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通常出現在公曆9月7日至9日之間。這個節氣標誌著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重要節令。


    白露的名稱來源於自然界的現象。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這是因為到了白露節氣,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但傍晚後氣溫便很快下降,晝夜溫差大,夜間空氣中的水汽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附著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現出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因此得名“白露”。


    白露作為節氣,其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在《禮記》中就有“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的記載,表明白露節氣在古代就已經被人們所認識和重視。古代的農民根據白露節氣的特點,總結出了“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的諺語,提醒人們注意天氣變化,及時增添衣物。


    白露節氣有許多傳統習俗,如“收清露”,民間認為秋露有愈百病、止消渴的功效,因此在白露時節有收集露水的習俗。此外,還有飲白露茶、啜米酒、吃龍眼等習俗,這些習俗都與白露時節的氣候特點和自然現象有關。


    白露節氣不僅是一個反映自然界變化的節令,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體現了古代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觀察和理解,以及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健康的追求。


    白露時節,天氣逐漸轉涼,晝夜溫差增大,因此在選擇衣物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早晚溫差大白露節氣後,早晚溫差較大,白天溫度可能在20-30c之間,建議穿棉麻麵料的衣物,如襯衫、混紡衣物、薄t恤等清涼透氣的衣服。而傍晚到夜間溫度可能會降到15c左右,建議增加外套,如休閑裝、夾克衫、風衣、薄毛衣等。


    避免裸露肌膚俗話說“白露節氣勿露身”,白露時節氣溫降低,不宜裸露肌膚。如果此時仍像夏天一樣穿著,冷空氣會刺激皮膚,人體也會因著涼導致免疫力下降。因此,建議及時根據氣溫變化增減衣物,防止受寒。


    注意關鍵部位保暖白露過後,寒氣逐漸加重,陽氣逐漸減弱,此時要捂好以下4個關鍵部位:1.捂肚臍:肚臍在中醫上稱為神闕穴,如果神闕穴受寒,容易引發腹痛、腹瀉、痛經等疾患。因此,天氣轉涼後要注意腹部保暖,慎露肚臍,晚上睡覺時蓋好被子。


    捂後背後背是風寒邪氣容易侵襲的部位,如果後背受涼,容易使陽氣耗損,導致頭痛、鼻塞、咳嗽等症狀。養陽首先要暖背,平時容易怕冷的人群,可適當曬曬背部。夜間睡覺時,可以撤掉夏季用的涼席,防止寒氣入體。


    捂頭部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人體經脈多匯聚於頭部。頭部吹風受涼後,容易出現頭痛症狀。白露時節,有的地區晝夜溫差大,早晚出門要護好頭部,避免冷風直吹。


    捂雙腳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部一旦受寒,容易降低身體的抗病能力。白露過後,寒氣漸增,晚上睡前可用熱水泡腳,促進全身血液循環。泡腳時熱水最好沒過腳踝,泡5~20分鍾,直至身體微微出汗。


    材質選擇建議選擇透氣性好的麵料,如棉質、麻質等,以便讓身體更舒適。同時,衣物可以單薄些,薄而不露,適當“秋凍”。但“秋凍”要因人而異,對於正在生長發育的嬰幼兒、身體調節功能較差的年老體弱者,以及體質較弱者是不宜“秋凍”的,此外,有支氣管炎、哮喘病、冠心病等人群也不宜“秋凍”,一旦著涼感冒就很容易舊病複發。


    晾曬衣物進入秋季後,壓在衣櫃裏的秋裝不要拿出來就穿,最好先把衣服晾曬一下。另外,從幹洗店裏拿迴的秋裝不要立即穿,要放在通風處晾一晾,待殘留的幹洗劑完全揮發後再穿。


    白露時節的衣物選擇要兼顧保暖和透氣,根據早晚溫差合理增減衣物,同時注意關鍵部位的保暖,以適應季節的變化,保持身體健康。


    白露時節,天氣逐漸轉涼,空氣也變得清新宜人,非常適合進行一些戶外運動。比如,清晨時分,你可以去公園慢跑,感受著微風拂麵的涼爽,欣賞著路邊的花草樹木,讓身心得到充分的放鬆。或者,你也可以選擇去郊外騎行,穿梭在山林之間,唿吸著新鮮的空氣,享受著大自然的美景。此外,白露時節也是登山的好時機,你可以約上三五好友,一起去攀登高山,俯瞰著腳下的美景,感受著大自然的偉大和自己的渺小。總之,白露時節適合進行各種戶外運動,讓我們走出家門,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吧!


    在白露節氣,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空氣濕度降低,人們容易出現口幹舌燥、皮膚幹燥等症狀。因此,白露時節適合飲用一些滋潤、滋陰的湯品來調節身體。


    銀耳雪梨湯:銀耳和雪梨都有滋陰潤肺的功效,適合秋季幹燥的氣候。將銀耳泡發後與雪梨一起燉煮,可以加入適量的冰糖調味,口感清甜滋潤。


    沙參玉竹煲老鴨湯:沙參和玉竹都有滋陰潤肺的作用,老鴨則能滋陰養胃。將這些材料一起煲湯,可以滋陰潤肺,適合秋季養生。


    瘦肉羅漢果菜幹湯:瘦肉、羅漢果和白菜幹一起煲湯,有養陰清肺的功效,適合熬夜上火的人群。


    板栗淮山排骨湯:板栗、淮山和排骨一起煲湯,可以補中益氣、滋陰潤肺,緩解秋燥。


    生地石斛瘦肉湯:生地和石斛有涼血養陰的作用,與瘦肉一起煲湯,適用於口舌生瘡的人群。


    番薯百合湯:番薯和百合一起燉湯,可以滋潤養胃,適合白露時節食用。


    冬瓜薏米老鴨湯:冬瓜、薏米和老鴨一起煲湯,可以清涼潤燥,清除體內濕氣。


    米酒山藥圓子湯:米酒、山藥和糯米粉一起製作的甜湯,有滋陰養人的功效,適合早晚天涼時飲用。


    桂圓紅棗湯:桂圓和紅棗一起燉湯,可以滋補身體,適合白露時節飲用。


    蓮藕排骨湯:蓮藕和排骨一起煲湯,可以滋陰健脾、清熱解毒,適合白露時節滋補身體。


    以上湯品均適合白露時節飲用,可以根據個人口味和體質選擇適合自己的湯品。在製作湯品時,可以根據需要加入適量的調料,如薑片、蔥段、料酒等,以增加湯品的風味。同時,注意食材的新鮮度和衛生,確保湯品的營養和安全。


    白露是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之一,通常出現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間。在這個節氣裏,民間有許多與之相關的習俗,這些習俗不僅體現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也反映了他們對生活的熱愛和對健康的追求。


    古人認為露水具有神奇的功效,能夠延年益壽、美容養顏。因此,在白露節氣,人們會在清晨收集露水,這被稱為“收清露”。《本草綱目》中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饑。”


    白露時節采摘的茶葉被稱為“白露茶”。民間有“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的說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也不像夏茶那樣苦澀,而是有一種獨特的甘醇味道,深受老茶客的喜愛。


    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必吃龍眼”的習俗。龍眼本身就有益氣補脾、養血安神等多種功效,白露時節的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因此人們認為在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


    在湖南、江蘇、浙江等地,白露時節有自釀米酒的習俗。白露米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溫中含熱,略帶甜味。這種酒在當地被視為待客的佳品。


    生活在江蘇太湖畔的老百姓會在白露時節祭禹王。禹王是傳說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漁民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的白露時節,這裏都會舉行祭禹王的香會,規模盛大。


    紅薯富含蛋白質、澱粉、果膠、纖維素、氨基酸、維生素及多種礦物質,有抗癌、保護心髒、預防肺氣腫、糖尿病、減肥等功效。民間認為白露吃番薯可使飯後不會發胃酸,因此舊時農家在白露節有吃番薯的習俗。


    在浙江溫州等地,白露這天要采集“十樣白”,以煨烏骨白毛雞(或鴨子)滋補身體。“十樣白”指的是十種帶“白”字的草藥,如白芍、白及、白術等,與“白露”字麵上相應。


    這些白露的民間習俗不僅豐富了人們的生活,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雖然一些習俗可能逐漸被淡化,但它們仍然是我們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我們去了解和傳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社會萬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楓FiyHq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楓FiyHqy並收藏社會萬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