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製律發現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進北大的遊客,要是不知道路怎麽走了,他們問路的第一句話不是諸如“請問未名湖該怎麽走?”而是先問“你是北大的學生嗎?”。特別是在鳴鶴園那邊遇見時。
他們是怕裏麵的遊客多問錯了人,就先確認一下嗎?不隻是這樣的吧。因為不是北大的學生就不能知道裏麵的路了嗎?這又不是什麽難題,直接問就是了。別人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就完了嘛。
他們大多是想要通過這樣子緩解一下自己不是北大的,連路也都不知道的尷尬吧。他們想要的理想的結果就是被他們問的人迴答“不是”,但是卻又能告訴他們路該怎麽走。要是對方迴答“是”,他們又可以自我安慰現在有個北大的學生在為自己指點迷津,是種榮幸。他們最受不了就是遇到那種不是北大的,卻又知道得比他們多,又說得讓他們覺得對方就是北大的吧。
劉製律覺得在北大景區裏最不該問的就是“你是北大的學生嗎”這句話。
因為北大裏的景區就好比是那些忙個不停的富人的大別墅,平時別墅主人都沒幾乎空在裏麵呆著,都是由他們的管家和安保人員等住著的。
北大學生一般都在教學樓區和圖書館區活動的,都很少到北大景區裏逛的,除非是他們的畢業季拍照和冬季時候他們去滑冰。因此,平時北大景區裏行走的也大多都是遊客或者北大裏麵的工作人員了。
“你是北大的學生嗎?”這句話一出,假如對方是的話,性情開朗的也許會很自豪地說“是的,我是。”;可萬一對方是有點敏感和小自卑的,就會心想:我靠,你什麽眼神啊?這都看不出來,難道我不像嗎?可萬一對方不是的話,那一萬個“草泥馬”就在空中飄過了的。所以,這句話在北大景區裏一出七八成會讓對方覺得不愉快的,是必須得忌口的。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劉製律都為自己準備了三套說辭。心情好的話,就直接迴答:不是。心情一般的話就迴答:你猜。心情不好的話就迴答:是,我是,我全家都是。然後對方問路,他就迴答:不知道。不過,後麵的兩套說辭,劉製律基本都沒有用過。
他們是怕裏麵的遊客多問錯了人,就先確認一下嗎?不隻是這樣的吧。因為不是北大的學生就不能知道裏麵的路了嗎?這又不是什麽難題,直接問就是了。別人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不就完了嘛。
他們大多是想要通過這樣子緩解一下自己不是北大的,連路也都不知道的尷尬吧。他們想要的理想的結果就是被他們問的人迴答“不是”,但是卻又能告訴他們路該怎麽走。要是對方迴答“是”,他們又可以自我安慰現在有個北大的學生在為自己指點迷津,是種榮幸。他們最受不了就是遇到那種不是北大的,卻又知道得比他們多,又說得讓他們覺得對方就是北大的吧。
劉製律覺得在北大景區裏最不該問的就是“你是北大的學生嗎”這句話。
因為北大裏的景區就好比是那些忙個不停的富人的大別墅,平時別墅主人都沒幾乎空在裏麵呆著,都是由他們的管家和安保人員等住著的。
北大學生一般都在教學樓區和圖書館區活動的,都很少到北大景區裏逛的,除非是他們的畢業季拍照和冬季時候他們去滑冰。因此,平時北大景區裏行走的也大多都是遊客或者北大裏麵的工作人員了。
“你是北大的學生嗎?”這句話一出,假如對方是的話,性情開朗的也許會很自豪地說“是的,我是。”;可萬一對方是有點敏感和小自卑的,就會心想:我靠,你什麽眼神啊?這都看不出來,難道我不像嗎?可萬一對方不是的話,那一萬個“草泥馬”就在空中飄過了的。所以,這句話在北大景區裏一出七八成會讓對方覺得不愉快的,是必須得忌口的。
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劉製律都為自己準備了三套說辭。心情好的話,就直接迴答:不是。心情一般的話就迴答:你猜。心情不好的話就迴答:是,我是,我全家都是。然後對方問路,他就迴答:不知道。不過,後麵的兩套說辭,劉製律基本都沒有用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