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從吉林市北郊大路上,四架馬車朝著正北方向,飛速前進。
晚上到達的目的地是舒蘭市,舒蘭市是吉林省轄縣級市,由吉林市代管。舒蘭市位於吉林省的中北部,南接吉林市,北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隔鬆花江與吉林省長春市相望,周邊分別與吉林省蛟河市、九台區、榆樹市以及黑龍江省五常市接壤。
在舒蘭市北關大路邊,一家大車店休息一晚,馬車停放在大車店內,八匹馬委托大車店晚上要精心照料,好草好料細心喂養。
晚飯在大車店裏的飯館吃的,是舒蘭特色菜燒燈碗、白肉血腸、悠悠火燒、清蒸白魚、砂鍋老豆腐、舒蘭烤魚、蘑菇燉小雞、鐵鍋燉河魚八個特色菜,要了一筐貼餅子做主食。
燒燈碗又稱宮廷燒燈碗,是以新鮮豬血和豬腸為原料製作而成。製作時將豬腸清洗幹淨,一頭紮緊,把新鮮的豬血稍加工後,灌入豬腸中,灌好後,將口紮結實,開水下鍋,煮至血腸浮起,撈出,放入冷水中冷卻即可。
白肉血腸中白肉薄如紙帛,色白有光,味美異香,吃起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鬆軟鮮嫩,血腸脆嫩綿軟,熱湯鮮香味醇,佐料五味俱全,冬用不冷,夏用不熱,膾炙人口。
筱筱火勺又稱“叉子火勺”,選細嫩牛肉、大蔥、鮮薑、香油和餡,用稍有顆粒的沙子麵做皮,出鍋的火勺外焦裏嫩,香酥可口,聞則香味撲鼻,食之肥而不膩,是吉林傳統的地方風味。
清蒸白魚是吉林的名菜之一,清朝時曾被列為貢品。
清蒸白魚有二種做法,高級盛宴以食湯取其鮮汁為主,魚肉細膩無鹹淡味。
另一種是以食魚肉為主,清蒸時使湯汁入魚體內,屬於蒸之法。兩種做法,均需鮮活魚。
砂鍋老豆腐先將豆腐經旺火沸氣蒸出蜂窩狀,然後涼透擠出水分,改刀成塊與熟雞肉絲、海參、火腿、蘑菇、冬筍丁等放入砂鍋雞湯中燒開後改用慢火燉,用精鹽、味精調口,待豆腐入味後,放入熟豌豆,淋香油出鍋即可。
舒蘭烤魚屬於燒烤類食品,調料都是常有的食材,隻是需要舒蘭本地的一種細鱗特色河魚烤製,所以風味更是獨特。
蘑菇燉小雞和鐵鍋燉大鵝做法和東北地區的燉煮方法一樣,相比較而言就是選用本地優質食材,常用加工方法和原料,隻是主要食材出自本地,方顯的更加新鮮和獨特!
次日清晨,四架馬車離開舒蘭,繼續向北方沿著大路一路疾馳。舒蘭到五常不到一百公裏,幾個小時就趕到五常休息了!
“五常”原名“歡喜嶺”,清鹹豐四年(1854年)設“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所以取其“三綱五常”之意,得名“五常”。
到了五常市必須吃一頓五常米飯,絕對是正宗的五常大米,不會有假冒偽劣的食材出現。五常大米是中國著名的優質大米之一,也是五常市的標誌性農產品。
其種植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米粒飽滿、色澤晶瑩、口感柔軟,營養豐富,被譽為“米中之王”。
要了八道五常特色菜肴,第一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狗肉火鍋,狗肉火鍋是東北地區的傳統美食之一,五常市的狗肉火鍋也頗有名氣。狗肉鮮嫩多汁,口感醇厚,搭配蔬菜、豆腐等食材,營養豐富,味道獨特。
第二個是涮羊肉,涮羊肉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之一,也是五常市的一大特色。羊肉片鮮嫩可口,搭配各種調料和蔬菜,口感鮮美,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第三個菜是炒栗子,炒栗子是五常市的傳統小吃之一,曆史悠久。選用當地優質的栗子,炒至外皮酥脆,內裏綿軟,口感香甜,是秋季常見的零食之一。
第四個菜是紅腸,也是當地人喜愛的一種下酒菜。選用豬肉、牛肉等優質食材,加入多種調料製作而成,口感鮮美,風味獨特。
第五個菜是素菜豆腐腦,營養豐富、清淡可口的佳肴。選用黃豆磨製成豆漿,經過凝固、蒸製等工藝,製成細膩柔軟的豆腐腦,再加入各種調料食用。
第六個鐵鍋燉大鵝,選用五常當地飼養的大鵝,搭配多種調料和香料,用鐵鍋慢燉至熟爛入味,口感鮮美,是一道冬季的暖身菜品。
第七道菜炸雞架,選用豬肉、雞肉等食材,加入多種調料醃製後炸至金黃色,口感香脆可口,是夜市常見的零食之一。
第八道五常傳統民間小吃酸菜白肉,是五常市人們常吃的一道特色菜品。
選用酸菜、豬肉等食材,加入薑、蒜、辣椒等調料煮製而成,口感酸爽開胃,是冬季的一道暖身菜品。
當天晚上住在五常北關大車店,第二天早晨,四架馬車八匹駿馬,黎明時分就離開了五常,朝著西北方向,走二百六十裏左右就迴到哈爾市了!
哈爾市地名最早出現於清政府地方管理的檔案中,1644年清軍入關後,哈爾市地區屬吉林將軍所轄的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統管轄。
關於其名稱的語言族屬和釋義,自清末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普遍認定為滿語“曬網場”。
1980年,哈爾市為女真語“阿勒錦”,漢譯“榮譽”“光榮”說問世後,又出現了其他說法。
一說哈爾市為滿語“塔爾渾托渾”,漢譯的意思是“黑水江灣”,又可以翻譯成“哈喇江灣”;
二說哈爾市為滿語“扁島”;
三說哈爾市為蒙古語,漢譯是“平地”;
四說哈爾市是滿語,漢譯“官渡口”;
五說哈爾市為女真語“哈爾溫”,漢譯“天鵝”等;莫衷一是、諸說並存、百人百口。
晚上天剛黑的時間,四架馬車就趕到哈爾市北關,李一帆來采購原材料時常駐的大車店,進入大車店,馬上辦理手續入住。
長途跋涉非常辛苦,明天休息一天,不走了!
後天早上再走。
連續五天高速趕路,人困馬乏,崎嶇不平的道路,顛簸的馬車,風吹日曬,好在不是冬季,也還在沒有下雨,一路順風,離開吉省,迴到哈爾市。
李一帆已經多次來哈爾市購買原材料,相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一點,就每人給二十塊錢,自己出門尋找個人喜歡的食物,自由活動。
李一帆和瑪奴延一起,找到一家製作哈爾市美食鍋包肉的餐館,兩人一起站在在 廚房裏,跟著大廚學習製作東北美食鍋包。
隻見大廚先準備上好的豬裏脊,一斤左右就可以,給它切成筷子厚度的大片,因為切薄了的話,後期一炸就會縮在一起了,用清水給它衝洗幹淨,把豬肉的血水給它泡出來,起到去腥的目的,涮幹水分,方便入味兒。
接著就開始醃製,放入一勺鹽,來一勺料酒去腥,然後放入跟肉等量的土豆澱粉,肉一斤就放一斤的澱粉,而且大廚還特別提出澱粉盡量選擇土豆澱粉,因為土豆澱粉它的粘性比較大,炸出來的肉塊外麵有一層硬殼,吃起來口感更好。
準備一杯清水,不停的抓拌這個裏脊肉,分次少量的倒入肉中,然後倒入一勺的食用油,豆油最好。
這樣做的目的,第一可以鎖住肉的水分,炸出來的肉更嫩,第二可以讓土豆粉更好的掛在肉上,炸出來的顏色也比較金黃,這是炸鍋包肉成不成功關鍵的一點,然後抓拌均勻。
切點蔥薑絲兒,胡蘿卜絲,香菜段、蒜片備用。
鍋裏放油,五成油溫,一片一片的下入肉片,下的的數量不要太多,分兩次炸,有肉片表麵全部凝固的時候,再翻動兩下,給它撈出來,等油溫再高一些再下入肉片複炸一遍,全程大火,這樣炸出外酥裏嫩,口感特別好吃。
不斷的用勺子翻拌觀察顏色變化,防止炸糊,炸至金黃和紅色撈出控油。
鍋內少留點油,放入蔥薑蒜煸炒出香味,倒入一勺白醋,再倒入一大勺白糖,老抽調一下顏色,熬製起大泡,放入炸好的裏脊肉,胡蘿卜絲,香菜段,翻炒出鍋。
東北名吃鍋包肉製作完成,李一帆和瑪奴延一邊吃著,一邊商量著這次迴家了也學著做做試試。
眼看千遍不如自己動手製作一遍,不能一看就會,迴家自己一做就廢!
瑪奴延已經和李一帆一起生活一年多了,剛到李一帆的地窨子的當天晚上,媽媽安布倫就鼓動瑪奴延到李一帆的炕上睡覺,十六歲花季少女要和近二十歲的下鄉知青晚上睡在一個炕上,讓李一帆口幹舌燥地解釋了大半夜,才讓十五六歲就結婚生孩子的安布倫明白,太早結婚了對少女的身心健康都有影響,最佳結婚年齡最少要在二十歲以後。
一年時間來,在一起幹活,一起吃飯,一起打獵,瑪奴延也在努力學習認字算數,目前已經擁有獨立完成收購山野菜換購苞米的的計算和完成交易。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
要知道鄂倫春民族是常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遊獵民族,千百年來,隻有獨特的鄂倫春語言,卻沒有形成文字!今天,終於走出了深山老林,那就要快速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知識就是走入人類文明的階梯!
靠山屯小學開學的時候,李一帆還動員瑪奴延去係統、專業的學習幾年時間,瑪奴延死活都不願意最後隻好做吧!
要是按照安布倫和莫日根兄妹和烏恰兒、果欽他們的心願,春節期間兩人就已經結婚住在一起了,要是順利的話搞不好現在,就已經是抱著兩個人的孩子的爸爸媽媽了。
這些習俗本來就是人口稀少,生活在大森林裏鄂倫春民族的習慣,比這更小結婚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李一帆是重生人士,已經接受過後世豐富地科學知識和生活習慣,隻有堅持嬌妻養成計劃,慢慢地等三四年以後再說吧!
十五六歲時就結婚生孩子的事,想一想就已經有一點違和了!
何況李一帆的腦海裏可是有著七十歲的靈魂!
難道咱們也來一首“十七新娘七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前朝幽默嗎?
李一帆真的下不去手呀!
李一帆利用這一次的機會,領著莫日根到所有以前進貨的地方,熟悉了進貨的商家、價格、品種,為以後進貨和賣貨都由莫日根負責做好準備!
李帆和莫日根兩人一起,又來到哈爾市的黑市市場上,找到了外號馬臉的馬常有,為以後,俄倫村民族特色小隊家庭作坊生產出來的商品,在哈爾市黑市上銷售找好出路!
晚上到達的目的地是舒蘭市,舒蘭市是吉林省轄縣級市,由吉林市代管。舒蘭市位於吉林省的中北部,南接吉林市,北聯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西隔鬆花江與吉林省長春市相望,周邊分別與吉林省蛟河市、九台區、榆樹市以及黑龍江省五常市接壤。
在舒蘭市北關大路邊,一家大車店休息一晚,馬車停放在大車店內,八匹馬委托大車店晚上要精心照料,好草好料細心喂養。
晚飯在大車店裏的飯館吃的,是舒蘭特色菜燒燈碗、白肉血腸、悠悠火燒、清蒸白魚、砂鍋老豆腐、舒蘭烤魚、蘑菇燉小雞、鐵鍋燉河魚八個特色菜,要了一筐貼餅子做主食。
燒燈碗又稱宮廷燒燈碗,是以新鮮豬血和豬腸為原料製作而成。製作時將豬腸清洗幹淨,一頭紮緊,把新鮮的豬血稍加工後,灌入豬腸中,灌好後,將口紮結實,開水下鍋,煮至血腸浮起,撈出,放入冷水中冷卻即可。
白肉血腸中白肉薄如紙帛,色白有光,味美異香,吃起來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鬆軟鮮嫩,血腸脆嫩綿軟,熱湯鮮香味醇,佐料五味俱全,冬用不冷,夏用不熱,膾炙人口。
筱筱火勺又稱“叉子火勺”,選細嫩牛肉、大蔥、鮮薑、香油和餡,用稍有顆粒的沙子麵做皮,出鍋的火勺外焦裏嫩,香酥可口,聞則香味撲鼻,食之肥而不膩,是吉林傳統的地方風味。
清蒸白魚是吉林的名菜之一,清朝時曾被列為貢品。
清蒸白魚有二種做法,高級盛宴以食湯取其鮮汁為主,魚肉細膩無鹹淡味。
另一種是以食魚肉為主,清蒸時使湯汁入魚體內,屬於蒸之法。兩種做法,均需鮮活魚。
砂鍋老豆腐先將豆腐經旺火沸氣蒸出蜂窩狀,然後涼透擠出水分,改刀成塊與熟雞肉絲、海參、火腿、蘑菇、冬筍丁等放入砂鍋雞湯中燒開後改用慢火燉,用精鹽、味精調口,待豆腐入味後,放入熟豌豆,淋香油出鍋即可。
舒蘭烤魚屬於燒烤類食品,調料都是常有的食材,隻是需要舒蘭本地的一種細鱗特色河魚烤製,所以風味更是獨特。
蘑菇燉小雞和鐵鍋燉大鵝做法和東北地區的燉煮方法一樣,相比較而言就是選用本地優質食材,常用加工方法和原料,隻是主要食材出自本地,方顯的更加新鮮和獨特!
次日清晨,四架馬車離開舒蘭,繼續向北方沿著大路一路疾馳。舒蘭到五常不到一百公裏,幾個小時就趕到五常休息了!
“五常”原名“歡喜嶺”,清鹹豐四年(1854年)設“舉仁、由義、崇禮、尚智、誠信”五個甲社,所以取其“三綱五常”之意,得名“五常”。
到了五常市必須吃一頓五常米飯,絕對是正宗的五常大米,不會有假冒偽劣的食材出現。五常大米是中國著名的優質大米之一,也是五常市的標誌性農產品。
其種植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時期,米粒飽滿、色澤晶瑩、口感柔軟,營養豐富,被譽為“米中之王”。
要了八道五常特色菜肴,第一個是不登大雅之堂的狗肉火鍋,狗肉火鍋是東北地區的傳統美食之一,五常市的狗肉火鍋也頗有名氣。狗肉鮮嫩多汁,口感醇厚,搭配蔬菜、豆腐等食材,營養豐富,味道獨特。
第二個是涮羊肉,涮羊肉是中國的傳統美食之一,也是五常市的一大特色。羊肉片鮮嫩可口,搭配各種調料和蔬菜,口感鮮美,深受當地人的喜愛。
第三個菜是炒栗子,炒栗子是五常市的傳統小吃之一,曆史悠久。選用當地優質的栗子,炒至外皮酥脆,內裏綿軟,口感香甜,是秋季常見的零食之一。
第四個菜是紅腸,也是當地人喜愛的一種下酒菜。選用豬肉、牛肉等優質食材,加入多種調料製作而成,口感鮮美,風味獨特。
第五個菜是素菜豆腐腦,營養豐富、清淡可口的佳肴。選用黃豆磨製成豆漿,經過凝固、蒸製等工藝,製成細膩柔軟的豆腐腦,再加入各種調料食用。
第六個鐵鍋燉大鵝,選用五常當地飼養的大鵝,搭配多種調料和香料,用鐵鍋慢燉至熟爛入味,口感鮮美,是一道冬季的暖身菜品。
第七道菜炸雞架,選用豬肉、雞肉等食材,加入多種調料醃製後炸至金黃色,口感香脆可口,是夜市常見的零食之一。
第八道五常傳統民間小吃酸菜白肉,是五常市人們常吃的一道特色菜品。
選用酸菜、豬肉等食材,加入薑、蒜、辣椒等調料煮製而成,口感酸爽開胃,是冬季的一道暖身菜品。
當天晚上住在五常北關大車店,第二天早晨,四架馬車八匹駿馬,黎明時分就離開了五常,朝著西北方向,走二百六十裏左右就迴到哈爾市了!
哈爾市地名最早出現於清政府地方管理的檔案中,1644年清軍入關後,哈爾市地區屬吉林將軍所轄的阿勒楚喀(阿城)副都統管轄。
關於其名稱的語言族屬和釋義,自清末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被普遍認定為滿語“曬網場”。
1980年,哈爾市為女真語“阿勒錦”,漢譯“榮譽”“光榮”說問世後,又出現了其他說法。
一說哈爾市為滿語“塔爾渾托渾”,漢譯的意思是“黑水江灣”,又可以翻譯成“哈喇江灣”;
二說哈爾市為滿語“扁島”;
三說哈爾市為蒙古語,漢譯是“平地”;
四說哈爾市是滿語,漢譯“官渡口”;
五說哈爾市為女真語“哈爾溫”,漢譯“天鵝”等;莫衷一是、諸說並存、百人百口。
晚上天剛黑的時間,四架馬車就趕到哈爾市北關,李一帆來采購原材料時常駐的大車店,進入大車店,馬上辦理手續入住。
長途跋涉非常辛苦,明天休息一天,不走了!
後天早上再走。
連續五天高速趕路,人困馬乏,崎嶇不平的道路,顛簸的馬車,風吹日曬,好在不是冬季,也還在沒有下雨,一路順風,離開吉省,迴到哈爾市。
李一帆已經多次來哈爾市購買原材料,相比其他人知道的多一點,就每人給二十塊錢,自己出門尋找個人喜歡的食物,自由活動。
李一帆和瑪奴延一起,找到一家製作哈爾市美食鍋包肉的餐館,兩人一起站在在 廚房裏,跟著大廚學習製作東北美食鍋包。
隻見大廚先準備上好的豬裏脊,一斤左右就可以,給它切成筷子厚度的大片,因為切薄了的話,後期一炸就會縮在一起了,用清水給它衝洗幹淨,把豬肉的血水給它泡出來,起到去腥的目的,涮幹水分,方便入味兒。
接著就開始醃製,放入一勺鹽,來一勺料酒去腥,然後放入跟肉等量的土豆澱粉,肉一斤就放一斤的澱粉,而且大廚還特別提出澱粉盡量選擇土豆澱粉,因為土豆澱粉它的粘性比較大,炸出來的肉塊外麵有一層硬殼,吃起來口感更好。
準備一杯清水,不停的抓拌這個裏脊肉,分次少量的倒入肉中,然後倒入一勺的食用油,豆油最好。
這樣做的目的,第一可以鎖住肉的水分,炸出來的肉更嫩,第二可以讓土豆粉更好的掛在肉上,炸出來的顏色也比較金黃,這是炸鍋包肉成不成功關鍵的一點,然後抓拌均勻。
切點蔥薑絲兒,胡蘿卜絲,香菜段、蒜片備用。
鍋裏放油,五成油溫,一片一片的下入肉片,下的的數量不要太多,分兩次炸,有肉片表麵全部凝固的時候,再翻動兩下,給它撈出來,等油溫再高一些再下入肉片複炸一遍,全程大火,這樣炸出外酥裏嫩,口感特別好吃。
不斷的用勺子翻拌觀察顏色變化,防止炸糊,炸至金黃和紅色撈出控油。
鍋內少留點油,放入蔥薑蒜煸炒出香味,倒入一勺白醋,再倒入一大勺白糖,老抽調一下顏色,熬製起大泡,放入炸好的裏脊肉,胡蘿卜絲,香菜段,翻炒出鍋。
東北名吃鍋包肉製作完成,李一帆和瑪奴延一邊吃著,一邊商量著這次迴家了也學著做做試試。
眼看千遍不如自己動手製作一遍,不能一看就會,迴家自己一做就廢!
瑪奴延已經和李一帆一起生活一年多了,剛到李一帆的地窨子的當天晚上,媽媽安布倫就鼓動瑪奴延到李一帆的炕上睡覺,十六歲花季少女要和近二十歲的下鄉知青晚上睡在一個炕上,讓李一帆口幹舌燥地解釋了大半夜,才讓十五六歲就結婚生孩子的安布倫明白,太早結婚了對少女的身心健康都有影響,最佳結婚年齡最少要在二十歲以後。
一年時間來,在一起幹活,一起吃飯,一起打獵,瑪奴延也在努力學習認字算數,目前已經擁有獨立完成收購山野菜換購苞米的的計算和完成交易。這已經是一個巨大的進步了。
要知道鄂倫春民族是常年生活在深山老林中的遊獵民族,千百年來,隻有獨特的鄂倫春語言,卻沒有形成文字!今天,終於走出了深山老林,那就要快速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知識就是走入人類文明的階梯!
靠山屯小學開學的時候,李一帆還動員瑪奴延去係統、專業的學習幾年時間,瑪奴延死活都不願意最後隻好做吧!
要是按照安布倫和莫日根兄妹和烏恰兒、果欽他們的心願,春節期間兩人就已經結婚住在一起了,要是順利的話搞不好現在,就已經是抱著兩個人的孩子的爸爸媽媽了。
這些習俗本來就是人口稀少,生活在大森林裏鄂倫春民族的習慣,比這更小結婚的也大有人在,但是李一帆是重生人士,已經接受過後世豐富地科學知識和生活習慣,隻有堅持嬌妻養成計劃,慢慢地等三四年以後再說吧!
十五六歲時就結婚生孩子的事,想一想就已經有一點違和了!
何況李一帆的腦海裏可是有著七十歲的靈魂!
難道咱們也來一首“十七新娘七十郎,蒼蒼白發對紅妝。鴛鴦被裏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前朝幽默嗎?
李一帆真的下不去手呀!
李一帆利用這一次的機會,領著莫日根到所有以前進貨的地方,熟悉了進貨的商家、價格、品種,為以後進貨和賣貨都由莫日根負責做好準備!
李帆和莫日根兩人一起,又來到哈爾市的黑市市場上,找到了外號馬臉的馬常有,為以後,俄倫村民族特色小隊家庭作坊生產出來的商品,在哈爾市黑市上銷售找好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