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家這頭有村長叔盯著,懷初很放心。


    為了不引起懷疑,村裏人偶爾也輪著在家醃點鹹肉,或是撿撿山貨什麽的。


    當然,大家都有共識,鹽的事情一定要避著點趙家。


    好在他們最近又忙著開荒,一時間很難到村尾這頭。


    而鹽礦的山洞離這頭還是有那麽遠的,不是特意留心,不會有人想到那頭還有什麽。


    當然,趙家打獵也是有範圍的,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村裏人給他們指的是下遊和背後的林子,上遊被所有人忽略過去。


    村裏勞動力本來就少,時不時的再少兩個迴去家裏的,人數就更少了。好在大家不著急,這東西要入口的,不能馬虎,做的時候要特別的細心。特別是洗鹽這裏,雜質、沉澱物特別的多,要小心了又小心。


    人又少動作又慢,產量就不多。


    村裏孩子們走了這麽久,緊趕慢趕的他們也才采了兩口袋鹽。


    懷初讓大家去換肉迴來吃也是這個道理,吃的好了才有力氣,幹起活來才有勁兒。這是個良性循環。


    原來大家家裏缺肉不缺鹽,就是再吃也麵黃肌瘦的。後來不是有了糧嘛,可這裏的人大都是節省慣了的,就算是每家都分了糧食,可大家吃的時候也是盡量省著吃。


    如今有了肉就不一樣了,感覺大家吃肉也才吃了幾次,這就看上去麵色紅潤很多。


    臉上有沒有肉大家自己看不到,可幹起活來有勁兒多了這個是實在的。特別是鑿礦的男人們,感覺尤為明顯。


    這下大家都知道吃的好處了,去趙家換肉的人更頻繁。


    鹽的收益和好處不用說大家都清楚,在場的誰家沒有買過鹽呐,以前買最下等的鹽磚都隻能每次買一點點。


    價高質量差,但是沒有辦法。


    為何村裏讓大家都來製鹽,還要讓孩子們在這亂世裏往外麵闖?


    當然是因為錢呐!


    人活著就離不開鹽,這是他們以後發家致富的基礎,自然誰也不敢偷懶。


    再說了,在場的都算的上是一家人,這跟給自己家做事沒什麽區別。


    自然是采的越多越好咯!


    大家都知道一點,吃的越好身上越有勁,這點才是最重要的。


    對比一下產量,這幾天效果很明顯,雖說人少了,可他們產量還稍稍比以前多了一點點。


    要說采鹽這項工程,哪哪兒都需要改進,先是開鑿的工具。剛開始全靠村裏人自己的刀和斧頭去劈去砍。


    後來某次懷初去看的時候發現,其實能用東西輔助的,比如用鑿子和榔頭組合工具,隻需要一點縫隙,就能很快的敲下來好大一塊塊的鹽礦。


    沒有鑿子?


    刀斧、木楔、石頭,什麽趁手怎麽來。


    每當這個時候,懷初就萬分的想念羅鐵匠,他要是真能在附近找到煤,鐵製品是不是就可以奢望一下了?


    可惜這個時候的羅鐵匠不在,不然說不定能有更高效的方法。


    可惜,她以前真就是個廢物,啥啥都不會!


    說起來,趙家來村裏不久就發現了,這個村子裏留下來的都是老弱,中間的青壯不知道去了哪裏?


    原本他們來這裏就戰戰兢兢的,擔心村裏人原來遇到過什麽不好的事情,所以他們根本就不敢問。


    就是目前關係最好的老村長叔,他們也不敢當著人家的麵問人家你家怎麽隻剩下兩個兒媳帶著孫子呢?兒子呢?


    幾乎家家都是如此就奇怪了!


    特別是聽說他們從老遠的地方逃荒來的。逃荒咧!想想路上可能發生的事情,老趙頭雞皮疙瘩都起來了。


    從那以後堅決製止家裏人再問這件事。


    於是村裏的青壯就成了老趙頭心中的最大疑惑。


    若是出了什麽不好的事情,怎麽沒有見村裏人臉上有悲傷的情緒?


    若是沒有,那麽人去哪兒呢?


    這些問題被老趙頭藏在心裏,一直沒有找到答案。


    而絲毫不知村裏人數讓老趙頭起了疑惑,懷疑她們自從發現吃肉力氣大了許多後,鉚足了勁兒的挖呀挖呀挖。


    鹽礦產量經過兩次改進以後,有了很大的提升。


    為了鹽保存的更久,懷初考慮用壇子來存貯。


    袋子這種東西,萬一有個風吹雨淋的,很容易被衝走。若是運輸的話,還是壇子保險一點。


    之所以這麽決定是因為懷初昨天去放東西檢查的時候發現可能是存鹽的山洞太潮,鹽有化開的趨勢。


    這對她們來說不是個好消息。


    思來想去,她於是想了這麽個主意。


    當然,光有壇子還是不行的,最好能放點生石灰進去防潮。


    燒壇子這種事情跟陶罐其實沒什麽兩樣,她把這件事委托給村長叔後就沒有再管。


    壇子和缸區別不大,如今她們村裏幾乎家家有水缸。比照著那個的尺寸應該就夠了。


    懷初操心的是生石灰,這玩意兒她們原來老家村子附近的山上就有不少的石膏礦,就是不知道這裏有沒有。


    她唯一知道的就是石膏石應該偏白一點吧?


    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她決定先淺試一下,這東西失敗了就失敗了,不影響什麽。


    每次到了需要撿石頭的時候她想都不用想,直接去河邊。


    河灘真是個個好地方,什麽東西都有。


    聽說她要去燒石灰,關東城丟下山洞裏麵的活跟著來了。


    懷初沒說什麽,由他去了。


    到了河灘什麽先沒幹,先找地方挖了兩個凹槽,然後在表麵架上木棍,最上麵用泥抹平。


    這種是最簡易的窯口,等和地麵齊平的表麵抹平了以後用手紮些小洞做出氣口。


    然後沿著抹的這層泥巴的邊緣繼續往上糊泥巴。


    這個時候下麵其實可以燒火了,順著邊緣給這個泥巴包做成葫蘆狀下寬上窄。


    等簡易的窯口成型,燒幹外殼的功夫,懷初和關東城兩人找起了石頭。


    河裏的石頭也不全是鵝卵石,也有那種從山上衝刷下來的形狀奇怪的石頭,懷初找的就是這種。


    這種石頭顏色明顯發白,或者帶著點黃色,看起來一點都不好看。


    找了十幾塊大小不一的石頭,依次把它們放入窯口裏,剩下的時間就是等待。


    當然窯下麵的火自然是不能斷的,懷初拖了兩個很粗的浪渣柴過來架上,就和關東城先迴了家。


    這玩意兒燒出來據說要一天一夜最少,自然不可能一直去守著。


    按她這種方法,隔一段時間去看看就好……


    那邊的壇子還沒有燒出來的時候,懷初的石灰已經燒出來。


    嗯……看上去挺白的,就是不知道效果怎麽樣。


    拿了一塊出來敲碎以後磨成粉末,想了想她又拿了一塊,在河邊上淺灘處丟了一塊下去,幾乎是立刻的,水麵沸騰起來,不多時石膏塊就已經軟化在水裏。用樹枝攪了攪,懷初估計和上沙子就能抹牆建房去了。


    大差不差的她的石灰算是燒好了,剩下的十幾塊石頭被她拿出來裝好帶了迴去。


    第二天她和關東城哪裏都沒有去,在家把燒好的石灰石全部磨成粉,然後用細密的紙張包起來,外麵再縫上一層細布防止漏出。


    這樣幹燥劑算是被她做了出來。


    第二天她便拿去了鹽袋子裏放著,準備看看它到底起不起作用……


    村裏麵一派安穩的時候,遠在山外的羅鐵匠一行人翻越了無數的大山,總算是感覺離外麵不遠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帶著村人去逃荒,苟在深山種田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安靜的小魚sx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安靜的小魚sxy並收藏帶著村人去逃荒,苟在深山種田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