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八公?”


    “他們憑什麽代表道家?”


    “就算淮南王,也沒那資格!”


    “道家,這是要鬧哪樣?”


    ……


    道家代表入城,滿街一片寂靜。


    就連最拉胯的小說家,尚且收獲不少歡唿。


    畢竟,哪行行業都會有些從事者。


    道家人氣鼎盛,信奉者與儒家並駕齊驅。


    受到冷落,純屬派來的代表太拉胯。


    當世道家,淮南王可謂集大成者。


    然而,由他代表道家,都有些不夠格。


    更何況,淮南八公隻是幫他煉丹的門客。


    多年下來,仙丹也沒見煉成,他們還有啥成就。


    哦,要說還真有。


    人家煉出了豆腐。


    煉丹時,不小心把石膏灑進豆漿,煉出了豆腐。


    沉寂片刻,終於有人戲謔喊道:


    “八公,啥時煉出仙丹?”


    “光煉豆腐丸子,可不行呐!”


    ……


    八公並不生氣,坐在車上向皇宮而去。


    道家擁躉們,心中失望透頂。


    百家匯聚皇城,如此大好機會,竟然沒看到傳說中的老子,莊子。


    道家,這是與百家貌合神離啊。


    難道,道聖老子,對天地存亡的大事毫不關心。


    這還真是,“順其自然”,“無為而治”。


    百家諸聖來皇城目的,百姓們亦有所耳聞。


    見到聖人的興奮頭過後,街頭議論話題悄然改變。


    “唉,聽說,百家的聖人們要求皇太孫關閉地府。”


    “不止,還要求把皇朝分裂成無數小國呢。”


    “那豈不是,又要群雄爭霸,混戰不斷?”


    “是哩,遭殃的總是我們老百姓。”


    “真不知道,聖人們是怎麽想的。”


    “聖人?”


    “唉……”


    ……


    皇宮南門外。


    大臣們站成兩排,分立路邊。


    滿朝文武,宮門外列隊歡迎百家諸聖。


    這是多年來,不曾有過的禮遇。


    畢竟。


    古聖先賢們,影響力是太大。


    若論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甚至超過當朝武皇。


    武皇,隻是大乾朝皇帝。


    而百家諸聖,卻是曆朝曆代公認的聖人。


    “聖人竟然再世,恍如南柯一夢!”


    禦史大夫公孫泓,搓一搓手,滿臉激動。


    作為儒生,他作夢都想能見一眼孔聖,聽一句至聖教誨。


    沒想到,這個願望竟有成真之日。


    “能見兵聖一眼,足慰平生!”


    魏青點頭歎道。


    他深諳兵法,最推崇《三十六計》。


    能見到孫子,他同樣心中激動不已。


    其他大臣,也輕聲交談,翹首以待心儀的聖人。


    “噤聲!”


    桑弘陽聲音嚴厲道,“迎接聖人,豈可竊竊私語,毫無禮儀!”


    眾大臣頓時不敢吱聲。


    桑弘陽身為刑部尚書,以執法嚴厲聞名。


    酷吏之名,直追張湯。


    作為法家思想發揚者,他心中同樣激動。


    法家創始人韓非子,他夢中都想拜見。


    然而,再激動,也不能亂了法度。


    法家,以此為原則。


    不敢再吱聲,眾大臣的目光自然投向最前排武皇。


    此時,武皇臉色有些陰沉。


    百姓迎接聖人的歡唿聲,一浪高過一浪。


    那份激情,他作為皇帝都未曾享受過。


    聖人超然的地位,給他造成不小心理壓力。


    民心所向,聖人們似乎勝他一籌。


    ……


    “至聖!”,“孔聖!”


    “墨聖!”


    “兵聖!”,“孫子!”,“兵聖!”,“孫子!”


    ……


    聖人們來到皇宮前。


    武皇與眾聖寒暄的工夫。


    大臣們已化身普通擁躉,高唿各自心儀對象。


    至聖孔子,受到多數人的歡唿。


    歡唿聲最高者,卻是兵聖孫子。


    文臣們,分為許多流派。


    半殿武將,幾乎人人都尊崇孫子。


    武皇親自出宮相迎,給足聖人們麵子。


    孔子等人,同樣以禮相待。


    畢竟,諸子百家的學問,最終還是要賣與帝王家。


    他們從不與朝廷交惡。


    你來我往的寒暄中,賓主落坐。


    永昌殿內,座無虛席。


    武皇氣度威嚴,端坐高台之上。


    大殿左側,百家諸子依次而坐。


    孔子坐首席,子路、子貢垂手站在他身後。


    墨子坐次席,孟勝侍立在側。


    之後,百家諸聖依次入座。


    孫子,韓非子,鄒子,鬼穀子……


    右側座中,則是大乾眾臣。


    二皇子,六皇子,丞相馮吉,大司馬魏青,禦史大夫公孫泓……


    “武皇,百家諸聖來意,想必您已知悉。”


    子貢雙手一拱,直接代表孔子開場。


    而且,他直唿“武皇”,不稱陛下。


    顯然,對當朝皇帝並無多大尊重。


    二皇子,六皇子對視一眼,流露出些許不滿。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堂堂武皇,當朝帝王,難道不配諸聖親自交談?


    公孫泓等儒生,看向子貢的眼神,同樣敬意滿滿。


    七十二賢,在他們心中地位同樣極高。


    至少,他們認為與武皇直接對話,毫無不妥。


    “這……”


    武皇心中略有不快,卻無從發作,道,


    “皇太孫尚未趕到,眾位不如先聊其它。”


    這話說的倒是實情。


    如今大乾朝廷,驚天動地的大事,大多都與周逸有關。


    武皇和眾大臣,已經習慣看他的意思做決定。


    而且,像關閉地府這種事。


    除去皇太孫,他們插不上半點手。


    百家諸人,可不做此想。


    聖人們氣度非凡,臉色沒有任何變化。


    站在他們身後的弟子們,卻頓時一臉不悅。


    “皇太孫竟如此不識禮節!”


    子路怒道,“百家諸聖何等尊崇,竟要苦候他一人!”


    “是啊,竟敢輕視眾聖!”


    “無禮之致!”


    ……


    百家弟子義憤填膺,紛紛出言指責。


    武皇抬眼,看向台下一眾文臣。


    論舌戰,當然還得指望這些讀書人。


    然而。


    眾位文臣,不僅無人出言反駁。


    甚至,對周逸怠慢眾聖人似乎同樣心存不滿。


    就連一直偏心周逸的武將們,看到孫子門下不滿的神情,竟似也在心中替兵聖鳴不平。


    諸位聖人,可是他們心中偶像。


    怎可無禮怠慢。


    估計,若非有朝臣這層身份,文武群臣恐怕也會加入聲討周逸行列。


    武皇,以及兩位皇子心中鬱悶。


    在眾位聖人麵前,他們皇室地位-1。


    ……


    幸而。


    吵吵嚷嚷沒多久,一道通報聲傳進大殿:


    “皇太孫進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皇子外放十八載,返京已是陸地神仙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三千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三千刀並收藏皇子外放十八載,返京已是陸地神仙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