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史進吳玠少華山聚會
水滸後傳:九紋龍史進之龍騰天下 作者:秦之明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吳玠和曲端的矛盾由來已久,有時候竟然到了不可調和的地步。但是曲端的職務要比吳玠高許多,所以吳玠也無可奈何,還得聽從曲端的命令。
事實上,吳玠也算是出身於將門世家,隻不過吳玠的父親隻是一個基層軍官,而曲端的父親官職比較高。
吳玠的年齡與史進相仿,比史進大一歲左右。其父名叫吳扆,曾是水洛城的鄉兵指揮使,手下管有五六十人,在一次與西夏戰鬥過程中,光榮犧牲。
吳玠的家族世代居住在水洛城。吳玠從小就在水洛城長大,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得到名師陝西大俠周侗傳授武功,周侗是宋廷禦營天字號排名第一的教師,武藝高強,因與朝廷政見不合,遂辭官不任。
周侗因為武功出眾,所以在江湖上名聲很響,門下招收的弟子也很多,像梁山好漢中的林衝、盧俊義都是他的徒弟。在他生命的後幾年他還招收了一位最出名的弟子,那就是嶽飛。
十二三歲的吳玠是一個頑劣少年,平時裏不服管教,在家鄉飛雞走狗,鄰居們深受其害。後來在周侗的悉心教導下,一改頑劣之氣,竟然成了才。他學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熟讀諸子百家,文采斐然。
吳玠的父親吳扆去世之後,因為吳玠尚不滿十六歲,便同母親、弟弟吳璘等迴到了母親老家鳳翔府,在外祖父家居住了三年,三年裏勤學不輟,將此前所學武藝練得更是精湛。
在鳳翔期間,又因為機緣巧合,在紫柏山留侯廟裏,夢中得到“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傳授了《太公兵法》,遂掌握了排兵布陣的精髓,成為了一名帥才。
外祖父見他是個人才,又將祖傳的鏨金屠龍槍傳給他。恰好此時,西夏軍隊進攻宋地,外祖父便讓他迴水洛城繼承父業,從軍報國。
還不滿二十歲的吳玠便迴到故鄉水洛城,投軍做了一名普通的士兵,後來因軍功做到進義副尉、代理隊將。又後來積累大量軍功最終做到忠訓郎、秉義郎,任涇原路第二副將之職。
當年,史進與李俊在獨虎山下遭草寇圍攻,恰好吳玠來救了他,當時正在征剿方臘起義軍,吳玠在軍中擔任隊將。
史進、吳玠二人分別後,繼續在各自的部隊剿除方臘的起義軍。但因為兩人分屬不同的部隊,並沒有再見過麵。而且史進中箭之後,便退出了部隊養傷,更沒了與吳玠見麵的機會。
而吳玠繼續隨著大部隊與方臘的起義軍作戰,戰鬥結束之後。吳玠又隨大部隊在河北剿除了張迪的起義軍,後來才迴到陝西。西夏犯邊後,又與西夏的部隊打了不少的仗,也取得了不少的軍功。
由於吳玠武藝精湛,精通文韜武略,帶兵能力也強,為人又忠厚踏實,義氣深重,對手下兵士也非常關心,打仗時常常是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擁戴,也深受同僚們的敬佩。
但這樣一來,卻引起了他的頂頭上司曲端的嫉妒。曲端此人出身於高級將門世家,三歲就襲了父蔭,擔任了職務。自小也是學文習武,練有一身過硬的本領,能力素質在同僚當中也是佼佼者,也深得眾人的欽佩。
曲端也是從最基層兵士做起,通過積累軍功,從隊將一職做到了涇原路的都統製,因為他的起點較高,所以他的官職級別比吳玠要高很多,雖然他僅比吳玠大三歲。
由於兩人出身不同,家庭環境不同,所以二人的性格、秉性和對事物的認識也有很大的不同。
吳玠基本上是在鄉村長大,對鄉村百姓們的生活狀況了解很深,他知曉百姓們的艱辛和不易,很同情他們的遭遇,對百姓們的起義他心裏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候甚至能夠站在百姓們的立場來看待問題。他存在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甚至希望通過自己來改變百姓們的一些貧窮麵貌。
而曲端就不一樣了,他出身於官僚家庭,他的思維和立場一直都是站在朝廷的層麵來看問題,他與鄉村百姓接觸很少,他對他們沒有深厚的感情,對百姓們的起義或者造反,他一直都持強硬態度,那就是剿滅。他永遠都是站在貧困百姓們的對立麵上,屬於高高在上,把百姓當成自己使喚的下人一樣,心裏沒有半點的憐憫和同情。
曲端對吳玠的能耐和名望越來越忌憚的原因是,他擔心吳玠會取而代之,因為隨著吳玠的軍功、人脈和聲望的積累,曲端越來越感覺到了壓力。而且當時在兵士當中,竟然流傳著“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謀有勇是吳大”的順口溜。
“曲大”指的就是曲端自己,而“吳大”指的就是吳玠。所以曲端對吳玠越來越不滿,但又不好在明麵上發作,隻好在暗地裏給吳玠掣肘,將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交與吳玠,卻並不按軍功行賞,也不上報。所以三十四五歲的吳玠還隻是個副將,一身的才能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吳玠就有些鬱悶,但在國難當頭,女真金人入侵之際,吳玠並沒有過多地計較這些問題,隻是希望能夠多殺金賊,報效國家。
而當曲端得知金人即將南下,準備從潼關進入陝西,曲端便把阻擊金人的任務交給了吳玠,給了他幾百人馬令其駐紮在華州,隨時準備攔截金軍。
吳玠倒也沒有拒絕曲端的安排,畢竟曲端是上司。吳玠還是服從了命令,率三四百人來到了華州,與高堪有了工作上的交集。吳玠也知道高堪不是個東西,但他畢竟是朝廷命官,吳玠也不好得罪他。
這次高堪被史進暴打,高祿奉命去搬救兵,吳玠隻好率兵出戰,此前他並不知道是史進,聽高堪說是梁山九紋龍史進,他才有心來追趕。半途,他讓部隊停下,他帶了一名親兵親自來見史進。
吳玠將來龍去脈簡要地說了一遍,隱瞞了他和曲端之間的分歧。
史進一聽,對吳玠說:“大哥,沒想到一別數年,我們又見麵了!也沒想到你立了如此多的軍功,小弟我佩服!敬你一碗!”說罷,端起一碗酒敬了吳玠。
吳玠也慨然端起一碗酒,一飲而盡。說道:“史兄弟,這些年你在哪裏,怎麽一下也沒有了你的消息!”
史進便將自己這些年的經曆一一說來,吳玠聽了也很是感慨,道:“自古英雄多磨難,兄弟你也受了不少苦啊!”
後來又聽說朝中奸臣高俅是史進帶人殺的,吳玠握住史進的手說:“史兄弟,你幹了一件大好事啊,這些奸臣敗壞朝綱,導致了朝廷滅亡,這種禍國殃民的千古罪人,殺得好!!”
史進聽了這句話,感覺到吳玠是一個知心的漢子,無形之中在心靈認同上又進了一步。
史進便問道:“吳大哥,你這次將我們少華山的人放了,迴去之後,高堪會不會興師問罪啊?”
吳玠道:“放心吧,這個我自有辦法!下一步金人即將南來,我們還有合作的機會,希望少華山也能夠舉起抗金的大旗!”
史進、張宗鄂、劉彥希齊聲道:“吳將軍放心,隻要金人來侵,我們少華山必定第一個起來抵抗!”
四人擊掌為誓,酒足飯飽之後,吳玠便提出告辭,眾人極力挽留。吳玠道:“我的部隊還在外麵駐紮,不能久待,恐高堪那廝懷疑!”於是與眾人拱手告別。
且說高堪這廝被史進痛打一頓之後,被府中的下人抬了迴去,高堪又找郎中為唐青城治傷。唐青城瞎了一隻眼睛,心中對史進更是恨之入骨,可是又沒有奈何。隻好先暫時養傷,以後再做計較。
書中暗表,唐青城養好傷後,為了找史進報仇,便返迴蜀中唐門找了一位幫手。後來史進稱帝,在攻打蜀中劍門關時,兩人來找史進複仇,將史進的堂弟史威打死,後來被史進除掉。此是後話,以後再說。
且說高堪正嘰嘰哼哼地躺在床上養傷,臉腫的像個豬頭一樣,手臂上吊著白布帶子,樣子極其狼狽。
他在心裏道:“史進狗賊,我與你不共戴天,此仇必報!”然後又“哎喲、哎喲”哼個不止。
這時,有人來報說:“吳將軍迴來了!”
高堪問道:“他抓住史進沒有?讓他進來!”
吳玠進來對高堪道:“稟告知府大人,屬下追趕不及,那夥賊人已然進了少華山,山高林密,恐有埋伏,故此退兵迴來,容以後再去抓捕!”
高堪一聽大怒道:“你這個慫包,連曲曲幾個毛賊都抓不住,要你何用?我要告訴你的上司曲端,將你退迴去!”
吳玠一聽,心中有氣道:“知府大人,有能耐你去抓吧,反正我是不行了。將我調迴去也好,還請知府大人馬上發公文!”
高堪一聽,氣得直噎氣,他大吼道:“滾滾滾!你就迴去受處罰吧!”說罷,便不再理會吳玠。
吳玠一看,轉身便走出了府衙。隻聽得後麵“哐啷”一聲,好像是一個杯子被摔在了地上。吳玠心裏“哼”了一聲,腳步不停的離去了。
果然,過了沒多久,曲端發來調令,將吳玠調了迴去,另外派了一個叫範通的將領接替吳玠。而吳玠迴去之後,曲端也沒有處罰他,而將他調至一個偏遠之地晾了起來。
史進等又在山上逗留了幾天,便對張宗鄂、劉彥希說:“二位賢弟,愚兄我也要走了!”
張宗鄂道:“大哥,你得罪了高堪那廝,你迴去豈不是自投羅網?不如就在我這山寨做個大寨主,何不快活?”
史進道:“賢弟,不然!我史家莊還有四五百人等著我迴去教授武藝呢,即便高堪那廝來也不懼怕!少華山這裏你好好經營,或許以後會有大用處呢!”
張宗鄂、劉彥希還待要挽留,這裏軍師皇甫一端道:“二位寨主,史英雄要走,你何必要強行挽留呢?畢竟也不是我們山寨的人!”
史進聽了皇甫一端的話,心裏略微有些不快,但卻並沒言語。
史進離去之後,張宗鄂責備皇甫一端道:“軍師,你今天為何如此說話,豈不是傷了我們和史大哥之間的義氣?”
皇甫一端道:“寨主,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啊!那史進一看就不是一個普通之人,如果讓他當了山寨寨主,那你兄弟二人放在哪裏呢?你們願意受製於人嗎?”
頓了一頓,然後他繼續說道:“這山寨是我們兄弟們一點一點修建起來的,雖然之前史進也在此落過草,可那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原先的房屋早就沒有了,憑什麽我們打下的地盤拱手讓於人呢?”
張宗鄂一聽,竟然默然無語,畢竟皇甫一端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書中暗表,皇甫一端如此一說,真為兄弟之間的感情埋下了隱患,後來兄弟反目,曲端趁機分化二人,派兵剿殺。
此乃後話,以後再述。
事實上,吳玠也算是出身於將門世家,隻不過吳玠的父親隻是一個基層軍官,而曲端的父親官職比較高。
吳玠的年齡與史進相仿,比史進大一歲左右。其父名叫吳扆,曾是水洛城的鄉兵指揮使,手下管有五六十人,在一次與西夏戰鬥過程中,光榮犧牲。
吳玠的家族世代居住在水洛城。吳玠從小就在水洛城長大,到了十二三歲的時候,得到名師陝西大俠周侗傳授武功,周侗是宋廷禦營天字號排名第一的教師,武藝高強,因與朝廷政見不合,遂辭官不任。
周侗因為武功出眾,所以在江湖上名聲很響,門下招收的弟子也很多,像梁山好漢中的林衝、盧俊義都是他的徒弟。在他生命的後幾年他還招收了一位最出名的弟子,那就是嶽飛。
十二三歲的吳玠是一個頑劣少年,平時裏不服管教,在家鄉飛雞走狗,鄰居們深受其害。後來在周侗的悉心教導下,一改頑劣之氣,竟然成了才。他學得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熟讀諸子百家,文采斐然。
吳玠的父親吳扆去世之後,因為吳玠尚不滿十六歲,便同母親、弟弟吳璘等迴到了母親老家鳳翔府,在外祖父家居住了三年,三年裏勤學不輟,將此前所學武藝練得更是精湛。
在鳳翔期間,又因為機緣巧合,在紫柏山留侯廟裏,夢中得到“漢三傑”之一的張良傳授了《太公兵法》,遂掌握了排兵布陣的精髓,成為了一名帥才。
外祖父見他是個人才,又將祖傳的鏨金屠龍槍傳給他。恰好此時,西夏軍隊進攻宋地,外祖父便讓他迴水洛城繼承父業,從軍報國。
還不滿二十歲的吳玠便迴到故鄉水洛城,投軍做了一名普通的士兵,後來因軍功做到進義副尉、代理隊將。又後來積累大量軍功最終做到忠訓郎、秉義郎,任涇原路第二副將之職。
當年,史進與李俊在獨虎山下遭草寇圍攻,恰好吳玠來救了他,當時正在征剿方臘起義軍,吳玠在軍中擔任隊將。
史進、吳玠二人分別後,繼續在各自的部隊剿除方臘的起義軍。但因為兩人分屬不同的部隊,並沒有再見過麵。而且史進中箭之後,便退出了部隊養傷,更沒了與吳玠見麵的機會。
而吳玠繼續隨著大部隊與方臘的起義軍作戰,戰鬥結束之後。吳玠又隨大部隊在河北剿除了張迪的起義軍,後來才迴到陝西。西夏犯邊後,又與西夏的部隊打了不少的仗,也取得了不少的軍功。
由於吳玠武藝精湛,精通文韜武略,帶兵能力也強,為人又忠厚踏實,義氣深重,對手下兵士也非常關心,打仗時常常是身先士卒,深得部下擁戴,也深受同僚們的敬佩。
但這樣一來,卻引起了他的頂頭上司曲端的嫉妒。曲端此人出身於高級將門世家,三歲就襲了父蔭,擔任了職務。自小也是學文習武,練有一身過硬的本領,能力素質在同僚當中也是佼佼者,也深得眾人的欽佩。
曲端也是從最基層兵士做起,通過積累軍功,從隊將一職做到了涇原路的都統製,因為他的起點較高,所以他的官職級別比吳玠要高很多,雖然他僅比吳玠大三歲。
由於兩人出身不同,家庭環境不同,所以二人的性格、秉性和對事物的認識也有很大的不同。
吳玠基本上是在鄉村長大,對鄉村百姓們的生活狀況了解很深,他知曉百姓們的艱辛和不易,很同情他們的遭遇,對百姓們的起義他心裏也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候甚至能夠站在百姓們的立場來看待問題。他存在強烈的憂國憂民意識,甚至希望通過自己來改變百姓們的一些貧窮麵貌。
而曲端就不一樣了,他出身於官僚家庭,他的思維和立場一直都是站在朝廷的層麵來看問題,他與鄉村百姓接觸很少,他對他們沒有深厚的感情,對百姓們的起義或者造反,他一直都持強硬態度,那就是剿滅。他永遠都是站在貧困百姓們的對立麵上,屬於高高在上,把百姓當成自己使喚的下人一樣,心裏沒有半點的憐憫和同情。
曲端對吳玠的能耐和名望越來越忌憚的原因是,他擔心吳玠會取而代之,因為隨著吳玠的軍功、人脈和聲望的積累,曲端越來越感覺到了壓力。而且當時在兵士當中,竟然流傳著“有文有武是曲大,有謀有勇是吳大”的順口溜。
“曲大”指的就是曲端自己,而“吳大”指的就是吳玠。所以曲端對吳玠越來越不滿,但又不好在明麵上發作,隻好在暗地裏給吳玠掣肘,將一些急難險重的任務交與吳玠,卻並不按軍功行賞,也不上報。所以三十四五歲的吳玠還隻是個副將,一身的才能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吳玠就有些鬱悶,但在國難當頭,女真金人入侵之際,吳玠並沒有過多地計較這些問題,隻是希望能夠多殺金賊,報效國家。
而當曲端得知金人即將南下,準備從潼關進入陝西,曲端便把阻擊金人的任務交給了吳玠,給了他幾百人馬令其駐紮在華州,隨時準備攔截金軍。
吳玠倒也沒有拒絕曲端的安排,畢竟曲端是上司。吳玠還是服從了命令,率三四百人來到了華州,與高堪有了工作上的交集。吳玠也知道高堪不是個東西,但他畢竟是朝廷命官,吳玠也不好得罪他。
這次高堪被史進暴打,高祿奉命去搬救兵,吳玠隻好率兵出戰,此前他並不知道是史進,聽高堪說是梁山九紋龍史進,他才有心來追趕。半途,他讓部隊停下,他帶了一名親兵親自來見史進。
吳玠將來龍去脈簡要地說了一遍,隱瞞了他和曲端之間的分歧。
史進一聽,對吳玠說:“大哥,沒想到一別數年,我們又見麵了!也沒想到你立了如此多的軍功,小弟我佩服!敬你一碗!”說罷,端起一碗酒敬了吳玠。
吳玠也慨然端起一碗酒,一飲而盡。說道:“史兄弟,這些年你在哪裏,怎麽一下也沒有了你的消息!”
史進便將自己這些年的經曆一一說來,吳玠聽了也很是感慨,道:“自古英雄多磨難,兄弟你也受了不少苦啊!”
後來又聽說朝中奸臣高俅是史進帶人殺的,吳玠握住史進的手說:“史兄弟,你幹了一件大好事啊,這些奸臣敗壞朝綱,導致了朝廷滅亡,這種禍國殃民的千古罪人,殺得好!!”
史進聽了這句話,感覺到吳玠是一個知心的漢子,無形之中在心靈認同上又進了一步。
史進便問道:“吳大哥,你這次將我們少華山的人放了,迴去之後,高堪會不會興師問罪啊?”
吳玠道:“放心吧,這個我自有辦法!下一步金人即將南來,我們還有合作的機會,希望少華山也能夠舉起抗金的大旗!”
史進、張宗鄂、劉彥希齊聲道:“吳將軍放心,隻要金人來侵,我們少華山必定第一個起來抵抗!”
四人擊掌為誓,酒足飯飽之後,吳玠便提出告辭,眾人極力挽留。吳玠道:“我的部隊還在外麵駐紮,不能久待,恐高堪那廝懷疑!”於是與眾人拱手告別。
且說高堪這廝被史進痛打一頓之後,被府中的下人抬了迴去,高堪又找郎中為唐青城治傷。唐青城瞎了一隻眼睛,心中對史進更是恨之入骨,可是又沒有奈何。隻好先暫時養傷,以後再做計較。
書中暗表,唐青城養好傷後,為了找史進報仇,便返迴蜀中唐門找了一位幫手。後來史進稱帝,在攻打蜀中劍門關時,兩人來找史進複仇,將史進的堂弟史威打死,後來被史進除掉。此是後話,以後再說。
且說高堪正嘰嘰哼哼地躺在床上養傷,臉腫的像個豬頭一樣,手臂上吊著白布帶子,樣子極其狼狽。
他在心裏道:“史進狗賊,我與你不共戴天,此仇必報!”然後又“哎喲、哎喲”哼個不止。
這時,有人來報說:“吳將軍迴來了!”
高堪問道:“他抓住史進沒有?讓他進來!”
吳玠進來對高堪道:“稟告知府大人,屬下追趕不及,那夥賊人已然進了少華山,山高林密,恐有埋伏,故此退兵迴來,容以後再去抓捕!”
高堪一聽大怒道:“你這個慫包,連曲曲幾個毛賊都抓不住,要你何用?我要告訴你的上司曲端,將你退迴去!”
吳玠一聽,心中有氣道:“知府大人,有能耐你去抓吧,反正我是不行了。將我調迴去也好,還請知府大人馬上發公文!”
高堪一聽,氣得直噎氣,他大吼道:“滾滾滾!你就迴去受處罰吧!”說罷,便不再理會吳玠。
吳玠一看,轉身便走出了府衙。隻聽得後麵“哐啷”一聲,好像是一個杯子被摔在了地上。吳玠心裏“哼”了一聲,腳步不停的離去了。
果然,過了沒多久,曲端發來調令,將吳玠調了迴去,另外派了一個叫範通的將領接替吳玠。而吳玠迴去之後,曲端也沒有處罰他,而將他調至一個偏遠之地晾了起來。
史進等又在山上逗留了幾天,便對張宗鄂、劉彥希說:“二位賢弟,愚兄我也要走了!”
張宗鄂道:“大哥,你得罪了高堪那廝,你迴去豈不是自投羅網?不如就在我這山寨做個大寨主,何不快活?”
史進道:“賢弟,不然!我史家莊還有四五百人等著我迴去教授武藝呢,即便高堪那廝來也不懼怕!少華山這裏你好好經營,或許以後會有大用處呢!”
張宗鄂、劉彥希還待要挽留,這裏軍師皇甫一端道:“二位寨主,史英雄要走,你何必要強行挽留呢?畢竟也不是我們山寨的人!”
史進聽了皇甫一端的話,心裏略微有些不快,但卻並沒言語。
史進離去之後,張宗鄂責備皇甫一端道:“軍師,你今天為何如此說話,豈不是傷了我們和史大哥之間的義氣?”
皇甫一端道:“寨主,我這都是為了你好啊!那史進一看就不是一個普通之人,如果讓他當了山寨寨主,那你兄弟二人放在哪裏呢?你們願意受製於人嗎?”
頓了一頓,然後他繼續說道:“這山寨是我們兄弟們一點一點修建起來的,雖然之前史進也在此落過草,可那都是十幾年前的事了,原先的房屋早就沒有了,憑什麽我們打下的地盤拱手讓於人呢?”
張宗鄂一聽,竟然默然無語,畢竟皇甫一端說的也不是沒有道理。
書中暗表,皇甫一端如此一說,真為兄弟之間的感情埋下了隱患,後來兄弟反目,曲端趁機分化二人,派兵剿殺。
此乃後話,以後再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