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的姐姐》是一部30+女團的偶像成長型綜藝,這個綜藝邀請了在演戲、唱歌、跳舞三個領域裏還有唱跳夢想,有成為女團成員的夢想的30歲以上的、已經有大小成就的姐姐,來從0開始,排練每一次歌舞舞台,並且像打怪通關那樣,有晉級,有淘汰,最後由網友選出他們最希望成團的幾位姐姐成團。之後這些成團的姐姐就可以有一些團隊的資源,有專門的團隊去運營,從而讓她們過上一段女團的生活,也享受熱度的福利。
我看第一期的時候,姐姐們有些都是抱著參與遊戲的心態來的,沒有打算進入這個規則,也就是沒打算把節目組的規則當迴事兒。你想啊,一些參加的對象可都是行業內已經很有地位的姐姐了,你把她當成新人練習生去支配,那人家能答應不?像寧靜姐的配合度就不高,因為實在是沒必要,她主題舞都不跳,我估計上去是覺得這個主題舞有點傻。也不換和其他同一隊的團員一樣的衣服,估計是覺得很難看。
但是第二期我就開始驚歎,節目組得逞了。因為姐姐們會因為挑戰、陪伴這些細節代入自己的情感,你們是一個團隊,你不配合就會影響到其他人,一個人的失敗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去留。一個人的不配合會讓隊友覺得你不願意融入,會傷害隊友的感情。那你配合不配合?配合。
於是負責任的大姐頭寧靜姐最後還是換了跟隊友一樣的衣服,並且覺得跟隊友穿一樣的衣服,保持一致是一件很好、很應該的事情。
對於節目組設定的這個規則,或其他規則,如果人們把它看成個東西,那它就值得被尊重,而如果你不進入他們設定的規則,那它就是個p。不過我覺得既然進入了遊戲,那就應該遵守規則、好好體驗才對。因為你進來遊戲本身,就是想要拿到屬於勝利者的果實,或者是想體驗一次追求的過程,不是嗎?而且整個流程中你的部分不再是你自己個人的部分,你的所作所為還會關聯到其他人,會影響到其他人的part——你的自我,有可能會耽誤別人。
其實我覺得最合適的狀態,是像我所感動的那些組展現的一樣,各自懷揣目的與風采,但與隊友的動作整齊劃一——嗯,或者說,與隊友的動作保持一致,但各自釋放獨特的光芒。這是我覺得比較好的狀態。
這兩期比較好笑的是伊能靜那組,伊能靜姐姐覺得自己年紀大、經驗足、專業能力特別強,麵對兩個啥也不會的小菜雞,當然要做隊長,做媽媽,竭盡所能地去幫助她們、成就他們。伊能靜姐姐給自己定了一個位,那個位上有責任——其實以前我也這樣做過,沒有想過對方是否接受這個行為,是否願意多一個媽媽,對方付出這份必須的感激是情願的還是不情願的,有些行為我做下去會不會顯得對方很弱、很沒臉——評委老師第一次隨堂測評時說,伊能靜她們組整場下來就隻看到伊能靜的時候,伊能靜姐姐泣不成聲。是吧,評委老師那麽一說,當“媽媽”的伊能靜心裏可不委屈了,她和她倆隊員之間可不有隔閡了,因為評委老師說的“隻看到她”的這句話,給人一種伊能靜她幫助其他隊員是幫助了,但是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展現自己,或者是說她的幫助其實沒那麽盡心。
然後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但是很委屈的伊能靜姐姐在這場結束,有幸進入下一次公演的時候,就開始說“我覺得自己還要多學習”,不做隊長雲雲——看到這兒我就不厚道地笑了。
其實沒關係的啦,不管怎樣都好,我們不必因為受過傷就再也不去做嚐試,如果願意,那就再來啊。如果確實不願意承擔照顧別人的角色,那就專注於表現自己就好啦。biao就biao了,咋滴?你偉大?——敢於承認自私其實也未必不是個好事。
反正伊能靜那組的伊能靜讓我覺得挺搞笑的,聽這組唱《推開世界的門》的時候,我也確實隻看到她了,她唱了兩句我就被唱哭了:
“左手的泥呀/右手的泥呀
知己的花衣裳
世界本該是你醒來的模樣
左眼的悲傷/右眼的倔強
看起來都一樣
原來你就是我自負的膽量”
——我有聽到一種,就是來自曾經失去過,絕望過,嗯,就是那種很真情實感,真的有經曆過那些事,所以歌聲裏有故事,有真實的情感隨著旋律流出,所以感動的那種感到。
而後來不是隨堂測評被老師說隻看到她自己了,公演時她的戲份就大量讓出,emmmm,我其實覺得沒有必要,大家來這邊都是公平競爭的,自私也一向屬於人們的常情常感啊。
2020.6.26
我看第一期的時候,姐姐們有些都是抱著參與遊戲的心態來的,沒有打算進入這個規則,也就是沒打算把節目組的規則當迴事兒。你想啊,一些參加的對象可都是行業內已經很有地位的姐姐了,你把她當成新人練習生去支配,那人家能答應不?像寧靜姐的配合度就不高,因為實在是沒必要,她主題舞都不跳,我估計上去是覺得這個主題舞有點傻。也不換和其他同一隊的團員一樣的衣服,估計是覺得很難看。
但是第二期我就開始驚歎,節目組得逞了。因為姐姐們會因為挑戰、陪伴這些細節代入自己的情感,你們是一個團隊,你不配合就會影響到其他人,一個人的失敗會影響整個團隊的去留。一個人的不配合會讓隊友覺得你不願意融入,會傷害隊友的感情。那你配合不配合?配合。
於是負責任的大姐頭寧靜姐最後還是換了跟隊友一樣的衣服,並且覺得跟隊友穿一樣的衣服,保持一致是一件很好、很應該的事情。
對於節目組設定的這個規則,或其他規則,如果人們把它看成個東西,那它就值得被尊重,而如果你不進入他們設定的規則,那它就是個p。不過我覺得既然進入了遊戲,那就應該遵守規則、好好體驗才對。因為你進來遊戲本身,就是想要拿到屬於勝利者的果實,或者是想體驗一次追求的過程,不是嗎?而且整個流程中你的部分不再是你自己個人的部分,你的所作所為還會關聯到其他人,會影響到其他人的part——你的自我,有可能會耽誤別人。
其實我覺得最合適的狀態,是像我所感動的那些組展現的一樣,各自懷揣目的與風采,但與隊友的動作整齊劃一——嗯,或者說,與隊友的動作保持一致,但各自釋放獨特的光芒。這是我覺得比較好的狀態。
這兩期比較好笑的是伊能靜那組,伊能靜姐姐覺得自己年紀大、經驗足、專業能力特別強,麵對兩個啥也不會的小菜雞,當然要做隊長,做媽媽,竭盡所能地去幫助她們、成就他們。伊能靜姐姐給自己定了一個位,那個位上有責任——其實以前我也這樣做過,沒有想過對方是否接受這個行為,是否願意多一個媽媽,對方付出這份必須的感激是情願的還是不情願的,有些行為我做下去會不會顯得對方很弱、很沒臉——評委老師第一次隨堂測評時說,伊能靜她們組整場下來就隻看到伊能靜的時候,伊能靜姐姐泣不成聲。是吧,評委老師那麽一說,當“媽媽”的伊能靜心裏可不委屈了,她和她倆隊員之間可不有隔閡了,因為評委老師說的“隻看到她”的這句話,給人一種伊能靜她幫助其他隊員是幫助了,但是最主要的目的還是為了展現自己,或者是說她的幫助其實沒那麽盡心。
然後不知道自己哪裏做錯了,但是很委屈的伊能靜姐姐在這場結束,有幸進入下一次公演的時候,就開始說“我覺得自己還要多學習”,不做隊長雲雲——看到這兒我就不厚道地笑了。
其實沒關係的啦,不管怎樣都好,我們不必因為受過傷就再也不去做嚐試,如果願意,那就再來啊。如果確實不願意承擔照顧別人的角色,那就專注於表現自己就好啦。biao就biao了,咋滴?你偉大?——敢於承認自私其實也未必不是個好事。
反正伊能靜那組的伊能靜讓我覺得挺搞笑的,聽這組唱《推開世界的門》的時候,我也確實隻看到她了,她唱了兩句我就被唱哭了:
“左手的泥呀/右手的泥呀
知己的花衣裳
世界本該是你醒來的模樣
左眼的悲傷/右眼的倔強
看起來都一樣
原來你就是我自負的膽量”
——我有聽到一種,就是來自曾經失去過,絕望過,嗯,就是那種很真情實感,真的有經曆過那些事,所以歌聲裏有故事,有真實的情感隨著旋律流出,所以感動的那種感到。
而後來不是隨堂測評被老師說隻看到她自己了,公演時她的戲份就大量讓出,emmmm,我其實覺得沒有必要,大家來這邊都是公平競爭的,自私也一向屬於人們的常情常感啊。
20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