了起來。
從州農戶因苛捐雜稅過於繁重,紛紛舍棄農田跑去南邊種花草,這事之前明明是陸卿寫在他作為金麵禦史的密奏當中呈上去的,關於花草染料不在征稅名目當中也是他在密奏當中提到的。
這是祝餘親眼所見,看著他寫下的。
外人不知金麵禦史的真實身份,錦帝卻是一清二楚。
這功勞怎麽隔了幾日就成了屹王陸嶂的了?!
這件事就好像是一根毛刺紮在祝餘的心頭上,讓她拔又拔不掉,挨著又不舒服,在逍遙王府後宅的日子就愈發不是滋味起來。
上輩子,累怕了,一想到“能者多勞”就覺得心驚肉跳,這輩子她隻想好好活著,讓自己過得舒服一點。
可是這個“舒服”,不是蹲一個華麗的“監牢”,隻能輾轉聽說一些外麵傳得沸沸揚揚的隻言片語,卻又無能為力。
眼下的局麵讓祝餘前所未有的陷入兩難。
進則違背自己打從來到這裏一睜開眼時便立下的要好生休養,躺平過一生的誓言。
退則猶如躺平在鵝卵石鋪成的地麵上,硌得人渾身難受。
又過幾日,祝餘又聽說錦帝下旨,將清水縣縣令李文才判了個斬立決,行刑的地方就在京兆府的刑場。
因為事先張貼了公文,京城裏麵許多膽子大的百姓都跑去圍觀了行刑,事後據說各個酒肆茶樓裏都有茶博士繪聲繪色給人講述行刑過程,聽到的人無不拍手叫好,覺得痛快極了。
但祝餘卻是相當不痛快。
一方麵因為李文才的行刑過程她既沒有能夠親眼目睹,也沒有機會聽外頭的茶博士繪聲繪色,隻能從家裏小廝的談論中略微聽了那麽一耳朵,實在令人難受。
另一方麵,得了這麽重懲罰的,就隻有李文才一人。
當日被陸卿一並參了一本的從州知府隻是革職查辦,並未立刻發落。
再往上與他們有些勾連的吏部侍郎僅僅罰俸半年。
至於吏部尚書駱玉書,人家根本沒有受到任何影響,甚至還被錦帝責成督辦各州縣官員的考課。
連駱玉書都沒有受到什麽影響,就更別提鄢國公趙弼和因獻策而大受褒獎的屹王陸嶂了。
偏偏這些日子,陸卿早出晚歸,依舊沒事人一樣,仿佛被陸嶂搶了功勞的人根本不是他。
祝餘看他那個樣子,就覺得心裏麵的疑惑不停往外冒,在這逍遙王府的後宅裏頭就閑得愈發不得安生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