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戊子年那熾熱的夏日,京師被一片惶恐的陰霾所籠罩。街頭巷尾傳言紛紛,皆說有某種神秘飛蟲會在夜間悄然襲人。然而,奇怪的是,根本無人真正遭受蟲咬之傷,甚至連那蟲的真身都未曾有人目睹。人們手中傳遞的,僅僅是一幅不知出處的圖畫。圖中所繪之蟲,模樣恰似蠶蛾,卻身形更為龐大,一對鉗狀的長足令人望而生畏。好事者們各抒己見,其中一些人竟將其指認為傳說中的射工。可據古籍所錄,射工,也就是短蜮,向來是含沙射影傷人,何時變成了飛空蜇人的怪物?此等說法,實在是荒謬絕倫。


    直至我踏上西域那片廣袤而神秘的土地,才終於揭開了這飛蟲的真實麵紗。原來,圖上所繪的,乃是辟展地區特有的巴蠟蟲。此蟲生於炎炎盛暑,在熾熱之氣的孕育下破繭而出。它生性兇悍,一旦瞅見人影,便會振翅疾飛,直撲而來。但它也並非無懈可擊,若是有人以水相迎,它瞬間便會如同被抽去了筋骨一般,癱軟在地,動彈不得。可若是不幸被它搶先蜇中,也不必絕望,隻要迅速嚼爛茜草根,將那帶著草藥清香的碎末敷於創口之上,傷口便會漸漸愈合。反之,若不及時救治,毒氣便會如洶湧潮水般迅速攻心,致人死命。值得慶幸的是,烏魯木齊恰好盛產茜草,而山南辟展的諸多屯墾之處,常常會憑借官方的文書,前去調取這救命的草藥,為那些在田間辛勤收割莊稼的人們,預先做好防備巴蠟蟲的準備。


    在烏魯木齊的虎峰書院,曾發生過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往事。有一位被流放至此的罪犯之婦,因不堪命運的折磨,在書院的窗欞之上,以一根冰冷的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書院的山長,乃是前任巴縣令陳執禮。那是一個靜謐得可怕的夜晚,陳執禮正於燭火搖曳的室內專心致誌地研讀詩書。忽然,一陣陰森的簌簌聲,如冰冷的手指,輕輕劃過窗內的天花板。他下意識地抬頭望去,隻見一雙女子的纖纖細足,正從那窗戶紙的縫隙之間,緩緩地、一寸一寸地向下垂落。那雙腳如同被施了咒術一般,先是露出纖細的腳踝,接著是圓潤的膝蓋,而後是白皙的大腿。陳執禮心中一驚,他本就知曉這書院曾經發生的慘事,當下強作鎮定,厲聲嗬斥道:“你這因奸情敗露而含恨自盡之人,莫不是想要加害於我?我與你往日無冤,近日無仇。又或者,你妄圖魅惑於我?哼,我一生光明磊落,從不涉足那花街柳巷之地,你休想用色相蠱惑我。你若是敢再下來一步,我便用這戒尺狠狠教訓你。”那雙腳似乎被他的威嚴所震懾,竟緩緩地、帶著一絲不甘地收了迴去。緊接著,一聲細微得如同遊絲般的歎息聲,輕輕在屋內迴蕩。片刻之後,那張臉又從紙縫之間悄然探下,向下窺視。借著微弱的燭光,陳執禮瞧見那女子容貌甚是嬌豔動人,眉眼間卻透著一股幽怨。他心中惱怒,仰頭啐了一口,怒罵道:“你這不知廉恥之人,死了還不安分!”隨後,那張臉便如鬼魅般迅速退了迴去。陳執禮強抑心中的恐懼,熄滅蠟燭,和衣而臥,將一把鋒利的刀悄悄藏於衣袖之中,雙眼緊緊盯著窗戶的方向,等待著那鬼物的再次出現。然而,那一夜,鬼物終究未曾再度現身。


    次日,仙遊的陳題橋前來書院拜訪。二人相談甚歡,話題不知不覺轉到了昨夜之事。就在此時,那天花板之上,猛然傳來一陣如裂帛般尖銳刺耳的聲響,驚得二人皆是一顫。自那日後,那詭異的鬼物便徹底銷聲匿跡,再無蹤跡可尋。然而,奇怪的是,陳執禮的仆人,因睡在書院的外屋,此後每夜都會在睡夢中喃喃自語,仿佛在與什麽看不見的東西對話。時光流轉,仆人漸漸被疾病纏身,身體日益衰弱。在他生命垂危之際,陳執禮望著這個跟隨自己遠涉二萬裏來到這偏遠之地的忠誠之人,不禁悲從中來,淚水奪眶而出。而那仆人,卻微微抬起手,臉上露出一抹奇異的笑容,輕聲說道:“老爺莫哭,有一位美貌女子,曾私下與我相好。如今她前來招我為婿,我此去定是極為快樂,老爺不必悲傷。”陳執禮聞言,頓足長歎道:“我本以為自己膽量過人,不肯遷居躲避,卻不想竟連累了你。唉,這意氣用事真是害人不淺啊。”後來,同年的六安楊逢源接手代掌書院。他聽聞此事後,心中忌憚,毫不猶豫地搬到了書院的其他屋子居住,口中還喃喃自語道:“孟子曾言,不站在危險的高牆之下。君子當趨利避害,不可莽撞行事。”


    德郎中亨,在一個驕陽似火的夏日午後,於烏魯木齊城外悠然漫步。那城外的景色雖略顯荒蕪,卻也有著一種別樣的壯闊。他信步而行,不知不覺來到了秀野亭。那亭子四周綠樹成蔭,本是個納涼的好去處。德亨走進亭中,尋了一處石凳坐下,感受著那絲絲涼風拂麵而來,心中的燥熱漸漸散去。他坐在亭中,沉浸在這片刻的寧靜之中,思緒也漸漸飄遠。然而,就在他恍惚之際,忽然,一個低沉而洪亮的聲音如炸雷般在他耳邊響起:“君可歸。吾將宴客。”德亨猛地從沉思中驚醒,他驚恐地環顧四周,卻隻見四周空無一人,唯有那茂密的樹林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仿佛在嘲笑他的膽小。他頓時嚇得臉色蒼白,狼狽不堪地奔迴城中。見到我時,他仍心有餘悸,聲音顫抖地說道:“我難道將要死了嗎?大白天竟然見到了鬼。”我見他如此驚慌,便安慰他道:“無故見到鬼,自然不是什麽吉祥之事。但你想想,這秀野亭位於城西那片深林之中,樹木茂密得幾乎遮蔽了天空,陽光都難以穿透。在那片陰森之地,停放著許多旅櫬,還有那些被處決之人的屍體。此地本就是陰陽匯聚之所,時常有怪異之事發生,就如同你在人家中見到人一樣平常,又有什麽值得大驚小怪的呢?”


    武邑的某公,乃是一位自命不凡的鄉紳。他素日裏以信奉道學自居,常以程朱理學的教義來教導他人,對世間一切怪力亂神之事皆嗤之以鼻,認為不過是愚昧之人的無稽之談。一日,他與一眾親戚朋友相約,前往賞花佛寺的經閣前賞花飲酒,共敘情誼。那經閣前的場地極為空曠開闊,四周繁花似錦,微風拂過,花香四溢。眾人圍坐在一起,推杯換盞,歡聲笑語不斷。然而,這看似美好的地方,卻有著一個不為人知的秘密。原來,這經閣之上時常有怪異之事發生,每到夜晚,黑暗籠罩之時,此地便會彌漫著一股陰森恐怖的氣息,令人膽寒。因此,一到夜晚,便無人敢在閣下逗留。某公聽聞這些傳言後,卻不以為然,他堅信自己心中的道學正氣能夠抵禦一切邪祟。酒過三巡,眾人皆有了些醉意。某公更是興致高昂,他清了清嗓子,開始滔滔不絕地大談張載《西銘》中萬物一體的高深道理。他口若懸河,引經據典,滿座之人皆被他的言論所吸引,紛紛拱手傾聽,對他的學識欽佩不已。不知不覺間,夜幕如同一塊黑色的綢緞,緩緩地覆蓋了大地。就在此時,忽然,那經閣之上,傳來一陣尖銳的厲聲嗬斥:“如今正值饑荒疫病橫行之時,百姓們在死亡線上苦苦掙紮,哀鴻遍野。你身為鄉紳,本應承擔起救濟百姓的重任。你既不早早倡導義舉,施粥舍藥,拯救那些在苦難中掙紮的黎民百姓,就應該趁此良夜,關起門來好好反省自己,至少還能算個獨善其身之人。可你倒好,卻在這裏空談高論,講什麽民胞物與。你且說說,你這些空話,講到天亮,可當得飯吃?可當得藥服?你既如此虛偽,且吃我一磚,看你還講不講邪不勝正!”話音未落,一塊巨大的城磚如流星般飛落而下,伴隨著一聲震耳欲聾的霹靂巨響,眾人麵前的杯盤幾案瞬間被砸得粉碎。某公被這突如其來的變故嚇得魂飛魄散,他倉皇失措地站起身來,連滾帶爬地逃出了經閣。一邊跑,一邊還驚魂未定地說道:“難道是因為我不信程朱之學,才招致這妖怪作祟?這……這就是妖怪之所以為妖怪的原因吧。”他腳步踉蹌,緩緩踱步,口中不停地歎息著,在眾人驚愕的目光中,漸漸遠去。


    滄州有個畫工,名叫伯魁,字起瞻。他常常自稱是伯州犁的後裔,因此對自己的繪畫技藝頗為自負。他有一位相交甚密的朋友,此人詼諧幽默,常與伯魁打趣。一日,朋友看著伯魁,笑著調侃道:“君力不稱二世祖太宰公,近其子孫不識字,竟自稱白氏矣。”伯魁聽了,也隻是哈哈一笑,並不以為意。有一次,伯魁精心創作一幅仕女圖。他先仔細地勾勒出仕女的輪廓,那線條如行雲流水般優美流暢,將仕女的身姿體態展現得淋漓盡致。然而,天不遂人願,就在他剛剛完成輪廓勾勒,正欲進一步上色之時,卻因家中突發急事,不得不暫時擱置畫筆,將那未完成的畫作鎖於書室之中。時光匆匆,兩日轉瞬即逝。當伯魁再次踏入書室,準備補全那幅畫作時,眼前的景象卻令他大驚失色。隻見那書桌上,原本擺放整齊的放置顏料的小碟,此時已變得縱橫狼藉,仿佛被一場小型的風暴席卷過一般。而那畫筆,也被顏料浸染得亂七八糟,顯然是被人動過。更令他震驚的是,那幅原本隻勾勒出輪廓的仕女圖,此刻竟已完美地呈現在他眼前。畫上的仕女宛如天仙下凡,神采飛揚,栩栩如生,那靈動的眼神仿佛能看穿人的靈魂,與他平日所畫的畫作相比,簡直有著天壤之別。伯魁顫抖著雙手,將這幅畫捧起,心中又驚又喜又懼。他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神來之筆,絕非自己所能為。他懷著滿心的疑惑,匆匆去找先母舅張夢征。張公乃是伯魁學畫的恩師,在繪畫界頗有聲望。伯魁見到張公,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一五一十地告知於他。張公接過畫,仔細端詳許久,臉上也露出了震驚之色。他緩緩說道:“此非爾所及,亦非吾所及,殆偶遇神仙遊戲耶?”


    當時,城守尉永寧公對繪畫藝術極為癡迷,且喜好收藏各類名畫佳作。他聽聞伯魁有如此一幅奇異的仕女圖,便慕名而來。當他看到這幅畫時,立刻被畫中的仕女所吸引,驚歎不已。他對伯魁說,願出高價購買此畫。伯魁雖心中對這幅畫有著諸多疑惑和不舍,但麵對永寧公的誠意和豐厚的報酬,最終還是點頭應允。永寧公得到畫後,如獲至寶,將其懸掛於書房之中,每日都會對著畫細細欣賞,沉醉其中。時光荏苒,永寧公後來因政績卓著,升遷為四川副都統。他對這幅畫喜愛至極,自然不會將其留在原地,而是小心翼翼地將畫隨身帶去了四川。在他即將罷官的前幾日,一個平靜的清晨,永寧公如往常一樣走進書房,準備欣賞那幅心愛的仕女圖。然而,當他的目光落在牆上時,卻瞬間呆住了。隻見那畫上的仕女竟不翼而飛,隻留下一個隱隱約約的人影輪廓,仿佛在訴說著什麽。而那紙張的顏色,卻依舊如新,沒有絲毫的褪色或損壞。反觀畫中的其餘部分,那些樹木山石,卻依舊保持著原來黯淡陳舊的模樣。永寧公心中湧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深知,這或許是某種衰敗征兆的預先顯現。但那仕女究竟為何會突然消失?是被神秘的力量帶走?還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這一切的一切,如同一個無解的謎團,深深地困擾著永寧公。而伯魁,在聽聞此事後,也同樣感到震驚和困惑。他試圖尋找答案,四處打聽,查閱古籍,詢問高人,卻始終一無所獲。那仕女消失的原因,如同被隱藏在重重迷霧之後,終究無法被人知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午夜奇談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餘生不相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餘生不相聚並收藏午夜奇談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