剝離之手需要補足的最大的三個問題就是“不穩定”“不可視”和“觸摸”。


    這分別導致了剝離效果隨機、無法明晰效果和剝離範圍受限。


    而在墨紂看來,【刻錄之瞳】就是對“穩定性”的一種補足,但這仍然不是最佳的方法。


    好比此時,他看著一小塊橡皮泥和一塊玻璃陷入了沉思。


    這兩樣東西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無法破壞】。


    其剝離過程為,墨紂剝離掉一次玻璃,隨後將能力刻錄,再次施加在了橡皮泥上。


    起初,玻璃表現出的特性似乎為【無法破壞】,類似於遭遇骨頭那晚自己剝離的牛欄山酒瓶。


    但他無法確定自己消除的是什麽特性,因為能造成【無法破壞】的方法太多了。


    直到他把能力刻錄到橡皮泥上,他才發現了玻璃的【無法破壞】隻是一個衍生結果,其真正剝離掉的是形變能力!


    以往,對於一些特性十分絕對,但又無法實驗的物品,他隻能潦草地做一些猜測。


    但有了【刻錄之瞳】,他現在至少有了一個對比的物品。


    如果剛才他貿然將這個能力作用到自己身上,那毫無疑問自己就直接廢了。


    墨紂不清楚“形變”在那些事物的本質中到底囊括了哪些東西。


    但光看那塊無法破壞的橡皮泥,至少也能推測出,恐怕這塊泥巴的所有粒子相對位置都不會改變了。


    他進入夢境,默默將這次的剝離情況記錄在麵前巨大的屏幕上,眼神卻前所未有地疲憊。


    一張張圖片和一串串記錄鋪滿了他的四周,堆砌起了裏三層外三層的高牆。


    他已經在地下空間裏待了三天。


    但事實上,除卻必要的實驗過程,他還需要和以往的實驗記錄對比,並進行收錄和總結。


    這些東西都在夢魘空間進行,在短時間內的上百倍時間流速下,他已經不知道在這些東西上死磕了多少天。


    剝離之手,多麽美好而痛苦的名字。


    似乎對萬事萬物生殺予奪的權力近在咫尺,但在墨紂無法明晰其能力下繁雜的底層邏輯前,這又顯得如此遙不可及。


    隨著對右手特性的了解越深,他就感覺自己越迷茫。


    期間發生了兩件事情,讓他十分疑惑:


    首先是他懷疑自己之前一直以來猜測的【萬物存在之樹】的邏輯體係有問題。


    類似玻璃和橡皮泥的情況發生過很多次,一些特性的失去側麵衍生出了另一種特性。


    但如果他先剝離掉的是【可破壞性】,理論上同樣能讓這塊玻璃在物理層麵無法形變,但是玻璃內的基本粒子依舊可以無時無刻地運動;


    可橡皮泥卻依舊可以形變,隻要不破壞其整體性就夠了。


    但另一種解釋似乎也合理:


    譬如因為玻璃【無法破壞】,所以本身的結構更加堅韌,在足夠的力的作用下,其韌性趨於無窮,反而可以肆意形變。


    但不管是哪種情況,這都代表這兩者的互相幹涉下對【存在之樹】的其他枝條做出了影響。


    這代表他以前的猜想有問題。


    與其說是【樹】,不如說對方是一張至少三維起步的【網】。


    夢境中他大手一揮,一張畫有xyz三個軸的三維坐標係內,正畫著一團雜亂的巨網。


    網點內的關係有些不清不楚,從中心的一個點向外延伸了數百條線,每條線又延伸出更多東西。


    而這些線之間又相互連接,由不同色彩代表,端點處又標明了各種特性和猜想,但似乎沒有一個是完全確定的。


    他默默地找到一個代表【可塑性】的點,將它和它延伸出去的【形變】點一同連向【可破壞性】。


    “【乙d0次實驗】,再一次動搖了【存在之樹】的構想,但剝離的基本關係還有所保證。


    剝離之手改變的似乎是事物的某種超越物理的本質……或者說現有科學還做不到觀測到這些情況。”


    墨紂將實驗編號記下,並做出簡短評語,將這份記錄納入夢境之中。


    編號裏,乙代表這是他獲得【刻錄之瞳】後開始的實驗,d則是指“對比實驗”,02代表“由小及大”,後麵則是單純的實驗次數。


    所謂“由小及大”,也涉及到他的第二個疑惑。


    墨紂作為文科畢業,對理科了解有限,但通過夢魘能力獲得了不少知識後,卻發現了很多問題:


    譬如十幾萬次的剝離中,縱使大多數都剝離不出有用的東西,但也讓他發現結構越簡單的反而越容易剝離。


    期間甚至讓不少小東西直接消失。


    但這又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如果一個物質的基本構造越簡單,按道理來講,他應該更容易觸及分子、原子甚至更小粒子的剝離。


    那如果他剝離掉“粒子之間的間距”呢?


    從現有科學角度出發,如果粒子的間距趨於0,那物質會瞬間坍縮成一個致密且極小的物體,同時質量會趨於無窮大。


    那這個世界基本上就可以毀滅了。


    但有個問題在於,【間距為0】和【間距不存在】,真的是一個東西嗎?


    墨紂不相信那麽多次實驗自己就沒有出現一次類似的剝離。


    譬如早期那個相對藍星位置不變的【無法移動的青蛙】。


    他不確定自己剝離特性的同時是否也剝離掉了【變溫】的特性。


    畢竟如果對方溫度可以變化,那基本粒子相對靜止下,物體的溫度應該趨於絕對零度才對。


    上述這兩種情況中,如果沒有發生,那到底是代表墨紂的能力特性有了限製,還是代表自己運氣太好?


    如果這種情況發生了,那麽那些本應該產生的變化和能量都去了哪裏?


    對此,墨紂更傾向於後者。


    比起相信科學,他現在更相信異常物品之間有一道更龐雜的體係。


    畢竟有很多物品都接觸到了【精神力】,同樣還有很多特性基於【神屍血液】存在。


    這些無形中的聯係或許都表明對方存在某種規律。


    甩開這些疑惑,他跳出夢境再度開始了實驗。


    依舊是【由小及大】。


    所謂【由小及大】,即是通過剝離結構簡單的物體,藉此讓剝離掉的特性盡可能幹淨。


    畢竟他的剝離經常會同時剝離好幾個特性。


    而在這個基礎上,再把刻錄的能力提供給另一個結構複雜並盡可能不相關的事物,來達到剝離的轉移。


    這種操作有兩個好處:


    一是前者結構簡單,如果剝離出有用的特性,可以花盡可能少的時間去複刻這次剝離;


    二是可以以此提高容錯率,譬如他剝離一片樹葉,剝奪其【可燃性】的同時剝奪了其水分,那再次刻錄到其他沒有水分的物體上,就能單純賦予其【免火】的特性,無需刻意追求單一的剝離。


    這一點對於異常物品來說是十分好用的特性。


    而現在,雖然他手頭能夠保證的穩定剝離效果並不多,但也足以對一些異常物品進行改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永生:從對抗收容組織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不吃魚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不吃魚生並收藏永生:從對抗收容組織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