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父皇對不起你
絳珠仙子化身黛玉,走上人生巔峰 作者:悠悠L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靜王得知太孫的消息,立即告訴太上皇,太上皇聽了沉默不語,良久,才喃喃著開口說道:“弘兒,他竟然學會了一身醫術,好,好啊!比他爹強!”
太上皇想起前太子,心裏一陣難受,“弘兒,父皇對不起你啊!”
每當太上皇迴想起前太子生前所遭受的種種委屈,心中便湧起一陣陣難以言喻的痛楚與自責。
他曾是那樣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承載著整個王朝的希望與未來,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而跌入穀底。
那些暗無天日的日子裏,前太子承受了太多本不該屬於他的苦難和誤解。
而且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還是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帶給他這麽多苦難的竟然還是自己最崇拜的父皇。
太上皇閉上眼,仿佛還能看到他那雙曾經清澈如泉的眼睛,都被無奈與憂傷籠罩。
滿眼都是說不出的委屈,道不盡的冤枉。
“父皇,兒臣是冤枉的,您為什麽不相信兒臣?為什麽啊!”
現在每一次想起這些,太上皇的心就如同被鋒利的刀片割過一般,每一刀都充滿了深深的愧疚之情。
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太過自負,太過謹慎,太過魯莽,未能及時洞察陰謀,未能給予他足夠的支持與保護所致。
可如今前太子已逝,於事無補。
這種無力感讓他夜不能寐,始終處於愧疚之中,時刻提醒著他作為父親和君主的責任與失敗。
好在,前太子在最後的關頭,讓自己最信任的人把太孫救了出來,太上皇聽說後,便想竭力找到太孫,彌補自己的過失。
太上皇打算,等找到太孫,就把這天下交給他,自己退居幕後,安享晚年。
誰知這一找就找了十年,踏遍了大江南北,如今才知道太孫一直躲在南詔國,被大王子庇佑著。
聽到太孫依然好好地活著,還憑借著堅強的毅力,學會一身醫術,太上皇欣慰不已,總算可以對可憐的弘兒有所交代了。
“太上皇,不要再難過了,太孫有消息了,就是大喜事,將來,太上皇可以把太孫接到身邊,好好照顧他,彌補他。”王公公看到太上皇的眼淚,心疼地勸慰道。
“是啊,父皇。”北靜王也紅著眼圈道:“好在老天有眼,如今弘兒已經長大了,能夠保護好自己,父皇不必過於憂心,從現在起,兒臣派人尋找,相信很快就會見麵的。”
“不,現在還不是時候。”太上皇擦幹淚水,平靜地說道:“他在外麵能夠自保,孤已經很欣慰了,在孤身邊也並不一定安全,當年的弘兒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孤身邊,更會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再等等,等孤把一切擺平,會還給他一個太平盛世。”
北靜王和王公公明白,這某些人指的就是當今皇上。
當年,誣陷前太子的事,皇上就是始作俑者。
正因為當今皇上不是正大光明地坐上去的,所以至今仍然無法完全把控朝堂,四王八公口服心不服都盼望著太上皇重迴朝堂。
所以當今皇上心知肚明,有些氣急敗壞,想盡一切辦法除掉太孫,甚至包括太上皇。
這也是近十年來,太上皇一直周遊在外,打著尋找太孫的理由,不想迴宮的原因。
這時,侍衛來報,林如海求見。
太上皇明白,林如海肯定有要事匯報,於是收拾了一下心情,揮揮手說道:“傳。”
不一會兒的功夫,林如海躬身進來行禮。
太上皇看著林如海日漸花白的頭發,瘦削的身軀,哪還有半點當年探花郎的意氣風發,垂下眼眸說道:“林愛卿,不必多禮,看座。”
林如海聞言惶恐不已,自己何德何能敢在太上皇麵前坐下,剛想拒絕,便看到太上皇眉毛一揚冷聲道:“讓你坐你就坐,囉嗦什麽!”
王公公趕忙搬過來一把椅子,小心地扶林如海坐下。
林如海隻好微微欠著身子,小心地坐了下來,“太上皇,臣派人搜查了太孫的住處,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太孫很小心,想來並不知道太上皇已經來到揚州。”
聽到太孫沒有留下任何可疑之處,太上皇麵色緩和了許多,點了點頭說道:“好,好,說明太孫已經長大了,懂得保護自己了,孤就放心了。”
林如海接著說道:“太上皇,臣派人繼續搜查了長春堂藥鋪,發現藥鋪裏另有機關,打開機關,發現了南詔國死士留下的蹤跡。”
南詔國的死士們曾進入長春堂藥鋪,並留下了諸多蛛絲馬跡。
這些痕跡不僅包括了他們特有的武器與行囊,令人驚訝的是,甚至還發現了女性用品。
常掌櫃所言非虛,南詔國的南馨公主的確與他們同行。
長春堂作為一處看似尋常的藥鋪,卻成為了這場隱秘行動的關鍵地點。
藥鋪深處,一排排整齊排列的藥材之間,竟有一個機關,按動機關,其中的一排藥材會緩緩轉動,隨著轉動,緊接著打開一扇門,進去後,竟發現一個很大的空間。
被隔成數個小小的單間,分別擺放著桌椅板凳,床鋪被褥,很明顯是供人居住的密室。
怪不得南詔國的南馨公主和南楓小王子,還有那麽多死士在裏麵,卻沒有被任何人發現。
北靜王聽到這兒,突然想起暗衛說過的話,太上皇失蹤那天,暗衛們故意放走了一人,誰知跟蹤至長壽堂藥鋪後卻突然不見了。
想來是躲進了密室,所以才沒有被發現。
暗衛們看到裏麵散落著幾件看似尋常卻又引人遐想的小物件:
一隻精致的銀質發簪,幾縷烏黑柔軟的發絲纏繞其上。
一張泛黃的信紙,上麵依稀可見娟秀的字跡,似乎記載著什麽重要的信息。
還有一瓶小巧玲瓏的香膏,散發出淡淡的幽香,令人不禁猜測它的主人定是位心思細膩的女子。
北靜王接過林如海遞過來的發簪,認出確實是南詔國女子的飾物。
那張泛黃的信紙上的字跡,雖然模糊不清,也依稀可以看出並不是中原的漢字,而是南詔國的文字。
那瓶小巧玲瓏的香膏,更不是中原女子常用的脂粉。
太上皇想起前太子,心裏一陣難受,“弘兒,父皇對不起你啊!”
每當太上皇迴想起前太子生前所遭受的種種委屈,心中便湧起一陣陣難以言喻的痛楚與自責。
他曾是那樣意氣風發的年輕人,承載著整個王朝的希望與未來,卻因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而跌入穀底。
那些暗無天日的日子裏,前太子承受了太多本不該屬於他的苦難和誤解。
而且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還是一些莫須有的罪名,帶給他這麽多苦難的竟然還是自己最崇拜的父皇。
太上皇閉上眼,仿佛還能看到他那雙曾經清澈如泉的眼睛,都被無奈與憂傷籠罩。
滿眼都是說不出的委屈,道不盡的冤枉。
“父皇,兒臣是冤枉的,您為什麽不相信兒臣?為什麽啊!”
現在每一次想起這些,太上皇的心就如同被鋒利的刀片割過一般,每一刀都充滿了深深的愧疚之情。
他知道,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太過自負,太過謹慎,太過魯莽,未能及時洞察陰謀,未能給予他足夠的支持與保護所致。
可如今前太子已逝,於事無補。
這種無力感讓他夜不能寐,始終處於愧疚之中,時刻提醒著他作為父親和君主的責任與失敗。
好在,前太子在最後的關頭,讓自己最信任的人把太孫救了出來,太上皇聽說後,便想竭力找到太孫,彌補自己的過失。
太上皇打算,等找到太孫,就把這天下交給他,自己退居幕後,安享晚年。
誰知這一找就找了十年,踏遍了大江南北,如今才知道太孫一直躲在南詔國,被大王子庇佑著。
聽到太孫依然好好地活著,還憑借著堅強的毅力,學會一身醫術,太上皇欣慰不已,總算可以對可憐的弘兒有所交代了。
“太上皇,不要再難過了,太孫有消息了,就是大喜事,將來,太上皇可以把太孫接到身邊,好好照顧他,彌補他。”王公公看到太上皇的眼淚,心疼地勸慰道。
“是啊,父皇。”北靜王也紅著眼圈道:“好在老天有眼,如今弘兒已經長大了,能夠保護好自己,父皇不必過於憂心,從現在起,兒臣派人尋找,相信很快就會見麵的。”
“不,現在還不是時候。”太上皇擦幹淚水,平靜地說道:“他在外麵能夠自保,孤已經很欣慰了,在孤身邊也並不一定安全,當年的弘兒就是很好的例子,在孤身邊,更會成為某些人的眼中釘肉中刺,再等等,等孤把一切擺平,會還給他一個太平盛世。”
北靜王和王公公明白,這某些人指的就是當今皇上。
當年,誣陷前太子的事,皇上就是始作俑者。
正因為當今皇上不是正大光明地坐上去的,所以至今仍然無法完全把控朝堂,四王八公口服心不服都盼望著太上皇重迴朝堂。
所以當今皇上心知肚明,有些氣急敗壞,想盡一切辦法除掉太孫,甚至包括太上皇。
這也是近十年來,太上皇一直周遊在外,打著尋找太孫的理由,不想迴宮的原因。
這時,侍衛來報,林如海求見。
太上皇明白,林如海肯定有要事匯報,於是收拾了一下心情,揮揮手說道:“傳。”
不一會兒的功夫,林如海躬身進來行禮。
太上皇看著林如海日漸花白的頭發,瘦削的身軀,哪還有半點當年探花郎的意氣風發,垂下眼眸說道:“林愛卿,不必多禮,看座。”
林如海聞言惶恐不已,自己何德何能敢在太上皇麵前坐下,剛想拒絕,便看到太上皇眉毛一揚冷聲道:“讓你坐你就坐,囉嗦什麽!”
王公公趕忙搬過來一把椅子,小心地扶林如海坐下。
林如海隻好微微欠著身子,小心地坐了下來,“太上皇,臣派人搜查了太孫的住處,沒有發現任何蛛絲馬跡,太孫很小心,想來並不知道太上皇已經來到揚州。”
聽到太孫沒有留下任何可疑之處,太上皇麵色緩和了許多,點了點頭說道:“好,好,說明太孫已經長大了,懂得保護自己了,孤就放心了。”
林如海接著說道:“太上皇,臣派人繼續搜查了長春堂藥鋪,發現藥鋪裏另有機關,打開機關,發現了南詔國死士留下的蹤跡。”
南詔國的死士們曾進入長春堂藥鋪,並留下了諸多蛛絲馬跡。
這些痕跡不僅包括了他們特有的武器與行囊,令人驚訝的是,甚至還發現了女性用品。
常掌櫃所言非虛,南詔國的南馨公主的確與他們同行。
長春堂作為一處看似尋常的藥鋪,卻成為了這場隱秘行動的關鍵地點。
藥鋪深處,一排排整齊排列的藥材之間,竟有一個機關,按動機關,其中的一排藥材會緩緩轉動,隨著轉動,緊接著打開一扇門,進去後,竟發現一個很大的空間。
被隔成數個小小的單間,分別擺放著桌椅板凳,床鋪被褥,很明顯是供人居住的密室。
怪不得南詔國的南馨公主和南楓小王子,還有那麽多死士在裏麵,卻沒有被任何人發現。
北靜王聽到這兒,突然想起暗衛說過的話,太上皇失蹤那天,暗衛們故意放走了一人,誰知跟蹤至長壽堂藥鋪後卻突然不見了。
想來是躲進了密室,所以才沒有被發現。
暗衛們看到裏麵散落著幾件看似尋常卻又引人遐想的小物件:
一隻精致的銀質發簪,幾縷烏黑柔軟的發絲纏繞其上。
一張泛黃的信紙,上麵依稀可見娟秀的字跡,似乎記載著什麽重要的信息。
還有一瓶小巧玲瓏的香膏,散發出淡淡的幽香,令人不禁猜測它的主人定是位心思細膩的女子。
北靜王接過林如海遞過來的發簪,認出確實是南詔國女子的飾物。
那張泛黃的信紙上的字跡,雖然模糊不清,也依稀可以看出並不是中原的漢字,而是南詔國的文字。
那瓶小巧玲瓏的香膏,更不是中原女子常用的脂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