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在他臨終之時,大臣皋陶問他有何吩咐,他說:“不可厚葬,隻要三峰石下選一黃土高地,瓦棺布衣掩埋即可。”最後他手指三峰石上的天湖池,龍駕歸天了。舜死後,人們刻了塊三千斤重的龍碑立在三峰石下。
皋陶心想,此地太險惡,遷到大陽河邊為好。啟靈這天,碑太重,三十個壯漢都抬不動。這時,幾隻白鶴從天空飛臨,兩頭大象從地上走來。大象用鼻子卷起墓碑就走,白鶴在前麵引路。
當走到熊家山黃龍洞前時,突然,從洞裏出來一個白發老人,笑著說:“生在帝王城,死在九疑山,白鶴來引路,大象來抬喪。”說完搖身變成一條黃龍,張牙舞爪,不讓葬在這裏。大象隻好又向前走,過了馬蹄坳,穿過大桑塘,來到一座大石岩前。
這大石岩十分奇特,高三百丈,直上青天。岩形狀似龍,龍角龍眼龍須龍牙俱全。山下西邊有兩口龍泉。白馬仙人還將峰頂用亂石堆了一頂王冠,一條玉帶放在山上。
這真是龍潛鳳棲之地。大象將龍碑一放,碑即入地三尺,端端正正立在中間。於是,將帝舜龍體下了石坎,砌上瓦棺,成群白鶴,眾四麵八方銜來紫蚌殼,放滿瓦棺,這就是“瓦棺貝塚”的由來。
皋陶結廬為庵,一直守護在舜陵前。死後化作一棵青鬆,長在墓邊石岩上,像一位將軍威然屹立,侍衛著長眠地下的舜帝!
此時的孟婆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清冷,她呆立原地,雙目中盡顯滄桑之感!口中還猶在喃喃自語道:“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況且我也算不是生者,逝去的時光就如這奔騰的河水,白天黑夜不停的流。
有些人,終究還是離開了!或許這樣是對她的一個解脫。又或許他在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快樂!隻有尊重他,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其實,死的人並不痛苦,痛苦的是活著的人!不可以繼續痛下去,隻有忘記所有的傷痛,才可以有更好的未來。
唉,你們去吧!老婆子我也是逗你玩的.....戰神刑天、麒麟尊者、不死聖山的少主人!哪一個又是我這還在這忘川河旁,奈何橋邊煮茶湯的老嫗所能惹得起的!
眾人心下暗驚,原來這表麵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孟婆”,早就把眾人的底細瞧得是一清二楚.....!
除了那四個魑魅魍魎以及水鬼河童,所有的人都向著那孟婆躬身行了一禮!才緩步越過“望鄉台”朝前麵走去。而前者則在地上三跪九叩的大禮行完,這才追隨著眾人的後塵,逃也似的離去。
此時慕容飛雪饒有興致的問道:也不知道那孟婆每天熬製的“孟婆湯”,究竟是些什麽配料?怎麽就能夠使人忘卻掉前世的過往呢?
彩靈道:傳說那“孟婆湯”是用“彼岸花”即“曼珠沙華”還有提煉的“忘憂草”和橋下的“忘川水”調和而成的!而那忘川水,原本就是以孤魂野鬼前世的執念所化而成的!所以喝下它就能忘卻關於前世的一切紛紛擾擾。
慕容飛雪輕輕的點點頭道:原來是這樣子啊!怪不得有那麽大的效用了.....她突然間撓撓頭不明白的道:不對呀!先前那水鬼河童說的,在陰間第十三站,還魂崖的金銀橋上怎麽也有一個“孟婆”在那裏發湯呢?這豈不是前後矛盾了.....
葛老說道:你說的便是六道輪迴邊上那塊的“孟婆”吧?那隻是一個分身!不過也不好說,有時候奈何橋這邊的會是分身看守。
慕容飛雪這才恍然大悟般的連連點頭道:這樣子解釋就說得通了,否則我都已經被繞暈了!
過了望鄉台,再往前走一段路就會到達傳說中的“惡狗嶺”了!在路上之時,楊卓超問道:現在整個環節最麻煩的事情即將到來!聽那諦聽所說,伏羲大神那其中的一魄,已經化為了“彼岸花”花海之中的一朵紅花。
那我們要怎麽才能夠把他找出來呢?還有就是,這一大片花海究竟是在這“永夜冥界”的什麽位置?
彩靈向那四個魑魅魍魎,以及水鬼河童問道:你們要麽長居此處,或是在這裏遊蕩。有沒有見到過這樣一個開著無數“彼岸花”的地方?
水鬼河童及四個魑魅魍魎都麵麵相覷,其中的魑答道:迴上仙的話,整個幽冥開這種“彼岸花”的地方實在是很多!像這樣大片的花海也比較常見,我們也不清楚到底指的是具體什麽位置。
楊卓超插聲說道:沒事,慢慢的找吧!反正也沒人知道那個地方。接下來我們一邊專門找那種“彼岸花”形成的花海,一邊在心中比對一下看看哪裏有相符的地方吧。雖然有點大海撈針的意思,但隻能寄望有一些運氣出現吧!
眾人於是離開了大路,在水鬼河童及四個魑魅魍魎的帶領下,專門往“彼岸花”多的地方探尋。
在枯燥無味的尋找過程中,眾人中途也休息了好幾次。休息當中便用輪流講故事的方法,來緩解一些無聊的情緒!
現在剛好輪到葛老來說故事,於是葛老便給大家講了一個也許是忘記了喝孟婆湯,才惹出來的真實的故事。這是發生在寰宇地球古代唐朝時期的一件真實靈異事件!
“顧況”是唐朝的大詩人,他的詩作不避俚俗,旨在強調詩歌的思想內容,所謂“理亂之所經,王化之所興”,不追求文采華美、詞藻奇麗,卻不乏想象豐富,意境奇特的清新自然佳作。
以至於皇甫湜稱讚他的詩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唐末詩僧貫休對顧況的詩作更是推崇備至。顧況於至德二載登進士第,曆任校書郎、著作郎等職。
這一天,十六歲的年輕人白居易到長安趕考,按照慣例,拜訪京師有名望的前輩。顧況未來得及看詩作,見了“白居易”三字,便詼諧幽默地說:“長安米價正貴,恐怕白居不易!”
等翻開詩作,看到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句,不禁大為驚奇,拍案叫絕,嗟賞說:“能寫出如此的詩句,白居也易!”大加延譽,從此,白居易詩名大振。
顧況詩壇得意,也提攜過很多諸如白居易等後起之秀,但他本人家庭生活卻很不幸!因為~沒生養有兒子.....
在華夏古代,後繼無人,是最大的不幸和悲哀,尤其像顧況這種功成名就的人。不過,總算老天有眼,大概五十多歲的時候,顧況老樹開花,連續生育了好幾個孩子,有子有女。
顧況可真是樂壞了!有一個成語叫什麽來著?樂極生悲。顧況長子在十七歲那年,竟然病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人間至痛啊!
傷心欲絕的顧況寫了一首詩,雲:老人喪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
說來也怪,顧況都已經七十多歲了,沒多久,他又有一名小妾懷孕了,生下了一個兒子。顧況給這個孩子起名“非熊”,寓意於輔佐武王伐紂的太公望,希望這個孩子長大後成為薑太公一類非凡人物。
可是,這個孩子卻是個啞巴,不會說話。顧況大為歎惜。啞巴就啞巴,好歹也是自己的骨肉,也能傳宗接代!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顧非熊七歲那年,跟哥哥、姐姐們在庭院中玩耍,哥哥、姐姐們捉弄他,把他捉弄急了,忍不住開口爭辯說:“其實我是你們的兄長來的,為什麽要這樣捉弄我?”
真是天雷滾滾啊!顧非熊一這句,把庭院裏所有人都震驚住了。
這還沒有完,“啞巴”顧非熊這會兒一點也不啞了,口齒伶俐得很,一五一十地說起他身世來,說他前世就生在顧家,死後舍不得離開顧家,又重新投胎入顧家。他敘述起前生曾經經曆過的種種事情,曆曆不誤,對哥哥、姐姐們的小名,如數家珍,一個個叫了個遍。
而且,開口講話後的顧非熊讀書很好,做詩也很高明,他有七十多首作品收入了,其中的、、、、、等都是名作。
不過,顧非熊詩品雖高,科場卻很不如意,連續三十年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以致在他的後期詩出現了很多牢騷話,如的:“那堪獨惆悵,猶是白衣身。”的:“多愧鄰高隱,無成又一年。”等等。
唐穆宗長慶年間,顧非熊再次落第。怎麽搞的?人家顧非熊可是民間大有名氣的詩人,而且,還是名門之後,怎麽就考不上一個進士?唐穆宗看不過眼了,責成主管考試的部門再慎重考慮考慮。
在皇帝庇護下,已過知命之年的顧非熊終於得償所願地高中了進士!
這一年,有顧非熊早年的粉絲做詩相贈,感慨萬分地寫道:“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及得高科晚,須逢聖主知……”
中進士第的顧非熊在唐宣宗大中年間官至盱眙尉。但顧非熊之所以熱衷於科舉,並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證明自己。顧非熊做官的時間不長,很快就掛寇而去,迴父親曾經隱居過的茅山隱居去了。
與朋友作別時,顧非熊還寫一首,詩雲:此名誰不得,人賀至公難。素業承家了,離筵去國歡。暮天行雁斷,曉渡落潮寒。舊隱茅峰下,鬆根石上盤。
因為顧非熊和同時代的詩人段成式是好朋友,關於他幼年時的靈異事件,是他親口跟段成式說的,言之鑿鑿。段成式將該靈異事件鄭重其事記載在自己的代表作裏!
</p>
在他臨終之時,大臣皋陶問他有何吩咐,他說:“不可厚葬,隻要三峰石下選一黃土高地,瓦棺布衣掩埋即可。”最後他手指三峰石上的天湖池,龍駕歸天了。舜死後,人們刻了塊三千斤重的龍碑立在三峰石下。
皋陶心想,此地太險惡,遷到大陽河邊為好。啟靈這天,碑太重,三十個壯漢都抬不動。這時,幾隻白鶴從天空飛臨,兩頭大象從地上走來。大象用鼻子卷起墓碑就走,白鶴在前麵引路。
當走到熊家山黃龍洞前時,突然,從洞裏出來一個白發老人,笑著說:“生在帝王城,死在九疑山,白鶴來引路,大象來抬喪。”說完搖身變成一條黃龍,張牙舞爪,不讓葬在這裏。大象隻好又向前走,過了馬蹄坳,穿過大桑塘,來到一座大石岩前。
這大石岩十分奇特,高三百丈,直上青天。岩形狀似龍,龍角龍眼龍須龍牙俱全。山下西邊有兩口龍泉。白馬仙人還將峰頂用亂石堆了一頂王冠,一條玉帶放在山上。
這真是龍潛鳳棲之地。大象將龍碑一放,碑即入地三尺,端端正正立在中間。於是,將帝舜龍體下了石坎,砌上瓦棺,成群白鶴,眾四麵八方銜來紫蚌殼,放滿瓦棺,這就是“瓦棺貝塚”的由來。
皋陶結廬為庵,一直守護在舜陵前。死後化作一棵青鬆,長在墓邊石岩上,像一位將軍威然屹立,侍衛著長眠地下的舜帝!
此時的孟婆已經沒有了之前的清冷,她呆立原地,雙目中盡顯滄桑之感!口中還猶在喃喃自語道:“斯人已逝,生者如斯”!況且我也算不是生者,逝去的時光就如這奔騰的河水,白天黑夜不停的流。
有些人,終究還是離開了!或許這樣是對她的一個解脫。又或許他在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快樂!隻有尊重他,這是他自己的選擇。其實,死的人並不痛苦,痛苦的是活著的人!不可以繼續痛下去,隻有忘記所有的傷痛,才可以有更好的未來。
唉,你們去吧!老婆子我也是逗你玩的.....戰神刑天、麒麟尊者、不死聖山的少主人!哪一個又是我這還在這忘川河旁,奈何橋邊煮茶湯的老嫗所能惹得起的!
眾人心下暗驚,原來這表麵看上去平淡無奇的“孟婆”,早就把眾人的底細瞧得是一清二楚.....!
除了那四個魑魅魍魎以及水鬼河童,所有的人都向著那孟婆躬身行了一禮!才緩步越過“望鄉台”朝前麵走去。而前者則在地上三跪九叩的大禮行完,這才追隨著眾人的後塵,逃也似的離去。
此時慕容飛雪饒有興致的問道:也不知道那孟婆每天熬製的“孟婆湯”,究竟是些什麽配料?怎麽就能夠使人忘卻掉前世的過往呢?
彩靈道:傳說那“孟婆湯”是用“彼岸花”即“曼珠沙華”還有提煉的“忘憂草”和橋下的“忘川水”調和而成的!而那忘川水,原本就是以孤魂野鬼前世的執念所化而成的!所以喝下它就能忘卻關於前世的一切紛紛擾擾。
慕容飛雪輕輕的點點頭道:原來是這樣子啊!怪不得有那麽大的效用了.....她突然間撓撓頭不明白的道:不對呀!先前那水鬼河童說的,在陰間第十三站,還魂崖的金銀橋上怎麽也有一個“孟婆”在那裏發湯呢?這豈不是前後矛盾了.....
葛老說道:你說的便是六道輪迴邊上那塊的“孟婆”吧?那隻是一個分身!不過也不好說,有時候奈何橋這邊的會是分身看守。
慕容飛雪這才恍然大悟般的連連點頭道:這樣子解釋就說得通了,否則我都已經被繞暈了!
過了望鄉台,再往前走一段路就會到達傳說中的“惡狗嶺”了!在路上之時,楊卓超問道:現在整個環節最麻煩的事情即將到來!聽那諦聽所說,伏羲大神那其中的一魄,已經化為了“彼岸花”花海之中的一朵紅花。
那我們要怎麽才能夠把他找出來呢?還有就是,這一大片花海究竟是在這“永夜冥界”的什麽位置?
彩靈向那四個魑魅魍魎,以及水鬼河童問道:你們要麽長居此處,或是在這裏遊蕩。有沒有見到過這樣一個開著無數“彼岸花”的地方?
水鬼河童及四個魑魅魍魎都麵麵相覷,其中的魑答道:迴上仙的話,整個幽冥開這種“彼岸花”的地方實在是很多!像這樣大片的花海也比較常見,我們也不清楚到底指的是具體什麽位置。
楊卓超插聲說道:沒事,慢慢的找吧!反正也沒人知道那個地方。接下來我們一邊專門找那種“彼岸花”形成的花海,一邊在心中比對一下看看哪裏有相符的地方吧。雖然有點大海撈針的意思,但隻能寄望有一些運氣出現吧!
眾人於是離開了大路,在水鬼河童及四個魑魅魍魎的帶領下,專門往“彼岸花”多的地方探尋。
在枯燥無味的尋找過程中,眾人中途也休息了好幾次。休息當中便用輪流講故事的方法,來緩解一些無聊的情緒!
現在剛好輪到葛老來說故事,於是葛老便給大家講了一個也許是忘記了喝孟婆湯,才惹出來的真實的故事。這是發生在寰宇地球古代唐朝時期的一件真實靈異事件!
“顧況”是唐朝的大詩人,他的詩作不避俚俗,旨在強調詩歌的思想內容,所謂“理亂之所經,王化之所興”,不追求文采華美、詞藻奇麗,卻不乏想象豐富,意境奇特的清新自然佳作。
以至於皇甫湜稱讚他的詩句“駿發踔厲,往往若穿天心,出月脅”。唐末詩僧貫休對顧況的詩作更是推崇備至。顧況於至德二載登進士第,曆任校書郎、著作郎等職。
這一天,十六歲的年輕人白居易到長安趕考,按照慣例,拜訪京師有名望的前輩。顧況未來得及看詩作,見了“白居易”三字,便詼諧幽默地說:“長安米價正貴,恐怕白居不易!”
等翻開詩作,看到中“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等句,不禁大為驚奇,拍案叫絕,嗟賞說:“能寫出如此的詩句,白居也易!”大加延譽,從此,白居易詩名大振。
顧況詩壇得意,也提攜過很多諸如白居易等後起之秀,但他本人家庭生活卻很不幸!因為~沒生養有兒子.....
在華夏古代,後繼無人,是最大的不幸和悲哀,尤其像顧況這種功成名就的人。不過,總算老天有眼,大概五十多歲的時候,顧況老樹開花,連續生育了好幾個孩子,有子有女。
顧況可真是樂壞了!有一個成語叫什麽來著?樂極生悲。顧況長子在十七歲那年,竟然病死了。白發人送黑發人,人間至痛啊!
傷心欲絕的顧況寫了一首詩,雲:老人喪其子,日暮泣成血。老人年七十,不作多時別。
說來也怪,顧況都已經七十多歲了,沒多久,他又有一名小妾懷孕了,生下了一個兒子。顧況給這個孩子起名“非熊”,寓意於輔佐武王伐紂的太公望,希望這個孩子長大後成為薑太公一類非凡人物。
可是,這個孩子卻是個啞巴,不會說話。顧況大為歎惜。啞巴就啞巴,好歹也是自己的骨肉,也能傳宗接代!
然而,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顧非熊七歲那年,跟哥哥、姐姐們在庭院中玩耍,哥哥、姐姐們捉弄他,把他捉弄急了,忍不住開口爭辯說:“其實我是你們的兄長來的,為什麽要這樣捉弄我?”
真是天雷滾滾啊!顧非熊一這句,把庭院裏所有人都震驚住了。
這還沒有完,“啞巴”顧非熊這會兒一點也不啞了,口齒伶俐得很,一五一十地說起他身世來,說他前世就生在顧家,死後舍不得離開顧家,又重新投胎入顧家。他敘述起前生曾經經曆過的種種事情,曆曆不誤,對哥哥、姐姐們的小名,如數家珍,一個個叫了個遍。
而且,開口講話後的顧非熊讀書很好,做詩也很高明,他有七十多首作品收入了,其中的、、、、、等都是名作。
不過,顧非熊詩品雖高,科場卻很不如意,連續三十年科舉考試都名落孫山。以致在他的後期詩出現了很多牢騷話,如的:“那堪獨惆悵,猶是白衣身。”的:“多愧鄰高隱,無成又一年。”等等。
唐穆宗長慶年間,顧非熊再次落第。怎麽搞的?人家顧非熊可是民間大有名氣的詩人,而且,還是名門之後,怎麽就考不上一個進士?唐穆宗看不過眼了,責成主管考試的部門再慎重考慮考慮。
在皇帝庇護下,已過知命之年的顧非熊終於得償所願地高中了進士!
這一年,有顧非熊早年的粉絲做詩相贈,感慨萬分地寫道:“愚為童稚時,已解念君詩!及得高科晚,須逢聖主知……”
中進士第的顧非熊在唐宣宗大中年間官至盱眙尉。但顧非熊之所以熱衷於科舉,並不是為了做官,而是為了證明自己。顧非熊做官的時間不長,很快就掛寇而去,迴父親曾經隱居過的茅山隱居去了。
與朋友作別時,顧非熊還寫一首,詩雲:此名誰不得,人賀至公難。素業承家了,離筵去國歡。暮天行雁斷,曉渡落潮寒。舊隱茅峰下,鬆根石上盤。
因為顧非熊和同時代的詩人段成式是好朋友,關於他幼年時的靈異事件,是他親口跟段成式說的,言之鑿鑿。段成式將該靈異事件鄭重其事記載在自己的代表作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