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生寺坐落在白馬山上,整個寺依山而建,普通百姓從進山門開始便要一直拾階而上,每過九百台階便有一個大殿,整個寺院共有九個大殿,最上麵的萬佛殿便在千仞高的白馬山山頂,平日裏在殿外往下看,便能看見雲海與天際交接,在陽光的映襯下煞是壯觀,隻不過由於萬佛殿太過高聳,平日裏來此上香的香客寥寥無幾,絕大多數香客隻是止足於最下麵的觀音殿、羅漢堂、大雄寶殿而已。


    在萬佛殿的後殿,是化生寺平日裏掌事的高僧議事之所,今日在這後殿內隻有三個僧人在此,兩個老僧對坐在蒲團上,一個黑臉白眉的在敘述著事情,另一個須眉皆白的胖大老僧則閉目不言,手攆佛珠靜默而聽;還有一個麵紅齒白的年青僧人在胖大老僧旁雙手合十垂首而立,隻是那眼珠不時微轉看向對麵的黑臉老僧,顯然對其所說之事很感興趣。


    “師兄,這就是那悟清贈與師弟的符,”說話的正是慧承,他剛剛把昨夜發生之事給他的師兄,也是現在的化生寺方丈慧心和尚細細的講完,而後隻見他從袖中掏出一張紫色符籙遞到對麵老僧的麵前,“據他言此符以精血激發,可補足法力虧空。”


    胖大老僧睜開雙目,接過那符籙仔細看了一下,又遞還了迴去,歎道:“這方寸山的術法皆是以符籙為主,我看這乾天罡氣符符文深邃無比,感應之下有溝通天地靈氣之能,那位悟清施主沒有說大話。”


    說罷又閉了雙目,似是在迴憶著什麽,好一會兒後慢慢說道:“想當年本朝的金吾衛立司,師父和三位師叔伯前去觀禮,我與兩位師弟隨行,行至半路被那柳如風偷襲,此人的術法出神入化,隻一揮手便有三道符籙隱沒而出,全部打中師父,可歎師父天下第一等的修為,卻未等有任何反應便人事不省,直直的跌落雲頭,若不是眾師叔伯奮力搭救,又兼得那柳如風本無有殺人之意,恐怕師父當時便要成為那柳如風的手下亡魂。”


    那年青僧人聽到這裏驚愕不已,這胖大老僧是自己的師父,也是現在化生寺的方丈,那師父說的便是師祖了,師祖自己還是知道的,現已隱退後山佛陀洞中不問塵世,傳聞早在百年前便已修到肉身成聖的地步,飛升至靈山得羅漢果位,不想曾被人如此輕易擊敗。


    年青僧人來不及多想,隻聽師父又說道:“這方寸山與尋常門派有所不同,他們隻尊開山祖師菩提老祖為師,那十二字輩弟子皆是以師兄弟相稱,且那菩提老祖開山立派後也一直在方寸山中修行,據傳已有萬載,所以人皆猜菩提老祖早已得道成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依老衲看,此事十成為真,不然怎會調教出這些縱世之才,方寸山的弟子修有所成後便要下山遊曆,他們有的邪魅,有的狂妄,有的謙虛,有的謹慎,有的平和,也有的酷烈,每一個方寸山弟子的出現總是讓這世間平添幾分喧鬧,可惜……可惜……”


    慧承頓首道:“方丈師兄所言極是,我看那悟清根骨不過二十歲左右的年紀,便有此等修為,真是對那方寸山佩服的五體投地,不過更讓師弟後怕的還是那滅魔之難,方寸山如此優秀的弟子足有三百六十之眾竟被屠戮一空!就連菩提老祖也是生死不知,真不知是何等妖魔有如此本領,僅憑一己之力便幾乎滅了方寸山的道統,若這妖魔不是直直的撞進了方寸山,而是肆意在世間別處作惡,恐怕天下蒼生早已生靈塗炭了。”


    慧心和尚睜開雙眼,見一旁自己的徒弟正聽的入神,心道給這天資聰慧的徒弟長長見識,讓他及早明白這世間險惡的道理也是好的,便對師弟道:“這是天下人誰都不知道的迷案,這魔頭的跟腳無人知曉,為何要去方寸山也無人知曉,那方寸山為何拚到最後斷了道統也要誅殺此魔更是無人知曉。世人隻知方寸山自此滅魔之難後,便沒了道統傳承,世間也再無方寸山弟子遊曆行走,讓這紛擾之世少了幾分色彩。”


    年青僧人在旁聽得百爪撓心,雖然知道師父和師叔在敘事沒有自己插嘴的份,還是忍不住問道:“師父,何為‘滅魔之難’?弟子為何從未聽人說起過?”


    方丈見弟子插嘴,卻並不惱,反而笑道:“不懂就問,此乃真性情,汝當秉持之。那滅魔之難發生在二百年前,當時天降一碑,落於深海之中,從碑中跑出一絕世妖魔,尋常修士隻是近身便會被它的滔天魔氣煉化,兇惡無比,這妖魔出世之後未曾逗留,便直去了方寸山,那方寸山本是一座浮雲仙山,飄渺不定,世人皆不知其位,直到被這妖魔撕裂了護山大陣才現出端倪,那一戰……”


    方丈深歎了一口氣,沒有繼續說下去,慧承接著說道:“那一戰可謂是天崩地裂,天下有名望的修士大多到場,卻無一人能上前,隻能遠遠觀望,方寸山幾百弟子布下一座大陣困住妖魔,菩提老祖親演術法與之纏鬥,就這樣打了足足七天七夜,最終鎮殺了那個妖魔,那妖魔瀕死之際爆裂自身與方寸山玉石俱焚,困魔大陣被破,方寸山幾百弟子也俱身亡,方寸山仙山崩碎,片瓦無存,菩提老祖也不知所蹤,從此,方寸山便在世間斷了道統,至於那妖魔為何去尋方寸山的晦氣,那隻有天知曉了。”


    年青僧人又問道:“師叔,你說那個悟清不過二十餘歲,與師侄倒是差不多,為何他能有隻身滅帝屍的神通修為,是他天賦異稟,還是方寸山的道法了得?”


    慧承聽了這個問題,倒是一愣,之前因為突見方寸山傳人,心潮澎湃之下倒是忽略了這個問題,是啊!原來的方寸山弟子少說也得在山上修行個百十來年才能夠下山遊曆,這悟清不過二十來歲,怎會有如此修為?


    方丈倒是明白自己的徒弟如此說,怕是已有了比較之心,便勸誡道:“玄石,你在眾多師兄弟中雖然入門最晚,卻是最有慧根的一個,為師對你的期望也是最高,但你須知一個道理,常言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世間之大,有任何出乎意料的人與事都是正常的,比你優秀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切記不要因盲目對比而迷失本性,此非修行之本意,更非我出家之人的德行,須知水低為海,人低為王,聖者無名,大者無形,切記切記!”


    名為玄石的年青僧人知道這是師父在點播自己,施禮道:“徒弟謹遵師父教誨。”


    方丈見自己的徒兒一點即通,也是頗為滿意,問慧承道:“師弟,按你所說這悟清絕非柳如風般嗜殺,而是有大慈悲之人,那這方寸山悟清的事就不要通報全寺了,隻是告訴各院首座即可。”


    慧承和尚領命而去,方丈將玄石招到麵前耳提麵命道:“這方寸山雖多有行事乖張之輩,但幾千年來未曾真傷過我化生寺僧侶的性命,昔年我還為方寸山覆滅之事多有感歎,今日得知有方寸山傳人現世,這未嚐不是徒兒你的造化。”


    玄石驚道:“此事與我何幹?”


    方丈解釋道:“你修行的地藏三生經,是地藏王菩薩為度世間疾苦所著,你自幼在寺中長大,對這世間疾苦沒有半點自身體會,又如何修到地藏三生經的真髓?可若讓你獨自去塵世曆練,你又不知這世間的險惡,為師怕你會被奸人所害,依為師看,你不如離寺去找那悟清,你二人同去遊曆天下,若有方寸山的傳人同行,為師就安心了。”


    玄石苦著臉道:“師父說的倒是在理,可我去哪裏找那個悟清?師叔都說他的遁術高妙,無跡可尋了,天下之大,我咋去尋他?”


    方丈笑道:“萬事皆有一個‘緣’字,你與他若是有緣,哪裏都能見得,若是無緣,便是擦肩而過亦不自知,此事成與不成,便看你與他之間的緣了,為師隻是給你個建議而已,下不下山由你,尋不尋他也由你,徒兒憑本心行事即可。”


    玄石不答話,苦著臉與師父告了退,出得殿去,方丈微笑著看著自己的徒兒的背影,也是沒有任何話語。


    ……………………


    不知道自己被化生寺方丈師徒倆惦記上的悟清此時正在芒碭山內一個匆匆開辟出來的洞府中用符籙布置著一個小型陣法,十六張黃符呈八卦之行圍繞著一個棕色布袋懸空漂浮,悟清手成劍指狀,指著布袋輕喝道:“開!”


    那布袋口應聲而開,從裏麵猛的噴出一股黑陰之氣,在空中匯成一個身高丈二,蜂腰虎背,手持一柄偃月大刀,身著鎧甲的陰魂來,這陰魂渾身漆黑,隻有雙眼為血紅之色,隻知嘶吼衝撞,毫無理智,隻是被十六張黃符束縛在半空中,讓它更是暴怒的連連衝撞。


    悟清劍指一甩,一道紅符激射而出,打在陰魂身上頓時消失不見,那陰魂瞬間就停止了衝撞,如一團濃霧般漂浮在陣法裏,悟清劍指連彈,又有數張符籙射進陰魂裏,陰魂開始慢慢收縮變小,最後變得隻如手掌般大小,被悟清收入手中,悟清看著掌上的陰魂,滿意的點了點頭,手朝陣法一招,那棕色布袋便飛到他的手上,手腕一翻把陰魂放了進去。


    忙完了這些,悟清便撤了陣法,伸了伸懶腰,這幾日在魏武大帝的地宮外布置破山大陣,又在地宮內和兩個鬼物激鬥兩天未曾歇息,讓他疲憊不堪,現在悟清隻想好好的睡上一覺,在洞府外麵布置好一個簡單的警戒陣法後,他便在洞府裏麵的席地而躺,沉沉的睡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方寸遊子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育辰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育辰兄並收藏方寸遊子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