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謝必安接著繼續說道:施此術者,死後遺骨不腐,三魂七魄不墜幽冥,附於骸骨之中繼續修行,少則幾十年,多則幾百年,便可證道,屆時白骨生肉,百日飛升,羽化成仙。


    道人魂魄於骸骨之中已修行三百餘年,不日便可證道,然見朱遠山有難,為報當日之恩,隻得提前出關,驚走官兵,然卻因破關損了道行,隻得再修甲子,方能修成仙體。


    朱遠山聽罷,忙跪拜以謝救命之恩。那骷髏說道:“你我既能相見,便是有緣,我就再送你一樣東西。此洞中西南角的石壁上有一凹洞,內有一匣子,匣中有一本書和幾顆丹藥,那書為我道家修身養性的功法,你勤加修煉,便可延年益壽,無病無疾。”


    朱遠山聞言很是欣喜,作揖道謝,骷髏又叮囑朱遠山暫時隱居於山中,三年後再下山,若饑餓時便食一顆匣中丹藥。而後盤膝坐下,不再言語。


    朱遠山來到洞中西南角,果然自石壁上的小洞裏取得一匣子,匣中有書籍和七八顆丹藥,他父母皆亡,又未娶妻生子,了無牽掛,便聽從道人所言,在山中住下,閑來無事便修習道家功法,饑餓之時食一顆丹藥,竟半載不覺饑餓。


    一晃三年,朱遠山下山,聽聞前些時日天子整肅朝綱,那奸臣已然伏法受誅,朱遠山也被平反,官複原職。


    後因為官清廉,公正無私而被天子賞識,入朝為官,平步青雲,官至尚書,因深知民間疾苦,常行為民請命之事,深受百姓愛戴。


    暮年辭官迴到老家,常登華陰山看望那道人骸骨,一日又登山,忽見山頂霞光萬丈,隱隱約約見有人舉霞飛升,在雲霞托擁下消失在了九霄雲外。來到那山洞中,道人的骸骨果然消失不見了!


    朱遠山耄耋之年,仍不顯老朽之態,鶴發童顏,精神矍鑠,直至百餘歲,方才無疾而終!


    謝必安看著已方不斷從冥界深處趕來增援的陰兵,才稍稍的放鬆了剛才略微緊張的情緒!他繼續說道:道教認為,人通過修煉,物質生命可以得到延續,精神生命也可以得到升華,最終成仙得道。


    為此,曆代道教名家在仙道信仰的追求中,非常積極的探索修仙的途徑,總結了豐富的修煉學說和修煉方法,他們的精神動力就是“我命在我不在天”,度己之外,還要度人。所以,道教一直說“得道成仙”,在成仙之前,還有個“得道”二字。


    “道”就是宇宙運行的規律和法則,那麽修道之人如果掌握了這些規律和法,就可以去造福人間!就能像仙人那樣成為大智大慧者。


    因此,學道、修道者,不僅要延續生命,做到肉體的健康長壽,還要成為大智慧者,生化精神,濟世利人,積功累德,以達到死後的精神的永存。


    道教祖天師張道陵在立教時,將傳統的民間巫術及神仙信仰和道教思想為一體,完整了道教的信仰體係。他在中說:“生,道之別體也。”又說“道意賤死貴仙。”


    珍愛生命和追求健康長壽,既是道教勸善成仙生命倫理的出發點,同時也是最終目的。


    道教徒總是向往自由逍遙,及生命與大道合一的神仙生活,相信通過修道、悟道及煉養,不僅可使精神生命得到升華,而且還可以使生理的生命達到脫胎換骨。


    而作為一個修道之人,隻有全麵深刻地理解了長生不老、得道成仙的含義,才能在修行中真正體悟到大道的精髓。


    首先道教是把人看成是形、氣、神或命與性的統一體。在對人的基本結構的認識上,道家通過形氣神理論和性命理論以及髒腑經絡理論。從而完成對人的縱橫各部分及其相互關係的完整把握。


    在對人生曆程的認識上道家提出了一套從先天一氣到胎兒、嬰兒、孩兒、成年並最終死亡成鬼或修道成仙的完整過程的理論。


    在對人生特性和人生價值觀的認識上道教認為,人生存在生難永恆性、形體滯礙性、苦痛常伴性、禍福無常性等一係列的有限性和局限性,而人要從根本上擺脫這些有限性和局限性惟有修道以成仙。


    所以道教將成仙之說理論化、宗教化並且實踐化之後,有許多成仙的途徑與方法,如符籙、咒語、服食丹藥、房中術、存神等等。然而通過曆代前輩高真們的實踐證明,存有機心的外丹服食等技術方法,不能係統的解決得道成仙的問題。


    所以自東晉以後,天師許遜就一書提出了修煉內丹借以成仙的方法。到了隋唐五代時期,茅山派道士蘇元朗、雲陽派道士張果老、靈寶派道士鍾離權也非常重視內丹術,


    他們在許遜的觀點之上提出了性命雙修,重視內在精神涵養與外在煉形體和服食丹藥相結合,基本上達到了三合一修煉的境界。


    張果老還注解的撰寫的、和以及鍾離權寫的都是當時修仙的秘笈。


    晉代著名的道教學家葛洪在中有描述:“上士舉形升虛,謂之天仙。中士遊於名山,謂之地仙。下士先死後蛻,謂之屍解仙。”葛洪認為成仙的途徑有三種,即飛升成仙、屍解成仙還有長生不老成仙。


    而且還把這三種分為上等、中等和下等,最高階的當屬飛升成仙了。


    那麽何謂“飛升”呢?簡單的說就是修行之人的道行達到了一定的境界或是服飾丹藥之後,就可以身騰紫雲,升入天界。飛升是神與形一同成仙,在所有的成仙途徑中屬於上等,正是所說的“身得道,神亦得道;身得仙,神亦得仙。”


    很多著名的道教神仙據傳說都是白日飛升成仙的。道教祖師張道陵天師於東漢時期在江西貴溪縣雲錦山肇基煉九天神丹,“丹成而龍虎見”,龍虎山因此得名。


    後張天師又輾轉到四川鶴鳴山繼續修道,在此期間太上老君傳張天師正一盟威之道法,並授予其諸品經籙、斬邪劍及玉印。


    由此張道陵天師正式創立道教,此後道教逐漸的發展壯大,在張天師一百二十二歲之際,將象征正一身份的劍印傳於其子張衡,與弟子王長、趙升白日飛升。


    淨明派創立者許遜據傳說也是白日飛升的,著名典故“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就是以許遜祖師為原型。


    許遜是晉朝人士,曾為官後又辭官修道,在許遜歲至一百三十六歲之時,即東晉寧康二年八月初一,許遜攜全家四十二口人,連同院裏的雞和狗,一同拔宅飛升成仙。


    就連民間傳說中的嫦娥奔月也是白日飛升,傳說後羿於西王母那裏求得長生不死之藥被嫦娥吃了,吃完仙藥的嫦娥飛升而起,飛入廣寒宮,成為了月宮仙子。


    修煉內丹成仙的方法到了宋代算是一個高峰。再此之前,天師葛洪在裏麵就說“欲求仙者,要當以忠、孝、和、順、仁、信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務方術,皆不得長生也。”


    提出了要想成仙,就必須從培養自己的品德開始。而修品德又稱謂外修,但外修是為內修打基礎的,隻有內外兼修才能進入修“真”的深層領域,也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得“道”。


    所以裏麵說:“不修道德,乃學道無成。”也說:“人能修正身心,則真精真神聚其中,大才大德出其中。


    所以宋代金丹派道士張紫陽,根據自身修修仙經驗寫出了,在修仙需要道德的基礎上開始提出了修煉內丹成仙除了道德之外,也要修煉功德的說法,表示沒有功德的人,練內丹也是沒用的,


    把修仙和個人的功德修為有機係統的結合起來,這樣就堵塞掉了那些不修功德的人的成仙途徑。


    全真派祖師王重陽也在稍晚一些時候也提出了修仙也要以內丹為首要任務,主張性命雙修,明心見性。性就是指人的心性、思想、性格等。命指人的身體、生命、命運等。性命雙修也就是指“神形兼修”、心身全麵修煉。


    其實,天師葛洪是從修仙的迫切實踐角度來談生死、成仙。他怕人們不重視“生”,錯過了即身成仙的機會,人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生命,所以要講究一種對肉體生命的自控自主,講究修煉之方法,同時又對肉體生命並不執著!


    對得道成仙、長生不死的目標不存在“機心”,順其自然,隨遇而安,逍遙自在。其實,在道教修煉成仙的過程中,如果存在著對“生”執著的“機心”,就會存在著羈絆和束縛就一定不會“得道成仙”。


    隻有超越生死、物我兩忘的境界,才能成就最終的“得道成仙”。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傲遊仙凡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明月丹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明月丹楓並收藏傲遊仙凡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