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後世五十年人生經曆的李一帆,清楚地知道,從六十年代開始,就是堅決徹底消滅資本主義的年代,但是,堅定不移地民族大團結製度貫穿始終如一。
讓鄂倫春遊牧民族出山定居是既定方針,安居樂業就是堅定不移的民族政策!
李一帆起草一個貸款申請:各位上級領導:現在定居在劉家窩棚大隊的鄂倫春民族兄弟,共計四戶二十六人,短期還有較多遊牧民族兄弟現在觀望,已經有出山定居的願望和準備!
為了遊牧民族部落兄弟,能夠出山定居,並且安居樂業,特申請在鎮供銷社的領導下,貸款五十元錢,在靠山屯鄂倫春定居點,成立一個山貨收購點,自籌資金一百五十元,申請貸款一百五十元,在供銷社的領導下,以和供銷社同樣的價格,收購毛皮、藥材、山野菜、山菌、幹果類山貨,豐富人民生活,發展民族文化和民族傳統藝術瑰寶,擬開辦山貨收購加工一至二人、毛皮鞣製二至四人、蘇恩製作一至三人、飾品刺繡一至三人,計共四個家庭作坊。
特請上級批準為盼。
落款:劉家窩棚大隊靠山屯生產隊鄂倫春獵人小隊隊長莫日根!
本申請書一式五份,分送劉家窩棚大隊,紅旗鎮領導,紅旗鎮供銷社,紅旗鎮信用社,鄂倫春民族小隊留存一份備查!
讓莫日根和安布倫兄妹兩人,當天就去完成送達工作。
墾荒準備工作耕地馬匹準備就緒,開荒計劃是每一戶開荒麵積六十畝左右!
四家鄂倫春人從葫蘆穀開始,在大草甸子上,在中間打水泡子兩邊,一邊兩戶,各自規劃麵積一百二十畝左右,規劃二百八十米長寬的範圍(一百一十八畝),劃分四塊區域,一家一塊。
開墾時開墾一半(六十畝),留待明年開墾一半,以後就全部耕種或者輪耕。
第一步:在積雪開始融化時,就開始清除石塊、荊棘、小樹等野生植物。
第二步:等待凍土開化十五到二十公分左右就立即開始,用馬拉犁翻土,形成二十米寬防火隔離帶,在無風或微風時,燒去草甸子上所有的荒草荊棘。
第三步:第一遍翻土耕地。
第四步:第二遍翻土除草。
第五步:播種。
第六步:田間管理,主要是除草。
開荒屯墾開始就準備苞米種子一百八十畝用量,土豆種子十畝用量,大豆種子二十畝用量!開始曬種、選種、備播!
做好了近期準備工作的李一帆,想起自己的坑道,猛然想起了燕京人的冰窖,就是深入地下十米左右的密封空間,冬季儲存冰塊,夏季就是一個純天然冷庫。
立即迴到葫蘆穀,找到短把刀鋸,到水泡子裏,開始鋸一塊還沒有開化的冰塊撈出,用小推車送入坑道裏邊存放。
在冰雪全部融化的最後時刻,才想起儲存冰塊的事。
上午送進坑道三十個冰塊,中午時就把兩個坑道口全部封閉,禁止空氣自由流動。
李一帆準備利用三四天時間,在坑道內部的那一道十米長、兩米高一米寬的通道內,最少存放十五立方冰塊。
下午就繼續儲備冰塊,鋸出來一塊冰收進空間暫存,直到準備休息了,直接放入坑道內存放冰塊,儲備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
葫蘆穀跟前的那一塊二百八十米長寬的規劃麵積區域,就是安布倫為戶主的家庭所有,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李一帆已經開始去清理亂石,連根挖出荊棘和小灌木等矮小植物,規劃出四條田間道路,方便以後運輸糧食作物。
把規劃的防火隔離帶作出明確標識。
時間如同飛速奔馳的白馬,一去千裏。
頑強的野草已經有尖尖的嫩芽冒出凍土開花的地麵,積雪沒有了,山裏的鬆林沒有了冰雪的陪伴,更加巍峨壯觀的身軀,挺拔有力地矗立在小興安嶺的連綿起伏的山脈之上。
李一帆把四家的男主人都叫來,拉出馬匹、翻地犁、挽具,套上兩匹馬一人牽馬,一人扶犁,開始再凍土開化十公分左右的地麵上,輪流演習耕地、拉套等各種農業生產技能。
李一帆下鄉四年時間,跟著靠山屯的人學習過耕地,莫日根、果欽、烏恰兒以前,可是從來沒有耕地的經曆。都是從零起步。
不要說套馬、扶犁、耕地了,就是挽具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和綁紮方法!
這些農業生產技能,李一帆最年齡小,卻是知識最豐富的年輕農業技術高手。
馬匹牽來了,先要在馬脖子上綁一個舊衣服縫製的一米左右長中間手臂粗細,兩端預留十公分左右的細小部分其餘部分為從中間開始到細小部分為止逐漸加粗到細小部分時,有小碗口粗,這個挽具名字叫紮脖,自下而上綁紮在馬匹前腿、前夾子骨和馬脖子的連接部位,細小部分合並一起,繩子綁牢固,紮脖就製作綁紮好了。
挽具的套繩是個大致的矩形組合馬匹後邊的矩形短杆名字叫炮杆,中間一邊有鉤子掛在犁上,另一邊是兩根粗繩子叫套繩,是矩形的兩個長邊,另一端開衩,穿過兩根一尺長的細方木固定,這個細方木名字紮棍,自上而下綁紮,上邊是十五至二十公分的固定繩子,下邊是二十至二十五公分左右的可鬆緊圓環狀繩套,在紮脖上搭上紮棍下邊圓環套住紮棍套馬工作就完成了。
然後,讓兩匹馬協調一致,一起用力前進就可以耕地了。
有耕地經驗的農民都知道,越是輕鬆地拉犁耕地,馬匹就一步一步地慢慢走著,但是要是土地幹旱或者土地板結,馬匹會高速奔跑衝向前方。這時候扶犁的人很難跟上並扶好農具。
牽馬的人要把一匹馬牽著走在上一次犁過的熟地上,這樣犁鏵就緊挨著上一次耕地的邊沿(生熟地的分界線),緊挨著就可以順利耕地了。
有經驗的扶犁高手和熟練的耕馬配合,就不需要牽馬的人。現在他們人員馬匹都是生手,都是在摸索學習中。
一上午時間,在不斷輪流調教馬匹,輪流鍛煉犁地技術中度過,下午人員馬匹都有很大的進步。
第二天,全員繼續昨天的工作,馬匹也熟悉了拉套的操作模式,扶犁的也掌握了耕地扶犁的本領和技巧。
第三天,繼續學習耕地扶犁的技術,繼續鍛煉馬匹拉套耕地的能力和拉套的習慣。
第五天,扶犁耕地人員已經完全掌握扶犁技能,馬匹已經具備拉套習慣。
水泡子東邊兩家安布倫家和莫日根家兩塊規劃區域的二十米防火隔離帶全部用翻地犁,翻一遍了。
第六天一大早,全體休息,點火燒荒,全部人員作為防火檢查員散布周圍,一直等到規劃區域內全部荒草荊棘燃燒完全,煙消火滅,燒荒工作東邊結束。
第七天,西邊兩家果欽家和烏恰兒家規劃區域犁隔離帶。
第八天,西南邊燒荒防火檢查。
第十天開始,四個翻地犁,十二匹耕馬,齊聚瑪奴延家規劃區域,兩天時間,翻地六十畝,第一家開荒第一個任務完成。
好的駿馬使用雙鏵犁,一天可以耕地十五畝左右!
鄂倫春小隊使用的是單鏵犁,馬匹一大半都是獵馬改作耕馬用的,騎乘馬匹、拉套馬匹、馱貨馬匹完全是不相幹的獨立的行當!
所以,李一帆一定要一家購買三匹馬匹,三匹馬輪流拉套開荒耕地的主要原因!
六四年三月下旬,全部第一遍開荒翻地工作完成。
開荒耕地的全班人馬,集體休息一天。
明天開始,把翻起來已經曬幹的土層裏的草根全部用耙,耙出來曬幹曬死。
這才是開荒的最主要的第一步,去除雜草!
隻有再一次翻地犁翻起土層,再一次曬幹,再一次耙出雜草,就可以播種了。
晚飯是在莫日根家裏吃的,蘇娜準備好多天的晚飯,吃的都是最正宗的鄂倫春美食。
第一個端出來的就是特色熏肉幹,莫日根笑著介紹道曬生肉幹,鄂倫春語稱“烏力特”。曬這種肉幹要挑選好肉,如裏脊肉、大腿肉,切成條曬。曬法是放在木條架上,下邊還要點火打蚊煙熏烤,以防蚊蠅落在肉條上。肉條幹後,或切成小塊或成條存放。“烏力特”大多是直接吃,又香又脆,味道極美,是鄂倫春人接人待客的上等食品,備受人們喜愛。
第二個上桌的特色菜是手把肉,手把肉是鄂倫春人的傳統食品,即用手把著吃肉的意思。野豬肉、麅子肉、羊肉、鹿肉等肉類均可烹製手把肉,可以滿足客人們大口吃肉的樂趣,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
第三個上桌的特色菜是風幹臘腸,在鄂倫春人曾經的遊獵生活中,保存食物是至關重要的,幹腸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經過適當的處理和風幹,幹腸能夠長時間保存而不變質,為鄂倫春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保障。直到今日,幹腸依舊是鄂倫春人美味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肉質緊實,口感紮實,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莫日根接著介紹第四美食叫阿素木。
阿素木是過去鄂倫春人吃熊肉的方法。因為鄂倫春人把熊奉為圖騰,吃其肉時還要冒著被怪罪的風險。所以獵到熊後,一定要全烏力楞的人一道吃。先把剔下的熊肉煮熟剁成碎塊,拌以野蔥、野韭菜、鹽等調料,加適量熊油到熱鍋裏炒拌。要趁熱品嚐。在下煮前,由年老的長輩發出“嘎嘎”的叫聲,大聲說道:“不是鄂倫春人吃你的肉,是烏鴉在吃”等等。然後男女老少每人用樺皮碗盛著吃。熊肉爽口。據說經常食用,可使人精神煥發,滿麵紅光。
第五個鄂倫春美食是鄂倫春灌血腸,端出來這個菜,莫日根介紹這是鄂倫春很講究的一種食品。
其做法非常獨特,味道極為鮮美。
獵人獵獲到犴、鹿和野豬之後,把胸腔打開,並用獵刀在肋骨上劃幾道,停放一小時左右,待鮮血慢慢積下來,上麵便浮起一層透明的液體,這就是血清。然後將血清輕輕灌進收拾好的腸子裏。並加上鹽、野蔥花等調料,將血腸洗好口放入鍋中煮熟,煮熟的血腸又白又嫩,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
灌血腸的做法是把犴肉、麅肉與野蔥或老山芹菜一同剁碎,放入適量的鹽,拌勻後灌入腸中,待煮熟後切著吃,其味十分鮮美,是待客的佳肴。
莫日根接著介紹第六個鄂倫春特色美食“阿蘇納”,莫日根笑著介紹道,做法是把煮熟的麅子心、肺、裏脊肉切成小塊,和煮熟的麅腦子拌在一起,加入野韭菜花和野蔥,用野豬油或熊油攪炒,味道鮮美。
還有的獵人在山上打到麅子後,打開腹腔,拿出麅子的肝和腎,用水或雪洗揉一下即能生吃。
據說生吃肝、腎可以明目清火,和“阿蘇納“一樣,都有十分豐富的營養成份。
還有三個素菜,素菜就是柳蒿芽、燒榛蘑和老山芹。
這三種山野菜是鄂倫春人在森林遊牧時經常吃的一道菜,自然生長在河邊的柳蒿芽營養十分豐富,無論是炒菜,還是將其涼拌,或是煲湯,都能充分展現出它獨特的風味和口感。山蘑菇、老山芹這都是遊獵民族順手就可以找到的美味食材!
主食是鄂倫春燒餅,鄂倫春語稱“卡拉斯”。做法是把麵和好,不用擀麵杖擀而用手直接壓成圓形,把餅埋在熱灰裏燒,翻幾次便燒熟了。這種餅很少燒糊,外皮稍硬,但裏麵又軟又酥,十分美味,更加適合在野外食用。
一頓飯讓李一帆真正品嚐到鄂倫春這麽多美食,莫日根笑著說:“下一迴請你吃“達拉嘎蘭”(燒肉),就是把生肉塊直接扔在火炭上燒。“席拉蘭”(烤肉),把肉插在棍上放篝火旁烤。“烏羅倫”(煮肉),把肉切成大塊放鍋裏煮。“阿斯根”(生吃),主要是生吃抱、鹿等的肝、腎、“庫唿樂”(曬熟肉幹)。“阿素”(雜花萊),將麅子肺、麅子裏脊、麅頭肉煮熟切絲,用麅子腦漿拌,並加野蔥花和食鹽等,這是我們鄂倫春人招待客人的最佳美食。
烏恰兒接著說道:“還有鄂倫春人最愛吃的燒烤,有烤魚,就是把魚插在木棍上放火上烤,烤熟後刮鱗,去掉內髒後食用。水煮,去鱗、開膛,切成小塊後放在水裏煮,熟後蘸鹽水吃。烤羊腿,烤麅子肉、烤鹿肉………以後有的是時間,找機會就一起打牙祭。
果欽也高興地說道:“還有用柳蒿菜烤野獸肉,還有都柿酒、稠李子酒、山葡萄酒,隻是現在沒有,等秋天到了可以早一點釀造。
還有很多很多如熗拌木耳、幹炸蘑菇、藍莓鍋包肉、山丁子燒餅、柳蒿芽燉排骨、柳根兒燉魚,特色美食以後有的是機會慢慢等著品嚐吧!”
本章結束,一首沁園春.山中美食送與書友共賞!
沁園春·山中美食
綠水青山,野獸成群,美食誘人。望柳蒿芽菜,烤肉佳肴;都柿酒醇,稠李子甘,山葡萄美,秋日釀造,喜上眉梢。
涼拌木耳,脆嫩爽口;幹炸蘑菇,金黃誘人。藍莓鍋包肉,酸甜可口;山丁子燒餅,香脆可口;柳蒿芽燉排骨,湯汁濃鬱;柳根兒燉魚,鮮美無比。特色美食,待時而嚐,其樂融融。
人生得意尋野味,莫使山珍空對月。林中美食待君至,莫負大美好時光。歲月悠悠,諸君共享,迴味悠長。
讓鄂倫春遊牧民族出山定居是既定方針,安居樂業就是堅定不移的民族政策!
李一帆起草一個貸款申請:各位上級領導:現在定居在劉家窩棚大隊的鄂倫春民族兄弟,共計四戶二十六人,短期還有較多遊牧民族兄弟現在觀望,已經有出山定居的願望和準備!
為了遊牧民族部落兄弟,能夠出山定居,並且安居樂業,特申請在鎮供銷社的領導下,貸款五十元錢,在靠山屯鄂倫春定居點,成立一個山貨收購點,自籌資金一百五十元,申請貸款一百五十元,在供銷社的領導下,以和供銷社同樣的價格,收購毛皮、藥材、山野菜、山菌、幹果類山貨,豐富人民生活,發展民族文化和民族傳統藝術瑰寶,擬開辦山貨收購加工一至二人、毛皮鞣製二至四人、蘇恩製作一至三人、飾品刺繡一至三人,計共四個家庭作坊。
特請上級批準為盼。
落款:劉家窩棚大隊靠山屯生產隊鄂倫春獵人小隊隊長莫日根!
本申請書一式五份,分送劉家窩棚大隊,紅旗鎮領導,紅旗鎮供銷社,紅旗鎮信用社,鄂倫春民族小隊留存一份備查!
讓莫日根和安布倫兄妹兩人,當天就去完成送達工作。
墾荒準備工作耕地馬匹準備就緒,開荒計劃是每一戶開荒麵積六十畝左右!
四家鄂倫春人從葫蘆穀開始,在大草甸子上,在中間打水泡子兩邊,一邊兩戶,各自規劃麵積一百二十畝左右,規劃二百八十米長寬的範圍(一百一十八畝),劃分四塊區域,一家一塊。
開墾時開墾一半(六十畝),留待明年開墾一半,以後就全部耕種或者輪耕。
第一步:在積雪開始融化時,就開始清除石塊、荊棘、小樹等野生植物。
第二步:等待凍土開化十五到二十公分左右就立即開始,用馬拉犁翻土,形成二十米寬防火隔離帶,在無風或微風時,燒去草甸子上所有的荒草荊棘。
第三步:第一遍翻土耕地。
第四步:第二遍翻土除草。
第五步:播種。
第六步:田間管理,主要是除草。
開荒屯墾開始就準備苞米種子一百八十畝用量,土豆種子十畝用量,大豆種子二十畝用量!開始曬種、選種、備播!
做好了近期準備工作的李一帆,想起自己的坑道,猛然想起了燕京人的冰窖,就是深入地下十米左右的密封空間,冬季儲存冰塊,夏季就是一個純天然冷庫。
立即迴到葫蘆穀,找到短把刀鋸,到水泡子裏,開始鋸一塊還沒有開化的冰塊撈出,用小推車送入坑道裏邊存放。
在冰雪全部融化的最後時刻,才想起儲存冰塊的事。
上午送進坑道三十個冰塊,中午時就把兩個坑道口全部封閉,禁止空氣自由流動。
李一帆準備利用三四天時間,在坑道內部的那一道十米長、兩米高一米寬的通道內,最少存放十五立方冰塊。
下午就繼續儲備冰塊,鋸出來一塊冰收進空間暫存,直到準備休息了,直接放入坑道內存放冰塊,儲備速度增加了一倍以上。
葫蘆穀跟前的那一塊二百八十米長寬的規劃麵積區域,就是安布倫為戶主的家庭所有,積雪還沒有完全融化,李一帆已經開始去清理亂石,連根挖出荊棘和小灌木等矮小植物,規劃出四條田間道路,方便以後運輸糧食作物。
把規劃的防火隔離帶作出明確標識。
時間如同飛速奔馳的白馬,一去千裏。
頑強的野草已經有尖尖的嫩芽冒出凍土開花的地麵,積雪沒有了,山裏的鬆林沒有了冰雪的陪伴,更加巍峨壯觀的身軀,挺拔有力地矗立在小興安嶺的連綿起伏的山脈之上。
李一帆把四家的男主人都叫來,拉出馬匹、翻地犁、挽具,套上兩匹馬一人牽馬,一人扶犁,開始再凍土開化十公分左右的地麵上,輪流演習耕地、拉套等各種農業生產技能。
李一帆下鄉四年時間,跟著靠山屯的人學習過耕地,莫日根、果欽、烏恰兒以前,可是從來沒有耕地的經曆。都是從零起步。
不要說套馬、扶犁、耕地了,就是挽具都不知道如何使用和綁紮方法!
這些農業生產技能,李一帆最年齡小,卻是知識最豐富的年輕農業技術高手。
馬匹牽來了,先要在馬脖子上綁一個舊衣服縫製的一米左右長中間手臂粗細,兩端預留十公分左右的細小部分其餘部分為從中間開始到細小部分為止逐漸加粗到細小部分時,有小碗口粗,這個挽具名字叫紮脖,自下而上綁紮在馬匹前腿、前夾子骨和馬脖子的連接部位,細小部分合並一起,繩子綁牢固,紮脖就製作綁紮好了。
挽具的套繩是個大致的矩形組合馬匹後邊的矩形短杆名字叫炮杆,中間一邊有鉤子掛在犁上,另一邊是兩根粗繩子叫套繩,是矩形的兩個長邊,另一端開衩,穿過兩根一尺長的細方木固定,這個細方木名字紮棍,自上而下綁紮,上邊是十五至二十公分的固定繩子,下邊是二十至二十五公分左右的可鬆緊圓環狀繩套,在紮脖上搭上紮棍下邊圓環套住紮棍套馬工作就完成了。
然後,讓兩匹馬協調一致,一起用力前進就可以耕地了。
有耕地經驗的農民都知道,越是輕鬆地拉犁耕地,馬匹就一步一步地慢慢走著,但是要是土地幹旱或者土地板結,馬匹會高速奔跑衝向前方。這時候扶犁的人很難跟上並扶好農具。
牽馬的人要把一匹馬牽著走在上一次犁過的熟地上,這樣犁鏵就緊挨著上一次耕地的邊沿(生熟地的分界線),緊挨著就可以順利耕地了。
有經驗的扶犁高手和熟練的耕馬配合,就不需要牽馬的人。現在他們人員馬匹都是生手,都是在摸索學習中。
一上午時間,在不斷輪流調教馬匹,輪流鍛煉犁地技術中度過,下午人員馬匹都有很大的進步。
第二天,全員繼續昨天的工作,馬匹也熟悉了拉套的操作模式,扶犁的也掌握了耕地扶犁的本領和技巧。
第三天,繼續學習耕地扶犁的技術,繼續鍛煉馬匹拉套耕地的能力和拉套的習慣。
第五天,扶犁耕地人員已經完全掌握扶犁技能,馬匹已經具備拉套習慣。
水泡子東邊兩家安布倫家和莫日根家兩塊規劃區域的二十米防火隔離帶全部用翻地犁,翻一遍了。
第六天一大早,全體休息,點火燒荒,全部人員作為防火檢查員散布周圍,一直等到規劃區域內全部荒草荊棘燃燒完全,煙消火滅,燒荒工作東邊結束。
第七天,西邊兩家果欽家和烏恰兒家規劃區域犁隔離帶。
第八天,西南邊燒荒防火檢查。
第十天開始,四個翻地犁,十二匹耕馬,齊聚瑪奴延家規劃區域,兩天時間,翻地六十畝,第一家開荒第一個任務完成。
好的駿馬使用雙鏵犁,一天可以耕地十五畝左右!
鄂倫春小隊使用的是單鏵犁,馬匹一大半都是獵馬改作耕馬用的,騎乘馬匹、拉套馬匹、馱貨馬匹完全是不相幹的獨立的行當!
所以,李一帆一定要一家購買三匹馬匹,三匹馬輪流拉套開荒耕地的主要原因!
六四年三月下旬,全部第一遍開荒翻地工作完成。
開荒耕地的全班人馬,集體休息一天。
明天開始,把翻起來已經曬幹的土層裏的草根全部用耙,耙出來曬幹曬死。
這才是開荒的最主要的第一步,去除雜草!
隻有再一次翻地犁翻起土層,再一次曬幹,再一次耙出雜草,就可以播種了。
晚飯是在莫日根家裏吃的,蘇娜準備好多天的晚飯,吃的都是最正宗的鄂倫春美食。
第一個端出來的就是特色熏肉幹,莫日根笑著介紹道曬生肉幹,鄂倫春語稱“烏力特”。曬這種肉幹要挑選好肉,如裏脊肉、大腿肉,切成條曬。曬法是放在木條架上,下邊還要點火打蚊煙熏烤,以防蚊蠅落在肉條上。肉條幹後,或切成小塊或成條存放。“烏力特”大多是直接吃,又香又脆,味道極美,是鄂倫春人接人待客的上等食品,備受人們喜愛。
第二個上桌的特色菜是手把肉,手把肉是鄂倫春人的傳統食品,即用手把著吃肉的意思。野豬肉、麅子肉、羊肉、鹿肉等肉類均可烹製手把肉,可以滿足客人們大口吃肉的樂趣,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
第三個上桌的特色菜是風幹臘腸,在鄂倫春人曾經的遊獵生活中,保存食物是至關重要的,幹腸恰好滿足了這一需求。經過適當的處理和風幹,幹腸能夠長時間保存而不變質,為鄂倫春人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和保障。直到今日,幹腸依舊是鄂倫春人美味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肉質緊實,口感紮實,是不可多得的美味。
莫日根接著介紹第四美食叫阿素木。
阿素木是過去鄂倫春人吃熊肉的方法。因為鄂倫春人把熊奉為圖騰,吃其肉時還要冒著被怪罪的風險。所以獵到熊後,一定要全烏力楞的人一道吃。先把剔下的熊肉煮熟剁成碎塊,拌以野蔥、野韭菜、鹽等調料,加適量熊油到熱鍋裏炒拌。要趁熱品嚐。在下煮前,由年老的長輩發出“嘎嘎”的叫聲,大聲說道:“不是鄂倫春人吃你的肉,是烏鴉在吃”等等。然後男女老少每人用樺皮碗盛著吃。熊肉爽口。據說經常食用,可使人精神煥發,滿麵紅光。
第五個鄂倫春美食是鄂倫春灌血腸,端出來這個菜,莫日根介紹這是鄂倫春很講究的一種食品。
其做法非常獨特,味道極為鮮美。
獵人獵獲到犴、鹿和野豬之後,把胸腔打開,並用獵刀在肋骨上劃幾道,停放一小時左右,待鮮血慢慢積下來,上麵便浮起一層透明的液體,這就是血清。然後將血清輕輕灌進收拾好的腸子裏。並加上鹽、野蔥花等調料,將血腸洗好口放入鍋中煮熟,煮熟的血腸又白又嫩,是招待客人的上等佳肴。
灌血腸的做法是把犴肉、麅肉與野蔥或老山芹菜一同剁碎,放入適量的鹽,拌勻後灌入腸中,待煮熟後切著吃,其味十分鮮美,是待客的佳肴。
莫日根接著介紹第六個鄂倫春特色美食“阿蘇納”,莫日根笑著介紹道,做法是把煮熟的麅子心、肺、裏脊肉切成小塊,和煮熟的麅腦子拌在一起,加入野韭菜花和野蔥,用野豬油或熊油攪炒,味道鮮美。
還有的獵人在山上打到麅子後,打開腹腔,拿出麅子的肝和腎,用水或雪洗揉一下即能生吃。
據說生吃肝、腎可以明目清火,和“阿蘇納“一樣,都有十分豐富的營養成份。
還有三個素菜,素菜就是柳蒿芽、燒榛蘑和老山芹。
這三種山野菜是鄂倫春人在森林遊牧時經常吃的一道菜,自然生長在河邊的柳蒿芽營養十分豐富,無論是炒菜,還是將其涼拌,或是煲湯,都能充分展現出它獨特的風味和口感。山蘑菇、老山芹這都是遊獵民族順手就可以找到的美味食材!
主食是鄂倫春燒餅,鄂倫春語稱“卡拉斯”。做法是把麵和好,不用擀麵杖擀而用手直接壓成圓形,把餅埋在熱灰裏燒,翻幾次便燒熟了。這種餅很少燒糊,外皮稍硬,但裏麵又軟又酥,十分美味,更加適合在野外食用。
一頓飯讓李一帆真正品嚐到鄂倫春這麽多美食,莫日根笑著說:“下一迴請你吃“達拉嘎蘭”(燒肉),就是把生肉塊直接扔在火炭上燒。“席拉蘭”(烤肉),把肉插在棍上放篝火旁烤。“烏羅倫”(煮肉),把肉切成大塊放鍋裏煮。“阿斯根”(生吃),主要是生吃抱、鹿等的肝、腎、“庫唿樂”(曬熟肉幹)。“阿素”(雜花萊),將麅子肺、麅子裏脊、麅頭肉煮熟切絲,用麅子腦漿拌,並加野蔥花和食鹽等,這是我們鄂倫春人招待客人的最佳美食。
烏恰兒接著說道:“還有鄂倫春人最愛吃的燒烤,有烤魚,就是把魚插在木棍上放火上烤,烤熟後刮鱗,去掉內髒後食用。水煮,去鱗、開膛,切成小塊後放在水裏煮,熟後蘸鹽水吃。烤羊腿,烤麅子肉、烤鹿肉………以後有的是時間,找機會就一起打牙祭。
果欽也高興地說道:“還有用柳蒿菜烤野獸肉,還有都柿酒、稠李子酒、山葡萄酒,隻是現在沒有,等秋天到了可以早一點釀造。
還有很多很多如熗拌木耳、幹炸蘑菇、藍莓鍋包肉、山丁子燒餅、柳蒿芽燉排骨、柳根兒燉魚,特色美食以後有的是機會慢慢等著品嚐吧!”
本章結束,一首沁園春.山中美食送與書友共賞!
沁園春·山中美食
綠水青山,野獸成群,美食誘人。望柳蒿芽菜,烤肉佳肴;都柿酒醇,稠李子甘,山葡萄美,秋日釀造,喜上眉梢。
涼拌木耳,脆嫩爽口;幹炸蘑菇,金黃誘人。藍莓鍋包肉,酸甜可口;山丁子燒餅,香脆可口;柳蒿芽燉排骨,湯汁濃鬱;柳根兒燉魚,鮮美無比。特色美食,待時而嚐,其樂融融。
人生得意尋野味,莫使山珍空對月。林中美食待君至,莫負大美好時光。歲月悠悠,諸君共享,迴味悠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