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群儒論道


    聽得有人進來,剛才“邦!邦!邦!”的木魚聲戛然而止,老僧睜開眼睛,轉過臉來,對來人說道:“阿彌托福,來者是客,兩位施主請坐吧。”


    竹玄之和青詩並未坐下,隻是雙雙跪地,雙手合十,對麵前這位慈眉善目、穩坐如山的老僧行了一個佛家大禮,然後分別說道:“晚輩青詩、蘭珺見過通慧禪師。”


    “好,好,快起來坐吧,孩子們。”通慧禪師和藹地說道。


    二人謝過,然後起身長座於麵前的蒲團之上,青詩說道:“好久未來看望通遠和通慧兩位大師了,大師可好?”


    “阿彌托福。煩勞施主掛念,通遠師兄雲遊在外,貧僧閉門修行,一向還好。”通慧禪師向青詩說道,然後轉向一旁的竹玄之,笑嗬嗬的說道:“這位,就是最近在長安名聲正旺的蘭珺施主吧?”


    竹玄之直起上身施禮道:“紅塵俗世中浪得虛名而已,在下倒是十分敬佩和羨慕禪師這份安定的禪心。”


    “嗬嗬嗬,我等苦修佛法,一則度己,二則度人,一王發願,早成佛道,當度是輩,令使無餘。一王發願,若不先度罪苦,令是安樂,得至菩提,我終未願成佛。”通慧禪師一手持念珠,一手舉於胸前頌了一段經後,對竹玄之說道:“敝寺名喚覺迷,度著,覺也,行菩薩道,度人度己,絕然難開,施主前來,可是要度人於苦海?”


    竹玄之聽得禪師的話,立刻俯身叩拜道:“禪師慈悲,還望禪師發大慈大悲之心,救得一幹百姓脫離魔土,同時也還佛家一個清靜道場。”


    “善哉善哉!施主請起,”待竹玄之起身後,禪師又說道:“貧僧雖久居寺中,但也聽聞當今我佛家雖然在各州興起,僧徒眾多,但不乏混進墮入魔道的奸邪之徒、阿鼻地獄的兇惡厲鬼,除魔衛道、淨化佛土、度己度人,功德無量,貧僧還是陪施主走一遭吧。”


    “多謝禪師慈悲!”青詩和竹玄之雙雙叩謝。


    這時,青詩疑惑地問道:“禪師是怎麽知道我等的來意呢?”


    “嗬嗬,這寺中也不都盡是方外之人啊,有一位姓於的居士,倒是留下一些話,他說朝中之事自己不便再參與,請貧僧出麵一次。”通慧禪師答道。


    “於老將軍!”青詩二人相視說道。隨即二人都明白了,這朝中一切都是與老將軍告訴禪師的,他自己不願出麵,隻好煩請禪師代勞了,或許禪師說話,分量更足一點吧。


    禪師既然已經答應下山,青詩二人便輕鬆了許多,接下來竹玄之便和通慧禪師請教了一些佛法,青詩在一旁靜靜地聽著,仿佛眼前的這一切迴到了十年前……


    迴來的路上,青詩說道:“剛才聽先生和禪師討論佛法,青詩雖不太懂,但對先生之學識,卻是很佩服的,先生若是不嫌棄,以後多指點指點青山,也算是他的福氣了。”


    “公主過獎了,青山天資聰慧,隻要下得些功夫哪裏需要我這個書呆子教呢,以後讓他們幾個到我這裏常來坐坐就行、”竹玄之說道。


    “那就說定了,”青詩笑了笑。然後忽然想起了一件事,問道:“前些天聽青山說先生在湘妃館遇見了歹人,不知是何方兇徒,先生可曾料理好了?”


    竹玄之歎了口氣,說道:“朝堂紛爭,江湖恩怨,哪裏少的了刀光劍影?何時才能寧靜清閑啊?”


    “那得看陛下和先生的大計了,大計若成,天下自然太平!”青詩在馬上望著遠處悠悠地說道……


    “明日還請公主與公子來接禪師入朝,在下先行謝過了。”竹玄之施禮。


    “先生不必客氣,明早我們會來接禪師的。”青詩答應了。


    青山悠悠,楊柳依依,二人一路再無話……


    果然,這一天的大朝會如期而至,在長安四命以上的官員都會參加。群臣等候上朝時也不似以前那般少言寡語,列班時已經開始交頭接耳、竊竊私語了。


    神武殿內,皇帝端坐,一言不發。其下的宇文護依然來的晚了一會兒,坐下後,便眯著眼說道:“最近這長安城裏掉下來了一塊巨石啊,諸公看起來都很浮躁的樣子,宇文深的奏疏你們都看了吧,本公剛才來的時候,看見有人已經摩拳擦掌急不可待了,好久沒沒這麽熱鬧過了,好,那就說說吧。”


    神武殿內陷入了短暫的寂靜,大家都低頭不語。但這僅僅一小會兒靜謐過後,世子宇文訓微微抬起頭來,對著斜對麵的一位兩鬢斑白的。滿臉皺紋的官員遞了個眼色,那人會意,執笏出班,聲音蒼老地說道:“臣太學博士盛知有言上奏。”


    “好,那就盛老學士先說吧。”宇文護換了個姿勢坐著說道。


    “是,塚宰大人。”盛知謝過後,轉身側對百官同僚,清了清嗓子,說道:“諸位同僚,儒釋道三家都是我等安生立命之學,老朽雖是一介儒生,但對三家學說都是極為推崇的,為何?此三教於內:儒家教人‘正心’,釋家講究‘明心’,道家追求‘煉心’。或者說,儒家講‘治世’,道家講‘治身’,佛家講‘治心’。換句話說,此三家之要義根本,皆在修善己身。同時呢,三家在外:儒家追求齊家治國,道家追求無為而治,佛家追求普度眾生,此三家教義思想雖各有千秋,但內理互通、相輔相成,都有教化萬民、福澤蒼生、定國安邦之大用。而現在有人因一地之個案,竟要上奏陛下、鼓動朝廷。清剿釋家。我大周向來以禮治國、以仁安邦。此舉明顯是不敬上天、不尊神明、悖禮亂世之行。還望陛下、塚宰慎行!”


    盛知的話音剛落,便傳來一片小聲的附和:“對啊,怎麽能拆寺廟,趕佛爺呢?這是大大的不敬啊。”


    還有的說:“阿彌托佛,這難道是佛家的劫數要來了嗎?”


    “對啊,咱們都是孔夫子的弟子,這樣不是違背了仁義二字嗎?佛家也講究與人為善啊。”


    ……


    “臣大司寇呂正有言上奏。”這時,大司寇出來打斷了一些人的小聲議論。


    “呂愛卿有什麽就說吧。”皇帝淡淡地說道。


    “謝陛下。啟奏陛下,塚宰,剛才盛學士所言,臣不敢苟同。盛學士乃是當朝有名的大儒,講學問嘛,臣自然是極其佩服盛老的,但剛才盛老說,有人因一地之個案,清剿佛家勢力,這一點臣是非常不讚同的。司寇府掌管大周刑律,各地州府上報的寺廟侵地、和尚做惡之事舉不勝舉,怎麽會是個案呢?這些個不法的寺廟簡直就是當地的一顆毒瘤啊,朝廷如果不能痛下決心,鏟除這些毒瘤,將來必定為禍世間啊。”呂正反駁道,


    “大司寇所言不錯!”宇文深在列班中大聲支持,然後他走道中間,拱手說道:“陛下、塚宰,各地僧徒危害一方,絕不是荊州一地才有的,而且臣在奏疏中已經說明,寺廟興盛有兩大害,剛才大司寇所言隻是其一,還有就是寺廟侵占田地後,朝廷的稅賦年年減少,加在百姓身上的擔子越來越重,長此以往,國力日漸衰微啊,所以,臣……”


    “二弟此言謬矣。”未等宇文深把話說完,便被大哥宇文訓打斷了,宇文訓也走到中間,拱手說道:“陛下、塚宰,剛才二弟的話,無異於飲鴆止渴、因小失大,實在是鼠目寸光啊,”


    宇文深一聽就怒了,說自己鼠目寸光,實在讓人生氣,正要發作,但一想這是神武殿朝會,便瞪了一眼世子,忍住了。隻好聽世子繼續說道:“拆除荊州的寺廟,趕走和尚,這樣確實可以在短期內增加賦稅。充盈國庫,但於大局計:毀廟驅僧會使得人心惶惶、謠言四起。試問,尋常百姓、就連在座的諸位那個不進廟上香、求神問佛?把廟拆了,百姓不敬佛祖、不存善念、不信因果,做事全憑自己喜好,這不就亂套了嗎?況且把那麽多的和尚一下子全部趕出去,沒有佛法寺規的約束,流竄至民間作亂,這又要給當地官府鄉裏惹來麻煩……”


    “怎麽會添麻煩?”宇文深立即反問道,“百姓不去寺廟問佛祖,難道就不能去敬頌上天嗎?那些個和尚早就在寺廟好吃懶做。作惡多端了,怎麽會把他們放出去便宜他們,要麽治罪,要麽去服苦役,哪來的流竄鄉鄰之說,大哥這話太危言聳聽了吧。”


    “哎我說老二,你能讓我把話說完嗎?你就是這樣和你大哥講話的嗎?”宇文訓毫不示弱地瞪著自己的二弟說道。


    “這裏是朝堂議政,世子講得不對,難道就不容別人指出嗎?前幾日國庫吃緊,塚宰和諸位朝臣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得以維持。難道你這麽快就忘記了嗎?世子可以去問問地宮的梁大司徒。朝廷有人勾結寺廟侵占田地,每年國庫要少收多少銀子?”宇文深提高了嗓音一連串反問,同時巧妙地把話頭引到了大司徒梁和那裏,因為他太了解梁和這個老滑頭了,如果不把事情引向梁和那裏,梁和是絕對不會開口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登龍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路漫修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路漫修並收藏登龍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