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誌偉這時也不心疼銀子嘩嘩地外流,還打起了鋁合金材料的主意。最為主要的,木質結構的雙機翼飛機,怎麽看都不符合他的審美標準。


    外形也是戰鬥力的體現,對趙誌偉的苛求,陸少峰也沒覺得是吹毛求疵,他自己也不很滿意。


    “鋁合金還隻能小批量試生產,量產得有一個過程。我們的加工工藝也暫時達不到,至少得一年後才能用來造飛機。最主要的還是發動機的問題,單發機型能有目前的性能指標,你們還想怎樣?我自己又不能飛起來。”


    動力不夠,就加裝一台發動機,看起來是很簡單的事,可真正操作起來,難度還是挺大的。在後續的研製中,就有雙發的計劃。


    “行吧,既然是這樣,那就先湊合著吧,雙發的怎麽也能搞到五百公裏了吧。不過單發的還是要雙座才行,又沒有空中格鬥的需要,哪怕是犧牲航程也要雙座,不然不方便對地攻擊。”


    李子強隻能妥協,不再提這個過分的要求。


    試飛的原型機載重隻有幾百公斤,增加一個人的重量,航程上還要打一點折扣。飛機的武器裝備,除了一挺改進型的機槍外,就隻能帶航空炸彈臨空轟炸,這樣就得安排一名投彈手。


    “噢,老三,還有一個問題。飛機都造出來了,這個天地通訊的事情,是不是也對加快一些,有進展沒有?”


    李子強沒有強求飛機的航程,接著又很不好意思地提出了另一個難題,說完還訕笑一下,他自己都覺得很不好意思。


    “唉,我就知道不能跟你們討論這些勞什子的裝備,一聊起來就會沒完沒了的。技術方麵確實有難度,原因你們都明白的。小四在主抓這個工作,要實現無線電的通訊,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原理跟電報是差不多,可難度就不是一個數量級。”


    “再說,飛機上裝一大堆的通訊設備,就餘不下多少載荷。怎麽著也得等到新一代機型出來後,才能考慮這個問題。我最關心的是,五百噸的鐵甲船什麽時間能完工,能不能經得起遠洋航行的考驗。”


    幾個月前,在王洵努力下,王家會同政務院在陽州開始興建大型造船廠,同時研製五百噸的木質輪船和鐵甲戰船,兩條腿走路。


    雖然五百噸輪船在大洋上也隻是一片小舟般的存在,這樣的試製是起步階段必不可少的,政務院撥付了大量的資金和技術人員參與這項工程,為的就是有足夠的技術積累。


    考慮到內燃機的功率用在海麵戰艦隻上還是太小,最終選擇兩台300千瓦的蒸汽機作為船用動力,更大的一千千瓦的蒸汽機也在研發當中,將來會用在千噸級的戰艦上。


    在鐵甲艦上安上四組蒸汽機動力,一千噸的大船也能跑出十五節以上的速度,海軍艦隊才算得上有點聲色。


    “這兩天我怎麽沒看到小浩,他在忙什麽,當了一個副司令就整天不著家,他家那位挺著一個大肚子還跑到小妹那兒抱怨。”


    要談空軍和海軍的事情,正主兒卻沒有蹤影,陸少峰才想起大舅哥有幾天沒露麵了。


    “他呀,現在天天泡在飛機工廠那邊,大有不將飛機定型就不迴家的勁頭。這小子我看是著了魔,天天跟我鬧著要上天飛幾圈,還說自己一個副司令,一不能開飛機、二不能駕駛輪船,那就是不稱職。我還是將老三你搬出來,他才消停下來。”


    李子強為蘇浩分辯了幾句,對蘇浩這股勁頭和覺悟,他還是相當欣賞的,也不枉他力挺蘇浩上位。


    這次擴軍,陸少峰有意壓低了一些人的軍銜,他可不想在鎮永軍中,搞出一堆年紀還不到三十歲的上將軍來。


    於是,隻有李子強和李迎被授予上將軍銜,蘇浩按級別也可以授上將,但他明白陸少峰的出發點,就自請授中將銜。


    這樣一來,下麵的集團軍軍長和師長,都隻能是少將銜,為將來的提升留下了餘地。就是這樣,一群二十多歲的軍長、師長,一個個地肩扛一顆金星,也都是非常惹眼的存在。


    沒辦法,鎮永軍隻用了三年就發展到這個規模,大部分人都是一年幾遷,速度快得讓人眼花繚亂。


    特別是趙小三和陸小五,還隻是十八、九歲的孩子,放在後世也就是高三、大一的學生,現在都已是少將師長了。


    “這半年就讓他憋著吧,磨磨他的性子。都副司令了還是那麽不穩重,難怪有人說我們鎮永軍就是一群娃娃兵。”


    說到這裏,陸少峰也覺得有意思,鎮永軍帶兵的幾個將領,最大的不過二十五六歲,年齡確實都太低了一些。


    “軍隊的層級開始完善了,老二我給你一個建議,搞一個高級軍官的提高班,得讓這些人開始具備全局性的戰略眼光。用不了幾年,他們都要鎮守一方,自身的修養得加強。我們幾個人再辛苦一下,給他們講幾堂課,就當是共同提高。”


    “這個提議不錯,還有李迎,他雖然是不太管事的參謀長,也得讓他發揮一些作用。可以讓他開一門課,專門研究其它軍隊的軍製和作戰特點,也是知己知彼嘛。我們不能總在自己的思維圈子裏琢磨如何打仗,還得分析對手會如何打。”


    李子強總覺得讓李迎閑在一邊不太合適,不利於軍隊的建設。


    總的來說,李迎這人的花花腸子不算多,也是最早跟隨鎮永軍的舊軍人,將此人用好了,為將來爭取更多舊軍人的投誠,樹立起一個榜樣。


    “我看可以再搞得正式一些,就成立一個國防研究院如何,讓李迎當這個院長。這個研究院以務虛為主,聘請各行各業的人做客座教授,隻要跟軍隊建設掛一點邊的都行。”


    趙誌偉一發揮,其他兩人都覺得是一個不錯的思路,國防研究院的級別可以搞得高一些,為軍隊提供一些建設性的思路,還可以讓高級軍官充實各方麵的知識。


    在三兄弟為鎮永軍的建設勞心費力之時,南漢國正在發生的一場大事,打破了南下攻略的節奏。兩天後,一封關於南漢國兵變的電報,從興王府一家不起眼的商號發送到永陵。


    收到電報的第二天,幾乎楚南的所有高官都趕到永陵,從某些人壓抑不住的興奮之情能知道,會議恐將做出非同小可的決定。


    “各位,今天召開這個楚南自立以來的擴大會議,是因為南漢國前幾天發生內亂,這將嚴重幹擾到我們既定的策略。所以,本次會議的主要議題是,什麽時候出兵南下。”


    所有人到齊,陸少峰看著會議室裏擠下的四十多個人,沒有半句客套話直點明會議的主題。


    計劃沒有變化快,本想著能通過半年的整軍備戰,到明年開春後再南下,現在被南漢的內亂打了個措手不及。


    是繼續按原定步伐有條理地準備,還是提前出兵,需要匯總方方麵的情況後才能下定決心。


    原來,南漢國在丟失林州後,軍中的強硬派對南漢朝廷的不滿達到頂點。


    南漢國統兵大將劉鬆,不滿漢帝劉晟的不作為,聯合軍中幾位實權將領囚禁了劉晟,意圖迫其禪位。


    劉晟之子劉協得以脫逃後,召集忠於劉晟的將領起兵勤王。雙方各有六萬的戰兵,可謂是旗鼓相當,已擺開決戰的態勢,很可能爆發一場內戰開打。


    史書上對割據嶺南的這處獨立王國少有記載,陸少峰也隻是來到本時空後加強了南漢國的情報搜集。從現有的資料來看,南漢國以嶺南為主要的控製區,東至閩地,西接吳朝。


    東部的閩地多山,現存一個小小的地方政權名留從效,在後世就是閩省的一小部分。西部的吳朝,正是在這動蕩的時代脫離了南漢的控製,也是安南國脫離華夏的開始。


    南漢國現有人口約一百二十萬,國力和兵力都不強大,但勝在有大山脈為天然的屏障。因而幾十年雖無作為,政權卻還算安穩,嶺南的經濟和人文也有了長足的發展。


    陸少峰之所以要大動幹戈地開這個全體會議,除了想趁機攻取南漢全境外,還有一個深層次的考量,他要借機一鼓作氣地拿下留從效和吳朝控製區。


    特別是吳朝,在後世沒少給華夏帶來麻煩,是典型的白眼狼。即然來到了本時空,三兄弟都不會讓吳朝建立起安南國,必須要將之盡早地控製在手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再見了,趙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芝山大公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芝山大公子並收藏再見了,趙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