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眼色行事
大漢:開局漢武帝流落荒島 作者:感歎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兩人隻當唐奇不好意思,倒是都閉了嘴。
萬餘人的大軍從長安行至上穀郡,其中大半還都是步卒,即便有馳道相接,長途跋涉也要半月左右。
為了不耽誤時間,李光采取了唐奇的建議,派部下快馬加鞭,同時將蹄鐵的圖紙和樣品送往長安和上穀。
三人則按照原定計劃,先去拜訪趙王劉彭祖。
要說這位趙王,那也是西漢諸侯史上閃閃發光的一枚奇葩。
當時為了諸侯國不完全獨立於中央,各國的國相都是由中央朝廷直接指派,屬於兩千石的官員。
國相除了輔助國王治理封地外,還負有監督諸侯王行為舉止的責任。
比如淮南王劉安心有反意,就是他的國相及時報告給朝廷,朝廷才會對淮南國的情況了如指掌。
所以對諸侯王們來說,國相比起能夠器重的大臣,更像是必須要防備的監視者。
怎麽與之相處,就成了最大的問題之一!
對付中央派來的國相,不同的諸侯王有各自不同的方法。
最好的情況莫過“君臣相知”,國王沒有野心,但對治下百姓很有責任感,在國相的輔助下將封國治理得有聲有色,百姓安居樂業。
但這畢竟隻是少數,並且要是幹得太好的話,還很容易引起中央朝廷的注意。
天子對兄弟們多少寬容點,對派出去的大臣可就沒那麽好說話了。
朕派你過去,是替朝廷看著點朕的兄弟叔伯,免得他們動什麽歪心思。
結果你居然真把諸侯王當成君主,盡心竭力輔佐他,助他們富國強兵,是想幹什麽?
還有沒有點政治覺悟?
這疙瘩一起來,那些勤勤懇懇又和諸侯王君臣相知的國相,往往會麵臨不那麽好的處境。
能力差點不足以引發忌憚的,這輩子恐怕也就隻能做個國相,再也無法迴到中央施展抱負。
要是偏偏能力挺不錯,真幫助諸侯王把封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上下一體,那恐怕就危險了!
所以,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大多數的國相和他們輔佐的諸侯王,都維持著較差的關係。
心裏沒鬼又得過且過的,就幹脆以國相為主,把國內政事都交給國相處置,自己隻管吃喝玩樂。
強勢點的國相,還能指著鼻子罵諸侯王“玩物喪誌”,國王往往也隻好捏著鼻子應下來!
性格暴吝點的諸侯王,就喜歡和國相硬碰硬,這時候就要看國相們的手段和智謀。
一個不好,就容易攤上性命之禍!
不過最多的情況,還是雙方就不尷不尬的處著,互相維持表麵和平。
諸侯王不想惹麻煩,國相也想盡快想辦法迴歸中央,往往這樣的封國都很平靜,是朝廷最喜歡的那種。
趙王劉彭祖呢?
他不屬於上述任何一種!
此人性格不暴吝,國內的風評倒不至於很差。
可要是放眼天下的話,就不難發現,甭管你找誰去打聽,都能聽到關於趙王的滿肚子怨言!
究其原因,這人身為堂堂諸侯王,劉徹的親哥哥。
行事卻實在不咋講究!
史書上說劉彭祖“巧詐奸佞,卑下奉承”,表麵上謙卑恭敬,喜歡討好別人,內裏卻刻薄陰毒。
並且對律法有很深的造詣,傳說專門養了一批人,來替他研究律法條目,好利用詭辯去中傷他想對付的人。
比如朝廷派來的國相。
每次新的國相到任,劉彭祖都會換上黑色的布衣,裝扮成王府的奴仆親自去迎接對方。
還親力親為替國相打掃住所,待遇無微不至,非常謙卑。
而實際上,史載他多用“惑亂之事”來擾亂國相的日常行為。
隻要有言語失當,或者觸犯朝廷禁忌的地方,立馬上書給天子弟弟打小報告,同時摻雜些諸如作奸犯科、圖謀私利之類的誣告。
真真假假,朝廷派去的調查人員往往不能分清。
以至於從受封趙王至今接近三十年,卻沒有一任國相能夠任滿兩年的,經常因罪受罰。
運氣好點的下獄受刑,運氣差點的直接被處死!
久而久之,趙國被中央官員認作死地,許多人寧願降職都不願去做劉彭祖的國相!
而運氣不好被強行任命的,也都不敢對劉彭祖進行任何指摘,隻敢看他眼色行事。
這老家夥雖沒有反意,但還是把趙國變成了他的一言堂!
要是僅僅隻是禍害國相,朝中官員倒還不會如此的風聲鶴唳,關鍵這老小子他逮著人就喜歡咬一口!
據說是為了防止有官員借口路過,來暗訪他劉彭祖種種枉法之事。
凡是過往的二千石官員,途徑他封地的,都會受到國相一般的待遇!
尤其是負責監察的冀州牧,更是受到重點關注。
過個路都容易把命個丟掉,那誰還敢去掠劉彭祖的虎須?
當然是避之不及!
“要不是大軍行至動靜太大,繞路又怕誤了戰事,我還真不願和趙王打交道!”李光也是抱怨不停,“等到了地方,我們都可得放警醒點,免得被他抓到把柄!”
連堂堂的北軍校尉都這麽小心謹慎,足以見得劉彭祖的名聲之惡劣了。
對這麽個人,唐奇沒辦法不產生好奇。
畢竟這聽起來,可比老朱家那些被當作豬養的宗室王爵,還要不講究多了!
霍去病卻不屑一顧:“不就是個王爺嘛,小爺我才生擒了一個王爺再加個王太子,有種他動小爺試試?”
李光苦笑:“陛下寵你,趙王肯定不敢對你下手,我可不一樣。你高抬貴手,別連累我成不!”
霍去病這才收斂了些,卻還是不甚重視。
唐奇的態度和霍去病無二。
本就不是古人,再怎麽融入大漢的生活環境,他終究還是無法對諸如“皇權”、“宗室”之類的概念產生哪怕一丁點的敬畏。
而這,大概也是他被皇帝看重,卻容易引發酷吏不滿的緣由吧。
畢竟再怎麽低調,再怎麽入鄉隨俗,一個從小受平等教育的現代人迴到封建社會,也會如黑夜裏的螢火蟲一般突出!
萬餘人的大軍從長安行至上穀郡,其中大半還都是步卒,即便有馳道相接,長途跋涉也要半月左右。
為了不耽誤時間,李光采取了唐奇的建議,派部下快馬加鞭,同時將蹄鐵的圖紙和樣品送往長安和上穀。
三人則按照原定計劃,先去拜訪趙王劉彭祖。
要說這位趙王,那也是西漢諸侯史上閃閃發光的一枚奇葩。
當時為了諸侯國不完全獨立於中央,各國的國相都是由中央朝廷直接指派,屬於兩千石的官員。
國相除了輔助國王治理封地外,還負有監督諸侯王行為舉止的責任。
比如淮南王劉安心有反意,就是他的國相及時報告給朝廷,朝廷才會對淮南國的情況了如指掌。
所以對諸侯王們來說,國相比起能夠器重的大臣,更像是必須要防備的監視者。
怎麽與之相處,就成了最大的問題之一!
對付中央派來的國相,不同的諸侯王有各自不同的方法。
最好的情況莫過“君臣相知”,國王沒有野心,但對治下百姓很有責任感,在國相的輔助下將封國治理得有聲有色,百姓安居樂業。
但這畢竟隻是少數,並且要是幹得太好的話,還很容易引起中央朝廷的注意。
天子對兄弟們多少寬容點,對派出去的大臣可就沒那麽好說話了。
朕派你過去,是替朝廷看著點朕的兄弟叔伯,免得他們動什麽歪心思。
結果你居然真把諸侯王當成君主,盡心竭力輔佐他,助他們富國強兵,是想幹什麽?
還有沒有點政治覺悟?
這疙瘩一起來,那些勤勤懇懇又和諸侯王君臣相知的國相,往往會麵臨不那麽好的處境。
能力差點不足以引發忌憚的,這輩子恐怕也就隻能做個國相,再也無法迴到中央施展抱負。
要是偏偏能力挺不錯,真幫助諸侯王把封國治理得井井有條上下一體,那恐怕就危險了!
所以,不管是出於公心還是私心,大多數的國相和他們輔佐的諸侯王,都維持著較差的關係。
心裏沒鬼又得過且過的,就幹脆以國相為主,把國內政事都交給國相處置,自己隻管吃喝玩樂。
強勢點的國相,還能指著鼻子罵諸侯王“玩物喪誌”,國王往往也隻好捏著鼻子應下來!
性格暴吝點的諸侯王,就喜歡和國相硬碰硬,這時候就要看國相們的手段和智謀。
一個不好,就容易攤上性命之禍!
不過最多的情況,還是雙方就不尷不尬的處著,互相維持表麵和平。
諸侯王不想惹麻煩,國相也想盡快想辦法迴歸中央,往往這樣的封國都很平靜,是朝廷最喜歡的那種。
趙王劉彭祖呢?
他不屬於上述任何一種!
此人性格不暴吝,國內的風評倒不至於很差。
可要是放眼天下的話,就不難發現,甭管你找誰去打聽,都能聽到關於趙王的滿肚子怨言!
究其原因,這人身為堂堂諸侯王,劉徹的親哥哥。
行事卻實在不咋講究!
史書上說劉彭祖“巧詐奸佞,卑下奉承”,表麵上謙卑恭敬,喜歡討好別人,內裏卻刻薄陰毒。
並且對律法有很深的造詣,傳說專門養了一批人,來替他研究律法條目,好利用詭辯去中傷他想對付的人。
比如朝廷派來的國相。
每次新的國相到任,劉彭祖都會換上黑色的布衣,裝扮成王府的奴仆親自去迎接對方。
還親力親為替國相打掃住所,待遇無微不至,非常謙卑。
而實際上,史載他多用“惑亂之事”來擾亂國相的日常行為。
隻要有言語失當,或者觸犯朝廷禁忌的地方,立馬上書給天子弟弟打小報告,同時摻雜些諸如作奸犯科、圖謀私利之類的誣告。
真真假假,朝廷派去的調查人員往往不能分清。
以至於從受封趙王至今接近三十年,卻沒有一任國相能夠任滿兩年的,經常因罪受罰。
運氣好點的下獄受刑,運氣差點的直接被處死!
久而久之,趙國被中央官員認作死地,許多人寧願降職都不願去做劉彭祖的國相!
而運氣不好被強行任命的,也都不敢對劉彭祖進行任何指摘,隻敢看他眼色行事。
這老家夥雖沒有反意,但還是把趙國變成了他的一言堂!
要是僅僅隻是禍害國相,朝中官員倒還不會如此的風聲鶴唳,關鍵這老小子他逮著人就喜歡咬一口!
據說是為了防止有官員借口路過,來暗訪他劉彭祖種種枉法之事。
凡是過往的二千石官員,途徑他封地的,都會受到國相一般的待遇!
尤其是負責監察的冀州牧,更是受到重點關注。
過個路都容易把命個丟掉,那誰還敢去掠劉彭祖的虎須?
當然是避之不及!
“要不是大軍行至動靜太大,繞路又怕誤了戰事,我還真不願和趙王打交道!”李光也是抱怨不停,“等到了地方,我們都可得放警醒點,免得被他抓到把柄!”
連堂堂的北軍校尉都這麽小心謹慎,足以見得劉彭祖的名聲之惡劣了。
對這麽個人,唐奇沒辦法不產生好奇。
畢竟這聽起來,可比老朱家那些被當作豬養的宗室王爵,還要不講究多了!
霍去病卻不屑一顧:“不就是個王爺嘛,小爺我才生擒了一個王爺再加個王太子,有種他動小爺試試?”
李光苦笑:“陛下寵你,趙王肯定不敢對你下手,我可不一樣。你高抬貴手,別連累我成不!”
霍去病這才收斂了些,卻還是不甚重視。
唐奇的態度和霍去病無二。
本就不是古人,再怎麽融入大漢的生活環境,他終究還是無法對諸如“皇權”、“宗室”之類的概念產生哪怕一丁點的敬畏。
而這,大概也是他被皇帝看重,卻容易引發酷吏不滿的緣由吧。
畢竟再怎麽低調,再怎麽入鄉隨俗,一個從小受平等教育的現代人迴到封建社會,也會如黑夜裏的螢火蟲一般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