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瑤帶著葉青青跪在靈堂前,她眼前火盆裏那跳竄老高的火苗,以及這屋內屋外一片的白色,似乎都在告訴她,葉慕之死了,她也成為年輕的寡婦。她望了望身旁有些睡意的葉青青,她輕輕地將女兒摟入懷中,葉青青很自然地就在她的懷中睡去,也許這般年紀的葉青青並不明白現在這一切到底代表什麽,所以才會這般輕易就能入睡。
淩瑤輕歎一口氣,她看了看葉慕之的棺槨,聽說葉慕之的屍體被找到之時,他被雪掩埋在死人堆裏,他身上中了好些刀,淩瑤想葉慕之死之前應該是無比痛苦吧,可他死了,以後她們孤兒寡母該如何立足?沒有兒子的她,就算有後族庇護,以後也免不了受到族裏的輕待,想到這,淩瑤的眼淚就掉落下來。
忽然她的眼中閃入一人的身影,她立刻拿起絲帕,拭去眼角的淚痕,輕輕地將女兒放倒在一旁的鋪墊上,她立正了身軀,跪在靈堂前。
晏清緩緩地走進靈堂,他看著葉慕之的牌位,悲痛不已,他行禮後,轉身麵向淩瑤,淩瑤立刻迴禮。晏清看了一眼睡在一旁的葉青青,他輕聲說道:“安寧縣主請節哀,忠毅伯為東俞做的,東俞人都會記在心中的。”
淩瑤的眼中忽閃著淚光,她扭頭又看了一眼葉青青,記得又怎樣,她們母女依舊是無依無靠。突然晏清向她微微鞠躬,輕聲說道:“安寧縣主,老夫有個不情之請,忠毅伯是老夫最得意的學生,老夫想最後跟學生好好說說話,可以嗎?”
淩瑤一怔,她立刻起身,抱起一旁的葉青青,小聲說道:“晏相,您請自便。”說完她就抱著葉青青走出了靈堂。
晏清來到葉慕之的牌位前,他深歎一口氣,慢悠悠地坐在靈前,他拿起靈前的酒壺,給牌位前的酒杯裏倒滿三杯酒。他拿起一杯酒,輕聲說道:“慕之,老夫記得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你才十四歲,那時候你身穿青衣,立於太學院的門口,盯著太學院的大門看了許久,老夫問你話,你對答如流,你的身上有著東俞男兒的血性與魄力,可那時你的眼中卻隻有閃爍的卑微。老夫第一眼就喜歡上你這個小生,因為老夫在你的身上看到了曾經那個罪奴出身的我,老夫想庶子出身不該是你的束縛。”
說完晏清一揚手,喝下了手中的酒水,接著他又拿起幾案上第二杯酒,說道:“雖然老夫收下你為學生,可老夫不能帶你進入太學院,但老夫可以給你上課,毫無保留地對你傾囊相授,老夫堅信你會是一個出色的將才。老實說你跟陛下是老夫所有學生中,最優秀的,尤其是你,你那一身的武藝與兵法,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夫為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不得不離開戰場,在這太學院教書,老
夫知道這輩子都不可能再上戰場,一戰揚名,再戰安邦。但遇到你之後,老夫覺得你必須得上戰場,若是你上了戰場,一定可以比老師做得更好,可以封侯拜相,光耀門楣,洗去你一身的卑微。”
晏清的手微微一抖,他的眼眶也紅潤起來,他抽搐了下鼻尖,將手中的酒慢慢飲下。他晃蕩的手將酒杯緩緩放下,顫顫巍巍地拿起了最後的那杯酒,又繼續說道:“那年西華生事,陛下又要分劉勝的兵權,當時老夫就想到了你,立即向陛下舉薦了你,你果然沒有讓老夫,沒讓東俞失望,西境一戰,你力挽狂瀾,打敗了臨安王,並且還讓西華停戰送質子來邑城,如果不是因為你庶子的身份,你早該封侯。”
晏清哽咽起來,內心久久不能平複,他盯著手中酒水,說道:“後來你說你要去北境,老夫雖然惋惜你在西境的根基,但想到北境在武德將軍去世後,你去北境做守將,或許對東俞來說會更加安穩些,老夫沒有攔著你。北戎人兇猛,武家又鎮守北境多年,根基深厚,老夫知道你這一去舉步維艱,但是老夫萬萬沒有想到,你這一去,就是生死相隔,你贏了北戎,以命保護了東俞千萬子民。”
一滴渾淚從晏清的臉上滴落下來,正好落在他眼前的酒杯中,頃刻間淚水與酒水混成一體,晏清毫不猶豫地一口飲下這淚與酒,說道:“老夫想,陛下應該是想給你個死後封侯的殊榮,可惜東俞贏了戰爭,卻沒了兵將守護,陛下隻能急調武駙馬北上,武駙馬守住了北境,再有封王的先例,陛下為了安撫武駙馬,也為了北境軍心穩定,那時候就隻能給武家封王了,你知道的,陛下容不下這個。老師沒用,不能為你爭一下你該有的殊榮,你會怪老師嗎?”
瞬間晏清的臉上淚流滿麵,他將酒杯丟在一旁,雙手掩麵,在忠毅伯府,在靈堂前,在葉慕之的牌位前,痛哭流涕起來。
....................................................................................................................
淩瑤將葉青青送迴房間後,就看見淩華緩緩地向她走來,她輕聲說道:“五弟來了。”
淩華看著眼眶微紅的淩瑤,他想淩瑤怕是這幾日哭了不少吧,他說道:“四姐姐,逝者已矣,您要保重身體,可別哭壞了身子。”
淩華這幾句體己的話,讓淩瑤心頭一熱,雖說她與淩華年歲相近,一起在平遠侯府長大,可她們沒什麽交情,不過就是有著親人之名的陌生人而已。可今日淩華這突然登門
,以及這幾句暖心的話,淩瑤著實感動不少,她說道:“五弟,有心了。”
淩華看著淩瑤這般傷感的模樣,他又走近淩瑤幾分,說道:“四姐姐,你我是府裏年歲最相近的姐弟,從小咱們就一起長大,如今大哥身體不好,很多事情都無法兼顧,大哥交代我,要多留心四姐姐的事,四姐姐,我這個弟弟是心疼你的,你不要什麽事都憋在心裏,雖然弟弟人微言輕,但若是需要弟弟,我一定會為姐姐在所不辭。”
淩華的這番話,就像冬日裏突如其來的炭火,讓淩瑤那顆冰冷的心,頓時溫暖不少,她不由得鼻尖抽泣起來,哽咽地說道:“五弟,我也不想那麽傷懷,可伯爺走了,我又無子,以後我們孤兒寡母該如何是好,而這忠毅伯府還能是我們母女棲身之地嗎?”
淩瑤越說越激動,淚水也開始泛濫,淩華眉梢微微一挑,他小聲說道:“四姐姐,別這麽傷心了,咱們可是後族,有皇後娘娘在,姐姐怎麽可能會像其他婦人那般,守著這個空的忠毅伯府,淒慘過完一生。”
淩瑤一愣,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她看著淩華,小聲問道:“五弟,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淩華轉身看了看四周,見四下無人,他小聲說道:“弟弟我想起一件事來,前幾日吏部尚書邊大人與我說,他的夫人新喪,他想托我家媳婦,從她家族裏找個合適的繼室。現在想來,姐姐不正合適嗎?”
淩瑤有些遲疑起來,她確實想過改嫁,但一是怕沒有合適的人,再者就是她出身名門,改嫁之事還是有些不體麵,怕是會落人詬病。
淩華見淩瑤有些猶豫的樣子,他又說道:“四姐姐,這位邊大人,可是東俞世家出身,比姐姐確實大上十幾歲,但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可是前朝要員,姐姐嫁過去可不會像武將這樣擔驚受怕,一世富貴安穩呀。”
淩華的話一語中的要害,淩瑤心動不已,可她又滿心地顧及,遲疑地說道:“五弟,伯爺才剛剛過事,若是現在就提改嫁之事,是不是有些著急了些?。”
淩華的眼珠子轉了幾圈後,他看了看似乎有些心動的淩瑤,又試探地說道:“四姐姐,弟弟知道你與忠毅伯夫妻恩愛,若不是忠毅伯為國捐軀了,你們一定會是一對伉儷夫妻,姐姐想要等到忠毅伯三年孝期滿後,再考慮再嫁之事,也是姐姐顧念夫妻之情,原本這也是理所當然之事。隻不過這邊大人確實條件不錯,聽說已經有不少勳貴想著將女兒嫁到邊府做繼室,若不是我與那邊大人有幾分交情,再加上我那媳婦是虞相的外孫女,邊大人也不會將此事托付於我去辦,四姐姐,我是真心為你好,弟弟但凡有私心,絕不會貿然跟姐姐說這事,惹得
姐姐不快,還讓我們姐弟生了嫌隙,我就是心疼姐姐,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在這葉家以後不知道要受多少委屈,姐姐,我可是真心為你好,若是姐姐不願意,那就當我不曾來過。”
淩華情深意切地說著,淩瑤著實感動壞了,淩華每個字都說到了她的心裏,這一刻,她突然覺得與這個弟弟是那麽親近。她滿臉感激地樣子,說道:“五弟,姐姐知道你是真心為我好,姐姐也不是不滿意這樁婚事,隻不過伯爺畢竟屍骨未寒,若是這麽著急改嫁,怕是葉家人不會同意,邑城裏的人也會用唾沫星子淹死我的。”
說著淩瑤的臉上又掉落幾滴眼淚,淩華一看,立刻上前輕輕拭去淩瑤臉上的淚痕,說道:“四姐姐,莫要傷心,弟弟早就為你想好了。四姐姐怎麽忘了,咱們可是有一位皇後姐姐,隻要這事皇後娘娘同意了,下道旨意,誰敢再言語?”
淩瑤也立刻停止了哭泣,淩華這個辦法確實是好,頓時她覺得眼前淩華,不僅是親近,還多了那麽幾分依靠,以前她怎麽就沒覺得淩華這般可靠?
“行,姐姐都聽弟弟的,等伯爺喪事辦完,我就進宮,去求皇後娘娘為我做主。”
“四姐姐,糊塗呀,邊大人那可日日都有人去說親,等姐姐進宮,說不定邊大人那邊就已經有更合適的人選了,姐姐,這等門當戶對的好姻緣可是可遇而不可求呀。機不可失,姐姐要當機立斷,差人進宮給娘娘送個信就好,隻要娘娘首肯了,弟弟這就去邊大人那把事定下,姐姐,你以後就不會有不順心的事了。”
淩瑤仔細思量著淩華的話,她迴身望向大宅深處,哪哪都透著孤寂的冷,她深吸一口氣,說道:“好,就聽弟弟,我這就差人進宮。”
淩華得意地走出忠毅伯府,他記憶裏淩希最疼淩瑤這個妹妹,隻要淩瑤開口,淩希不會不同意,而淩瑤隻要能改嫁邊城,那日後他這個牽線之人,在邊城與淩瑤麵前都是有幾分情麵的,以後他在前朝之上,自然就能得到邊城這個姐夫的多多眷顧。
想到這,淩華更加得意起來,以後他不用擔心在前朝孤立無緣,再加上後族出身,他何愁以後不能位及人臣?
不知不覺中,淩華有些開心地餓了,他來到忠毅伯府前的一個小攤,說道:“婆婆,給我一個餅。”
那賣餅的老婦人看了他一眼,毫不猶疑地遞給了他一張餅,淩華接過餅大口吃起來,問道:“婆婆,多少錢?”
“不要錢。”
淩華一怔,他不禁好奇起來,什麽時候邑城裏吃東西,都不要錢了?
“婆婆,這是說的什麽玩笑話,哪有吃東西不給錢的。”
那老夫人抬起一雙淚濕的眼,哽咽地說道:“自古吃東西當
然要給錢,但這段時間,若是忠毅侯府的人,不管在邑城哪吃東西都不會收錢的。”
“為什麽?”淩華不解地問道。
“這是邑城的百姓給忠毅伯送行,邑城裏的人都知道了,忠毅伯仁義,為了打敗北戎不惜以身為餌,若不是忠毅伯贏了這仗,怕是今年的冬日要不好過了。”
淩華不自覺地就停下了口中的進食,他小聲地說道:“我不是忠毅伯府的人。”
“那也沒關係,老身剛剛看到貴人是從那忠毅伯府出來的,就算貴人不是忠毅伯府的人,能來祭奠忠毅伯,也是忠毅伯的至親好友,一樣不收錢。”那老婦人淡淡地說道。
淩華轉身看向忠毅伯府,府前稀鬆幾人前來祭奠,一個沒有任何封賞殉國的將軍,能有多少死後榮耀,他低下頭去,放下了手中的餅,就默默地離開了。
(本章完)
淩瑤輕歎一口氣,她看了看葉慕之的棺槨,聽說葉慕之的屍體被找到之時,他被雪掩埋在死人堆裏,他身上中了好些刀,淩瑤想葉慕之死之前應該是無比痛苦吧,可他死了,以後她們孤兒寡母該如何立足?沒有兒子的她,就算有後族庇護,以後也免不了受到族裏的輕待,想到這,淩瑤的眼淚就掉落下來。
忽然她的眼中閃入一人的身影,她立刻拿起絲帕,拭去眼角的淚痕,輕輕地將女兒放倒在一旁的鋪墊上,她立正了身軀,跪在靈堂前。
晏清緩緩地走進靈堂,他看著葉慕之的牌位,悲痛不已,他行禮後,轉身麵向淩瑤,淩瑤立刻迴禮。晏清看了一眼睡在一旁的葉青青,他輕聲說道:“安寧縣主請節哀,忠毅伯為東俞做的,東俞人都會記在心中的。”
淩瑤的眼中忽閃著淚光,她扭頭又看了一眼葉青青,記得又怎樣,她們母女依舊是無依無靠。突然晏清向她微微鞠躬,輕聲說道:“安寧縣主,老夫有個不情之請,忠毅伯是老夫最得意的學生,老夫想最後跟學生好好說說話,可以嗎?”
淩瑤一怔,她立刻起身,抱起一旁的葉青青,小聲說道:“晏相,您請自便。”說完她就抱著葉青青走出了靈堂。
晏清來到葉慕之的牌位前,他深歎一口氣,慢悠悠地坐在靈前,他拿起靈前的酒壺,給牌位前的酒杯裏倒滿三杯酒。他拿起一杯酒,輕聲說道:“慕之,老夫記得第一次見你的時候,你才十四歲,那時候你身穿青衣,立於太學院的門口,盯著太學院的大門看了許久,老夫問你話,你對答如流,你的身上有著東俞男兒的血性與魄力,可那時你的眼中卻隻有閃爍的卑微。老夫第一眼就喜歡上你這個小生,因為老夫在你的身上看到了曾經那個罪奴出身的我,老夫想庶子出身不該是你的束縛。”
說完晏清一揚手,喝下了手中的酒水,接著他又拿起幾案上第二杯酒,說道:“雖然老夫收下你為學生,可老夫不能帶你進入太學院,但老夫可以給你上課,毫無保留地對你傾囊相授,老夫堅信你會是一個出色的將才。老實說你跟陛下是老夫所有學生中,最優秀的,尤其是你,你那一身的武藝與兵法,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老夫為了報答先帝知遇之恩,不得不離開戰場,在這太學院教書,老
夫知道這輩子都不可能再上戰場,一戰揚名,再戰安邦。但遇到你之後,老夫覺得你必須得上戰場,若是你上了戰場,一定可以比老師做得更好,可以封侯拜相,光耀門楣,洗去你一身的卑微。”
晏清的手微微一抖,他的眼眶也紅潤起來,他抽搐了下鼻尖,將手中的酒慢慢飲下。他晃蕩的手將酒杯緩緩放下,顫顫巍巍地拿起了最後的那杯酒,又繼續說道:“那年西華生事,陛下又要分劉勝的兵權,當時老夫就想到了你,立即向陛下舉薦了你,你果然沒有讓老夫,沒讓東俞失望,西境一戰,你力挽狂瀾,打敗了臨安王,並且還讓西華停戰送質子來邑城,如果不是因為你庶子的身份,你早該封侯。”
晏清哽咽起來,內心久久不能平複,他盯著手中酒水,說道:“後來你說你要去北境,老夫雖然惋惜你在西境的根基,但想到北境在武德將軍去世後,你去北境做守將,或許對東俞來說會更加安穩些,老夫沒有攔著你。北戎人兇猛,武家又鎮守北境多年,根基深厚,老夫知道你這一去舉步維艱,但是老夫萬萬沒有想到,你這一去,就是生死相隔,你贏了北戎,以命保護了東俞千萬子民。”
一滴渾淚從晏清的臉上滴落下來,正好落在他眼前的酒杯中,頃刻間淚水與酒水混成一體,晏清毫不猶豫地一口飲下這淚與酒,說道:“老夫想,陛下應該是想給你個死後封侯的殊榮,可惜東俞贏了戰爭,卻沒了兵將守護,陛下隻能急調武駙馬北上,武駙馬守住了北境,再有封王的先例,陛下為了安撫武駙馬,也為了北境軍心穩定,那時候就隻能給武家封王了,你知道的,陛下容不下這個。老師沒用,不能為你爭一下你該有的殊榮,你會怪老師嗎?”
瞬間晏清的臉上淚流滿麵,他將酒杯丟在一旁,雙手掩麵,在忠毅伯府,在靈堂前,在葉慕之的牌位前,痛哭流涕起來。
....................................................................................................................
淩瑤將葉青青送迴房間後,就看見淩華緩緩地向她走來,她輕聲說道:“五弟來了。”
淩華看著眼眶微紅的淩瑤,他想淩瑤怕是這幾日哭了不少吧,他說道:“四姐姐,逝者已矣,您要保重身體,可別哭壞了身子。”
淩華這幾句體己的話,讓淩瑤心頭一熱,雖說她與淩華年歲相近,一起在平遠侯府長大,可她們沒什麽交情,不過就是有著親人之名的陌生人而已。可今日淩華這突然登門
,以及這幾句暖心的話,淩瑤著實感動不少,她說道:“五弟,有心了。”
淩華看著淩瑤這般傷感的模樣,他又走近淩瑤幾分,說道:“四姐姐,你我是府裏年歲最相近的姐弟,從小咱們就一起長大,如今大哥身體不好,很多事情都無法兼顧,大哥交代我,要多留心四姐姐的事,四姐姐,我這個弟弟是心疼你的,你不要什麽事都憋在心裏,雖然弟弟人微言輕,但若是需要弟弟,我一定會為姐姐在所不辭。”
淩華的這番話,就像冬日裏突如其來的炭火,讓淩瑤那顆冰冷的心,頓時溫暖不少,她不由得鼻尖抽泣起來,哽咽地說道:“五弟,我也不想那麽傷懷,可伯爺走了,我又無子,以後我們孤兒寡母該如何是好,而這忠毅伯府還能是我們母女棲身之地嗎?”
淩瑤越說越激動,淚水也開始泛濫,淩華眉梢微微一挑,他小聲說道:“四姐姐,別這麽傷心了,咱們可是後族,有皇後娘娘在,姐姐怎麽可能會像其他婦人那般,守著這個空的忠毅伯府,淒慘過完一生。”
淩瑤一愣,她立刻停止了哭泣,她看著淩華,小聲問道:“五弟,你這話是什麽意思?”
淩華轉身看了看四周,見四下無人,他小聲說道:“弟弟我想起一件事來,前幾日吏部尚書邊大人與我說,他的夫人新喪,他想托我家媳婦,從她家族裏找個合適的繼室。現在想來,姐姐不正合適嗎?”
淩瑤有些遲疑起來,她確實想過改嫁,但一是怕沒有合適的人,再者就是她出身名門,改嫁之事還是有些不體麵,怕是會落人詬病。
淩華見淩瑤有些猶豫的樣子,他又說道:“四姐姐,這位邊大人,可是東俞世家出身,比姐姐確實大上十幾歲,但吏部是六部之首,吏部尚書可是前朝要員,姐姐嫁過去可不會像武將這樣擔驚受怕,一世富貴安穩呀。”
淩華的話一語中的要害,淩瑤心動不已,可她又滿心地顧及,遲疑地說道:“五弟,伯爺才剛剛過事,若是現在就提改嫁之事,是不是有些著急了些?。”
淩華的眼珠子轉了幾圈後,他看了看似乎有些心動的淩瑤,又試探地說道:“四姐姐,弟弟知道你與忠毅伯夫妻恩愛,若不是忠毅伯為國捐軀了,你們一定會是一對伉儷夫妻,姐姐想要等到忠毅伯三年孝期滿後,再考慮再嫁之事,也是姐姐顧念夫妻之情,原本這也是理所當然之事。隻不過這邊大人確實條件不錯,聽說已經有不少勳貴想著將女兒嫁到邊府做繼室,若不是我與那邊大人有幾分交情,再加上我那媳婦是虞相的外孫女,邊大人也不會將此事托付於我去辦,四姐姐,我是真心為你好,弟弟但凡有私心,絕不會貿然跟姐姐說這事,惹得
姐姐不快,還讓我們姐弟生了嫌隙,我就是心疼姐姐,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在這葉家以後不知道要受多少委屈,姐姐,我可是真心為你好,若是姐姐不願意,那就當我不曾來過。”
淩華情深意切地說著,淩瑤著實感動壞了,淩華每個字都說到了她的心裏,這一刻,她突然覺得與這個弟弟是那麽親近。她滿臉感激地樣子,說道:“五弟,姐姐知道你是真心為我好,姐姐也不是不滿意這樁婚事,隻不過伯爺畢竟屍骨未寒,若是這麽著急改嫁,怕是葉家人不會同意,邑城裏的人也會用唾沫星子淹死我的。”
說著淩瑤的臉上又掉落幾滴眼淚,淩華一看,立刻上前輕輕拭去淩瑤臉上的淚痕,說道:“四姐姐,莫要傷心,弟弟早就為你想好了。四姐姐怎麽忘了,咱們可是有一位皇後姐姐,隻要這事皇後娘娘同意了,下道旨意,誰敢再言語?”
淩瑤也立刻停止了哭泣,淩華這個辦法確實是好,頓時她覺得眼前淩華,不僅是親近,還多了那麽幾分依靠,以前她怎麽就沒覺得淩華這般可靠?
“行,姐姐都聽弟弟的,等伯爺喪事辦完,我就進宮,去求皇後娘娘為我做主。”
“四姐姐,糊塗呀,邊大人那可日日都有人去說親,等姐姐進宮,說不定邊大人那邊就已經有更合適的人選了,姐姐,這等門當戶對的好姻緣可是可遇而不可求呀。機不可失,姐姐要當機立斷,差人進宮給娘娘送個信就好,隻要娘娘首肯了,弟弟這就去邊大人那把事定下,姐姐,你以後就不會有不順心的事了。”
淩瑤仔細思量著淩華的話,她迴身望向大宅深處,哪哪都透著孤寂的冷,她深吸一口氣,說道:“好,就聽弟弟,我這就差人進宮。”
淩華得意地走出忠毅伯府,他記憶裏淩希最疼淩瑤這個妹妹,隻要淩瑤開口,淩希不會不同意,而淩瑤隻要能改嫁邊城,那日後他這個牽線之人,在邊城與淩瑤麵前都是有幾分情麵的,以後他在前朝之上,自然就能得到邊城這個姐夫的多多眷顧。
想到這,淩華更加得意起來,以後他不用擔心在前朝孤立無緣,再加上後族出身,他何愁以後不能位及人臣?
不知不覺中,淩華有些開心地餓了,他來到忠毅伯府前的一個小攤,說道:“婆婆,給我一個餅。”
那賣餅的老婦人看了他一眼,毫不猶疑地遞給了他一張餅,淩華接過餅大口吃起來,問道:“婆婆,多少錢?”
“不要錢。”
淩華一怔,他不禁好奇起來,什麽時候邑城裏吃東西,都不要錢了?
“婆婆,這是說的什麽玩笑話,哪有吃東西不給錢的。”
那老夫人抬起一雙淚濕的眼,哽咽地說道:“自古吃東西當
然要給錢,但這段時間,若是忠毅侯府的人,不管在邑城哪吃東西都不會收錢的。”
“為什麽?”淩華不解地問道。
“這是邑城的百姓給忠毅伯送行,邑城裏的人都知道了,忠毅伯仁義,為了打敗北戎不惜以身為餌,若不是忠毅伯贏了這仗,怕是今年的冬日要不好過了。”
淩華不自覺地就停下了口中的進食,他小聲地說道:“我不是忠毅伯府的人。”
“那也沒關係,老身剛剛看到貴人是從那忠毅伯府出來的,就算貴人不是忠毅伯府的人,能來祭奠忠毅伯,也是忠毅伯的至親好友,一樣不收錢。”那老婦人淡淡地說道。
淩華轉身看向忠毅伯府,府前稀鬆幾人前來祭奠,一個沒有任何封賞殉國的將軍,能有多少死後榮耀,他低下頭去,放下了手中的餅,就默默地離開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