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林石早在8000年前興隆窪文化時期就被發現,此後在紅山文化時期、遼·契丹文化時期、蒙元文化時期等各個曆史時期均有重要的巴林石器物出現。


    800多年前,巴林石作為貢品進奉朝廷,被成吉思汗稱為“天賜之石”。


    巴林雞血石產於內蒙古巴林右旗。


    巴林右旗地處大興安嶺支脈西段的朝魯吐壩、烏蘭壩南麓,雞血石地子細潤,透明度好、硬度較高,以凍地為主,不含“砂釘”,有“北地”之稱,其血狀大多呈豬血並帶有血絲和黃肉,以靈性多變著稱。


    巴林石與福建壽山石、浙江昌化石、浙江青田石並稱為“中國四大印石”。


    巴林雞血石質理較細潤,有玉肌感,不透明,少量微透明,較易為人們接受。


    雞血石血一般在陽光下看有流動性的感覺,就是像流水白雲的感覺,有生命的氣息,很有靈性的!這也是人們喜歡雞血石的原因!


    這也是辨別巴林雞血石真假的重要特征!這也是造假者以科技水平不能製造的!


    巴林石品種相當豐富,主要與壽山、青田、昌化等石在巴林石中都有相似原石。


    一望無際的內蒙古草原上,李一帆和請來的向導,兩人兩騎縱馬馳騁!


    草原上已經沒有了野花和綠草,枯黃的草葉子在晚秋的吹拂下,搖曳著迎接即將到來的寒冬。


    巴林右旗地處西拉沐淪河北岸、大興安嶺南段山地,版圖形狀為北與東南兩端小、西南部凸出、東北部凹進,呈“蝶”形,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海拔1700米到東南海拔400米逐漸傾斜。北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地,南部為平原區。


    巴林右旗北部為山地,中部為丘陵,南部為平原區。旗北界與錫林郭勒盟西烏珠穆沁旗接壤,南以西拉沐淪河為界與翁牛特旗相望,東與巴林左旗、阿魯科爾沁毗鄰,西與林西縣相連。


    離開遼寧岫岩縣的李一帆,來到巴林右旗當天,就找牧民租借一匹馬,找一個熟悉雞血石礦地置的人做向導,跟著他在草原跑了一天,才來到出產巴林雞血石的地方。


    日本侵華時期,日本人覬覦我國的巴林石資源,曾令當時的偽滿公署,雇傭勞工探礦采石,得石頗豐。


    聘請當地高手工匠,加工成圖章、墨盒之類的物件,運往日本,至今被東洋人視為珍品。


    現在是六四年冬天,巴林雞血石隻聞其名不見其身。


    在附近牧民和當地居民之間輾轉尋找三天,隻買到五十多斤雞血石,看來大批囤積雞血石的計劃落空了。


    隻好打馬在挖掘雞血石的礦坑周圍好好看看,也算不虧來巴林右旗大草原跑一趟。


    礦坑外堆放著許多的礦石碎片,可能是礦石中含雞血色斑塊太少而導致大量拋棄了,隨便丟在山坡下。


    李一帆以後世的眼光,檢查這些廢礦石,大多都是可以稱為上品,或者是珍品的雞血石原礦石。


    雞血石的裏麵含有辰砂(朱砂)、石英、方解石、輝銻礦、地開石、高嶺石、白雲石等礦物,且大部分含硫化汞等多種成份,以及硫化物以及矽酸鹽礦物。


    雞血石是由“地”和“血”兩部分組成,一般認為“血”的礦物成分主要是辰砂。“地“的成分以地開石為主,也含有相當量的高嶺石、明礬石、埃洛石、石英、黃鐵礦等。


    據地質科學測定,巴林石的形成是火山活動引起地質作用和物理變化的結果。


    在距今1.37億年的晚侏羅紀時期,巴林石礦區處於白音沙那火山盆地南部邊緣的火山中,火山岩漿圍繞火山通道呈半環形分布,經過多次旋迴、瀑發、流溢、侵入、沉積、疊加、蝕變,形成了高嶺石、地開石、石英岩、明礬等礦化礦脈,從而體現了多樣性的特征。


    後世對雞血石的劃分標準為鮮紅色、朱紅、暗紅等顏色,呈塊狀、條帶狀、星點狀分布,有不透明、微透明、半透明等質地。


    在巴林石中,凡含有硫化汞即帶有雞血者,不分地、色、質,均歸此類,並按質地、顏色等以紅命名。


    比如:石頭外表全部被雞血所覆蓋的,稱為“大紅袍”;


    頂部有紅色,身體部分的石質通透似肉凍的,稱為“鶴頂紅”;


    石頭上有紅、黑、白(或黃)三種顏色相伴而生的,因為與《三國演義》中的劉備、關羽、張飛的臉譜相契合,所以被稱為“劉、關、張”或“桃園三結義”。


    此外,還有芙蓉紅、水草紅、三彩紅、夕陽紅等等。


    以前覺得是廢料的礦石,隨便就扔在礦口風吹日曬,今後就很快因為炒作和稀缺資源的影響,轉眼就身價倍增,一石難求!


    李一帆用了三天時間,對礦脈帶上十數個礦口的廢料堆翻找一遍,哈哈,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昨日的廢料,今日的材料,明日就是瑰寶!


    本以為要空手而歸,卻不知道會意外在雞血石礦口,廢料堆裏收獲滿滿!


    明天就離開東北了,過了山海關就算迴到家了。


    四九城柏樹胡同,我李一帆離開五年時間了。


    自己下鄉插隊當知青,在安平縣紅旗鎮劉家窩棚,已經生活了五年時間了,日月輪轉,歲月如梭,時間如白駒過隙,瞬息萬裏。


    燕京柏樹胡同,在那裏,有自己生活十年時間的家,也是養父養母的家!


    五歲時開始養父帶自己入住,十五歲就報名十六歲,離開柏樹胡同,下鄉到東北鬆嫩平原的靠山屯生活。


    五歲之前自己的家,已經沒有了。


    家人都在不知道哪裏去了,隻聽說第一站準備到香江投親!


    生活十年的家,還是要迴去看看。


    隻為永遠難以忘卻的記憶!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小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小船並收藏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