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五章 有錢買前門樓子去啊!
四合院:重生飛揚年代,大醫精誠 作者:大蝦就雞蛋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工作日。
在去做手術之前,李平安和曾嘉、馮雯雯說了讓她們到醫院家屬院兒小院拿紅棗的事情。
夫妻兩個自然是連聲感謝。
曾嘉工作穩定下來了,她們在家屬樓也開火了,紅棗用的上的。
王春燕卻是嘟囔了一句:“不就是一點兒紅棗嗎,就跟誰很稀罕似的!”
說話的語氣很明顯是酸溜溜的。
小露若有所思,她告訴李平安,趁著現在沒上手術,她要給父母工作的單位打個電話,午飯的時候她迴家一趟,將李平安夫妻兩個給她的紅棗送迴家去。
“紅棗都給我爸、我媽送過去吧!”小露微笑著說道:“我要是想吃了就去找淮茹姐姐再要一些!”
李平安點頭答應。
小露離開去用醫院的電話。
中午下班的時候李平安夫妻兩人先和曾嘉、馮雯雯一起去了小院兒,給了他們兩大網兜的紅棗。
秦淮茹開口說道:“你們留一網兜再給馮雯雯家裏送點兒!”
“多謝淮茹姐姐了!”馮雯雯感謝道。
兩人離開以後李平安夫妻兩個才迴四合院兒吃飯。
吃飯的時候徐氏說下午讓三大媽看著孩子,自己到小院兒拿點兒紅棗給周家送過去。
“行,反正你也有那邊的鑰匙!”李平安說道:“給三大媽這些街坊也帶一點兒吧,總麻煩人家看孩子呢!”
小院兒裏有五棵棗樹的,卸下來的紅棗可不少。
“我知道了!”徐氏答應道。
李平安夫妻兩個和李林去上班以後,徐氏收拾了碗筷帶著孫子去了前院兒閻家。
閻解娣兩歲多一點兒了,基本上不用怎麽照看,三大媽在家裏也沒多大的事兒要做,自然是願意幫忙的。
隻要將李業這小家夥哄睡了,放在床上也不耽誤她做別的事情。
徐氏到醫院家屬院小院兒拿了好幾網兜的紅棗,給了閻家一網兜,又給鄰居們分了兩網兜。
幾乎每家每戶都多少給了一點兒。
聾老太太和易中海家也給了。
易中海這家夥雖然詆毀過李家,但是一大媽生了孩子以後總愛到處串門,她也帶著女兒來過李家,有時候徐氏做飯的時候李業哭鬧,一大媽也會幫著看看孩子。
徐氏沒有分的那麽清,反正是四合院兒裏每家都給了幾斤紅棗。
何家沒人。
晚飯的時候徐氏才過去將紅棗給了剛剛放學的何雨水。
徐氏給周家帶過去兩網兜。
李平靜和趙氏知道紅棗是李家樹上結的,她們還嫌棄徐氏給的少了。
李家醫院那邊的小院兒可是有好幾棵果樹呢,能結多少紅棗,就隻給她們這點兒?
徐氏看出了她們的不滿意,不過沒再搭理她們,騎著自行車迴四合院兒了。
從閻家將孩子接迴去的時候三大媽還有些意猶未盡,說是她也沒什麽要緊的事兒,願意幫徐氏多看會兒孩子。
“不麻煩你了!”徐氏說道:“我抱著就行!”
她抱著孩子從聾老太太門口經過的時候發現門外扔了許多棗核,看來聾老太太也吃了紅棗。
小露是騎著自行車迴家的,上班之前她還真的趕迴來了,下午正常跟著李平安做手術,沒有耽誤什麽事兒。
秦淮江和陳慧兩個來給六院送藥材了,還說惠仁堂到前門大街那邊開分店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陳雪茹同意將院子租給惠仁堂,也許這是他們最後一次給惠仁堂送藥材,下次過來送藥材的可能就不是他們了。
雖然是哥哥最後一次給六院送藥材,秦淮茹一點兒也不敢馬虎,她仔細的檢查過各種藥材的質量、份量,在收據上簽了字。
她幫著哥哥、嫂子將藥材搬到庫房以後已經到了下班時間,秦淮茹開口說道:“正好,我家小院兒那些大棗成熟了,我和平安正想給你們送一點兒呢,你們就來了,將給你們準備的大棗都帶迴去吧!”
李平安過來找秦淮茹迴去吃飯的時候正好碰到了秦淮江夫妻。
打過招唿。
幾人又等了一會兒,秦淮茹核對好賬目之後幾人才去了小院兒。
路上。
秦淮江說了陳雪茹房子的事情,李平安說道:“前門大街可是個好地方,你後你們要是到那邊工作了就好好幹吧!”
秦淮江哈哈一笑說道:“要我看,做什麽工作都一樣,我有的是力氣!”
“至少咱們不用蹬著三輪車滿京城跑給人家送藥材了不是?”陳慧白了丈夫一眼說道。
在她看來。
李平安夫妻兩個可是幫了她們大忙的,讓丈夫這麽沒輕沒重的這麽一說,好像李平安沒幫到她們似的。
“說的也是!”秦淮江說道:“最起碼你不用再幹什麽重活兒了!”
將紅棗給了秦淮江,李平安夫妻兩個才迴四合院兒吃晚飯。
迴到李家才發現賈張氏這家夥居然過來串門了,說了一些感謝徐氏給他們紅棗之類的話,又東拉西扯的說了一會兒閑話終於離開。
李林從軋鋼廠醫務室迴來以後一家人開始吃飯。
吃飯的時候徐氏根本就沒提自己到周家送紅棗的事情,她知道兒子、兒媳八成是不願意聽的。
李林開口說道:“我從隔壁老太太門口過的時候可是看到不少棗核,那些不會是她吃的吧,她這種經常鬧肚子的人明顯是腸胃不好,年紀大了,再生吃那麽多的紅棗,不怕涼著腸胃鬧肚子嗎?”
“我好心好意的給她送了紅棗!”徐氏說道:“她要怎麽吃我就管不著了!”
李平安和秦淮茹都沒有搭話。
聾老太太的事情他們夫妻兩個懶得參合!
吃完飯,兩人抱著孩子迴來醫院家屬院小院兒。
剛剛到大門口就見陳雪茹在外麵站著,她來找李平安還錢了,說是已經和惠仁堂簽了合同,人家也爽快,一次性給了一千五百萬,她想將李平安借給自己的錢還了。
秦淮茹從自行車上下來,抱著孩子開了大門。
幾人進了小院兒以後陳雪茹就將李平安的六百萬塊錢給還了,她仔細的看了李業幾眼,還說要給孩子做幾身衣服。
現在陳雪茹做衣服的經驗豐富的很,像李業這種小孩兒,不用測量她就知道該做多大尺寸的衣服。
“不用!”李平安說道:“我幫你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再說了,這錢你不是也沒用幾天嗎?”
“要的,我一定會給孩子做的!”陳雪茹紅著眼睛說道:“要不是你幫忙,我這段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麽辦,還有,要不是你,也許我煤氣中毒的時候就沒命了!”
秦淮茹害怕她越說越傷心,急忙扯開話題說要給她一點兒紅棗。
陳雪茹也從悲傷的情緒當中解脫出來了,拿了一網兜紅棗就要離開。
臨走。
她深深的看了李平安一眼,仿佛要將他的模樣刻在心裏一般。
“陳姑娘真要給咱兒子做衣服啊?”秦淮茹問道。
“做就做吧!”李平安迴答道:“攔不住,找個機會再補償她吧!”
沒幾天的功夫陳雪茹就將孩子的衣服做好了。
依舊是李平安夫妻兩個下班從四合院兒吃飯迴來以後她將衣服送了過去。
一共做了六套衣服。
衣服、帽子、鞋什麽的都有。
秦淮茹和她一起幫著孩子試了試,居然都合身。
除了這些。
陳雪茹還用給顧客做衣服剩下的邊角料給孩子做了好些尿布。
“你這可是讓我和婆婆省了太多的功夫了!”秦淮茹急忙感謝道。
天色不早了。
陳雪茹幫著孩子試過衣服之後就離開了。
李平安以為這件事情就這麽了了,惠仁堂租到了小院兒就可以順利的在前門大街開分店,慢慢的發展。
可沒想到李成和王麗麗夫妻兩個也來找李平安了,還是因為陳雪茹院子的事情來的。
他們夫妻兩個找到醫生辦公室的時候李平安正好在呢。
李平安就問兩人究竟有什麽事兒,一會兒他還要去做手術,不能耽擱太長時間。
李成夫妻將李平安叫到辦公室外麵,兩人彼此看了一眼,最後還是李成說道:“小孩兒沒娘,說來話長,這件事情要說明白可要多花費一點兒時間了,我們不能耽誤你工作,這樣吧,午飯的時候咱們找一家飯店邊吃邊聊,我將要說的都告訴你,幫不幫忙,怎麽幫忙也都由你說了算!”
李平安點頭答應。
李成兩人離開以後李平安帶著小露等人做了一台手術。
下班的時候。
李平安夫妻兩個剛從醫院大門口出來就碰到了李成和王麗麗。
得知他們有事情和李平安說,秦淮茹開口說道:“你們找個地方談事情吧,我騎車迴家吃飯!”
秦淮茹剛要走,王麗麗就攔住了,說是要讓她一起去飯店吃點兒。
秦淮茹遲疑了一下便答應了。
幾人在六院附近找了一家飯店。
李成夫妻兩個點了一桌子的菜,等著上菜的時候秦淮茹到四合院兒說了一聲,告訴徐氏她們有事兒不在家裏吃飯了。
秦淮茹再迴到飯店的時候飯菜剛好上齊。
一人一碗麵條,好幾個菜,還有兩隻烤鴨。
飯菜很豐富。
不過。
這也反應出李成所求之事不一般,李平安想要幫忙怕是不太好辦。
不知道李成夫妻兩個有什麽事情求著丈夫,就連秦淮茹吃飯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他們提出連李平安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成也不矯情,直接將自己所求之事說了出來。
他們所求之事和陳雪茹的小院兒有關,和億兆商店有關,還和一家叫長春堂的藥堂有關。
要說起這個長春堂,來頭可不小。
清乾隆年間,京城有位走街串巷的遊方郎中,此人為魯地道士孫振蘭,人們俗稱其為孫老道。
孫老道以經營自製消暑藥“避瘟散”、“無極丹”為主,經多年的苦心經營積攢了些錢財。
乾隆六十年在前門大街鮮魚口胡同裏的長巷頭條北口置了間鋪房,掛上了“長春堂”的字號,形成了前店後廠(自製成藥,加工藥材和飲片),固定經營的方式,結束了遊方郎中的生活。
民國初年,國力衰弱,列強軍閥爭戰不已,洋貨日貨充斥市場,當時東瀛的祛暑藥“仁丹”和“寶丹”在國內大肆宣傳,大量傾銷,幾乎每個城鎮的大街小巷都貼有仁丹廣告。
“仁丹”是由東瀛人森下博發明的。
甲午海戰後簽訂的《馬關條約》將台省割讓給了東瀛。
森下博曾在台省生活過,注意到了當地人使用陳皮、豆蔻、甘草等混合物製成的小藥丸,這些藥丸具有清熱解暑、防暈車暈船的效果。
森下博受到啟發,迴到日本後研製出了“仁丹“,並將其作為一種藥物銷售。
“寶丹”的配方和仁丹差不多。
為了抵製日貨,長春堂當時掌櫃張子餘先生和藥師蔡先生通力合作,在原避瘟散的基礎上開發出紫、綠、黃、白四種不同顏色新劑型的避瘟散,可以針對不同症狀、不同病人,使用不同顏色品質更為完善的避瘟散。
這種避瘟散是裝在一個八卦形的小盒內,打開盒蓋,用指頭蘸上一點往鼻孔裏一揉,深吸氣,立即感到一股清涼氣息由鼻而入,沁人肺腑,周身舒暢、清爽。
避溫散也可以用水衝服。
與此同時,他們還完善了與生產配套的印刷廠,專門印刷包裝紙、使用說明和宣傳廣告,開設了鑄造錫製八卦藥盒的生產車間,形成了采購、製造、包裝、銷售一條龍的生產規模,有效地抵製了日貨,占領了市場。
三十年代時,年產量達到了二百五十萬盒,不僅行銷國內,還在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打開了銷路。
那時遍布京城的大小百貨店、小雜貨鋪、茶葉店等都代售長春堂的避瘟散。
長春堂在晉地、津市等地開設了分號,並在前門外鮮魚口一帶開設了棺材鋪、紙店、油鹽店、百貨商店等共八家商店,這時期的長春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在當時。
同為中成藥製造業的翹楚,同仁堂雖然曆史更久遠,背景也比長春堂好,但是發展規模是遠遠不如長春堂的,礙於祖訓,同仁堂樂家不能從事草藥以外的買賣,這條祖訓雖然能夠確保同仁堂各種中成藥製造手藝不失傳,但也限製了他們的發展。
關於長春堂,還有幾則奇聞軼事。
老京城人說話是幽默尖損的,他們嘲諷那些自誇富有,也就是現在說的特喜歡炫富的狂妄之人,經常會怒斥一句,“你有錢,你去買前門樓子去啊”。
這話一出,能給對方咽的翻半天兒白眼兒,迴答不出來的。
前門在京城內城的九門中位置是最顯要的,規格也是最高的,因此也被稱為國門。
它以前是專門走龍車的,也就是說當時隻有皇帝才有資格走。
由於它是當時所有城門中級別和建製最高的,所以這造價當然也肯定是最高的;而且它還是京城的防禦係統,是封建社會不計成本的產物,一般人是根本不可能買得起的。
更何況前門樓子向來都是“公家”的,壓根兒也不賣,所以大家就都喜歡用這句話來懟人。
不過。
民國的時候前門樓子還真的賣出過兩迴,都和長春堂確切的說是和孫家有關係。
民國九年。
當時的總統是徐世昌,不過他是徒有總統之名並沒有實權,真正掌握實權的是皖係軍閥、國務總理段祺瑞。
北洋政富財政緊張,當時的北平市長想出了個“好”主意:就是要把前門樓子賣了,甭管賣給誰,他也不敢拆,拆了也拿不走。
說白了,就是憋著想坑人。
坑誰呢?
那會兒的前門大街一帶熱鬧的很,買賣人家多了去了。
最後,他強迫著由長春堂藥鋪出資幾十萬大洋把前門樓子“買”了下來。
長春堂的中藥都是自產自銷的,當時祛暑解熱的有效良藥“避瘟散”已經出現,他們是由此而發跡的。
當年長春堂的孫老板還真挺有頭腦的,他心想:“這前門樓子我不是拿不走嗎?但我可以用啊!”
於是孫老板買下它後,立刻就給與了充分的利用。
他不僅在城樓上開商店、戲院、娛樂園,還在城門洞兩邊兒上掛起了廣告。
前門樓子被賣這件事兒,本身在當時就算的上是特大新聞了,已經具備了極強的廣告效果。
前門大街是城市中心,又是商業中心,客流量巨大,他在城門上再這麽一打廣告,一下子就使得長春堂名聲大噪。
沒過多久,孫老板不僅賺迴了本錢,還有不少的利潤。
後來,孫老板覺得的這事已經做到名利雙收了,不能過於炫耀。
他就對當時的北平市政富說這前門樓子維護費用實在是太高,以無力承擔為由,把這個前門樓子歸還迴去了,並且是原樣奉還,分文沒要。
當時這件事已經是鬧得沸沸揚揚的了,北洋政富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孫老板這麽一說,市政富正好順坡下驢,欣然接受了。
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鬧了這麽一出,長春堂日益壯大,孫家也是賺了個盆滿缽滿,到三十年代的時候已經是京中商業翹楚,雖然在財力上不能和婁家這種開錢莊的相比,但是在聲望上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
在去做手術之前,李平安和曾嘉、馮雯雯說了讓她們到醫院家屬院兒小院拿紅棗的事情。
夫妻兩個自然是連聲感謝。
曾嘉工作穩定下來了,她們在家屬樓也開火了,紅棗用的上的。
王春燕卻是嘟囔了一句:“不就是一點兒紅棗嗎,就跟誰很稀罕似的!”
說話的語氣很明顯是酸溜溜的。
小露若有所思,她告訴李平安,趁著現在沒上手術,她要給父母工作的單位打個電話,午飯的時候她迴家一趟,將李平安夫妻兩個給她的紅棗送迴家去。
“紅棗都給我爸、我媽送過去吧!”小露微笑著說道:“我要是想吃了就去找淮茹姐姐再要一些!”
李平安點頭答應。
小露離開去用醫院的電話。
中午下班的時候李平安夫妻兩人先和曾嘉、馮雯雯一起去了小院兒,給了他們兩大網兜的紅棗。
秦淮茹開口說道:“你們留一網兜再給馮雯雯家裏送點兒!”
“多謝淮茹姐姐了!”馮雯雯感謝道。
兩人離開以後李平安夫妻兩個才迴四合院兒吃飯。
吃飯的時候徐氏說下午讓三大媽看著孩子,自己到小院兒拿點兒紅棗給周家送過去。
“行,反正你也有那邊的鑰匙!”李平安說道:“給三大媽這些街坊也帶一點兒吧,總麻煩人家看孩子呢!”
小院兒裏有五棵棗樹的,卸下來的紅棗可不少。
“我知道了!”徐氏答應道。
李平安夫妻兩個和李林去上班以後,徐氏收拾了碗筷帶著孫子去了前院兒閻家。
閻解娣兩歲多一點兒了,基本上不用怎麽照看,三大媽在家裏也沒多大的事兒要做,自然是願意幫忙的。
隻要將李業這小家夥哄睡了,放在床上也不耽誤她做別的事情。
徐氏到醫院家屬院小院兒拿了好幾網兜的紅棗,給了閻家一網兜,又給鄰居們分了兩網兜。
幾乎每家每戶都多少給了一點兒。
聾老太太和易中海家也給了。
易中海這家夥雖然詆毀過李家,但是一大媽生了孩子以後總愛到處串門,她也帶著女兒來過李家,有時候徐氏做飯的時候李業哭鬧,一大媽也會幫著看看孩子。
徐氏沒有分的那麽清,反正是四合院兒裏每家都給了幾斤紅棗。
何家沒人。
晚飯的時候徐氏才過去將紅棗給了剛剛放學的何雨水。
徐氏給周家帶過去兩網兜。
李平靜和趙氏知道紅棗是李家樹上結的,她們還嫌棄徐氏給的少了。
李家醫院那邊的小院兒可是有好幾棵果樹呢,能結多少紅棗,就隻給她們這點兒?
徐氏看出了她們的不滿意,不過沒再搭理她們,騎著自行車迴四合院兒了。
從閻家將孩子接迴去的時候三大媽還有些意猶未盡,說是她也沒什麽要緊的事兒,願意幫徐氏多看會兒孩子。
“不麻煩你了!”徐氏說道:“我抱著就行!”
她抱著孩子從聾老太太門口經過的時候發現門外扔了許多棗核,看來聾老太太也吃了紅棗。
小露是騎著自行車迴家的,上班之前她還真的趕迴來了,下午正常跟著李平安做手術,沒有耽誤什麽事兒。
秦淮江和陳慧兩個來給六院送藥材了,還說惠仁堂到前門大街那邊開分店的事情已經定下來了,陳雪茹同意將院子租給惠仁堂,也許這是他們最後一次給惠仁堂送藥材,下次過來送藥材的可能就不是他們了。
雖然是哥哥最後一次給六院送藥材,秦淮茹一點兒也不敢馬虎,她仔細的檢查過各種藥材的質量、份量,在收據上簽了字。
她幫著哥哥、嫂子將藥材搬到庫房以後已經到了下班時間,秦淮茹開口說道:“正好,我家小院兒那些大棗成熟了,我和平安正想給你們送一點兒呢,你們就來了,將給你們準備的大棗都帶迴去吧!”
李平安過來找秦淮茹迴去吃飯的時候正好碰到了秦淮江夫妻。
打過招唿。
幾人又等了一會兒,秦淮茹核對好賬目之後幾人才去了小院兒。
路上。
秦淮江說了陳雪茹房子的事情,李平安說道:“前門大街可是個好地方,你後你們要是到那邊工作了就好好幹吧!”
秦淮江哈哈一笑說道:“要我看,做什麽工作都一樣,我有的是力氣!”
“至少咱們不用蹬著三輪車滿京城跑給人家送藥材了不是?”陳慧白了丈夫一眼說道。
在她看來。
李平安夫妻兩個可是幫了她們大忙的,讓丈夫這麽沒輕沒重的這麽一說,好像李平安沒幫到她們似的。
“說的也是!”秦淮江說道:“最起碼你不用再幹什麽重活兒了!”
將紅棗給了秦淮江,李平安夫妻兩個才迴四合院兒吃晚飯。
迴到李家才發現賈張氏這家夥居然過來串門了,說了一些感謝徐氏給他們紅棗之類的話,又東拉西扯的說了一會兒閑話終於離開。
李林從軋鋼廠醫務室迴來以後一家人開始吃飯。
吃飯的時候徐氏根本就沒提自己到周家送紅棗的事情,她知道兒子、兒媳八成是不願意聽的。
李林開口說道:“我從隔壁老太太門口過的時候可是看到不少棗核,那些不會是她吃的吧,她這種經常鬧肚子的人明顯是腸胃不好,年紀大了,再生吃那麽多的紅棗,不怕涼著腸胃鬧肚子嗎?”
“我好心好意的給她送了紅棗!”徐氏說道:“她要怎麽吃我就管不著了!”
李平安和秦淮茹都沒有搭話。
聾老太太的事情他們夫妻兩個懶得參合!
吃完飯,兩人抱著孩子迴來醫院家屬院小院兒。
剛剛到大門口就見陳雪茹在外麵站著,她來找李平安還錢了,說是已經和惠仁堂簽了合同,人家也爽快,一次性給了一千五百萬,她想將李平安借給自己的錢還了。
秦淮茹從自行車上下來,抱著孩子開了大門。
幾人進了小院兒以後陳雪茹就將李平安的六百萬塊錢給還了,她仔細的看了李業幾眼,還說要給孩子做幾身衣服。
現在陳雪茹做衣服的經驗豐富的很,像李業這種小孩兒,不用測量她就知道該做多大尺寸的衣服。
“不用!”李平安說道:“我幫你不過是舉手之勞而已,再說了,這錢你不是也沒用幾天嗎?”
“要的,我一定會給孩子做的!”陳雪茹紅著眼睛說道:“要不是你幫忙,我這段時間都不知道該怎麽辦,還有,要不是你,也許我煤氣中毒的時候就沒命了!”
秦淮茹害怕她越說越傷心,急忙扯開話題說要給她一點兒紅棗。
陳雪茹也從悲傷的情緒當中解脫出來了,拿了一網兜紅棗就要離開。
臨走。
她深深的看了李平安一眼,仿佛要將他的模樣刻在心裏一般。
“陳姑娘真要給咱兒子做衣服啊?”秦淮茹問道。
“做就做吧!”李平安迴答道:“攔不住,找個機會再補償她吧!”
沒幾天的功夫陳雪茹就將孩子的衣服做好了。
依舊是李平安夫妻兩個下班從四合院兒吃飯迴來以後她將衣服送了過去。
一共做了六套衣服。
衣服、帽子、鞋什麽的都有。
秦淮茹和她一起幫著孩子試了試,居然都合身。
除了這些。
陳雪茹還用給顧客做衣服剩下的邊角料給孩子做了好些尿布。
“你這可是讓我和婆婆省了太多的功夫了!”秦淮茹急忙感謝道。
天色不早了。
陳雪茹幫著孩子試過衣服之後就離開了。
李平安以為這件事情就這麽了了,惠仁堂租到了小院兒就可以順利的在前門大街開分店,慢慢的發展。
可沒想到李成和王麗麗夫妻兩個也來找李平安了,還是因為陳雪茹院子的事情來的。
他們夫妻兩個找到醫生辦公室的時候李平安正好在呢。
李平安就問兩人究竟有什麽事兒,一會兒他還要去做手術,不能耽擱太長時間。
李成夫妻將李平安叫到辦公室外麵,兩人彼此看了一眼,最後還是李成說道:“小孩兒沒娘,說來話長,這件事情要說明白可要多花費一點兒時間了,我們不能耽誤你工作,這樣吧,午飯的時候咱們找一家飯店邊吃邊聊,我將要說的都告訴你,幫不幫忙,怎麽幫忙也都由你說了算!”
李平安點頭答應。
李成兩人離開以後李平安帶著小露等人做了一台手術。
下班的時候。
李平安夫妻兩個剛從醫院大門口出來就碰到了李成和王麗麗。
得知他們有事情和李平安說,秦淮茹開口說道:“你們找個地方談事情吧,我騎車迴家吃飯!”
秦淮茹剛要走,王麗麗就攔住了,說是要讓她一起去飯店吃點兒。
秦淮茹遲疑了一下便答應了。
幾人在六院附近找了一家飯店。
李成夫妻兩個點了一桌子的菜,等著上菜的時候秦淮茹到四合院兒說了一聲,告訴徐氏她們有事兒不在家裏吃飯了。
秦淮茹再迴到飯店的時候飯菜剛好上齊。
一人一碗麵條,好幾個菜,還有兩隻烤鴨。
飯菜很豐富。
不過。
這也反應出李成所求之事不一般,李平安想要幫忙怕是不太好辦。
不知道李成夫妻兩個有什麽事情求著丈夫,就連秦淮茹吃飯的時候也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他們提出連李平安都做不到的事情。
李成也不矯情,直接將自己所求之事說了出來。
他們所求之事和陳雪茹的小院兒有關,和億兆商店有關,還和一家叫長春堂的藥堂有關。
要說起這個長春堂,來頭可不小。
清乾隆年間,京城有位走街串巷的遊方郎中,此人為魯地道士孫振蘭,人們俗稱其為孫老道。
孫老道以經營自製消暑藥“避瘟散”、“無極丹”為主,經多年的苦心經營積攢了些錢財。
乾隆六十年在前門大街鮮魚口胡同裏的長巷頭條北口置了間鋪房,掛上了“長春堂”的字號,形成了前店後廠(自製成藥,加工藥材和飲片),固定經營的方式,結束了遊方郎中的生活。
民國初年,國力衰弱,列強軍閥爭戰不已,洋貨日貨充斥市場,當時東瀛的祛暑藥“仁丹”和“寶丹”在國內大肆宣傳,大量傾銷,幾乎每個城鎮的大街小巷都貼有仁丹廣告。
“仁丹”是由東瀛人森下博發明的。
甲午海戰後簽訂的《馬關條約》將台省割讓給了東瀛。
森下博曾在台省生活過,注意到了當地人使用陳皮、豆蔻、甘草等混合物製成的小藥丸,這些藥丸具有清熱解暑、防暈車暈船的效果。
森下博受到啟發,迴到日本後研製出了“仁丹“,並將其作為一種藥物銷售。
“寶丹”的配方和仁丹差不多。
為了抵製日貨,長春堂當時掌櫃張子餘先生和藥師蔡先生通力合作,在原避瘟散的基礎上開發出紫、綠、黃、白四種不同顏色新劑型的避瘟散,可以針對不同症狀、不同病人,使用不同顏色品質更為完善的避瘟散。
這種避瘟散是裝在一個八卦形的小盒內,打開盒蓋,用指頭蘸上一點往鼻孔裏一揉,深吸氣,立即感到一股清涼氣息由鼻而入,沁人肺腑,周身舒暢、清爽。
避溫散也可以用水衝服。
與此同時,他們還完善了與生產配套的印刷廠,專門印刷包裝紙、使用說明和宣傳廣告,開設了鑄造錫製八卦藥盒的生產車間,形成了采購、製造、包裝、銷售一條龍的生產規模,有效地抵製了日貨,占領了市場。
三十年代時,年產量達到了二百五十萬盒,不僅行銷國內,還在泰國、印度尼西亞、緬甸等東南亞國家打開了銷路。
那時遍布京城的大小百貨店、小雜貨鋪、茶葉店等都代售長春堂的避瘟散。
長春堂在晉地、津市等地開設了分號,並在前門外鮮魚口一帶開設了棺材鋪、紙店、油鹽店、百貨商店等共八家商店,這時期的長春堂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發展到了鼎盛時期。
在當時。
同為中成藥製造業的翹楚,同仁堂雖然曆史更久遠,背景也比長春堂好,但是發展規模是遠遠不如長春堂的,礙於祖訓,同仁堂樂家不能從事草藥以外的買賣,這條祖訓雖然能夠確保同仁堂各種中成藥製造手藝不失傳,但也限製了他們的發展。
關於長春堂,還有幾則奇聞軼事。
老京城人說話是幽默尖損的,他們嘲諷那些自誇富有,也就是現在說的特喜歡炫富的狂妄之人,經常會怒斥一句,“你有錢,你去買前門樓子去啊”。
這話一出,能給對方咽的翻半天兒白眼兒,迴答不出來的。
前門在京城內城的九門中位置是最顯要的,規格也是最高的,因此也被稱為國門。
它以前是專門走龍車的,也就是說當時隻有皇帝才有資格走。
由於它是當時所有城門中級別和建製最高的,所以這造價當然也肯定是最高的;而且它還是京城的防禦係統,是封建社會不計成本的產物,一般人是根本不可能買得起的。
更何況前門樓子向來都是“公家”的,壓根兒也不賣,所以大家就都喜歡用這句話來懟人。
不過。
民國的時候前門樓子還真的賣出過兩迴,都和長春堂確切的說是和孫家有關係。
民國九年。
當時的總統是徐世昌,不過他是徒有總統之名並沒有實權,真正掌握實權的是皖係軍閥、國務總理段祺瑞。
北洋政富財政緊張,當時的北平市長想出了個“好”主意:就是要把前門樓子賣了,甭管賣給誰,他也不敢拆,拆了也拿不走。
說白了,就是憋著想坑人。
坑誰呢?
那會兒的前門大街一帶熱鬧的很,買賣人家多了去了。
最後,他強迫著由長春堂藥鋪出資幾十萬大洋把前門樓子“買”了下來。
長春堂的中藥都是自產自銷的,當時祛暑解熱的有效良藥“避瘟散”已經出現,他們是由此而發跡的。
當年長春堂的孫老板還真挺有頭腦的,他心想:“這前門樓子我不是拿不走嗎?但我可以用啊!”
於是孫老板買下它後,立刻就給與了充分的利用。
他不僅在城樓上開商店、戲院、娛樂園,還在城門洞兩邊兒上掛起了廣告。
前門樓子被賣這件事兒,本身在當時就算的上是特大新聞了,已經具備了極強的廣告效果。
前門大街是城市中心,又是商業中心,客流量巨大,他在城門上再這麽一打廣告,一下子就使得長春堂名聲大噪。
沒過多久,孫老板不僅賺迴了本錢,還有不少的利潤。
後來,孫老板覺得的這事已經做到名利雙收了,不能過於炫耀。
他就對當時的北平市政富說這前門樓子維護費用實在是太高,以無力承擔為由,把這個前門樓子歸還迴去了,並且是原樣奉還,分文沒要。
當時這件事已經是鬧得沸沸揚揚的了,北洋政富的壓力也是越來越大。
孫老板這麽一說,市政富正好順坡下驢,欣然接受了。
這是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鬧了這麽一出,長春堂日益壯大,孫家也是賺了個盆滿缽滿,到三十年代的時候已經是京中商業翹楚,雖然在財力上不能和婁家這種開錢莊的相比,但是在聲望上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