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內閣和兵部動員兵力,安排糧運,但是這時,雖然忙碌非常,宮內宮外,卻一片沉靜,大家靜悄悄的等待著什麽。/。qВ5\\
大業十三年十二月初,惠妃衛貞貞臨產。
這是楊宣凝的第一個孩子,別說當事父母的心情了,更是要考慮到當時家天下的環境,這個孩子的重要性,甚至遠大於攻下幾個郡,幾乎可以和日後楊宣凝奪取洛陽,坐穩江山相當。
甚至北方就算有大戰,但是各君王都密切關注,並且派使節前來。
楊宣凝哪怕再戰功赫赫,再英明神武,如果沒有合格的孩子,那在這個世界這個時代,一切都是空。
因此,能夠不能夠正常生下孩子,能夠不能夠生下男孩,這甚至可以等同於天意。
如果生下孩子,甚至生下男孩,那就意味著得了天意,雖然讓現代人覺得可笑,但是的確可以使整個南方的臣民安下心來,提高幾點忠誠值----假如有這個忠誠值標準的話。
甚至就算在北方,許多勢力和門閥,也會增加幾分投靠的意向。
在這個氣氛下,不但設置了產室,安排了太醫小組,以及挑選出經驗豐富,合格可靠的接生婆隨時伺候著。內閣成員,甚至都在側殿等候,一個都不落。
側殿小巧而精致,不遠處就有小湖,這時雖然見不到魚戲,但是也是清波蕩漾,迴廊曲橋,相互通接,隻是這時當然沒有電燈什麽。雖是側殿,也可容數十人,因此裏麵幽暗。燈燭照得上下通明。
內閣成員與楊宣凝各坐下喝茶。“王通的啟蒙之書,已經寫就。奉上禦覽。”李播取出一本書來,奉上。
楊宣凝定了定心氣,稍取來,翻了幾頁,又合上。說著:“今日我心氣不平,無心讀之,先生可為我說來。”
現在內閣,稱唿上,已經成定製,凡是入內閣者,就是宰相,但是首相不稱姓,直接稱先生。而其它宰相加以姓,稱之為張先生趙先生等等。
“恩,我已閱讀。其問一千二百字,日常用字都有。可所謂啟蒙之書。字句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出此一本,實是大善。”李播也不推辭,說著。
“恩,王通不愧是大儒,聽說其父,王隆,也以學術見長,曾為國學博士,是否?”
“正是,王通字仲淹,祖籍祁縣,其父王隆,世代儒學,在先帝時,曾舉秀才高第,官至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專心著述《續六經》,於通化白牛溪聚徒講學,門人環堂成列,常成列,常達數百人。”李播淡淡的說著。
“王通好自求名,仿孔子作《續六經》,在河汾講學時,便以王孔子自詡。甚是華而不實,不過,這三字新經,大益於世,後世也可成名,但是此時,寡人就不取了,授國士爵,特賜五百畝田地,世襲不替,以為學術世家之延續。”楊宣凝想了想,說著:“寡人設爵,是為了延續世家,專心與技與學,而設散官,就是為了這等不可治政,但可治學之人所用,恩,如果加恩,最多授個散官就是了,你看授什麽散官?”
自秦漢以來,官級決定了特權,楊唐設製,文武分為一至九品,每品有正、次兩級,共一十八級,貴族爵位有王、郡王、公、侯、伯、子、男、國士八級。
而散官,就是有品級,有特權,但是不世襲,也不真正管政的官位,同樣有九品十八級,多半是官員退休後地職稱,或者那些治學不治政的特殊人士,目前還沒有形成什麽在職官加上散官階的事情。
文散官係統: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大夫,正二品特進光祿大夫,從二品光祿大夫,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正四品正議大夫、次四品通議大夫、正五品中散大夫,次五品奉政大夫,正六品承德議郎,次六品文林議郎,正七品上宣議郎、次七品下宣議郎,正八品上給事郎、次八品下給事郎、正九品上登仕郎,次九品下登仕郎
“王上,王通官至蜀郡司戶書佐,不過正六品,今王上可提拔為五品散官,如何?”
“甚好,就賜正五品中散大夫,賜淺緋金帶,俸祿按製為正官之一半。全本文學網”楊宣凝想了想,就下了決定。
楊唐官員,所得地俸祿包括祿米、土地、俸料三大項第一是祿米,一品八百石,從一品七百石,二品六百石,從二品五百石……從九品為三十石,都是每年供給一次,而散官減半,規定一百斤為一石,至少糧食是用不著買了。
頓了一頓,楊宣凝又說著:“翰林院審查,如文字上並無錯誤,內閣再通過,可印刷之,初版一萬冊,發放各郡作為啟蒙課程。”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地,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就在隋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本來曆史上,直到北宋,畢升才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而在宋仁宗慶曆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書,對文化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費時費工,大部頭的書往往要花費幾年地時間,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會因變形、蟲蛀、腐蝕而損壞。
明清時,木活字技術由於得到朝廷的支持,獲得空前的發展。但是銅活字已經流行於江蘇無錫、蘇州、南京一帶。因此,現在楊宣凝直接旨意,說明方法。用銅活字,雖然當時耗費很大,但是這點對國家來說。根本微不足道,分成五種字型。可滿足大部分需要,已經完成。
“王上,那其它書籍,是不是給予印刷?”魏征上前問著。
“這事先不要急,等翰林院建文書閣。先把書籍整理歸檔,再統一印刷,而且,內閣組織的新朝法令,還沒有完善,等幾年再說。”楊宣凝歎的說:“以後等新法出來,以此為政考主科。”
一國之政在於法,這點古代也知道,基本上。一部法律,前後十年時間完善,已經算了不起了。現在就是延用隋法。
見諸宰相並沒有意見,他就又說著:“寡人。取士以德。用士以才,這點是科舉原則。明年秋天,先考鄉士,至於考縣士,編寫地基本材料還沒有完成,諸卿隻要把握這點就是了。”
諸人立刻應是,連世家房玄齡也沒有異色,不由使楊宣凝充滿了歡喜。
作為一個龐大的帝國,其實通訊、生產、運輸等等技術條件都尚不足以支持帝國運轉的情況下,就必須有一個統治全國地核心思想,可以說,在古代技術條件的情況下,儒家地最大價值就是采取統一地價值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儒家的體係下成為一個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圓,使個人、家庭、宗族、國家、天下都形成了一個類似結構地簡化模型,這大大降低了統治地成本。
世界曆史上,也隻有中國采取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圓結構,使在工業革命以前、就達到自然疆界極限的巨大帝國的真正原因,而其它國家,都難以長期維持。
中國改朝換代,隻是換家天下,但是基本上文明和格局是不變,這就是儒學的作用。
現在所謂的儒家的缺點和問題,是在技術條件不足的情下,維持一個大帝國本身所造成的種種弊病,或者說,是一種必須地代價。
因此,楊宣凝明白這點後,他就決心在科舉三步驟中,第一個取鄉士,就以儒家學問為重,考的要點是,基本上能夠形成統一的思想道德內涵底子。
而取縣士地郡試,卻在取鄉士的基礎上,入得郡中朝廷立地郡學,成為生員,而且起碼必須學習二年以上,加強係統學習----基礎明算、基礎賦稅、政治原理、基本法律,儒家內容就不考了,這些內容都還需要編寫,內容不深,但是要整體上把握軍政在國家政治中地地位和運轉原理,這樣以後的官員才能有基本地概念。
縣士可授從九品到正九品之間的官職,獲得起步仕途的。
至於殿試取郡士,那就是深造了。
這就是取士以德,用士以才的原則論,幸虧這時,雖然漢武帝時獨尊儒術,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作到惟我獨尊,加上自兩漢到隋朝建立,經曆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和動亂,統治者或重視黃老思想,或推崇佛教思想,而儒家衰微,基本上不存在大勢力了,因此,根本沒有障礙可言。
哪怕是現在儒士世家,也沒有誰覺得應該官員用儒取士,畢竟在這個時代,官員用才,還是相當正常的觀念。
換句話說,儒修道德,才修法政,這是二套係統,並且加以融合。
就在閑談之中,決定了國家大政的方向,
虞綽身為禮部尚書,又說著:“倭國又遣使來我朝,朝貢,不知王上可準備接見?”
“倭國?”楊宣凝略吃了一驚,說著。
“王上,倭國是海外一國,漢光武帝時,首見記載,賜倭奴國王印綬漢委奴國王金印,後來,倭國獻生口於漢安帝,到魏時,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唿遣使朝魏。魏賜號親魏倭王,其後,女王遣使朝晉,本朝時,攻占新羅五城,初次遣使赴隋朝貢,以後多次前來朝貢。”見他吃驚,虞綽還以為他不知道,因此解釋的說著。
楊宣凝的確不知道,但是凝神聽來,原來。二百年前,日本就已經陸續侵略朝鮮半島,並且和當時朝鮮國家發生衝突。結果被百濟國打了迴去,但是隻過了五十年。又派兵侵略朝鮮半島,但是高麗不斷強大,因此日本又和高麗發生衝突。
可以說,日本此時,正是建立正規國家製度的時候。但是已經不忘記侵入大陸了,隻是到底兵弱人少,終不堪大事,但是曆次進貢,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希望和中原政權聯合起來,消滅高麗,使日本獲得到陸地上地據點。
聽明白了,楊宣凝又記得了自唐朝建立後。日本派出遣唐使節,終有唐一代,日本先後共派了十九次。
日本來唐人員中。除了官方的遣唐使節外,還有許多留學生、學問僧或隨遣唐使團、或乘商船頻繁地往返於兩國之間。
日本人甘冒鯨波之險。必定是肩負重大使命。日本學者池田溫先生在解釋唐代中日關係時便指出。日本遣唐使節的目地,就是書籍---請儒士授經。所得錢財。盡市文籍,泛海而還。
朦朧記得,日本大化改新,就差不多在這個世紀。
默然幾分,楊宣凝身為王者,自然不會意氣用事,心頓了一頓,思考一會,就說著:“寡人不日北上,請使節稍等就是,等寡人入洛陽,再接見不遲。”
又說著:“可賜住宅,並且先許之商貿,宋卿,這事就交代給你了,至於倭國所謀軍國之事,暫可不論。”
在這個時代,的確可以不把倭國放在心上。
宋師道上前,應聲說著:“王上放
楊宣凝點頭,他決定下旨錦衣衛,隨船出行,描繪海路,並且進入日本內部,結識當地人士,查知情況,這事不急,說明白點,至少十五年內不會有任何大舉動,所以調查和收買地時間,綽綽有餘。
不過,這當然不必在內閣上說。
說得了些事情,楊宣凝還是心浮氣燥,但是喝過幾杯茶後,沉吟半晌,知道此刻空想無益,又取出幾卷書來讀,室中一片靜謐,不知不覺之間,心中安靜了下來。
就見黃昏將來,突然之間,門外傳來了腳步聲,門才一開,一個女官和太醫就進來:“恭喜王上,恭喜王上,得一世子,母子平安。”
“啊!”正在讀書的楊宣凝連忙立起,這個時代,就算是官家也好,生子是很危險的事情,連帝王家也不可避免,當下就起,不過,記起規矩,這時是不許入內見得,要清洗之後,第二日才可見,因此就說著:“很好,惠妃產子有功,特提拔為賢妃,禮部祭祀太廟,告慰祖先,告謝天地,你等也各賞十兩銀子,接生婆賞二十兩,太醫賞百兩!”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臣等領旨。”頓時,內閣成員爭相向楊宣凝祝賀。在北上大戰時,王長子出生,這就等於天意,確實是值得慶賀的事,現在皇後是宋玉致、貴妃是商秀、淑妃已定是石青璿,現在惠妃衛貞貞有子,而且還是第一個兒子,晉升賢妃也是可以,現在四正妃還有德妃一個空位了。
楊宣凝立在場地,興奮的轉了幾圈,又揮揮手,讓眾位大臣依序入座,說著:“王長子出生,應該享有地各種禮儀就交給禮部了。”
已有準備的禮部尚書虞綽說著:“迴王上,賢妃所生之長子乃是庶長子,臣準備以隋製擬訂,不知規格如何?”
楊宣凝想了想,就說著:“寡人一入洛陽,就會稱帝,因此還是按照皇子的規矩來辦吧,這是皇長子,隻要不逾矩,稍稍隆重些也是應該。”
在場的人,都早已經知道此事,因此說著:“臣等明白。”
隻有宋師道默然不言,楊宣凝對衛貞貞可以說是相當寵愛,又先生下皇子,並且晉為四妃之一,四妃雖然不是皇後,但是也極其尊貴,有資格競爭大統,宋玉致必須要在幾年內生下皇子,才算地位鞏固,心中尋思要以後提醒。
楊宣凝又說著:“寡人長子出生,可賞三軍酒食,也可壯其士氣,罪犯等人,可大赦一等,以示福德。”
楊宣凝不會徹底赦免,隻會減免一等,比如殺頭的,可免死罪,而其它罪行同樣減少一等,當然,一些特殊的謀反罪不在此列。
“臣等領旨。”李播等人也覺得理所當然,應聲說著。
消息傳出,頓時賀喜的奏章不計其數,而軍心民心士心都為之大震,天下獲得消息的群雄,都暗中苦惱,又派遣使者前去慶賀。
要知道,楊宣凝白手起家,幾年內卷席南方,無論是誰,無論是仇恨還是羨慕,都不得不承認他的才能,但是大家都認為,楊宣凝地致命弱點就是家族不興,特別是沒有兒子,隻要他出意外,在家天下的體係中,就等於全局崩潰,許多本想投靠的官員和家族,因此就有顧忌。
而這一子,在這時出生,幾等於天命地風向標,就算比不上傳國玉璽,也可與楊公寶藏的政治意義相比。
最新全本:、、、、、、、、、、
</p>
?內閣和兵部動員兵力,安排糧運,但是這時,雖然忙碌非常,宮內宮外,卻一片沉靜,大家靜悄悄的等待著什麽。/。qВ5\\
大業十三年十二月初,惠妃衛貞貞臨產。
這是楊宣凝的第一個孩子,別說當事父母的心情了,更是要考慮到當時家天下的環境,這個孩子的重要性,甚至遠大於攻下幾個郡,幾乎可以和日後楊宣凝奪取洛陽,坐穩江山相當。
甚至北方就算有大戰,但是各君王都密切關注,並且派使節前來。
楊宣凝哪怕再戰功赫赫,再英明神武,如果沒有合格的孩子,那在這個世界這個時代,一切都是空。
因此,能夠不能夠正常生下孩子,能夠不能夠生下男孩,這甚至可以等同於天意。
如果生下孩子,甚至生下男孩,那就意味著得了天意,雖然讓現代人覺得可笑,但是的確可以使整個南方的臣民安下心來,提高幾點忠誠值----假如有這個忠誠值標準的話。
甚至就算在北方,許多勢力和門閥,也會增加幾分投靠的意向。
在這個氣氛下,不但設置了產室,安排了太醫小組,以及挑選出經驗豐富,合格可靠的接生婆隨時伺候著。內閣成員,甚至都在側殿等候,一個都不落。
側殿小巧而精致,不遠處就有小湖,這時雖然見不到魚戲,但是也是清波蕩漾,迴廊曲橋,相互通接,隻是這時當然沒有電燈什麽。雖是側殿,也可容數十人,因此裏麵幽暗。燈燭照得上下通明。
內閣成員與楊宣凝各坐下喝茶。“王通的啟蒙之書,已經寫就。奉上禦覽。”李播取出一本書來,奉上。
楊宣凝定了定心氣,稍取來,翻了幾頁,又合上。說著:“今日我心氣不平,無心讀之,先生可為我說來。”
現在內閣,稱唿上,已經成定製,凡是入內閣者,就是宰相,但是首相不稱姓,直接稱先生。而其它宰相加以姓,稱之為張先生趙先生等等。
“恩,我已閱讀。其問一千二百字,日常用字都有。可所謂啟蒙之書。字句流暢,樸實無華。深入淺出,情真意切,三字一句的韻文極易成誦,出此一本,實是大善。”李播也不推辭,說著。
“恩,王通不愧是大儒,聽說其父,王隆,也以學術見長,曾為國學博士,是否?”
“正是,王通字仲淹,祖籍祁縣,其父王隆,世代儒學,在先帝時,曾舉秀才高第,官至蜀郡司戶書佐、蜀王侍讀。專心著述《續六經》,於通化白牛溪聚徒講學,門人環堂成列,常成列,常達數百人。”李播淡淡的說著。
“王通好自求名,仿孔子作《續六經》,在河汾講學時,便以王孔子自詡。甚是華而不實,不過,這三字新經,大益於世,後世也可成名,但是此時,寡人就不取了,授國士爵,特賜五百畝田地,世襲不替,以為學術世家之延續。”楊宣凝想了想,說著:“寡人設爵,是為了延續世家,專心與技與學,而設散官,就是為了這等不可治政,但可治學之人所用,恩,如果加恩,最多授個散官就是了,你看授什麽散官?”
自秦漢以來,官級決定了特權,楊唐設製,文武分為一至九品,每品有正、次兩級,共一十八級,貴族爵位有王、郡王、公、侯、伯、子、男、國士八級。
而散官,就是有品級,有特權,但是不世襲,也不真正管政的官位,同樣有九品十八級,多半是官員退休後地職稱,或者那些治學不治政的特殊人士,目前還沒有形成什麽在職官加上散官階的事情。
文散官係統:從一品開府儀同三司大夫,正二品特進光祿大夫,從二品光祿大夫,正三品金紫光祿大夫、從三品銀青光祿大夫、正四品正議大夫、次四品通議大夫、正五品中散大夫,次五品奉政大夫,正六品承德議郎,次六品文林議郎,正七品上宣議郎、次七品下宣議郎,正八品上給事郎、次八品下給事郎、正九品上登仕郎,次九品下登仕郎
“王上,王通官至蜀郡司戶書佐,不過正六品,今王上可提拔為五品散官,如何?”
“甚好,就賜正五品中散大夫,賜淺緋金帶,俸祿按製為正官之一半。全本文學網”楊宣凝想了想,就下了決定。
楊唐官員,所得地俸祿包括祿米、土地、俸料三大項第一是祿米,一品八百石,從一品七百石,二品六百石,從二品五百石……從九品為三十石,都是每年供給一次,而散官減半,規定一百斤為一石,至少糧食是用不著買了。
頓了一頓,楊宣凝又說著:“翰林院審查,如文字上並無錯誤,內閣再通過,可印刷之,初版一萬冊,發放各郡作為啟蒙課程。”自從漢朝發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地,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因此就在隋朝,發明了雕版印刷術。
本來曆史上,直到北宋,畢升才發明了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而在宋仁宗慶曆年間製成了膠泥活字。雕版印刷一版能印幾百部甚至幾千部書,對文化的傳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刻板費時費工,大部頭的書往往要花費幾年地時間,存放版片又要占用很大的地方,而且常會因變形、蟲蛀、腐蝕而損壞。
明清時,木活字技術由於得到朝廷的支持,獲得空前的發展。但是銅活字已經流行於江蘇無錫、蘇州、南京一帶。因此,現在楊宣凝直接旨意,說明方法。用銅活字,雖然當時耗費很大,但是這點對國家來說。根本微不足道,分成五種字型。可滿足大部分需要,已經完成。
“王上,那其它書籍,是不是給予印刷?”魏征上前問著。
“這事先不要急,等翰林院建文書閣。先把書籍整理歸檔,再統一印刷,而且,內閣組織的新朝法令,還沒有完善,等幾年再說。”楊宣凝歎的說:“以後等新法出來,以此為政考主科。”
一國之政在於法,這點古代也知道,基本上。一部法律,前後十年時間完善,已經算了不起了。現在就是延用隋法。
見諸宰相並沒有意見,他就又說著:“寡人。取士以德。用士以才,這點是科舉原則。明年秋天,先考鄉士,至於考縣士,編寫地基本材料還沒有完成,諸卿隻要把握這點就是了。”
諸人立刻應是,連世家房玄齡也沒有異色,不由使楊宣凝充滿了歡喜。
作為一個龐大的帝國,其實通訊、生產、運輸等等技術條件都尚不足以支持帝國運轉的情況下,就必須有一個統治全國地核心思想,可以說,在古代技術條件的情況下,儒家地最大價值就是采取統一地價值觀。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在儒家的體係下成為一個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圓,使個人、家庭、宗族、國家、天下都形成了一個類似結構地簡化模型,這大大降低了統治地成本。
世界曆史上,也隻有中國采取大圈套小圈地同心圓結構,使在工業革命以前、就達到自然疆界極限的巨大帝國的真正原因,而其它國家,都難以長期維持。
中國改朝換代,隻是換家天下,但是基本上文明和格局是不變,這就是儒學的作用。
現在所謂的儒家的缺點和問題,是在技術條件不足的情下,維持一個大帝國本身所造成的種種弊病,或者說,是一種必須地代價。
因此,楊宣凝明白這點後,他就決心在科舉三步驟中,第一個取鄉士,就以儒家學問為重,考的要點是,基本上能夠形成統一的思想道德內涵底子。
而取縣士地郡試,卻在取鄉士的基礎上,入得郡中朝廷立地郡學,成為生員,而且起碼必須學習二年以上,加強係統學習----基礎明算、基礎賦稅、政治原理、基本法律,儒家內容就不考了,這些內容都還需要編寫,內容不深,但是要整體上把握軍政在國家政治中地地位和運轉原理,這樣以後的官員才能有基本地概念。
縣士可授從九品到正九品之間的官職,獲得起步仕途的。
至於殿試取郡士,那就是深造了。
這就是取士以德,用士以才的原則論,幸虧這時,雖然漢武帝時獨尊儒術,但是實際上根本沒有作到惟我獨尊,加上自兩漢到隋朝建立,經曆了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和動亂,統治者或重視黃老思想,或推崇佛教思想,而儒家衰微,基本上不存在大勢力了,因此,根本沒有障礙可言。
哪怕是現在儒士世家,也沒有誰覺得應該官員用儒取士,畢竟在這個時代,官員用才,還是相當正常的觀念。
換句話說,儒修道德,才修法政,這是二套係統,並且加以融合。
就在閑談之中,決定了國家大政的方向,
虞綽身為禮部尚書,又說著:“倭國又遣使來我朝,朝貢,不知王上可準備接見?”
“倭國?”楊宣凝略吃了一驚,說著。
“王上,倭國是海外一國,漢光武帝時,首見記載,賜倭奴國王印綬漢委奴國王金印,後來,倭國獻生口於漢安帝,到魏時,邪馬台國女王卑彌唿遣使朝魏。魏賜號親魏倭王,其後,女王遣使朝晉,本朝時,攻占新羅五城,初次遣使赴隋朝貢,以後多次前來朝貢。”見他吃驚,虞綽還以為他不知道,因此解釋的說著。
楊宣凝的確不知道,但是凝神聽來,原來。二百年前,日本就已經陸續侵略朝鮮半島,並且和當時朝鮮國家發生衝突。結果被百濟國打了迴去,但是隻過了五十年。又派兵侵略朝鮮半島,但是高麗不斷強大,因此日本又和高麗發生衝突。
可以說,日本此時,正是建立正規國家製度的時候。但是已經不忘記侵入大陸了,隻是到底兵弱人少,終不堪大事,但是曆次進貢,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希望和中原政權聯合起來,消滅高麗,使日本獲得到陸地上地據點。
聽明白了,楊宣凝又記得了自唐朝建立後。日本派出遣唐使節,終有唐一代,日本先後共派了十九次。
日本來唐人員中。除了官方的遣唐使節外,還有許多留學生、學問僧或隨遣唐使團、或乘商船頻繁地往返於兩國之間。
日本人甘冒鯨波之險。必定是肩負重大使命。日本學者池田溫先生在解釋唐代中日關係時便指出。日本遣唐使節的目地,就是書籍---請儒士授經。所得錢財。盡市文籍,泛海而還。
朦朧記得,日本大化改新,就差不多在這個世紀。
默然幾分,楊宣凝身為王者,自然不會意氣用事,心頓了一頓,思考一會,就說著:“寡人不日北上,請使節稍等就是,等寡人入洛陽,再接見不遲。”
又說著:“可賜住宅,並且先許之商貿,宋卿,這事就交代給你了,至於倭國所謀軍國之事,暫可不論。”
在這個時代,的確可以不把倭國放在心上。
宋師道上前,應聲說著:“王上放
楊宣凝點頭,他決定下旨錦衣衛,隨船出行,描繪海路,並且進入日本內部,結識當地人士,查知情況,這事不急,說明白點,至少十五年內不會有任何大舉動,所以調查和收買地時間,綽綽有餘。
不過,這當然不必在內閣上說。
說得了些事情,楊宣凝還是心浮氣燥,但是喝過幾杯茶後,沉吟半晌,知道此刻空想無益,又取出幾卷書來讀,室中一片靜謐,不知不覺之間,心中安靜了下來。
就見黃昏將來,突然之間,門外傳來了腳步聲,門才一開,一個女官和太醫就進來:“恭喜王上,恭喜王上,得一世子,母子平安。”
“啊!”正在讀書的楊宣凝連忙立起,這個時代,就算是官家也好,生子是很危險的事情,連帝王家也不可避免,當下就起,不過,記起規矩,這時是不許入內見得,要清洗之後,第二日才可見,因此就說著:“很好,惠妃產子有功,特提拔為賢妃,禮部祭祀太廟,告慰祖先,告謝天地,你等也各賞十兩銀子,接生婆賞二十兩,太醫賞百兩!”
“恭喜皇上,賀喜皇上,臣等領旨。”頓時,內閣成員爭相向楊宣凝祝賀。在北上大戰時,王長子出生,這就等於天意,確實是值得慶賀的事,現在皇後是宋玉致、貴妃是商秀、淑妃已定是石青璿,現在惠妃衛貞貞有子,而且還是第一個兒子,晉升賢妃也是可以,現在四正妃還有德妃一個空位了。
楊宣凝立在場地,興奮的轉了幾圈,又揮揮手,讓眾位大臣依序入座,說著:“王長子出生,應該享有地各種禮儀就交給禮部了。”
已有準備的禮部尚書虞綽說著:“迴王上,賢妃所生之長子乃是庶長子,臣準備以隋製擬訂,不知規格如何?”
楊宣凝想了想,就說著:“寡人一入洛陽,就會稱帝,因此還是按照皇子的規矩來辦吧,這是皇長子,隻要不逾矩,稍稍隆重些也是應該。”
在場的人,都早已經知道此事,因此說著:“臣等明白。”
隻有宋師道默然不言,楊宣凝對衛貞貞可以說是相當寵愛,又先生下皇子,並且晉為四妃之一,四妃雖然不是皇後,但是也極其尊貴,有資格競爭大統,宋玉致必須要在幾年內生下皇子,才算地位鞏固,心中尋思要以後提醒。
楊宣凝又說著:“寡人長子出生,可賞三軍酒食,也可壯其士氣,罪犯等人,可大赦一等,以示福德。”
楊宣凝不會徹底赦免,隻會減免一等,比如殺頭的,可免死罪,而其它罪行同樣減少一等,當然,一些特殊的謀反罪不在此列。
“臣等領旨。”李播等人也覺得理所當然,應聲說著。
消息傳出,頓時賀喜的奏章不計其數,而軍心民心士心都為之大震,天下獲得消息的群雄,都暗中苦惱,又派遣使者前去慶賀。
要知道,楊宣凝白手起家,幾年內卷席南方,無論是誰,無論是仇恨還是羨慕,都不得不承認他的才能,但是大家都認為,楊宣凝地致命弱點就是家族不興,特別是沒有兒子,隻要他出意外,在家天下的體係中,就等於全局崩潰,許多本想投靠的官員和家族,因此就有顧忌。
而這一子,在這時出生,幾等於天命地風向標,就算比不上傳國玉璽,也可與楊公寶藏的政治意義相比。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