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小子渾身都是心眼,水陸洲演習中的“鳥事”,就是他的鬼主意,事後被蘇大柱狠狠地收拾一番後,他也不在意,還言稱得讓江寧城的一幹人見見血才有效果。
蘇興旺這一點很對蘇浩的脾氣,認為蘇興旺有培養的潛力。
“是,報告副司令,我想跟著你到空軍去。”
蘇大柱最終還是大聲說出了自己的請求,說完後又有些心虛不敢直視蘇浩。
“噢,你就不怕蘇大柱那小子不放人,以後還得找你的後賬?”
蘇浩饒有興致地看著蘇興旺,還給他出了一個難題。
“跟著副司令我就不怕,我想當空軍,保證副司令指哪我就以最快的速度打到哪。”
“嗬嗬,你小子還真是有些眼光,這事我得迴去後好好考慮。不過空軍是技術性兵種,你又不會開飛機,到空軍後能幹嘛?”
蘇浩有意要考校一下蘇興旺,這小子膽子大,打仗是一把好手,他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迴去後要跟李子強商量後才能決定。
迴來的這一路,蘇浩就想著如何建設兩支部隊,如何將艦隊和空軍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在飛機試飛成功後,李子強和陸少峰都跟他說過空軍將來的作戰模式。
他雖聽得一知半解,但看到飛機的速度和快速反應能力,特別是李子強給他說起能從飛機上空降,蘇浩一直琢磨能不能組建一支空降兵,奇襲敵後或快速支援前線。
這樣一支特戰性質的空降兵,起到一把利劍的作用,要直刺敵人的心髒,對指揮官的軍事素養就相當高。
那時,他就有意留心手下幾個能打的營長,蘇興旺就是其中之一。
“副司令,這個我還沒考慮,不過要大力發展空軍,我想總會有我用武之地的。”
蘇興旺沒有瞎琢磨,老老實實地迴答這個難題,以他在軍中的地位,還不可能有心思去考慮這樣的大事。
“行,你小子還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要是給我胡亂地吹上一通,我反而不放心了。你現在是營長,擴軍之後就是一團之長,是要獨立承擔較大規模的作戰任務的,等我考慮好後再通知你。”
對蘇興旺的迴答,蘇浩還比較滿意,心裏也有了定數後,又問道。
“要是調你到艦隊來,你幹不幹?將來有了海上的艦隊,可是要成立海軍陸戰隊的,這不比空軍更適應得快一些?”
“不,我隻想去空軍。”
蘇興旺沒有半點的遲疑就做出選擇,蘇浩給他下的這個套,他才不會去鑽。要是他三心二意,保不齊就會被打入另冊,對自家少爺的品性,蘇興旺是門兒清。
“哈哈,算你小子機靈,沒有一山望著他山高。唉,隻是在這江麵上,就覺得我們的百噸大船都太小,到了大海之上,還不知會是什麽樣的光景。”
蘇浩這個彎轉得有些急,心思一下子飛到了海麵上,口氣中還不無遺憾。
本來他想著要從江寧出發,偷偷地跑到海麵上浪一圈,無奈這個心思被李子強識破,嚴令他不得擅自行動,必須盡快趕迴永陵。
在三兄弟的言傳身教下,蘇浩對大海充滿了想像,同時還存了幾分的敬畏之心。
知道在不遠的將來,發展海上力量會是鎮永軍的重中之重,他也理解,三兄弟將艦隊和空軍交到自己手中的用意。
“大海的另一端,又會是什麽樣呢?”
得益於電力的應用和冶煉技術的提高,陸記的電動機床經過兩年多的升級迭代,現在的加工精度已基本上達到了生產內燃機的最低要求。
而以錳鋼冶煉為起點,這兩年各種合金也有了小批量的生產。
就是鋁合金,經過一年多的摸索,也有了較大的進展。
加之有兩台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為實物參考,在陸少峰的指導下,學生與大匠們合作,采取了小步快跑的研發策略,內燃機項目一上來就有幾個型號同時試製。
內燃機的研製,以實用為目的,最基本的型號是十五千瓦的單缸民用型,其參考對象是後世七十年代的農用手扶拖拉機。
另一個型號,則是一百千瓦的四缸發動機,能夠做到軍民兩用,是規劃中的汽車動力。
最高級的一款,則是參考了路虎汽車和gle的發動機,設計功率達到一百八十千瓦的六缸v型內燃機。
考慮到隻能從外部獲取少量的火油來煉製汽油和柴油,油品也不過關,這些內燃機都是基於高純度的酒精燃料研發,因而幾款原型機顯得有些粗笨,也無法獲得更大的動力。
但近兩百千瓦的功率已基本夠用,陸少峰要做的,是基於這一款發動機的應用來規劃產品線。
林州的局麵很快穩定下來,各方麵的政務也開始走上正軌,陸少峰暫時將政務放在一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組織人員攻關。
九月底的時候,幾款發動機都經過了測試、驗收。
令他有些遺憾的是,發動機不能采用電子點火的方式,需人為地給發動機一個初始的動力才能開始運轉。
有兩款武器裝備急需用上六缸發動機,一是坦克,二是飛機。
內燃機汽車本來已沒有多大的技術障礙,但汽車所需的橡膠輪胎無法提供,所以隻能延後。
就是飛機輪胎所用的材料,也是花了大價錢用本時空能獲得的替代品暫時湊和,不但成本極高,而且磨損很快,用不了幾次就得更換。
在陸少峰的電腦裏,對這兩款運載工具的模擬設計已做了很多遍。特別是坦克的設計,陸少峰還分別設計了重型和超輕型兩個型號。
重型坦克用的是180千瓦的v6發動機,將來要全麵取代蒸汽機坦克。雖然在功率上較三百千瓦的蒸汽機動力少了許多,但配合上新研製的變速箱後,各項指標都有大幅的提升。
這款重型坦克全員裝載時的總重量超過十二噸,最大時速超過四十公裏,裝備新型的100毫米火炮。無論是通過性、持續機動還是火力,都要較舊款的蒸汽機坦克有質的提升。
重型坦克是為平原地區的大規模集團作戰準備的,考慮到升級換代和現時的作戰需求,這款坦克的生產數量不多,隻裝備一個坦克營。
鎮永軍的各型裝備升級太快,半年或一年時間就要換裝,可以說是很大的浪費。也沒辦法,研發到現在,武器裝備已不可能跳躍式發展,一個小小的錯誤就要付出許多生命的代價。
陸少峰在大幹快上的同時,借鑒後世的經驗,先小批量裝備,然後迅速的更新換代,直到技術已基本成熟後才大量製造。
隻有超輕型坦克,陸少峰準備直接大量裝備,一是這款坦克很適合山地作戰,二是因為重量輕,可以用飛艇運載實施遠距離機動。
陸少峰還是很無恥地抄襲小本子的豆丁坦克,稍加改進後決定先裝備一個坦克團。
這型坦克戰鬥全重不到四噸,長度隻有3.9米,動力則是一百千瓦的四缸發動機,最快時速能達到五十公裏以上。
這麽小的坦克,配80口徑的重炮不合適,為此還特意開發出一款60口徑小炮,加上一挺重機槍為輔助,火力基本夠用。
這個性能參數已較小本子的豆丁坦克強上了不少,趙誌偉最初很看不上這款小坦克,認為就是一個倒退。
但陸少峰給出了一個讓他無法反駁的理由,就是能用飛艇運載進行空降。
李子強也意識到這個優點,現在的坦克機動一百多公裏已是極限。用大型的飛艇運送豆丁坦克,能在近千公裏內快速部署,有利於在更大的戰場上發揮作用。
有了內燃機,飛艇的航程能大幅提升,安全性也更高。
新型的大型飛艇正在試製,載重量將達六噸左右,最高時速達三十公裏以上。
最為重要的是,飛艇的續航力超過一千五百公裏,李子強將之作為戰略打擊力量,計劃在軍中裝備三十架以上。
三十架飛艇全部出動,一次能投送一個齊裝滿員的特戰營加十五輛豆丁坦克,或是攜帶一百噸以上的航空炸彈實施淩空轟炸。
在三兄弟的保險櫃裏,都保存著一份最高密級的作戰計劃,被陸少峰稱之為“清零計劃”。計劃實施的時間段是960年左右,是針對趙氏兄弟的阻擊。
以鎮永軍目前的征戰速度和陸少峰的海洋攻略,三年多後的公元960年,鎮永軍還不能將勢力擴展到現在大周的地盤。
在陳橋兵變時,就得依靠一支奇兵在敵人的腹地作戰,用飛艇運送坦克抵達目標區域,便是最好、最可靠的手段。
蘇興旺這一點很對蘇浩的脾氣,認為蘇興旺有培養的潛力。
“是,報告副司令,我想跟著你到空軍去。”
蘇大柱最終還是大聲說出了自己的請求,說完後又有些心虛不敢直視蘇浩。
“噢,你就不怕蘇大柱那小子不放人,以後還得找你的後賬?”
蘇浩饒有興致地看著蘇興旺,還給他出了一個難題。
“跟著副司令我就不怕,我想當空軍,保證副司令指哪我就以最快的速度打到哪。”
“嗬嗬,你小子還真是有些眼光,這事我得迴去後好好考慮。不過空軍是技術性兵種,你又不會開飛機,到空軍後能幹嘛?”
蘇浩有意要考校一下蘇興旺,這小子膽子大,打仗是一把好手,他有一個不成熟的想法,迴去後要跟李子強商量後才能決定。
迴來的這一路,蘇浩就想著如何建設兩支部隊,如何將艦隊和空軍的優勢發揮到極致。
在飛機試飛成功後,李子強和陸少峰都跟他說過空軍將來的作戰模式。
他雖聽得一知半解,但看到飛機的速度和快速反應能力,特別是李子強給他說起能從飛機上空降,蘇浩一直琢磨能不能組建一支空降兵,奇襲敵後或快速支援前線。
這樣一支特戰性質的空降兵,起到一把利劍的作用,要直刺敵人的心髒,對指揮官的軍事素養就相當高。
那時,他就有意留心手下幾個能打的營長,蘇興旺就是其中之一。
“副司令,這個我還沒考慮,不過要大力發展空軍,我想總會有我用武之地的。”
蘇興旺沒有瞎琢磨,老老實實地迴答這個難題,以他在軍中的地位,還不可能有心思去考慮這樣的大事。
“行,你小子還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要是給我胡亂地吹上一通,我反而不放心了。你現在是營長,擴軍之後就是一團之長,是要獨立承擔較大規模的作戰任務的,等我考慮好後再通知你。”
對蘇興旺的迴答,蘇浩還比較滿意,心裏也有了定數後,又問道。
“要是調你到艦隊來,你幹不幹?將來有了海上的艦隊,可是要成立海軍陸戰隊的,這不比空軍更適應得快一些?”
“不,我隻想去空軍。”
蘇興旺沒有半點的遲疑就做出選擇,蘇浩給他下的這個套,他才不會去鑽。要是他三心二意,保不齊就會被打入另冊,對自家少爺的品性,蘇興旺是門兒清。
“哈哈,算你小子機靈,沒有一山望著他山高。唉,隻是在這江麵上,就覺得我們的百噸大船都太小,到了大海之上,還不知會是什麽樣的光景。”
蘇浩這個彎轉得有些急,心思一下子飛到了海麵上,口氣中還不無遺憾。
本來他想著要從江寧出發,偷偷地跑到海麵上浪一圈,無奈這個心思被李子強識破,嚴令他不得擅自行動,必須盡快趕迴永陵。
在三兄弟的言傳身教下,蘇浩對大海充滿了想像,同時還存了幾分的敬畏之心。
知道在不遠的將來,發展海上力量會是鎮永軍的重中之重,他也理解,三兄弟將艦隊和空軍交到自己手中的用意。
“大海的另一端,又會是什麽樣呢?”
得益於電力的應用和冶煉技術的提高,陸記的電動機床經過兩年多的升級迭代,現在的加工精度已基本上達到了生產內燃機的最低要求。
而以錳鋼冶煉為起點,這兩年各種合金也有了小批量的生產。
就是鋁合金,經過一年多的摸索,也有了較大的進展。
加之有兩台汽車的發動機、變速箱為實物參考,在陸少峰的指導下,學生與大匠們合作,采取了小步快跑的研發策略,內燃機項目一上來就有幾個型號同時試製。
內燃機的研製,以實用為目的,最基本的型號是十五千瓦的單缸民用型,其參考對象是後世七十年代的農用手扶拖拉機。
另一個型號,則是一百千瓦的四缸發動機,能夠做到軍民兩用,是規劃中的汽車動力。
最高級的一款,則是參考了路虎汽車和gle的發動機,設計功率達到一百八十千瓦的六缸v型內燃機。
考慮到隻能從外部獲取少量的火油來煉製汽油和柴油,油品也不過關,這些內燃機都是基於高純度的酒精燃料研發,因而幾款原型機顯得有些粗笨,也無法獲得更大的動力。
但近兩百千瓦的功率已基本夠用,陸少峰要做的,是基於這一款發動機的應用來規劃產品線。
林州的局麵很快穩定下來,各方麵的政務也開始走上正軌,陸少峰暫時將政務放在一邊,花了兩個月的時間組織人員攻關。
九月底的時候,幾款發動機都經過了測試、驗收。
令他有些遺憾的是,發動機不能采用電子點火的方式,需人為地給發動機一個初始的動力才能開始運轉。
有兩款武器裝備急需用上六缸發動機,一是坦克,二是飛機。
內燃機汽車本來已沒有多大的技術障礙,但汽車所需的橡膠輪胎無法提供,所以隻能延後。
就是飛機輪胎所用的材料,也是花了大價錢用本時空能獲得的替代品暫時湊和,不但成本極高,而且磨損很快,用不了幾次就得更換。
在陸少峰的電腦裏,對這兩款運載工具的模擬設計已做了很多遍。特別是坦克的設計,陸少峰還分別設計了重型和超輕型兩個型號。
重型坦克用的是180千瓦的v6發動機,將來要全麵取代蒸汽機坦克。雖然在功率上較三百千瓦的蒸汽機動力少了許多,但配合上新研製的變速箱後,各項指標都有大幅的提升。
這款重型坦克全員裝載時的總重量超過十二噸,最大時速超過四十公裏,裝備新型的100毫米火炮。無論是通過性、持續機動還是火力,都要較舊款的蒸汽機坦克有質的提升。
重型坦克是為平原地區的大規模集團作戰準備的,考慮到升級換代和現時的作戰需求,這款坦克的生產數量不多,隻裝備一個坦克營。
鎮永軍的各型裝備升級太快,半年或一年時間就要換裝,可以說是很大的浪費。也沒辦法,研發到現在,武器裝備已不可能跳躍式發展,一個小小的錯誤就要付出許多生命的代價。
陸少峰在大幹快上的同時,借鑒後世的經驗,先小批量裝備,然後迅速的更新換代,直到技術已基本成熟後才大量製造。
隻有超輕型坦克,陸少峰準備直接大量裝備,一是這款坦克很適合山地作戰,二是因為重量輕,可以用飛艇運載實施遠距離機動。
陸少峰還是很無恥地抄襲小本子的豆丁坦克,稍加改進後決定先裝備一個坦克團。
這型坦克戰鬥全重不到四噸,長度隻有3.9米,動力則是一百千瓦的四缸發動機,最快時速能達到五十公裏以上。
這麽小的坦克,配80口徑的重炮不合適,為此還特意開發出一款60口徑小炮,加上一挺重機槍為輔助,火力基本夠用。
這個性能參數已較小本子的豆丁坦克強上了不少,趙誌偉最初很看不上這款小坦克,認為就是一個倒退。
但陸少峰給出了一個讓他無法反駁的理由,就是能用飛艇運載進行空降。
李子強也意識到這個優點,現在的坦克機動一百多公裏已是極限。用大型的飛艇運送豆丁坦克,能在近千公裏內快速部署,有利於在更大的戰場上發揮作用。
有了內燃機,飛艇的航程能大幅提升,安全性也更高。
新型的大型飛艇正在試製,載重量將達六噸左右,最高時速達三十公裏以上。
最為重要的是,飛艇的續航力超過一千五百公裏,李子強將之作為戰略打擊力量,計劃在軍中裝備三十架以上。
三十架飛艇全部出動,一次能投送一個齊裝滿員的特戰營加十五輛豆丁坦克,或是攜帶一百噸以上的航空炸彈實施淩空轟炸。
在三兄弟的保險櫃裏,都保存著一份最高密級的作戰計劃,被陸少峰稱之為“清零計劃”。計劃實施的時間段是960年左右,是針對趙氏兄弟的阻擊。
以鎮永軍目前的征戰速度和陸少峰的海洋攻略,三年多後的公元960年,鎮永軍還不能將勢力擴展到現在大周的地盤。
在陳橋兵變時,就得依靠一支奇兵在敵人的腹地作戰,用飛艇運送坦克抵達目標區域,便是最好、最可靠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