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漢人能視千裏
大漢:開局漢武帝流落荒島 作者:感歎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自次王部的十萬大軍,天天人吃馬嚼消耗的糧草,是個說出來能夠嚇死人的數字。
匈奴人又沒有建立後勤補給線的意識,往往帶夠了一段時間的糧草後就會直接出發,到了漢地後再就地征糧。
趙信部當然也是一樣。
往年這種做法都沒有問題,農耕民族不夠靈活的弱點,給了這幫遊牧強盜最好的搶劫環境。
他們往往趕在秋收前後進犯,漢民就算跑得了人也跑不了糧!
對大漢來說,將打草穀的匈奴軍隊攔在郡城之外,盡量減少朝廷受到的損失就算大功。
反過來對匈奴來說,卻隻是賺多賺少的區別,不可能虧本。
要不怎麽說遊牧文化會搶劫上癮呢,一來逐水草放牧的生活方式,生產力太過於低下,很難自給自足。
二來動動刀子就能搶到好東西,還能順便練練兵。搶劫其他部落、勢力的奴隸。
如此無本萬利的買賣,有誰能夠抗拒?
尤其是匈奴剛嚐過那麽大的苦頭,幾個王部都被打殘。
伊稚斜作為所謂的“天所立大單於”,要是不帶哥幾個把損失搶迴來,要怎麽維係統治?
同理趙信也是一樣。
要是不能為手下的部落、附庸部族搶到足夠的利益,別的附庸部族可能不敢搞事,同為匈奴人的部落可不會幹!
而一旦失去本部貴種的支持,在單於王庭的話語權也會不斷降低。
伊稚斜可不會好心替他主持公道,為了維持單於的威信,說不定正好拿他來殺雞儆猴呢。
草原人隻信奉強者,趙信要維持他“自次王”的統治基礎,就隻能不斷為手下的貴種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利益。
這也是他明知道衛青的可怕,卻還是要請命負責主攻一路的理由。
可盧芳果決的行動,完全打亂了趙信的計劃。
盧芳不知兵,可是真的會理民!
在去年見識到匈奴軍力的戰鬥力後,此次調任上穀郡,就將堅壁清野落實到了極致!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荒野中無依無靠的裏寨全部清空,財產能搬走的全部搬走,不能搬走的全部燒毀。
地裏的糧食也早早搶收,就算毀掉也不留給匈奴人。
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搞法,此前任何邊郡太守都沒有!
也虧得邊民對匈奴人的仇恨之刻骨,對匈奴造成的破壞力非常了解,加上邊郡沒有能和**掰腕子的豪強,才不僅沒有激起民變,反倒積極配合太守府的行政命令。
這要放在境內任何一個郡,都會引起極大的百姓動蕩!
但同時也不得不說,盧芳果斷的行動,給後來到的唐奇、李光和霍去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讓上穀守軍可以專心致誌距城防守,而無需被匈奴人調動去到處救援受害的民眾,疲於奔命。
此時的趙信,就陷入了無糧可征的尷尬境地。
周圍零星還沒有撤走的民眾,早就在這幾天被輪了好幾遍。
最近派出去的小股部隊,五次中有三次都是無功而返,僅有的收獲也遠遠不夠十萬大軍嚼用。
沒辦法,隻能組織輔兵們去打獵、捕魚。
明明已經到了漢境,卻過得比在草原上還艱苦,這讓很多以為有利可圖才跟來的匈奴貴種感到非常不適應。
又過了三日,部分匈奴貴種終於忍不住了,攜手找到趙信。
“大王,俺們老家也不知道咋樣了,不如讓俺幾個帶上近衛親軍,去老家守著?”
幾個人也不敢直接說撤兵,隻說要帶走親衛,本部的大部分人馬還是交由趙信處置。
以他們來看,算得上很給自次王麵子了。
本來嘛,也不是反對南下打草穀,實在是忍受不了這艱苦樸素又不能搶劫的苦日子。
他們在草原上吃香的喝辣的,千裏迢迢跑到漢朝來以為能過把癮,卻連個居庸關都跨不過去不說,還要忍饑挨餓!
千萬別以為匈奴人就不會腐化。
自高祖後大漢對外修生養息,尤其是文景時代,大漢幾乎成了匈奴人的錢袋子,活生生把這個最大的敵人喂得盆滿缽滿。
成了草原乃至西域最大的帝國,勢力範圍甚至輻射到中亞!
攤子一大,最上層的生活越過越好,遊牧帝國反而是腐化得最快的。
要不是還有個大漢朝在南邊佇立,有個叫劉徹的年輕皇帝抓著滅匈的口號不放實踐能力還特強的話。
現在這些個匈奴貴種,還能不能親自領兵打仗都是個問題!
也就是近幾年被漢軍打疼了,才開始慢慢撿起來以前那種貴族將領衝鋒在前的作風。
可衝鋒歸衝鋒,戰死也還罷了,忍饑挨餓是真不成啊!
幾個附庸部落的首領羨慕的看著提議的貴種,他們也不想呆這兒吃不好還要當炮灰,可有的話匈奴人能說,他們卻說不得。
趙信也很頭痛:“今日又沒有收獲?”
“沒有。”親衛萬戶諾達迴答,“撒出去幾千人,就搶迴來幾百斤糧食,根本沒用。”
“狩獵隊的收獲也越來越少,再這麽下去,恐怕隻能堅持十天!”
“大王,讓俺們迴去吧,俺們替您守著老家,也免得在這兒浪費糧食不是?”
“俺們保證隻待幾千個親衛,其餘的人都不帶走!”
趙信沉吟不語。
貴種們的軟弱讓他氣憤,但換個角度來說,一旦這些有實權的大貴族都離開了,自己就能完全掌握留下來的大軍。
就能擁有完整的兵權!
最後,趙信還是搖頭道:“等最後一批征糧隊迴來再說,要是還找不到足夠的糧食,就準許你們迴去。”
貴種們雖不滿意,也知道趙信給了很大的讓步,都心滿意足的走了。
此時。
距離匈奴大軍駐紮的溪穀,約摸百裏之外。
一支三千人的匈奴征糧隊因為找不到漢人的聚居點,擔心迴去之後會遭到懲罰,竟遊蕩了兩日都不敢迴返。
就在他們幾近絕望之時,探馬突然迴報:“前方三十裏外有個土圍子,裏頭好像有人!”
領兵的千戶眼睛一亮:“是百姓還是漢軍?”
“應該是百姓,都沒有穿甲,而且有老有少,可能是沒來得及撤走!”
“好!滅了他們,帶迴去給大王交差!”
匈奴人又沒有建立後勤補給線的意識,往往帶夠了一段時間的糧草後就會直接出發,到了漢地後再就地征糧。
趙信部當然也是一樣。
往年這種做法都沒有問題,農耕民族不夠靈活的弱點,給了這幫遊牧強盜最好的搶劫環境。
他們往往趕在秋收前後進犯,漢民就算跑得了人也跑不了糧!
對大漢來說,將打草穀的匈奴軍隊攔在郡城之外,盡量減少朝廷受到的損失就算大功。
反過來對匈奴來說,卻隻是賺多賺少的區別,不可能虧本。
要不怎麽說遊牧文化會搶劫上癮呢,一來逐水草放牧的生活方式,生產力太過於低下,很難自給自足。
二來動動刀子就能搶到好東西,還能順便練練兵。搶劫其他部落、勢力的奴隸。
如此無本萬利的買賣,有誰能夠抗拒?
尤其是匈奴剛嚐過那麽大的苦頭,幾個王部都被打殘。
伊稚斜作為所謂的“天所立大單於”,要是不帶哥幾個把損失搶迴來,要怎麽維係統治?
同理趙信也是一樣。
要是不能為手下的部落、附庸部族搶到足夠的利益,別的附庸部族可能不敢搞事,同為匈奴人的部落可不會幹!
而一旦失去本部貴種的支持,在單於王庭的話語權也會不斷降低。
伊稚斜可不會好心替他主持公道,為了維持單於的威信,說不定正好拿他來殺雞儆猴呢。
草原人隻信奉強者,趙信要維持他“自次王”的統治基礎,就隻能不斷為手下的貴種們提供源源不斷的利益。
這也是他明知道衛青的可怕,卻還是要請命負責主攻一路的理由。
可盧芳果決的行動,完全打亂了趙信的計劃。
盧芳不知兵,可是真的會理民!
在去年見識到匈奴軍力的戰鬥力後,此次調任上穀郡,就將堅壁清野落實到了極致!
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荒野中無依無靠的裏寨全部清空,財產能搬走的全部搬走,不能搬走的全部燒毀。
地裏的糧食也早早搶收,就算毀掉也不留給匈奴人。
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搞法,此前任何邊郡太守都沒有!
也虧得邊民對匈奴人的仇恨之刻骨,對匈奴造成的破壞力非常了解,加上邊郡沒有能和**掰腕子的豪強,才不僅沒有激起民變,反倒積極配合太守府的行政命令。
這要放在境內任何一個郡,都會引起極大的百姓動蕩!
但同時也不得不說,盧芳果斷的行動,給後來到的唐奇、李光和霍去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讓上穀守軍可以專心致誌距城防守,而無需被匈奴人調動去到處救援受害的民眾,疲於奔命。
此時的趙信,就陷入了無糧可征的尷尬境地。
周圍零星還沒有撤走的民眾,早就在這幾天被輪了好幾遍。
最近派出去的小股部隊,五次中有三次都是無功而返,僅有的收獲也遠遠不夠十萬大軍嚼用。
沒辦法,隻能組織輔兵們去打獵、捕魚。
明明已經到了漢境,卻過得比在草原上還艱苦,這讓很多以為有利可圖才跟來的匈奴貴種感到非常不適應。
又過了三日,部分匈奴貴種終於忍不住了,攜手找到趙信。
“大王,俺們老家也不知道咋樣了,不如讓俺幾個帶上近衛親軍,去老家守著?”
幾個人也不敢直接說撤兵,隻說要帶走親衛,本部的大部分人馬還是交由趙信處置。
以他們來看,算得上很給自次王麵子了。
本來嘛,也不是反對南下打草穀,實在是忍受不了這艱苦樸素又不能搶劫的苦日子。
他們在草原上吃香的喝辣的,千裏迢迢跑到漢朝來以為能過把癮,卻連個居庸關都跨不過去不說,還要忍饑挨餓!
千萬別以為匈奴人就不會腐化。
自高祖後大漢對外修生養息,尤其是文景時代,大漢幾乎成了匈奴人的錢袋子,活生生把這個最大的敵人喂得盆滿缽滿。
成了草原乃至西域最大的帝國,勢力範圍甚至輻射到中亞!
攤子一大,最上層的生活越過越好,遊牧帝國反而是腐化得最快的。
要不是還有個大漢朝在南邊佇立,有個叫劉徹的年輕皇帝抓著滅匈的口號不放實踐能力還特強的話。
現在這些個匈奴貴種,還能不能親自領兵打仗都是個問題!
也就是近幾年被漢軍打疼了,才開始慢慢撿起來以前那種貴族將領衝鋒在前的作風。
可衝鋒歸衝鋒,戰死也還罷了,忍饑挨餓是真不成啊!
幾個附庸部落的首領羨慕的看著提議的貴種,他們也不想呆這兒吃不好還要當炮灰,可有的話匈奴人能說,他們卻說不得。
趙信也很頭痛:“今日又沒有收獲?”
“沒有。”親衛萬戶諾達迴答,“撒出去幾千人,就搶迴來幾百斤糧食,根本沒用。”
“狩獵隊的收獲也越來越少,再這麽下去,恐怕隻能堅持十天!”
“大王,讓俺們迴去吧,俺們替您守著老家,也免得在這兒浪費糧食不是?”
“俺們保證隻待幾千個親衛,其餘的人都不帶走!”
趙信沉吟不語。
貴種們的軟弱讓他氣憤,但換個角度來說,一旦這些有實權的大貴族都離開了,自己就能完全掌握留下來的大軍。
就能擁有完整的兵權!
最後,趙信還是搖頭道:“等最後一批征糧隊迴來再說,要是還找不到足夠的糧食,就準許你們迴去。”
貴種們雖不滿意,也知道趙信給了很大的讓步,都心滿意足的走了。
此時。
距離匈奴大軍駐紮的溪穀,約摸百裏之外。
一支三千人的匈奴征糧隊因為找不到漢人的聚居點,擔心迴去之後會遭到懲罰,竟遊蕩了兩日都不敢迴返。
就在他們幾近絕望之時,探馬突然迴報:“前方三十裏外有個土圍子,裏頭好像有人!”
領兵的千戶眼睛一亮:“是百姓還是漢軍?”
“應該是百姓,都沒有穿甲,而且有老有少,可能是沒來得及撤走!”
“好!滅了他們,帶迴去給大王交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