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讀書識字
帶著村人去逃荒,苟在深山種田忙 作者:安靜的小魚sxy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其實在上半年開始,關東城心裏就在計劃著把村裏的孩子都集中在一起起來讀書識字。
他雖說沒有跟他們一起出去,可也知道有些時候睜眼瞎是會被人蒙騙的。
他如今被困在這山村裏,別說鄉試,就是能有個書讀都已經很不錯。
如今馬上過年,又剛好是冬天,去外麵跑著浪費時間還不如趁此機會給孩子們啟蒙。
不管以後如何,眼下不能把孩子們耽誤了。
他跟懷初說了這個想法以後,懷初非常支持。
於是雪剛停的第二日,他就去找了羅三舅想讓他跟村裏人提一提,讓孩子們都來跟他讀書。
為此他提前找懷初外公定了一張很長的長桌。
剛好這次羅三舅他們帶迴來了不少的紙,他就用這些紙,用自製的炭筆教孩子們先寫字。
等他和懷初的紙張做出來了,看看能不能給孩子們用上。
你還別說,他的想法被羅三舅一提,懷著家裏絡繹不絕的人從上午排到了下午。
這年頭的人雖說都不識字,可覺悟不低,聽說關郎君要教村裏孩子們讀書,那是恨不得立刻就把家裏崽子送來。
因著出去的人跟著見了世麵,自是知道讀書識字的好處。
年長一點的也提出想來聽課的想法。這下倒是讓懷初他們犯了難。
當初想收小點的孩子,也是因為村裏能夠的上來讀書的孩子其實也是五六個,其他要不太小要不太大。
而若是大點的跟著來,她家地方就不夠大了,到時候屋裏坐不下。
其實村裏但凡出去度過的孩子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以前他們那是沒有條件,如今有條件再不爭取那就是傻的。
說來說去,誰也不想錯過這次機會。
羅三舅倒是覺著這是一次好的機會,懷初家坐不下,那就想辦法,把懷初家的偏房幫忙整理了兩間出來。
大的小的分開,反正先是從認字開始,黑板是一塊簡易的木板,用黑色的炭筆書寫。
懷初不知道古代教書從什麽地方開始,她將這事兒交給新上任的關夫子就沒有再管。
有時候嫌家裏吵,她會去呂老爺子那裏去跟老爺子學習醫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關夫子收的學生,男女都有。
在認字這件事上,他們默契的將村裏的小姑娘們也納入了進來。
說起來提前準備了那麽久,真正做起來一點都不難。
恰好的時間恰好的環境,關夫子的學堂就這麽水靈靈的開了起來。
令人吃驚的是,從開班那天起,居然連最小的孩子都沒有遲到過。
懷初心裏好奇的抽時間去聽了一課,發現全是些坳口的之乎者也,她聽的昏昏欲睡,孩子們聽的倒是很認真。
日子就這麽平淡的往前推進,冬月一晃而過。
雖說老天再沒有下過雪,可冬日裏鮮有見到太陽的時候,多數情況都是昏昏暗暗的陰天。
不下雪,氣溫也高不起來。
眨眼就入了臘月。
一入了臘月,離過年就快了很多。
也不知道從那天開始,村裏的老趙頭他們幾個組織了人手,說是要去山上打今年的最後一場獵。
說白了就是為了各家過年做準備。
今年雖說是動蕩,可無論在哪裏,年還是要過好的。
這一趟打獵持續了三天,也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裏,反正三天後,幾個人拉著滿滿一板車的獵物迴了村子。
如今小孩子們約束起來,村子自然沒有那麽鬧騰。
大概是老趙頭今年過的安生,一家分了十來斤肉,懷初家如今就兩人,這點肉足夠他們過年吃的。
屋外天寒地凍,肉當然是吃新鮮的才好,她將肉串起來掛在房簷下麵晾著。
第二日的時候,孩子們來上學的時候手上都多多少少的帶著點肉。
雖說大家沒說,可這不就是妥妥的束修嗎?
關夫子如今很有派頭的讓她收下。
懷初想了想他們以前存的肉,估摸家家都有吃的,於是也就不勉強,全部都收下。
其後跟關東城開玩笑的說,明明她們人最少,如今卻是得肉最多的人家。
似乎也是從這一日開始,村子裏就忙了起來。
家家開始籌劃過年的吃食。
她們現在條件有限,能吃的也就是醃製起來的各種野菜野果等東西。
連板栗都成了新鮮貨,忒不容易。
懷初倒是沒有這個苦惱,加上許家父子,她們家也不過四口人。
漫說如今是各方麵條件不允許,就是真放在往年也做不了多少東西——人少吃不了。
說起來家裏肉這麽多,她想試試能不能熏點臘肉出來,後來想想臘肉需要花椒,到目前為止,她在這裏還沒有發現花椒,隻能作罷。
懷初沒有發現,自從關郎君教孩子們認字以來,村裏人自動自發的去鹽礦上采鹽,因為她們家隻有兩人,又各自有各自的事情,所以沒有人來叫她們。
而如今除了真的有事,大家基本上會把事情安排好了以後去鹽礦。
那頭如今有了好幾種新的工具,采礦效率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上次大家迴來分了東西以後,原則上給每家出了人的孩子們一人發了五兩銀子。
其實也就是給大家夥發的錢。
看到了實際的好處,又有羅三舅的督促,如今村裏還真是各有各的忙碌。
大家都知道這東西值錢,拚了命的開采,就指望著來年開采了以後好能運走更多的鹽出去。
男人們隻要是閑下來,就去采礦,大點的孩子下學以後也去,總之大家一條心的鉚足了勁兒囤貨。
大概是跟著出去長了一番見識,這次老趙家也被分到了不少的東西,當然還有銀子。
對老趙頭家這種常年在山裏頭的山民來說,銀子可是不多見的東西,如今兒子不過是跟著去跑了一趟就得了這麽多,他們心裏自有一番衡量。
如今老趙頭帶著兩個兒子,隻要有空就去礦上,積極的很。
而和他們前後腳來村子的秦姑娘家稍顯冷清,因著她們家一個人都沒有出,所以這次分到的東西基本上上算是安慰性質的給了一點點。
秦姑娘是個好強的人,得了村子的好處心裏不安,便日日帶著二妹去礦洞幫忙采鹽。
倒是讓村裏不少人暗暗點頭。
臘月的日子因著有了過年,好像格外有盼頭。
來山裏的第一個年,倒也不必太敷衍。
羅三舅通知在臘月二十五那天開始關礦洞,等年後再繼續囤鹽。
懷初家的學堂也在同樣在這一日徹底放假。
剩下幾天,懷初過上了吃了睡睡了吃的舒坦日子,家裏沒有長輩,如今懷安大了,偶爾他們爺倆會自己在家做飯,也就用不著懷初起來做飯。
更讓她吃驚的是,關郎君居然會做飯,並且做的還不錯,
山穀裏的第一個新年,沒有炮竹、沒有對聯,總歸是少了些味道。
好在大家心裏沒多少遺憾,他們能帶著家人在這亂世裏吃飽穿暖已經實屬不易,他們很知足。
雖說沒有爆竹和對聯等儀式感,可村裏人家不約而同的將自己家裏的菜多準備了很多份,過年這天晚上,村裏人家家桌子上都有好多一樣的菜。
懷初家今年有孝在身,特別是過年節,不好上別人家門,於是一個晚上都在接收村裏人的好意,本來菜是估摸著分量做的,結果還是剩了好多……
他雖說沒有跟他們一起出去,可也知道有些時候睜眼瞎是會被人蒙騙的。
他如今被困在這山村裏,別說鄉試,就是能有個書讀都已經很不錯。
如今馬上過年,又剛好是冬天,去外麵跑著浪費時間還不如趁此機會給孩子們啟蒙。
不管以後如何,眼下不能把孩子們耽誤了。
他跟懷初說了這個想法以後,懷初非常支持。
於是雪剛停的第二日,他就去找了羅三舅想讓他跟村裏人提一提,讓孩子們都來跟他讀書。
為此他提前找懷初外公定了一張很長的長桌。
剛好這次羅三舅他們帶迴來了不少的紙,他就用這些紙,用自製的炭筆教孩子們先寫字。
等他和懷初的紙張做出來了,看看能不能給孩子們用上。
你還別說,他的想法被羅三舅一提,懷著家裏絡繹不絕的人從上午排到了下午。
這年頭的人雖說都不識字,可覺悟不低,聽說關郎君要教村裏孩子們讀書,那是恨不得立刻就把家裏崽子送來。
因著出去的人跟著見了世麵,自是知道讀書識字的好處。
年長一點的也提出想來聽課的想法。這下倒是讓懷初他們犯了難。
當初想收小點的孩子,也是因為村裏能夠的上來讀書的孩子其實也是五六個,其他要不太小要不太大。
而若是大點的跟著來,她家地方就不夠大了,到時候屋裏坐不下。
其實村裏但凡出去度過的孩子都知道讀書的好處,以前他們那是沒有條件,如今有條件再不爭取那就是傻的。
說來說去,誰也不想錯過這次機會。
羅三舅倒是覺著這是一次好的機會,懷初家坐不下,那就想辦法,把懷初家的偏房幫忙整理了兩間出來。
大的小的分開,反正先是從認字開始,黑板是一塊簡易的木板,用黑色的炭筆書寫。
懷初不知道古代教書從什麽地方開始,她將這事兒交給新上任的關夫子就沒有再管。
有時候嫌家裏吵,她會去呂老爺子那裏去跟老爺子學習醫術。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關夫子收的學生,男女都有。
在認字這件事上,他們默契的將村裏的小姑娘們也納入了進來。
說起來提前準備了那麽久,真正做起來一點都不難。
恰好的時間恰好的環境,關夫子的學堂就這麽水靈靈的開了起來。
令人吃驚的是,從開班那天起,居然連最小的孩子都沒有遲到過。
懷初心裏好奇的抽時間去聽了一課,發現全是些坳口的之乎者也,她聽的昏昏欲睡,孩子們聽的倒是很認真。
日子就這麽平淡的往前推進,冬月一晃而過。
雖說老天再沒有下過雪,可冬日裏鮮有見到太陽的時候,多數情況都是昏昏暗暗的陰天。
不下雪,氣溫也高不起來。
眨眼就入了臘月。
一入了臘月,離過年就快了很多。
也不知道從那天開始,村裏的老趙頭他們幾個組織了人手,說是要去山上打今年的最後一場獵。
說白了就是為了各家過年做準備。
今年雖說是動蕩,可無論在哪裏,年還是要過好的。
這一趟打獵持續了三天,也不知道他們去了哪裏,反正三天後,幾個人拉著滿滿一板車的獵物迴了村子。
如今小孩子們約束起來,村子自然沒有那麽鬧騰。
大概是老趙頭今年過的安生,一家分了十來斤肉,懷初家如今就兩人,這點肉足夠他們過年吃的。
屋外天寒地凍,肉當然是吃新鮮的才好,她將肉串起來掛在房簷下麵晾著。
第二日的時候,孩子們來上學的時候手上都多多少少的帶著點肉。
雖說大家沒說,可這不就是妥妥的束修嗎?
關夫子如今很有派頭的讓她收下。
懷初想了想他們以前存的肉,估摸家家都有吃的,於是也就不勉強,全部都收下。
其後跟關東城開玩笑的說,明明她們人最少,如今卻是得肉最多的人家。
似乎也是從這一日開始,村子裏就忙了起來。
家家開始籌劃過年的吃食。
她們現在條件有限,能吃的也就是醃製起來的各種野菜野果等東西。
連板栗都成了新鮮貨,忒不容易。
懷初倒是沒有這個苦惱,加上許家父子,她們家也不過四口人。
漫說如今是各方麵條件不允許,就是真放在往年也做不了多少東西——人少吃不了。
說起來家裏肉這麽多,她想試試能不能熏點臘肉出來,後來想想臘肉需要花椒,到目前為止,她在這裏還沒有發現花椒,隻能作罷。
懷初沒有發現,自從關郎君教孩子們認字以來,村裏人自動自發的去鹽礦上采鹽,因為她們家隻有兩人,又各自有各自的事情,所以沒有人來叫她們。
而如今除了真的有事,大家基本上會把事情安排好了以後去鹽礦。
那頭如今有了好幾種新的工具,采礦效率大大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自從上次大家迴來分了東西以後,原則上給每家出了人的孩子們一人發了五兩銀子。
其實也就是給大家夥發的錢。
看到了實際的好處,又有羅三舅的督促,如今村裏還真是各有各的忙碌。
大家都知道這東西值錢,拚了命的開采,就指望著來年開采了以後好能運走更多的鹽出去。
男人們隻要是閑下來,就去采礦,大點的孩子下學以後也去,總之大家一條心的鉚足了勁兒囤貨。
大概是跟著出去長了一番見識,這次老趙家也被分到了不少的東西,當然還有銀子。
對老趙頭家這種常年在山裏頭的山民來說,銀子可是不多見的東西,如今兒子不過是跟著去跑了一趟就得了這麽多,他們心裏自有一番衡量。
如今老趙頭帶著兩個兒子,隻要有空就去礦上,積極的很。
而和他們前後腳來村子的秦姑娘家稍顯冷清,因著她們家一個人都沒有出,所以這次分到的東西基本上上算是安慰性質的給了一點點。
秦姑娘是個好強的人,得了村子的好處心裏不安,便日日帶著二妹去礦洞幫忙采鹽。
倒是讓村裏不少人暗暗點頭。
臘月的日子因著有了過年,好像格外有盼頭。
來山裏的第一個年,倒也不必太敷衍。
羅三舅通知在臘月二十五那天開始關礦洞,等年後再繼續囤鹽。
懷初家的學堂也在同樣在這一日徹底放假。
剩下幾天,懷初過上了吃了睡睡了吃的舒坦日子,家裏沒有長輩,如今懷安大了,偶爾他們爺倆會自己在家做飯,也就用不著懷初起來做飯。
更讓她吃驚的是,關郎君居然會做飯,並且做的還不錯,
山穀裏的第一個新年,沒有炮竹、沒有對聯,總歸是少了些味道。
好在大家心裏沒多少遺憾,他們能帶著家人在這亂世裏吃飽穿暖已經實屬不易,他們很知足。
雖說沒有爆竹和對聯等儀式感,可村裏人家不約而同的將自己家裏的菜多準備了很多份,過年這天晚上,村裏人家家桌子上都有好多一樣的菜。
懷初家今年有孝在身,特別是過年節,不好上別人家門,於是一個晚上都在接收村裏人的好意,本來菜是估摸著分量做的,結果還是剩了好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