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澈在大哥麵前分辯幾句,他確實也是本著這個原則來辦事的,為此他家還主動地放棄了不小的利益。可人心難以滿足,有些人得寸進尺,讓他有苦難言。


    “我說你啊,以前不是這樣畏手畏腳的,現在怎麽反而沒魄力了?能團結的當然要團結,不能團結的力量,用子強的話來說,就將他們徹底幹淨地消滅,殺雞儆猴的道理還不明白?”


    鎮永軍的真正威勢和陸記的強大,潭州的士紳了解得並不完全清楚和直接,這讓部分人士生出投機或借機生事的心思。


    聽張澈抱怨了幾件具體事情,張軾隱隱猜到王洵上門來的意圖,可能也會談到產業集團的事情。


    對王澈此人,張軾越來越了解後,發覺得他的大局觀不錯,懂得進退取舍。


    隻要李子強掌握著鎮永軍,無論王家如何地低調,在實際利益上就不可能少了他王家。不過多地參與到地方政務和商業利益中,便是王洵的精明之處。


    若王家在軍隊和商業上都有龐大的勢力,那就是給別人樹了一個靶子,很容易在三兄弟那兒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張、王兩家與蘇家不同,他們算半道登上陸記的大船。而蘇家,在陸記還式微時就與之深度捆綁了,是陸記的一大助力。


    而且,蘇家的蘇浩和二叔,都獨當一麵且經過考驗的。


    鎮永軍為數不多的幾次對外用兵,都是蘇浩所領的部隊為先鋒。蘇二叔更是不單獨管理一州一府,總是以協助者的姿態出現,主動地將自己放在從屬的位置。


    在張家兩兄弟推心置腹時,王洵到了。


    兩兄弟忙出門將王洵引到堂屋內待茶,王洵很快就說起了正事。


    “張兄,我最近聽到了一些風聲,似乎產業集團的事情進展不順啊。”


    果然,王洵一開口就說起集團組建的事情,聽口氣還有些擔憂。


    “唉,我跟二弟正說到此事呢。他也是想著能團結更多的人,可天下哪有將所有便宜都占去的好事,我的意見是,大家和和氣氣最好,實在談不攏,那就沒談下去的必要。”


    在王洵麵前,張軾也沒多替自家二弟辯解,既然王洵上門來談起,可能事情比想象的還要糟糕。


    “我也是這樣認為的,所以才專程來跟張兄溝通一下。張兄將要擔任廳長一職,潭州市麵上的穩定可是大事。若事情真有不可為,那就得行霹靂手段。”


    王洵說得很幹脆,若在楚南攻略中有人跳出來生事,不妨讓他們試一試鎮永軍的刀把子快不快。


    什麽豪門大家,在軍隊麵前都是不堪一擊。


    “其它的都好說,就是糧食和幾項事關民生的物資供應,產業集團沒有太多的資源,一旦市麵上出現波動,怕一時難以平息啊。”


    現在糧食等農產品的供應,主要掌握在一些大士紳的手中,張澈之所以行事不順,也正是出於這個考慮而不敢放手施為。


    “還要考慮到其它勢力從中興風作浪,張兄,依我看來,這不單單是潭州會碰到的,可能其它的州府也會有同樣的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管中窺豹,事情早暴露出來,我覺得是好事。”


    王洵看問題很是深遠,從產業集團的事情推而廣之到局麵的穩定上。


    張軾聽後,鄭重地起身一禮。


    王洵的提醒很及時,他真沒有太重視這個情況,而是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政權的平穩交接上,以為有軍隊鎮著,應該不會有意外發生。


    可一個政權的更替,就算政務院想團結大多數,總會損及到某些人的利益,那些人自然會在暗處作梗。曆史上也很難有不流血的政權更替,看來自己把事情看得簡單了。


    想到此處,張軾決定結合潭州產業集團組建中碰到的問題,給陸少峰寫一份詳細的報告,預防可能發生的事端。


    “王兄,江北的戰事進展得怎麽樣了,有沒有什麽需要我這邊配合的,王兄隻管開口,都是自家的事情,王兄也不要客氣。”


    對王洵的好意提醒,張軾報之以李,主動提起北麵跟周軍的戰事。


    “進展得還算順利,我這次來張兄這裏,也正是有些事情要請張兄配合。”


    蘇浩在殲滅了鄭家垸的周軍後,當時便進軍到鄂城。


    鎮永軍將鄂城當成了演練攻城的目標,在城外擺開陣仗。先是集中炮團的所有火力,對城中的重要區域進行火力覆蓋,再用飛艇進行定點的清除。


    見周軍龜縮在城中不出,鎮永軍也不大舉攻城,隻用120重炮對著城牆和城門作重點打擊。隻打了一天,鄂城堅固的城牆便被轟塌了一大段。


    這還不算,蘇浩又令工兵挖掘壕溝,用數百公斤炸藥將幾十米的城牆炸上了半空。


    這一頓操作下來,鄂城已是麵目全非,若不是顧及城中還有數萬的平民百姓,蘇浩少不了會來一個無差別的轟炸。


    若說此次帶兵出戰最大的收獲,並不是在具體的戰術指揮上,而是讓蘇浩更加全麵地去考慮戰場的複雜性,以及周圍潛在對手的進步空間。


    讓他更清醒地認識到陸少峰所說的,決定戰爭勝敗的關鍵,不是簡單的武力比拚,人的因素才是最主要的。


    “張兄,我剛剛接到子強的電報,江北戰事結束後,鎮永軍會在潭州留下一支部隊。在駐軍方麵,還要請張兄多加配合,看來楚南攻略要提前,想必張兄也會很快接到通知的。”


    曆史事件的發生,很少有按計劃一步步地開展。


    往往一件小事或某個偶然的因素,都會演變成重大事件的導火索,從而將曆史的發展推向一個未知的進程中。


    陸少峰之所以將楚南攻略的時間定在夏收後,主要是考慮到民生的需求。


    每年四、五月是青黃不接的季節,而且農事繁忙,並不適宜興兵起事,所以曆史上很多的戰爭都是在秋收後展開。


    可自從趙誌偉遭襲後,種種情況表明,時間已不等人,再拖下去恐有更多的變故。


    先是江寧城的暗探送來一份非常機密的情報,內容是周、唐、漢三國的一個秘密和約。為了得到這份情報,趙有偉的軍情處付出了重大的代價。


    軍情處在江寧的情報網遭受重創,十數名情報人員被捕。


    最後江寧情報網的負責人隻身逃出城外,啟用了一艘在秘密站點待命的蒸汽機輪船後才擺脫圍追。


    這樣重要的情報,軍情處在李子強的指示下,並沒有通過電報傳送內容,而是將付出巨大代價才搞到的原件直接送迴永陵。


    而在林州和鄂城的戰事中,軍情處也發揮出了重要作用,繳獲了周軍和漢軍進攻楚南的軍事計劃。幾處的情報相互印證後,三國共謀瓜分楚南的陰謀已經昭然若揭。


    三國已商定,周軍渡江南下,侵占陽州、永慶兩州,在江南打下一個楔子,為未來攻取更多的州府搶下一個非常重要的前進基地。


    屆時,大江將不再是阻礙周軍南下的天塹。


    南漢從林州出兵,攻下衡州,讓南漢國也有了進一步向北發展勢力的可能。


    而大唐,隻保守最精華的潭州,算是還在楚南占有一席之地。


    表麵上看起來,大唐白白地損失了五個州府。可周軍南下而漢軍北上後,永陵將在衡州和永慶兩個方向上,分別麵臨著大周和南漢的軍事壓力,而大唐將不再與兩州接壤,軍事壓力驟減。


    而永陵將會麵臨四麵包圍的境地,隻有西邊的西桂之地受西蜀的控製,沒有擠壓永陵永明兩州生存空間的能力而稍稍輕鬆。


    若是這個計劃得逞,兩州便失去通往外界的通道,隻能困守在兩州這片狹小的區域。就算是想發展商貿都不可能,要不了幾年,兩州就會趨於沒落。


    鎮永軍的快速報複和果斷出擊,打了三國一個措手不及。


    在他們的軍力尚未完成部署前,南北兩個方向都遭到重創,兩州的安全暫時得到了保證。


    蘇浩在完成對鄂城的轟炸,撤兵到陽州做短暫休整時,便接到李子強的軍令,原計劃有重大改變。


    楚南的局麵,也在急速演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再見了,趙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芝山大公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芝山大公子並收藏再見了,趙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