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番書


    這一日,玄宗皇帝和貴妃娘娘在梨園內和樂工排練新曲目


    玄宗親自指揮演奏,貴妃親口吹簫


    眾樂工更是使出全身解術,將新曲目演奏的甚是悠揚動聽


    雖是隆冬時節,梨園內卻是一片歡騰


    此時,有侍者上報:啟稟陛下,楊相爺求見


    玄宗:讓他進來


    丞相楊國忠進得梨園三拜九叩:啟稟聖上,有化外小邦渤海國前來下國書,按慣例,聖上當於三日後當朝接見。


    玄宗玩的正高興,揮揮手:愛卿按慣例辦就是


    楊國忠剛要走,又不經意問了一句:這番邦國書,是否也按慣例、在朝會時由翰林供奉李白當場宣讀?


    玄宗正忙著排練新的曲目,有些不耐煩:按慣例就是,還問什麽


    楊國忠跪下謝恩:遵旨


    楊國忠站起後離開梨園,嘴邊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


    原來在之前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妃在宮中沉香亭觀賞牡丹花,伶人們正準備表演歌舞以助興。唐玄宗卻說:“賞名花,對妃子,豈可用舊日樂詞。”急召李白進宮寫新樂章。李白當時在宮外飲酒飲的酩酊大醉,奉詔進宮時尚未酒醒,醉中命楊國忠給自己研墨、高力士給自己脫靴。玄宗皇帝愛其才華,也知他性情素來狂放不羈,不以為忤,但楊國忠和高力士卻懷恨在心,伺機報複。


    此次渤海國進國書,楊國忠和高力士嗅到了報複的機會。


    當夜,楊國忠派了個飽學之士,佯稱對李白傾慕已久,邀請李白作長夜之飲,李白性格豪爽,又是個好酒之人,此人胸中倒也有幾分才學,更兼口舌便給,哄的李白心花怒放,於是痛快答應了邀約,於是連續幾夜與此人飲酒...


    三日後,玄宗皇帝在大明宮召開朝會,宣召渤海國使者。


    雖然渤海國隻是化外小邦,但大唐皇帝胸襟開闊,依然給與了足夠的尊重。大開丹鳳門,派有司將渤海國使者由丹鳳門接入大明宮的主殿含元殿。


    使者在主管外交禮儀官員的指引下,穿過寬達176米的丹鳳門大街後,來至丹鳳門。


    丹鳳門是唐大明宮中軸線上的正南門,共有五個門道,其長度、質量、規格為大唐城門之最,千般尊嚴、萬般氣象、一派皇家氣派。


    丹鳳門北麵正對含元殿,兩者之間為長600餘米的禦道。


    含元殿是大明宮的正殿,位於丹鳳門以北,是舉行重大慶典和朝會之所。主殿麵闊十一間,加上副階為十三間,進深四間,加上副階為六間。在主殿的東南和西南方向分別有三出闕翔鸞閣和棲鳳閣,各以曲尺形廊廡與主殿相連,整組建築呈"凹"字形。主殿前是以階梯和斜坡相間的龍尾道,表麵鋪設花磚。在龍尾道的前方還有一座宮門,左右各有橫貫東西的隔牆。


    含元殿居高臨下,威嚴壯觀,視野開闊,可俯瞰整座長安城,有詩雲:"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


    渤海國使者哪裏見過如此壯麗的景觀,從丹鳳門走到含元殿,一路走來不禁看的癡了。


    此時殿內傳來宣召之聲:宣渤海國使者上殿


    使者不敢怠慢,整一整衣服,走進含元殿


    進得含元殿,隻見文武百官肅立兩旁,雖人數眾多,但卻鴉雀無聲,正中的寶座上端坐一人,龍眉鳳目、器宇不凡,正是大唐玄宗皇帝。


    渤海國使者來大唐之前,國主曾交代過他一來要處處彰顯本國威儀,莫要讓唐人小覷;二來也是探探大唐的虛實,看看究竟真的是天朝上國還隻是虛有其表。


    這使者一路走來對大唐已是仰慕不已,心想本國哪有如此風物?此時見到宮中威儀,更是戰戰兢兢、不敢仰視。


    有司宣召:著渤海國使者進呈國書


    使者小心翼翼的按禮儀將國書交給大唐禮部官員。


    按慣例,此時該由翰林供奉李白宣讀國書,卻遲遲不見李白現身。


    玄宗皇帝有些詫異,但不動聲色,目視兩旁,不見李白身影。


    高力士過來低聲道:聖上,朝會之前我已派人去找太白學士,太白學士昨夜做長夜之飲,至今未醒...我知他性情狂放不羈,但邦交大事豈能兒戲!


    玄宗皇帝臉色沉了下來


    高力士和楊國忠心中暗暗得意


    玄宗皇帝心中怒氣漸生,但渤海國使者在側,不好發作。於是令高力士安排翰林院中其他學士宣讀國書。不料卻無一人識得番邦文字...


    玄宗怒視眾學士,心道:國家養士多年,今日卻無一個飽學之土與聯分憂。此書識不得,將何迴答發落番使,煌煌大唐,今日卻被番邦笑恥...若今日無人識此番書,翰林院諸人一概問罪。別選賢良,並扶社稷。


    那渤海國使者本是戰戰兢兢不敢抬頭,但卻半天不見有人宣讀國書,抬頭望去,隻見禦階之下,眾學士一個個雙眼如盲、麵有難色...


    渤海國使者不禁有些得意起來,剛才的畏縮拘謹一掃而空,朗聲道:臣奉我渤海國主之命,特來下國書,請大唐皇帝陛下下令宣讀國書。


    眾學士聞言一臉尷尬,玄宗皇帝更是麵色不虞


    渤海國使者更是得意:我主這次派我來大唐,一方麵是呈送國書,另一方麵也是想讓我見識見識天朝俊傑。難道諾大一個天朝,竟然無一人能讀懂我一個小小渤海國的文字麽?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一片嘩然,玄宗大怒卻是無可奈何


    此時傳來一個清脆的聲音:小小渤海文字何足道哉,本朝怎會無人識得,適才無人應答,隻是天朝想給渤海國留點顏麵而已。


    語音方落,一個侍奉茶水的侍女越眾而出,跪倒在玄宗麵前:聖上,殺雞焉用牛刀,這小小番書哪裏用得著勞煩諸位翰林學士。敢請聖上恩準,讓奴婢代為讀這小小番書,也教渤海國使者見識見識,在天朝別說須眉男子,就是女流之輩也識得這小小番書。


    這名侍女正是黎歡。李白傳授詩書文章之餘也教過她諸國文字,黎歡性本聰慧,過目不忘,一段時日下來竟然也有小成,此時見到渤海國使者出言無禮,遂挺身而出為玄宗解圍。


    玄宗大奇,心中雖有疑慮,但也好過無人識得渤海文字。就算讀錯,也能拖延一刻,也許另有轉機也未可知,於是溫言道:也好,你讀吧。你年紀方幼,若有讀錯之處,也正好請使者指點一二。


    黎歡拿起番書,在禦座前用唐音將番書逐字譯出,語音清脆,宣讀如流。使者大驚,連忙向玄宗皇帝謝過適才失言罪。玄宗龍心大悅。


    但那使者終是意難平,又對玄宗皇帝言道:我國離天朝路途遙遠,為免耽擱時日,我主讓我見過天子之後請即刻討了迴書迴國複命。


    使者見黎歡年幼,心想也許隻是識得文字卻未必會寫,所以才故意將了一軍。


    玄宗皇帝如何不知他的心意,但若推辭豈不顯得大唐示弱?於是望向黎歡


    黎歡也知皇帝心意,自己識得渤海文字不假,要說到寫,簡單的語句確實沒問題,但國書要寫的文辭華美引經據典,這確實有些為難...火燒眉毛先顧眼前吧


    黎歡:請陛下恩準,奴婢來寫迴書


    玄宗甚為喜悅:準了


    黎歡寫了幾句,漸感為難,暗自著急


    渤海國使者見狀有些得意,心想終於扳迴一局


    玄宗見此也皺起了眉頭


    此時殿外跑進一人,來到寶座前跪下:臣李白蒙得聖寵進入翰林院,至今未建尺寸之功,實在有負陛下天恩,請陛下恩準李白寫此迴書,以報聖恩。


    原來李白雖是昨夜大醉,但心中卻不曾忘了此事。早起雖因宿醉未醒沒能按時上朝,但酒醒後即刻趕入宮中,倒也沒錯過這緊要關頭。


    玄宗見是李白,頓時轉怒為喜,心想此人雖是放曠,但卻還是識得大體。有他在,小小渤海國的迴書又有何憂?


    玄宗:愛卿忠心為國、朕心甚慰。這渤海國的迴書就由你寫吧。


    李白謝恩後,展開筆墨,下筆千言、一揮而就,迴書頃刻寫好。那渤海國使者看了,隻見李白所書正是渤海文字,字畫齊整並無絲毫差錯,使者大驚。


    天子命李白誦之,李白就在殿上將迴書朗誦一遍,迴書寫的花團錦簇、內容恩威並施,處處彰顯天朝威儀,頌得更是音韻鏗鏘,那使者聽的麵如土色、不敢作聲。


    李白頌完,使者接了迴書,跪倒在地:今日得見陛下天威、天朝俊傑,中土人物果非我撮爾小邦可比,此去迴報我主,願與天朝永結盟好,年年進貢、歲歲來朝。


    玄宗龍顏大悅。


    使者走後玄宗重賞李白,並於當夜宮中賜宴。李白趁機告知玄宗,今日宣讀國書的黎歡是自己小徒,才學過人,還望陛下加以照拂。


    玄宗本就對黎歡留了心,隻是礙於貴妃,想私下召見黎歡,此時聽李白推介,於是第二天下朝後召見了黎歡。


    玄宗考較黎歡詩詞歌賦,黎歡對答如流,玄宗暗暗稱奇,不料操雜役的宮女中竟然有如此人才,又見黎歡生的相貌不俗,玄宗心中暗暗做了決定。


    三日後,黎歡正在宮中勞作,卻見女官進來,將她帶到一個單獨的小院。


    黎歡莫名其妙:大人,這是哪兒?為什麽帶我來這裏?


    女官:這就是你以後住的地方


    女官說完,一臉喜氣洋洋的令其他宮女給黎歡梳洗打扮。


    須臾間,黎歡被打扮的榮妝靚飾


    黎歡出生官宦之家,再加飽讀詩書,本就氣度高華,此時更是光彩照人


    黎歡:大人,這是何故?


    女官笑道:別叫我大人啦,以後你多照顧照顧姐姐就好


    說著女官帶人離開


    黎歡更是莫名其妙,正要出門問個明白,卻見高力士帶著數人匆匆走來。


    高力士是當朝紅人,就連太子見了都稱之為兄,黎歡急忙跪下,不料高力士趕忙上前扶起黎歡:娘娘切莫如此,折殺老奴了...


    黎歡瞪大眼睛:娘娘...


    高力士招唿手下擺開香案,拿出聖旨:黎歡接旨


    黎歡趕忙跪下


    高力士:...黎歡才學過人、性行淑均,現封黎歡為賢妃...


    黎歡抬頭:公公...


    高力士笑嘻嘻的:娘娘,還不接旨謝恩?


    黎歡:公公,請轉告聖上,奴婢父母於半年前亡故,現在正是守孝之期,不可言終身之事...


    高力士一怔


    黎歡:公公,忠孝乃是大節所在,本朝更是以孝治天下。若隻圖自身富貴現在就受封為妃,那黎歡豈非成了不忠不孝之輩,陛下要一個不忠不孝之人又有何用?


    高力士正色道:娘娘所言甚是,忠孝乃立身之本,我這就稟報皇上,皇上胸襟博大,定能體諒娘娘的一片忠孝之心。


    黎歡當晚就收到信息,玄宗果然大度,表示等黎歡守孝期滿再行冊封,冊封之前就住在這個小院,並有專人服侍,不必再操賤役。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世情劫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萬裏誰能馴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萬裏誰能馴並收藏九世情劫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