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喬愛軍和汽車司機一起,又拉來了一車原木,孫大林師傅估算說肯定足夠一座木屋的材料了。


    第二天早上就開始砌築基礎的施工人員隻有三個人,其餘的人都已經開始加工圓木材料,將圓木剝皮修直,在六米和十米或者拚接夠六米和十米的位置,使用鋸子和斧子這兩種工具,兩端分別開一個拚搭的開口,然後拚接一層,在合適的位置建造兩個隔牆,在門口的位置做好門口預留,然後,疊放第二層木料。


    最難的工作是到山坡上樹林裏,找到積雪覆蓋下的苔蘚,在所有的木材拚接處都必須壓上一點苔蘚,因為,苔蘚是木屋保溫防風的製勝法寶。


    昨天,幾位鄂倫春女廚師,蒸的二合麵饅頭足夠今天中午吃了,安布倫拿出一大塊足有五斤左右的一大塊臘熊肉,燒熱水浸泡臘肉表麵的鹽粉和灰塵,然後,揮舞砍刀,剁成小塊,然後切成小片,加上大蘿卜片,添一點以前家裏有的蕨菜,一大把粉絲,熊肉熬蘿卜粉絲蕨菜湯,配料齊全,大火開煮一小時,熬的大鍋熬菜湯的湯水表麵,一層厚厚的熊油,經過熊油熬煮的粉絲和蕨菜的美味,是在是對不起,隻有吃過的人,才知道這種熬菜的味道和口感。


    有的東西是隻可意會難以言傳。


    那裏能找來生花妙筆,能描繪出眼前的一片片美麗景色?能敘述任何一種食物的美味?能寫出一首優美動聽歌曲的旋律嗎?


    哎,安得生花妙筆?


    木屋在十幾個人的辛苦努力工作之下,快速的變化著,轉眼之間木屋已經有一米多高了!


    莫日根和李一帆幾人,商量了一下,準備去鬆花江上遊嫩江上捕魚了。


    當天晚上,莫日根和李一帆兩人一起,就找到劉家窩棚大隊老支書劉有福,開一張四人一起到嫩江捕魚的介紹信!


    第二天,四人架著四架馬拉爬犁,帶著漁網、冰穿子、鐵掀、魚撈子、麅子皮敞篷、獵狗、獵槍,朝著西北方向的山穀飛奔而去。


    距離紅旗鎮一百多裏就是北源鬆花江,也就是鬆花江最大支流嫩江!


    鬆花江有南北兩源,南源為正源。


    南源西流鬆花江源於長白山天池,全長約一千公裏,流域麵積八萬平方公裏,占鬆花江流域總麵積的一成五,它供給鬆花江幹流四成的水量。


    北源嫩江也是鬆花江第一大支流,發源於大興安嶺伊勒唿裏山,全長約一千四百千米,流域麵積約三十萬平方千米,占鬆花江總流域麵積的一半左右,它供給鬆花江幹流的三成的水量。


    兩江在吉林省三岔河鎮匯合後形成東流鬆花江,流至同江市注入黑龍江。


    鬆花江流域一大特點是湖泊沼泊較多,大小湖泊共有六百多個。


    這些湖泊大部分在鬆花江中下遊、嫩江下遊以及嫩江支流烏裕爾河、雙陽河、洮兒河和霍林河下遊的鬆嫩平原低窪地帶,有的湖沼在江道上或江道旁側,並與江道連通,如鏡泊湖、月亮泡、向海泡和連環湖等,這些湖泊對調節和滯蓄洪水,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資源鬆花江流域範圍內山嶺重疊,滿布原始森林,蓄積在長白山、大興安嶺、小興安嶺等山脈上的木材,總計十億立方公尺,是中國麵積最大的森林區。


    鬆花江流域礦產蘊藏量極豐富,除主要的煤外,還有金、銅、鐵等。鬆花江流域土地肥沃,盛產大豆、玉米、高粱、小麥。此外,亞麻、棉花、煙草、蘋果和甜菜亦品質優良。


    鬆花江還是中國東北地區的一個大淡水魚場,每年供應的鯉、鯽、鰉、哲羅魚等,達四千萬公斤以上。因此,鬆花江雖然是黑龍江的支流,但對東北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內河航運、人民生活等方麵的經濟和社會意義都超過了黑龍江和東北其他河流。


    在東北地區,流傳著三花五羅十八子的美好傳說。


    咱先說一下“三花”倆字,三花便是鼇花、鯿花、鮚花。


    第一種淡水魚珍品食材鼇花,就是鱖魚,寫白了,也有寫成桂魚的。中國大部分地區都有生長。


    中國人,無論南北,都把它視為不可多得的美味。一般文人都饞,好吃,所以曆代文人詠鱖魚的詩話多得很。


    唐代大詩人張誌和有漁歌子道:“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膾炙人口的詩句千古流傳。


    宋代楊萬裏的《舟中買雙鱖魚》中寫道:“金陵城中無纖鱗,一魚往往重六鈞”,也膾炙人口。但詠的不是金陵,就是錢塘,沒有人詠黑龍江的。因為他們沒吃過黑龍江的鼇花。


    其實,黑龍江、鬆花江、牡丹江都盛產鱖魚,鏡泊湖鼇花尤其有名。


    三江水質清澈甘冽,水質冷涼,所以出產的鱖魚肉質細白,格外鮮嫩。


    黑龍江省雖然冬季漫長,魚類生長緩慢,但黑龍江的鼇花大者可以長到十斤,在南方極少見到,當然也可能南方人性子急,不等到它長到十斤,就吃掉了。


    鱖魚,在南方多清蒸,取其鮮嫩,皖贛兩省也有人吃臭鱖魚的,不過流行地域不大。


    最有名的是蘇幫菜的鬆鼠鱖魚,是菜中極品,更是代表中國烹調技藝的一款藝術品。


    黑龍江人把清蒸鼇花作為首選,但也有創新。把北方特產鬆子與鱖魚結合,創出一味“鬆籽鼇花”,山珍加河鮮,很有黑龍江特色。


    東北地區第二種珍品食材名字叫鯿花,學名長春鯿。


    長的有點像武昌魚,又不是武昌魚。這魚不大,小者七、八兩,大者一、二斤。莫看其小,鯿花最肥。吃起來,又肥而不膩。因為鯿花雖然脂肪含量極其豐富,卻又不是長滿肥油,脂肪含在肌肉中。肌肉中脂肪含量高達百分之十三,因而肉嫩味鮮。


    鯿花可煎可燉,煎燉皆宜。東北地區婦女生了孩子沒有奶,沒關係,買兩條鯿花,燉湯,早上喝下去,中午奶就嘩嘩地流,能把孩子嗆著。知道為什麽東北地區多大漢高個子嗎?小的時候,媽媽都喜歡吃燉魚!


    第三種東北地區珍品食材名字叫鮚花,也有叫季花的,其實就是鯽魚,但不是一般的鯽魚,是江鯽。


    一般鯽魚是梭子形,最多比梭子稍寬點。鮚花卻是橢圓形,體形肥大,煞是喜人。一般的鯽魚,鱗色灰黑,不起眼,鮚花卻長的鱗色銀白,美的耀眼。一般鯽魚,半斤大的已經不錯,再大,就不好吃了。


    鮚花大的能長到五斤,越大越好吃。鮚花體大肉鮮,可清湯,可煨湯,可清燉,可清蒸,可煎燜,可紅燒,怎麽做怎麽好吃。


    看書不能流口水,特別是現在看網絡小說,口水淹沒手機,這種事情千萬不要遇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江邊小船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江邊小船並收藏重生在東北鬆花江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