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陵城,永陵府衙。


    刺史李冒放下手中的家信,陷入沉思。自保大九年,乘南楚內亂,大唐得南楚江南之地已逾兩年,因為帝李璟遠親,家中也頗有些財力,幾番打點之下,李冒謀得永陵刺史一職。


    永陵雖為偏遠之地,然自來為兵家之要地,為通向西桂之咽喉。朝廷力不能及,在永陵僅駐軍不到一千之數,北麵大城衡州,兵丁雖過五千,還要防衛南邊的林州,掌控力度相當有限。是而,朝廷除委派州府主政官員外,推行以當地人為輔官的政策,不求進取,隻求安穩維持。


    得上官提點,李冒赴任之初就有意結交本地士紳,發展農耕、鼓勵經濟。然而,本地士紳大族,曆來就盤根錯節、相互勾連,敵視外來政權,李冒始終無法真正融入本地官場。


    與本地官場一年多的蜜月期過後,李冒想步步進取,將勢力向屬地各縣滲透時,就遭到層層阻力。本想趁著永陵長史空缺、將東山縣知縣升為長史,換得對東山縣的控製權。哪想到本地勢力要將長史一職收入囊中後,推出縣丞唐子恆接任,讓李冒的算盤落空。


    李冒退一步同意了唐子恆的接任,也是出於無賴。今年大唐全境,除永陵、衡州、潭州幾個新得的原南楚之地外,大部遭遇大旱,朝政已有不穩跡象。


    北邊大周立國僅兩年,周帝郭威南征北戰,對大唐形成極大的壓迫。江北原楚地已入郭威之手後,隱隱有渡江南下之勢。


    李冒在永陵周邊也布有眼線,六月底就知道,有一外海歸來之人帶迴土豆紅薯之物,可畝產三十石以上,而且此二物隻需在山地耕種,每年可種兩季。


    進一步探得此消息屬實後,李冒當時就想永陵有上百萬畝山地,若僅推廣種植一半山地,每年就可能近三千萬石糧食,這是天大的好事。


    再深入探查,李冒才知道這外海之人陸少峰就是近來風頭很盛的陸記商號東家。令李冒大驚的是,這陸記憑區區數十人,就打退下山來的三百多名大馬,大馬死傷過百五十人,而陸記僅數人受傷。


    敏銳地察覺了陸記很不簡單,吩咐可靠的手下專門探查陸記的消息,有更多的資料後,李冒對陸記的感觀已完全改變。


    陸記從外海歸來僅一年,先是與唐家合作陸記商號,接著便拿下一塊七十來畝的山地做什麽基地,基地的產出極為稀罕,有玻璃器、肥皂香皂、白酒等,還能自已煉出好鐵。


    這還不止,這陸記竟然用利用火藥製得炸藥包和火槍,極具威力。


    李冒對火藥自然也是了解的,也已用在兵戰之中,可威力不大。至於火槍,據說是利用特製的鐵管,用火藥發射鐵丸,能於三十步外殺敵,陸記就是用炸藥包和火槍擊敗數倍的大馬的。


    得此消息後,李冒的第一反應是要拿下陸記,鹽鐵是朝廷嚴加管控的,經營鹽鐵需得朝廷許可,更不要說炸藥包和火槍等利器。


    可將這想法跟手下人說了後,這人卻搖著頭說找不到對陸記動手的理由,一來陸記雖煉得好鐵卻沒出售,有各種理由推脫;二則炸藥包、火槍是新產之物,朝廷沒有明令禁止,也就是沒有法律依據。


    官府要對一商人動手,律法不律法的不重要,若是一強勢的上官不會顧忌這些。李冒雖貴為刺史,這一州府的最高長官做得並不得心應手。在拿下陸記,得跟地方勢力合作才行,免得這些坐地虎借機生事。


    想著給本地派許些好處,待秋收後真正見到土豆能大麵積收獲,以此功勞要求朝廷加強永陵的控製力量,這樣不但能將整個永陵府切底拿下,小小的陸記也就灰飛煙滅,炸藥包和火槍這利器自然了歸於囊中。


    猶豫了一個多月,在李冒的關注下,有關陸記的消息越來越多,這陸記又辦起了團練,還又得了兩塊土地做基地。


    這陸記的動作也是迅速,團練鄉丁可能超過百人,在基地上同時施工的人數也有三四百人,加上陸記基地內的那些被叫做工人的流民、農戶,資料顯示,陸記能調動的人數可能達到六七百人之多。


    這股迅速發展起來的勢力,以李冒的實力已是不能輕易動手的。還有就是現在陸記與本地派唐家有深度的合作,那個杜知縣是力挺的,貿然動手的話,很可能會不可收拾,搞不好自己還得乖乖地走人。


    當然,李冒最忌憚的還是陸記那百餘名團練鄉丁的戰力,說不定自己統領的五百來兵丁不是對手。有這百餘名鄉丁,陸記就算是打不過,跑到山上去就更麻煩,明陽山距永陵這麽近,隻需半日就能打到城下,那時更不知如何應對了。


    而且這些鄉丁代表的可不是一個人,他們都是本地人,背後牽連出十倍的人丁都不止。


    正是因為有了這個計較,中秋賞月的邀請李冒爽快答應了,而且是以刺史身份低調地赴會,一是想跟陸少峰正麵接觸,二是看看陸少峰與本地派的關係到底如何。


    也不是沒有收獲,這陸少峰雖然與本地派的雙簧演得很默契,可最後這一出戲還是暴露出雙方的矛盾。


    李冒看出了本地派想將陸少峰推到前台,利用陸記當馬前卒的意思。這陸少峰也覺察到了這一點,心裏不爽快之下表明了自己有限合作的態度。這就很好,雙方有合作也有矛盾,李冒就可能從中生出許多事端來。


    當晚迴府後,李冒的心情還是不錯的,雖然有些憋屈,收獲還是不少的。哪想到這好心情維持不到十二個時辰,第二早上就得到報告,當夜挑釁陸記的秦家被投了炸藥包,這記警告可是直接打所有人的臉啊。


    詭異的是,就在李冒想著要借機聯合本地派馬上對陸記動手時,所有的本地派居然對陸記沒有任何的動作,而是內部咬了起來,搞得李冒判斷不出,這是不是另一場好戲。


    有了這一層考慮,再想想當夜陸記兩位當家人的舉止做派,李冒也慶幸自己當時的隱忍是明智的,如果當時翻臉,有可能最終吃虧的是自己。


    看來還是小看陸記了,很有可能當晚陸記有準備向所有人示威,還有那個一直沒有露麵的陸記老二李子強。資料上顯示,這李子強殺伐果斷,主陸記的刀兵之事,手下百多衛士戰力極強。


    想清楚了這許多,李冒再拿起家信,輕輕一歎,還真是多事之秋啊。


    李刺史這麽多的彎彎繞陸記三兄自然不知,本著不服就幹,快速發展才是硬道理這一基本原則,中秋過後,陸記就進入大建設、大發展的大幹快上新階段。


    首先是趙誌偉在加大商路拓展的同時,又雇請了兩百多戶的流民或自願加入陸記的本地破產農戶,使陸記的工人數量超過了五百人,靠陸記生活的人口總數近兩千人。可以說這近兩千人對陸記有很強的依賴,忠誠度和歸屬感還得時間檢驗。


    有這麽多人口要養活,趙誌偉那種有錢人的感覺剛剛找迴沒幾天,就發現錢都不是自己的了,不想些別的法子,很有可能忙到後來,年底一算賬,還要到找別人幾個銀錢。


    李子強也好不到哪兒去,自從在永陵城高調的轟了幾聲後,各路神仙都像沒事人一樣,出奇地安靜,讓一向以陰謀論為教科書的李子強更加不安心。


    心情不安就隻能加倍地操練手下,也時不時地催著陸少峰要加快火箭炮的研製,哪怕是最初級的,先不要搞風洞那些高科技了,發到三五百米外能炸響就行。


    陸少峰被逼得沒辦法,丟下手中一大堆的事情全力去搞大殺器。


    想起來簡單,做起來就不是那麽迴事,首先是火箭炮的炮身材料,然後是火藥,到後麵是爆炸部,都有很多難關要攻破,遠比搞火炮麻煩多了。火炮隻需解決鑄炮的難題就有初級成果,火箭炮這些難題不解決,那就是自己找死的節奏。


    難怪曆史上火炮要比能用於實戰的火箭炮,要早兩三百年大規模地用於戰爭,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老二你也別死勁地催我了,今天我們一起分分工,把難題擺出來一個個解決。”一個人能力有限,最終還是要發揮三人的能動性。


    “老三你就說困難吧,誰的困難都不少,隻要不找我要大把的銀子就行,這個現在真沒有,得讓我緩幾天才行。”趙誌偉大大咧咧地說道:“噢,還有命有一條,你想要的話就拿去。”


    “你那條老命不稀罕,還是留著自己用,你這是準備耍無賴吧。”


    陸誌偉見趙誌偉都沒心氣地開始胡攪蠻纏了,也就不廢話給三人分工:“老大你呢,我看那個中秋的月餅盒就做得不錯,這個火箭的箭體材料就用鐵皮吧,盡量搞得精致些,表麵一定要光滑,道理你也懂的,這個沒問題吧。”


    “這倒是難度不大,熱軋我都弄出來了,小批量沒問題,你給我一個尺寸和具體的要求,我還以為多大的事呢。”趙誌偉爽快地領了這個任務。


    “好吧,接下來就是老二的任務了,火箭的發射藥得單獨配比,用現成的不得一點就炸上天了,燃燒的速度得慢一些,讓火箭在飛行中能得到較長時間的加速。原理我也同樣不多講了,實物雖然沒有,電視上都見過不是。”


    “當然懂,可這個火箭燃燒過程中,彈體的總重量會變輕,這可能會影響到飛行的姿態,別發出去後像衝天炮似的亂竄,再傷到自己的話,那就好玩了。”


    李子強顯然琢磨這事有一段時間了,說到了問題的重點。


    “這個確實是大問題,所以這主要矛盾我來解決,我編了一個小程序,先用電腦來模擬一下。雖然電腦模擬的風洞一時還搞不出來,編一個小程序難度還是不大的。”


    “老三你牛,淨整一些我們看不懂的玩意。不過這彈體的直徑才十公分,是不是小了一點?我知道那個107炮都比這個還大些呢,火力不足啊。”


    趙誌偉看著研發的數據,覺得彈體才十公分,那戰鬥部才多大,又用的是黑火藥,擔心威力有限。


    李誌偉也同意這個看法,同樣表示出自己的疑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再見了,趙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芝山大公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芝山大公子並收藏再見了,趙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