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長風繼續講述起那段塵封已久的往事:“當年,太後權傾朝野,把控朝政,先皇雖貴為天子,但實則處處受製於人,終日鬱鬱寡歡,最終含恨而終。
為保你周全,先皇後不得不將你送出宮來,托付給孟氏撫養長大。
孟氏是你母後身邊的宮女,我也是在青州站穩腳跟後才借口與你相認。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這個秘密,就是擔心有朝一日會給你帶來殺身之禍。
如今,我的大限將至,也該是時候告訴你真相了……”
我們?
看來不止兩人!
邵彰謹心中暗自思忖著,她靜靜地站在那裏,目光緊盯著麵前正在緩緩喘氣的李長風,耐心地等待著對方繼續講述後續的話語。
一直以來,邵彰謹對於自己的身世都心存疑慮。
然而,當她聽到自己竟然可能是一個流落民間的公主時,內心不禁掀起了驚濤駭浪。
在這大晉朝,女子的地位本就低微,即便是身為公主,如果背後沒有強大的靠山撐腰,其身份也不過與其他世家的貴女無異罷了。
更何況,她自幼流落在外,未曾在世家大族中成長,比起那些從小養尊處優、接受良好教育的貴女們,更是相差甚遠。
“先皇雖然同樣是太後的親生兒子,可太後卻獨寵淮王。
當年,先皇後遭太後迫害之時,那一晚的熊熊烈火無情地吞噬了娘娘居住的長樂宮。就在那場災難發生之前,娘娘拚盡全力將年幼的你托付給了孟氏。”
李長風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隨後,孟氏便帶著你踏上了漫長的逃亡之路。
而我以及其他一些人,則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沿途接應你們,並在各個關鍵地點設立據點,竭盡全力想要為你保住最後一絲希望和底氣。”
說到此處,李長風臉上露出一抹愧疚之色:“隻可惜義父我能力有限,最終隻能選擇藏身於丐幫之中。
若不是當初聽從了你的提議,我們恐怕連建立根據地都無法實現......”
邵彰謹眼見著李長風話音稍稍停頓下來,她開口追問道:“義父,那麽其他人到底都有誰啊?”
這突如其來的一問,令李長風有些猝不及防,根本來不及做出更多思考,隻得直截了當地迴答道:“他們?他們是先皇特意留給你的得力班底呀!雖說不能保證能助你登上皇位、繼承大統,但起碼能夠護得你周全,保你無虞還是不在話下的。”
然而,就在此時,邵彰謹那壓抑多日的情緒猶如火山一般,瞬間噴湧而出:“我要什麽自保?難道我自己還保護不了自己嗎?”
她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著,仿佛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無盡的委屈與不甘。
李長風對於邵彰謹這般突然的情緒爆發倒也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無論是誰,在經曆了從長達十餘年的乞兒生活到一夜之間搖身一變成為尊貴公主這樣天翻地覆的變化後……
驟然得知自己撲朔迷離的身世真相,心情都會難以平靜,激蕩不已!
然而,邵彰謹之所以會表現得如此激動,並不僅僅是由於自身公主這一尊貴身份所賦予的崇高地位所致。
實際上,這個全新的身份宛如一道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的沉重枷鎖,牢牢地禁錮住了她。
邵彰謹本就是一個穿越而來的異世人。
即便是想要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揚名立萬、成為人上人,她也定然會選擇高舉義旗,奮起反抗那些所謂世家大族的重重束縛與壓迫。
可誰能料到,命運弄人,最終她竟然發現自己恰恰正是出身於那個最為龐大、權勢滔天的世家之中!
係統適時勸她:“公主啊?不是沒有好處啊!在這亂世之中,揭竿起義時,公主的身份就是最好的名頭,別忘了這是在大晉朝,你是個女子!”
邵彰謹在床榻邊上坐下,是啊,是她著相了,就算是她再如何有能力,未來恢複女子身份時,選擇追隨她的人都會打折扣。
而皇室身份,嫡長公主這一條,當是她最好的身份了。
想通之後,邵彰謹輕鬆不少,李長風看著孩子想明白了事情,欣慰地點點頭,繼續說。
邵彰謹原本姓司馬,乳名喚作寶兒,乃是先皇司馬曜與皇後所生的獨苗,更是先皇唯一的子嗣。
這寶兒自出生那刻起,就備受矚目,待到百日之時,更是被冊封為尊貴無比的瑾瑜公主。
先皇司馬曜,是太祖皇帝和太後娘娘的嫡親長子!
先皇生來性格寬厚溫和、善良可親,而且勤奮好學又機智靈敏。
十六歲的時登基,盡管當時太後垂簾聽政,但絲毫掩蓋不住先皇自身卓越非凡的治國理政之才。
隻可惜啊,天妒英才,先皇的身體向來孱弱多病,好不容易有了這麽一個寶貝女兒之後沒多久,竟突然染上惡疾,藥石無靈,最終撒手人寰。
而先皇後,是來自清河崔氏家族的嫡長女嫣然。由太祖皇帝親自精心挑選出來的太子妃人選!
然而由於她出身高貴,與微賤出身的太後之間關係並不融洽和睦。
在先皇駕崩離世之後,先皇後沒少遭受太後的百般刁難與折磨。
先皇後崔氏嫣然出身名門望族,乃是世家之典範。
她優雅得體,高貴非主,自是與出身微弱寒門的太後不同。
然而,宮中局勢複雜多變,為了避開太後那咄咄逼人的鋒芒,崔氏毅然決定帶著年僅一歲的瑾瑜公主搬離宮廷核心之地,尋得一處清幽之所獨居起來。
自此之後,崔氏行事愈發低調謹慎,深居簡出,從不輕易卷入宮廷爭鬥之中。
但暗地裏,她卻巧妙地借助著家族崔氏的強大勢力,精心為公主籌備下一支精銳的人馬,以此來護佑小公主的安全無虞。
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誰能料到太後竟然如此喪心病狂、癲狂至極!
太後終日惶恐不安,生怕崔氏憑借其身後的家族力量與她爭奪權力寶座。於是乎,太後心生毒計,決意先下手為強。
為保你周全,先皇後不得不將你送出宮來,托付給孟氏撫養長大。
孟氏是你母後身邊的宮女,我也是在青州站穩腳跟後才借口與你相認。
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小心翼翼地守護著這個秘密,就是擔心有朝一日會給你帶來殺身之禍。
如今,我的大限將至,也該是時候告訴你真相了……”
我們?
看來不止兩人!
邵彰謹心中暗自思忖著,她靜靜地站在那裏,目光緊盯著麵前正在緩緩喘氣的李長風,耐心地等待著對方繼續講述後續的話語。
一直以來,邵彰謹對於自己的身世都心存疑慮。
然而,當她聽到自己竟然可能是一個流落民間的公主時,內心不禁掀起了驚濤駭浪。
在這大晉朝,女子的地位本就低微,即便是身為公主,如果背後沒有強大的靠山撐腰,其身份也不過與其他世家的貴女無異罷了。
更何況,她自幼流落在外,未曾在世家大族中成長,比起那些從小養尊處優、接受良好教育的貴女們,更是相差甚遠。
“先皇雖然同樣是太後的親生兒子,可太後卻獨寵淮王。
當年,先皇後遭太後迫害之時,那一晚的熊熊烈火無情地吞噬了娘娘居住的長樂宮。就在那場災難發生之前,娘娘拚盡全力將年幼的你托付給了孟氏。”
李長風深吸一口氣,接著說道,“隨後,孟氏便帶著你踏上了漫長的逃亡之路。
而我以及其他一些人,則分散在不同的地方沿途接應你們,並在各個關鍵地點設立據點,竭盡全力想要為你保住最後一絲希望和底氣。”
說到此處,李長風臉上露出一抹愧疚之色:“隻可惜義父我能力有限,最終隻能選擇藏身於丐幫之中。
若不是當初聽從了你的提議,我們恐怕連建立根據地都無法實現......”
邵彰謹眼見著李長風話音稍稍停頓下來,她開口追問道:“義父,那麽其他人到底都有誰啊?”
這突如其來的一問,令李長風有些猝不及防,根本來不及做出更多思考,隻得直截了當地迴答道:“他們?他們是先皇特意留給你的得力班底呀!雖說不能保證能助你登上皇位、繼承大統,但起碼能夠護得你周全,保你無虞還是不在話下的。”
然而,就在此時,邵彰謹那壓抑多日的情緒猶如火山一般,瞬間噴湧而出:“我要什麽自保?難道我自己還保護不了自己嗎?”
她的聲音因激動而微微顫抖著,仿佛每一個字都蘊含著無盡的委屈與不甘。
李長風對於邵彰謹這般突然的情緒爆發倒也並不感到意外。
畢竟無論是誰,在經曆了從長達十餘年的乞兒生活到一夜之間搖身一變成為尊貴公主這樣天翻地覆的變化後……
驟然得知自己撲朔迷離的身世真相,心情都會難以平靜,激蕩不已!
然而,邵彰謹之所以會表現得如此激動,並不僅僅是由於自身公主這一尊貴身份所賦予的崇高地位所致。
實際上,這個全新的身份宛如一道看不見摸不著卻又真實存在的沉重枷鎖,牢牢地禁錮住了她。
邵彰謹本就是一個穿越而來的異世人。
即便是想要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揚名立萬、成為人上人,她也定然會選擇高舉義旗,奮起反抗那些所謂世家大族的重重束縛與壓迫。
可誰能料到,命運弄人,最終她竟然發現自己恰恰正是出身於那個最為龐大、權勢滔天的世家之中!
係統適時勸她:“公主啊?不是沒有好處啊!在這亂世之中,揭竿起義時,公主的身份就是最好的名頭,別忘了這是在大晉朝,你是個女子!”
邵彰謹在床榻邊上坐下,是啊,是她著相了,就算是她再如何有能力,未來恢複女子身份時,選擇追隨她的人都會打折扣。
而皇室身份,嫡長公主這一條,當是她最好的身份了。
想通之後,邵彰謹輕鬆不少,李長風看著孩子想明白了事情,欣慰地點點頭,繼續說。
邵彰謹原本姓司馬,乳名喚作寶兒,乃是先皇司馬曜與皇後所生的獨苗,更是先皇唯一的子嗣。
這寶兒自出生那刻起,就備受矚目,待到百日之時,更是被冊封為尊貴無比的瑾瑜公主。
先皇司馬曜,是太祖皇帝和太後娘娘的嫡親長子!
先皇生來性格寬厚溫和、善良可親,而且勤奮好學又機智靈敏。
十六歲的時登基,盡管當時太後垂簾聽政,但絲毫掩蓋不住先皇自身卓越非凡的治國理政之才。
隻可惜啊,天妒英才,先皇的身體向來孱弱多病,好不容易有了這麽一個寶貝女兒之後沒多久,竟突然染上惡疾,藥石無靈,最終撒手人寰。
而先皇後,是來自清河崔氏家族的嫡長女嫣然。由太祖皇帝親自精心挑選出來的太子妃人選!
然而由於她出身高貴,與微賤出身的太後之間關係並不融洽和睦。
在先皇駕崩離世之後,先皇後沒少遭受太後的百般刁難與折磨。
先皇後崔氏嫣然出身名門望族,乃是世家之典範。
她優雅得體,高貴非主,自是與出身微弱寒門的太後不同。
然而,宮中局勢複雜多變,為了避開太後那咄咄逼人的鋒芒,崔氏毅然決定帶著年僅一歲的瑾瑜公主搬離宮廷核心之地,尋得一處清幽之所獨居起來。
自此之後,崔氏行事愈發低調謹慎,深居簡出,從不輕易卷入宮廷爭鬥之中。
但暗地裏,她卻巧妙地借助著家族崔氏的強大勢力,精心為公主籌備下一支精銳的人馬,以此來護佑小公主的安全無虞。
隻可惜,人算不如天算。誰能料到太後竟然如此喪心病狂、癲狂至極!
太後終日惶恐不安,生怕崔氏憑借其身後的家族力量與她爭奪權力寶座。於是乎,太後心生毒計,決意先下手為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