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你這是在誇自己吧,不過這話說得也對,年輕人就算是出點差錯,也有改正的機會。讓小浩獨立地曆練一下,對將來有好處。楚南正是大發展的時候,是騾子是馬,都要拉出來遛一遛,二叔你還是放寬心吧。”


    李子強也給蘇浩分辯幾句,然後話鋒一轉,說道。


    “說到用人,我看唐子恆表現得不錯啊,他是真心要好好地表現一番,老三你給他畫的大餅很有效果啊。”


    說著,李子強將軍情處發來的密電,揀幾處重要的向幾人通報了一下。其中就有關於唐子恆近期的所做所為,包括下午對趙小偉說的那幾句話,竟然也有反饋。


    “說起唐子恆來,還是有可用之處的。此子所圖不小,可還在規則之內,也有堅定地跟我們一起走的覺悟,比前幾年有很大的提高,他這一步邁紮實了,才能在將來擔起重任。”


    點評一名唐子恆,陸少峰又說道。


    “二叔,我讓小浩去江寧,也是出於這方麵的考慮。楚南畢竟不是內陸的核心區域,要想得到更好的鍛煉,隻有將他放在更複雜的地方去打磨。對唐子恆我也是這樣的想法,能不能過得這一關,就得看他的造化了。”


    “惟楚有材,於斯為盛”這一在後世廣為傳知的佳聯,道出千百年來楚地的人才濟濟。在後世很長一段時間內,楚南的仁人誌士們更是撐起了華夏的一片天空。


    一千多年前,就有“楚雖三戶、滅秦必楚”的佳話流傳開來,可見楚地在曆史的進程中,就不是一支可以忽略的力量。


    但縱觀曆史,楚地從來就沒有成為舞台上的主角,因而也有《左傳》裏“雖楚有材、晉地用之”的古訓。


    中原,才是左右曆史進程的主要舞台。


    本時空的因緣際會,三兄弟從天而降迴到楚南,雖挾後世千多年的見識和遠見,但要成就一番大業,卻也是感到人才的難得和發掘之艱難。


    人才的成長,離不開天時、地利和伯樂,風起雲湧之時,江山代有人才出,但需要成長的土壤。而陸少峰,現在就努力地讓楚南成為培養人才的沃土。


    對蘇浩的放縱也罷,對唐子恆的考驗也罷,在某種程度上都是無奈的選擇。


    因而,當楚南大局初定,陸少峰在積極謀劃未來之時,有意識地搜羅和發掘能擔起更大責任的人才。


    三兄弟也很清楚,或許可以憑他們的能力去打下一片天空,但若要成就改變曆史走向的偉業,就得從人才的儲備入手,用後世的思想改變他們,並一直延續下去。


    蘇二叔不理解陸少峰苦心,他隻是憑著自己的本心實心任事,為的是在陸記的旗幟下,將蘇家發揚光大。


    他口頭上雖然說著擔心蘇浩會犯錯的話,心裏實則是很是受用,對三兄弟要將蘇浩打造成本時空冠軍侯的做法,更是比誰都還上心。


    “浩哥兒能得到你們三位的提點,是他幾世也難得修來的福氣,我蘇家現在也是聲名在外。可是少峰,還有誌偉和子強,你們的大計我清楚,不希望看來新的世家獨立於各家之上,這也有違於政務院的施治方略。”


    二叔居安思危,對將來蘇家的命運很是擔憂。


    花無百日紅的淺顯道理他是懂的,有這個機會跟三兄弟深談這事,即是打了一個預防針,也在表明心跡。


    “二叔,你老是多慮了。我們雖然反對所謂的世家大族,主要是因為這些大家族,已成為社會進步的絆腳石。我們也不是要將所有的世家消滅,而是希望他們能自我進化,成為社會進步的中堅力量。”


    趙誌偉見二叔能早早地想到這一層,給陸少峰使一個眼色後出言勸慰。


    “是啊,二叔,真沒有必要這麽忌諱。二叔能這麽想,我們很欣慰,證明二叔是真正地跟我們想到一處了。”


    陸少峰不知道話題怎麽就跑偏到這個程度,有些內疚地放鬆口氣,轉而自我解釋道。


    “其實,真正的人才還是要從大家族裏培養出來,不為別的,就是因為隻有大家族有成熟的人才培養機製。我們一方麵要發掘人才,一方麵得加大教育的投入,讓更多的平民子弟有上進的空間,這樣才能構造一個良好的和諧型社會,這才是我們苦苦追求的目標。”


    “天下之下,能者居之。這句話不是說讓有能力的人坐天下。而是告誡我們,要讓天下人都成為有一定能力之人,大家都能發揮其自身的優勢,整個社會才能良性發展。”


    陸少峰說出了本時空的實情,在教育沒普及到廣大民眾時,也隻有大大小小的世家,能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各類人才。


    “二叔,你別聽老三神神叨叨地說那麽多,我發現他現在動不動就愛講大道理,也不知他成天在琢磨什麽事情。我就認準一條,做事要有原則,要多從本心、公心出發就行,哪有那麽多的大道理可講。老三你以為,所有人都要跟你一樣,追求什麽天下大同啊。”


    李子強打斷了陸少峰的進一步發揮,覺得陸少峰的位置越高,說話、行事就越來越彎彎繞。


    “就是,老三你越來越裝x了,這都是你搞的那個什麽覺悟社弄的。我可跟你說了啊,我跟老二隻是在覺悟社裏掛一個名,其它的你自己瞎折騰去。”


    趙誌偉此時跟李子強站在一邊,一起擠兌陸少峰。


    “怎麽最後是我的不是了啊,沒覺悟的兩個憨貨,我鄙視你們,嘿嘿。”


    陸少峰見勢不妙,隻得嘿嘿地笑著將話題終止,也覺得自己在神經質地裝x,這些天他確實被自己搞出來的覺悟社折騰得不輕。


    為使楚南內部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他必須要賦予覺悟社一個思想、一個綱領,這對他而言,說是自我的一次洗禮也不為過。


    在陸記的起步階段,陸少峰就有意成立了一個團體,想從思想上駕馭這個時代。這幾年他也是這麽做的。


    隨著勢力的擴張,原來的小團體已不能很好地適應時勢的需求。兩個月,他將小團體正式命名為覺悟社,並有意將之推向政治舞台。


    趙誌偉和李子強自然成了社團的第二號、三號人物,還有在各自職權範圍內發展新成員的責任。


    “老大、老二,組織的力量你們是知道的,以後不是覺悟社的骨幹,就不能提拔、擔任重要部門的主官,這是一條鐵律。一個沒有思想、沒有信念的團隊,是不能承擔起曆史賦予的使命的。”


    陸少峰說得很鄭重,不等其他兩人發聲,緊接著說道。


    “好了,覺悟社的事你們隻要點點頭就行,我跟自己較勁總行了吧。我們還是接著說正事,剛才說到哪裏了?”


    “我們怎麽知道說到哪裏了,還不是你天馬行空地想到一出說一出。噢,對了,之前說唐子恆這人,老二說他最近表現得不錯。”


    趙誌偉鄙視陸少峰一眼,一拍腦袋才算是話歸正傳。


    “對,說到唐子恆,我準備讓他將擔任南漢軍管會主任,給他畫了這麽一個大餅,他哪能不去吃的道理。軍情處和安全處,要對他做更細致的考察,做到有備無患吧。”


    “他還不是覺悟社的成員呢,老三你算不算是說一套做一套?”


    趙誌偉馬上將陸少峰一軍,頗有些玩味地指出他話裏的漏洞。


    “我是說,以後提拔的年輕人必須是覺悟社的成員,唐子恆這樣的人算是曆史遺留問題。他們的思想基本上固化了,很難做到徹底的改造。”


    “哼哼,反正規矩都是你定的,你怎麽說都有理。對唐子恆這人,我的感覺要比杜專員好些,老杜就是一個官僚,不過還能做些實事。”


    “老大可以啊,看人越來越有一套了。唐子恆做事比老杜有創造性,他想在林州搞一支預備役部隊,為將來南下準備兵源。林州可是組織了數萬的青壯勞力,他占了一個別人沒有的優勢。”


    唐子恆能實打實地在新的占領區,落實預備役製度,李子強給他加了不少分,有這些預備役兵源,可以再擴充一個師的兵力。


    但如此迅速擴兵,李子強卻又犯難,他手中極度缺乏合格的軍官。


    “老三,年底時擴兵到七萬,有難度嗎?”


    李子強問道,擴兵不僅僅是軍隊的事情,更是楚南政權的大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再見了,趙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芝山大公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芝山大公子並收藏再見了,趙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