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杏兒姑姑和梁尚書三人敘舊一直敘到大半夜,三人哭過笑過之後依然精神抖擻,最後還是安父進來提醒奶奶梁尚書和杏兒姑姑坐馬車趕了兩天的路很是辛苦,不如讓他們早點休息有話明天再說,他們三人才發覺再談下去天都快要亮了,三人相視而笑這才談興未盡的各自迴房休息了。


    第二天早上,梁尚書起身後走出房門 ,四下打量了一下,他這才有機會看清楚安家院落的格局:三間坐北朝南的紅磚房是正房,被蓋的方方正正,房頂是結實的焦子頂(焦子頂指的是在屋子上頂後,在搭好的椽子和檁上鋪上用蘆葦杆編織的厚席子,鋪好蘆葦杆的席子後在上邊再鋪一層由特製的焦炭加石灰做成的類似於現代水泥的混合物,混合物凝固後可以成為一體,這就使房頂與房子能夠緊密結合在一起,讓整個房子更加堅固,並且它凝固以後將不懼風雨,不怕日曬,很是安全結實,在凝固過程中還可以用鵝卵石去打磨接近幹的混合物的表麵,使其表麵光滑,這樣在完全幹後人們就可以將收獲的莊稼放到屋頂進行晾曬,作者小時候在北方農村很多都是這樣的平房,秋收時平房的屋頂上會堆滿了玉米和花生,家家一副豐收的好景象)房簷下從屋裏伸出的椽子露出的身子被刷上了大紅色的油漆,切口圓麵的地方則是刷的深綠色的油漆,這兩個顏色在晨光中尤顯得整個房子古樸大氣,正房東西屋前分別栽種了月季花和美人蕉花,此時都開的很是豔麗。院子北麵挨著正房兩邊的廂房蓋的略低於正房也是用紅磚砌起來的,中間的路是用從山上運下來的大石塊鋪的石板路,這樣一來下雨時既幹淨好走平時還好打理,在兩邊廂房的南麵則分別是預留出來種菜的土地,能種四季蔬菜,這樣就使得日常飯桌上能多幾味菜肴,此時菜地裏正長著鬱鬱蔥蔥的大蔥和冬菜,這一切布置都顯示出房子的主人家是幹淨整潔,勤勞度日,很會打算的一家人,他不由點點頭,暗自讚許。


    看梁尚書起了身,貼身小廝 就要伺候他洗漱,梁尚書擺擺手,自己淨了麵漱了口,收拾停當就想出院門去外邊看看,而這時安父帶文鬆過來給梁尚書見禮,問他是單獨在廂房用飯還是和他們一起去正院用飯,昨天來時安父本想讓梁尚書住到正院,但是梁尚書堅決不同意而是歇在了廂房的客房裏,杏兒姑姑就和奶奶歇在了一起,梁尚書見安父問他吃飯在哪裏,自然說要在一起,同時他也問可準備了外邊幾個禦林軍的飯菜,在來桃李村前梁尚書將大多數禦林軍都留在了縣衙,由縣衙負責招待,他唯恐打擾了安家在村子裏的生活隻帶了幾個禦林軍從簡而行,安父自然不會落下外邊那幾個禦林軍的飯菜,趕忙迴答梁尚書


    “迴大人,軍爺們的飯菜已由我家娘子和我家仆從做好並送了出去,請您放心”


    “嗯?你家還買了仆從?”梁尚書聞言有些詫異地問安父


    “迴大人,這仆從不是我家買的,我家暫時還用不起仆從,他們乃是田禦史田大人所贈的他家的家仆”安父心裏一緊小心地答道


    “哦?田大人他這個老古板倒是熱心,”梁尚書看樣子對田禦史很是熟悉


    安父不再搭話而是伸手做出請的姿勢,請梁尚書去正屋吃飯,梁尚書也沒有再說什麽,隻是揮揮手讓貼身小廝去了外邊找禦林軍一起去吃飯,並示意讓他替安家招待一二。


    進了正屋,梁尚書看到大家正在擺放桌子,按擺放應該是將他和奶奶,杏兒姑姑安排在了一桌,安家自己一桌,安父沒有主動和他們坐在一桌,不禁暗暗點頭,認為安父懂進退知分寸並不是順杆爬的趨炎奉勢之人,心裏不自覺就有些喜歡,等他落了座,看到桌上的飯菜時雙眼不禁有些模糊了起來,飯桌上的菜很簡單,一盤烙的軟餅,餅很薄但裏邊依然點綴上了許多細小的綠色的蔥花,碗裏才給他盛上了大半碗的寬麵條,麵條裏是若隱若現嫩綠色的白菜軟葉和半個荷包蛋,佐菜就是細鹹菜絲,很普通的飯食,可也是他最愛吃的飯食,麵條他就愛吃寬麵條,覺得吃起來勁道有嚼勁兒,又隻喜歡加白菜葉覺得這樣吃起來既清爽又養胃,他娘親在世時經常在他讀書讀累了的時候給他做一碗熱乎乎的寬麵條,所以每每吃到時他就會覺得很滿足很幸福,可是到了外祖家寄人籬下的人哪有權力每天點菜點飯還不是人家給做什麽就吃什麽,自從婧兒妹妹從太後那裏知道他這一喜好後,每次他去隔壁接昭兒,都會被張姨留飯吃上兩碗熱乎乎地寬麵條,因為知道他不愛吃雞蛋又擔心他營養不夠就隻給他半個荷包蛋,至於薄餅,也同樣是他喜歡的吃食,他本很喜歡吃大餅時嚼上幾口大蔥,可是因為吃完嘴裏會有氣味不敢多吃,張姨就給他在烙餅裏加上細細的蔥花丁烙蔥花餅,這樣吃完嘴裏就不會有味道了,後來有條件了又奔波忙碌於政事,為太後站穩腳跟殫心竭慮煞費心機哪還肯為一碗小小的麵條去費心,即使有時候吩咐人做了卻總也吃不出曾經的味道,他沒有想到的是,時隔幾十年還會有人記得他的癖好和他的點點滴滴,這讓他在曆經了過多的爾虞我詐後感覺到了久違的溫暖,他低頭慢慢用筷子挑起麵條讓熱氣升騰起來借以掩飾自己眼裏的淚水,杏兒姑姑看了也是很是感慨,多少年了,梁尚書早已經練出了遇事不動聲色,不驚不怒,今天卻因為一碗麵條一塊薄餅破了功,可想而知梁尚書內心是多麽的激動。


    一頓飯大家吃的各有滋味,但不管情緒怎麽樣吃飯後梁尚書和杏兒姑姑都享受到了歸家的感覺,有一種在家的熟念感,他們不禁感歎奶奶的用心!


    吃罷飯,梁尚書也沒客套直接把安父、文鬆父子先後拎進了東廂房,對他們的學問一一進行了考較和指點,能得到曾經的狀元郎指點學問這機會自然難得,更何況梁尚書做官這麽多年,又陪伴梁太後站穩腳跟並扶持了當時的太子今天的皇帝坐上了那個位置,他的見解、閱曆和才識都是普通的教書先生無法媲美的,所以安父和文鬆父子倆在得到梁尚書考較和指點時表現出了極大的求知欲,這讓梁尚書不自覺地生出了強烈的教書育人的欲望,最後一直到迴京城,梁尚書也沒弄明白自己為什麽樂此不彼的做了幾日的教書先生!


    在桃李村這幾日,梁尚書一直沒怎麽外出,也謝絕了石城大小官員的拜帖,他剛到村子之前就派人迴京稟告了太後說他安排好縣裏的事宜後就會帶著安家前往京城,這幾日他又借口指點安父文鬆父子倆的學問不提迴京的事,安家自然願意且珍惜這機會,小柳就從奶奶那裏打聽了梁尚書的喜好,針對性的下手,一下抓住了梁尚書的胃,攔下了梁尚書迴京的步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錦繡梁緣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隻尖尖的桃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隻尖尖的桃核並收藏錦繡梁緣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