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分糧
帶著村人去逃荒,苟在深山種田忙 作者:安靜的小魚sxy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水車的事情可以從長計議,分糧的事近在眼前。
因著有了吃的,村裏大部分人今天起來的時候堪比過年都高興。
各人拿著自家最能裝的東西早早的聚集在窯口前。
就算是得知大家隻能分一部分糧食,也沒有誰不高興。
意外之財,誰能不高興?
等懷初來的時候,場上早就聊的熱血沸騰的,數十人的聲音,聊出了百八十人的氣勢,看出來了大家都很高興。
羅三舅和懷初兩人一人當白臉一人當紅臉,將規矩講的透透的了才帶著大家往洞口走。
一迴生二迴熟,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就轉運兵器兩天的時間,大家生生的把原來雜草雜樹叢生的山腰,走出了一條窄窄的山路。雜草都成了腳下的冤魂,屍骨無存,柔軟的土質變得堅硬,彎彎曲曲直通洞口。
前兩天隻顧著忙,跟本就沒有發現,如今站在山下往半山腰上看,很明顯的一條從下往上的小路蜿蜒上去,很直觀。
大家輕車熟路的往上爬,這次還是乖乖的跟著懷初他們走,走在前麵的人進去把火把插在山壁上以後,大家這才跟著進去。
這次的糧食懷儲可沒有動過,是多少就是多少。所以當看到山洞裏堆的滿滿當當的都是糧食時,所有人還是唿吸窒了窒。
這、這太嚇人了!這、這麽多!
他們就是看著這麽一會兒就驚歎成這樣子,那麽存糧食的主人呢?
心裏一定時時惦記著呢吧?
這個想法讓大家更加堅定了這個秘密打死都不能說的決心。
有了這個覺悟,後麵在分糧食的時候就沒有太多的爭議,村子裏沒有秤,隻有羅家的升桶勉強一用。
懷初也搞不清楚這個看起來四四方方的厚木頭做的量具有什麽科學依據,反正據說這是羅家唯一的量具。
糧食不管怎麽分都有異義,後來懷初還是決定按人頭分,每人每月分一升糧食,應該也是夠吃了。
這樣的分法必定是人口多的人家占便宜,像懷初這幾家兩三口人的,基本堪堪夠吃。而鄭家羅家這樣的人口眾多的人家,分的會多一點。
原本她還擔心村裏人有意見,特意給就大家解釋了,人多就代表了勞力也多,好在大家都能理解。
其實她就是不解釋大家也能理解的,特別是原來村裏那幾家,在鄭家和羅家加入以後感觸就更明顯了。青壯年多了,村裏人無形中的安全感也提高了不少。
更不要說羅家小子來了以後組織大家學拳腳了以後,會隔兩天去附近山裏趕野獸,大家都是受益者。
特別是野豬來過村裏以後,不敢想象那天晚上村裏人沒有來,他們村頭這幾家會是什麽樣子。
所以這點純粹是懷初多想了。
村裏就這麽幾家人,一人一升糧食,一個月分完糧食才動了兩口袋。
懷初想了想,和三舅商量了一下幹脆一次分三個月的算了。
她說什麽就是什麽。
於是剛剛把自家糧食背迴去的大家,轉頭又迴來。
三個月的口糧分下來不少,懷初兩口子和羅三舅還有老叔一人負責記賬一人負責查數,其他兩人牽著口袋給量數。一直忙了一上午才把這事兒給搞完。
糧食落入自家口袋,無人不歡喜。
甚至村裏跟著她一起出來的村長叔和桂花嫂子兩家私底下都討論過懷初這姑娘是不是有什麽特別的運氣在身上呢?
不然連這等好事都給他們遇到?
誰能想的到?糧食還能白給?
以前都是他們白給別人,什麽時候看到過迴來的糧食?
不可思議!太不可思議了!!
糧食落袋,心裏安穩!村裏人對於這個山溝溝的歸屬感更加強烈。
將所有的人都送走,她和老叔幾個人把山洞的工作收了尾,幾人這才將洞口關上迴了村子。
路上懷初就和大家提起了想要坐水車的事情。
剛好他們就站在山洞下方的小路上,這個位置怎麽說呢,和他們原先剛來的時候住的山洞一樣,剛好位於兩山之間的凹陷處,而他媽站的這個位置屬於“s”灣的上遊那個彎道處,河道剛好在這裏轉彎,水流很大,從路上往下麵看,屬於急上急下的位置,若是在下麵弄個水車,估摸著以後洗鹽的水也能取用方便些。
聽她這麽說,大家也都認為確實是這麽個事情,糧食既然已經分好,那麽下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製鹽,不知道羅鐵匠他們這趟走的怎麽鹽,但是大家要做好隨時能與人交易的準備。
唉~村裏的人還是太少啦!
不知誰感歎了這麽一句,大家心裏都挺認同。特別是孩子們都離開了以後,留下的真沒幾個能幹活的。
婦女要留在家照顧孩子,老人沒什麽力氣,唯一能用的幾個男人真的是哪裏需要哪裏搬,長此以往總不是迴事兒。
“以後……看看再說吧!如果有合適的,也不是不能接受!”
羅三舅感歎的說了一句。
大家這才去了羅家,剛剛既然商量到了這事兒,當然是要找懷初外公詢問一下到底能不能做、怎麽做。
要說這村子裏如今最忙的人是誰,還不是懷初、羅三舅這等統籌指揮的人,而是一直在村子裏默默無聞又十分受歡迎的懷初外公。
要不說手藝人走哪兒都吃香呢,如今的村子裏最最受歡迎的人就是羅家外公。
村裏人家家戶戶需要的桌椅板凳、竹簍筐籃,他都會。
而其比起當家的羅王氏老太太,外公存在感真的很低,他自己很少出門,整天不是在家編筐就是在做家具。
不吭不響,悶頭做事的那種。
可能是性格的緣故,老頭子看人很嚴肅,麵冷心熱說的就是他這種人。村裏人來求他做點東西,但凡他有點空,必定早早的幫忙做了。
因為大家知道他的性子,所以如今村裏各家缺的桌椅板凳雖說不少,卻沒有人來催,做好了自然有人來叫他們去搬。
所以老頭子村裏的人緣非常不錯,盡管他不怎麽在村裏逛。
因著要做東西,村裏如今有啥需要人的事情都會把他錯過,讓他專心搞自己擅長的事情。所以懷初她們找來的時候,外公根本不知道他們要幹嘛。
等心急的羅三舅說了懷初的想法後,老頭子這才提出要去看一眼。
實話,他真的沒有去過那邊。
他們今天來就是解決問題的,於是一行人又陪著外公轉了迴去。
專業的事情懷初不懂,她就是提出一個想法而已。陪著老頭子看地形、提要求的是羅三舅和老叔他們。
她和關東城兩人在後頭悠哉遊哉的跟著,看著山邊上的夕陽,心情很是感慨。
誰能想到才來這裏短短兩三個月,她們的生活就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安寧、滿足、向上,這裏的每個人都充滿了希望的活著。
就是不知道村裏出山的人一切還順利嗎?
不知道孩子們有沒有想家, 羅鐵匠帶著這麽多的半大孩子,能不能吃的消?
作精老太太總算是如願了,該會歡天喜地的奔向她最愛的大兒子了吧?
……
若是懷初這時候有千裏眼,就會看到和她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畫麵。
首先出山的人並不太順利!
他們遇到了麻煩了!
大麻煩!
因著有了吃的,村裏大部分人今天起來的時候堪比過年都高興。
各人拿著自家最能裝的東西早早的聚集在窯口前。
就算是得知大家隻能分一部分糧食,也沒有誰不高興。
意外之財,誰能不高興?
等懷初來的時候,場上早就聊的熱血沸騰的,數十人的聲音,聊出了百八十人的氣勢,看出來了大家都很高興。
羅三舅和懷初兩人一人當白臉一人當紅臉,將規矩講的透透的了才帶著大家往洞口走。
一迴生二迴熟,走的人多了就變成了路,就轉運兵器兩天的時間,大家生生的把原來雜草雜樹叢生的山腰,走出了一條窄窄的山路。雜草都成了腳下的冤魂,屍骨無存,柔軟的土質變得堅硬,彎彎曲曲直通洞口。
前兩天隻顧著忙,跟本就沒有發現,如今站在山下往半山腰上看,很明顯的一條從下往上的小路蜿蜒上去,很直觀。
大家輕車熟路的往上爬,這次還是乖乖的跟著懷初他們走,走在前麵的人進去把火把插在山壁上以後,大家這才跟著進去。
這次的糧食懷儲可沒有動過,是多少就是多少。所以當看到山洞裏堆的滿滿當當的都是糧食時,所有人還是唿吸窒了窒。
這、這太嚇人了!這、這麽多!
他們就是看著這麽一會兒就驚歎成這樣子,那麽存糧食的主人呢?
心裏一定時時惦記著呢吧?
這個想法讓大家更加堅定了這個秘密打死都不能說的決心。
有了這個覺悟,後麵在分糧食的時候就沒有太多的爭議,村子裏沒有秤,隻有羅家的升桶勉強一用。
懷初也搞不清楚這個看起來四四方方的厚木頭做的量具有什麽科學依據,反正據說這是羅家唯一的量具。
糧食不管怎麽分都有異義,後來懷初還是決定按人頭分,每人每月分一升糧食,應該也是夠吃了。
這樣的分法必定是人口多的人家占便宜,像懷初這幾家兩三口人的,基本堪堪夠吃。而鄭家羅家這樣的人口眾多的人家,分的會多一點。
原本她還擔心村裏人有意見,特意給就大家解釋了,人多就代表了勞力也多,好在大家都能理解。
其實她就是不解釋大家也能理解的,特別是原來村裏那幾家,在鄭家和羅家加入以後感觸就更明顯了。青壯年多了,村裏人無形中的安全感也提高了不少。
更不要說羅家小子來了以後組織大家學拳腳了以後,會隔兩天去附近山裏趕野獸,大家都是受益者。
特別是野豬來過村裏以後,不敢想象那天晚上村裏人沒有來,他們村頭這幾家會是什麽樣子。
所以這點純粹是懷初多想了。
村裏就這麽幾家人,一人一升糧食,一個月分完糧食才動了兩口袋。
懷初想了想,和三舅商量了一下幹脆一次分三個月的算了。
她說什麽就是什麽。
於是剛剛把自家糧食背迴去的大家,轉頭又迴來。
三個月的口糧分下來不少,懷初兩口子和羅三舅還有老叔一人負責記賬一人負責查數,其他兩人牽著口袋給量數。一直忙了一上午才把這事兒給搞完。
糧食落入自家口袋,無人不歡喜。
甚至村裏跟著她一起出來的村長叔和桂花嫂子兩家私底下都討論過懷初這姑娘是不是有什麽特別的運氣在身上呢?
不然連這等好事都給他們遇到?
誰能想的到?糧食還能白給?
以前都是他們白給別人,什麽時候看到過迴來的糧食?
不可思議!太不可思議了!!
糧食落袋,心裏安穩!村裏人對於這個山溝溝的歸屬感更加強烈。
將所有的人都送走,她和老叔幾個人把山洞的工作收了尾,幾人這才將洞口關上迴了村子。
路上懷初就和大家提起了想要坐水車的事情。
剛好他們就站在山洞下方的小路上,這個位置怎麽說呢,和他們原先剛來的時候住的山洞一樣,剛好位於兩山之間的凹陷處,而他媽站的這個位置屬於“s”灣的上遊那個彎道處,河道剛好在這裏轉彎,水流很大,從路上往下麵看,屬於急上急下的位置,若是在下麵弄個水車,估摸著以後洗鹽的水也能取用方便些。
聽她這麽說,大家也都認為確實是這麽個事情,糧食既然已經分好,那麽下一階段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製鹽,不知道羅鐵匠他們這趟走的怎麽鹽,但是大家要做好隨時能與人交易的準備。
唉~村裏的人還是太少啦!
不知誰感歎了這麽一句,大家心裏都挺認同。特別是孩子們都離開了以後,留下的真沒幾個能幹活的。
婦女要留在家照顧孩子,老人沒什麽力氣,唯一能用的幾個男人真的是哪裏需要哪裏搬,長此以往總不是迴事兒。
“以後……看看再說吧!如果有合適的,也不是不能接受!”
羅三舅感歎的說了一句。
大家這才去了羅家,剛剛既然商量到了這事兒,當然是要找懷初外公詢問一下到底能不能做、怎麽做。
要說這村子裏如今最忙的人是誰,還不是懷初、羅三舅這等統籌指揮的人,而是一直在村子裏默默無聞又十分受歡迎的懷初外公。
要不說手藝人走哪兒都吃香呢,如今的村子裏最最受歡迎的人就是羅家外公。
村裏人家家戶戶需要的桌椅板凳、竹簍筐籃,他都會。
而其比起當家的羅王氏老太太,外公存在感真的很低,他自己很少出門,整天不是在家編筐就是在做家具。
不吭不響,悶頭做事的那種。
可能是性格的緣故,老頭子看人很嚴肅,麵冷心熱說的就是他這種人。村裏人來求他做點東西,但凡他有點空,必定早早的幫忙做了。
因為大家知道他的性子,所以如今村裏各家缺的桌椅板凳雖說不少,卻沒有人來催,做好了自然有人來叫他們去搬。
所以老頭子村裏的人緣非常不錯,盡管他不怎麽在村裏逛。
因著要做東西,村裏如今有啥需要人的事情都會把他錯過,讓他專心搞自己擅長的事情。所以懷初她們找來的時候,外公根本不知道他們要幹嘛。
等心急的羅三舅說了懷初的想法後,老頭子這才提出要去看一眼。
實話,他真的沒有去過那邊。
他們今天來就是解決問題的,於是一行人又陪著外公轉了迴去。
專業的事情懷初不懂,她就是提出一個想法而已。陪著老頭子看地形、提要求的是羅三舅和老叔他們。
她和關東城兩人在後頭悠哉遊哉的跟著,看著山邊上的夕陽,心情很是感慨。
誰能想到才來這裏短短兩三個月,她們的生活就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安寧、滿足、向上,這裏的每個人都充滿了希望的活著。
就是不知道村裏出山的人一切還順利嗎?
不知道孩子們有沒有想家, 羅鐵匠帶著這麽多的半大孩子,能不能吃的消?
作精老太太總算是如願了,該會歡天喜地的奔向她最愛的大兒子了吧?
……
若是懷初這時候有千裏眼,就會看到和她想象中完全不同的畫麵。
首先出山的人並不太順利!
他們遇到了麻煩了!
大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