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說幹就幹。
第二天,單葫蘆就和姚黑兒,一個趕了牛車,一個趕了馬車,到東蔭縣城買了些土坯來,連帶建炭窖需要的其他材料,也一並買了來。
本來,按照單老太和單葫蘆的意思,是自己打一些土坯來用,可姚黑兒認為那樣太慢,天氣已經冷起來了,自己打土坯要好多天才能幹,倒耽誤了建窖燒炭。有打土坯再晾幹的時候,可能都多燒出兩窖炭來了,這些炭換來的錢,遠比買土坯要花的錢多得多。
單老太聽了在理,便由著姚黑兒去操辦。
從建炭窖之日開始,姚黑兒便將山民們砍來的木柴,都收購了。山民們不用跑路,就可以換來同樣多的柴錢,也自然更是歡喜,閑了無事,便都來給姚家和單家搭手。姚黑兒自然不肯讓人家白幫忙,請張二姐幫著鍾翠菱,每天都做兩大鍋菜和米飯、饅頭之類拿在炭窖旁,由大家敞開了吃。
在大家的幫助之下,炭窖很快就建好了;在單老太的指點之下,第一窖炭很快就燒出來了。
山民們大都是舍不得燒炭的,姚黑兒隻能將炭拉到東蔭城去賣。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對炭的需求也格外高。盡管姚黑兒將炭以較低的價格兌給了炭行,也賺了足足十兩銀子。炭行老板還歡天喜地道:“小哥,你以後有多少炭,都隻管拉來!若是有更好的,價格好商量!”
姚黑兒想起往年在家裏燒的銀炭來,很顯然,自己家炭窖裏的炭,是不如銀炭的。
迴到家裏,和單老太商量這件事的時候,單老太笑道:“你說的是,隻是我們一貫燒的就是這樣的炭,頭一窖會差些,以後會越來越好,但卻達不到銀炭的水平。”
如何才能提高炭的質量?姚黑兒一時沒了主意。也隻得將此事暫且放下,專注於在這個冬天,盡可能地多燒一些炭出來。
這半年來,姚黑兒幾乎時時刻刻都是男子裝扮,山民們也漸漸忘了她本是女兒身,最初是開玩笑稱她“黑兄弟”、“黑哥”,後來她就真的成了大家的“黑兄弟”、“黑哥”。除了身板太過瘦小,她也和男子幾乎沒什麽差別了。
忙碌起來的日子,過得特別快,不知不覺之間,已是新年臨近。賣了最後一窖炭,已是臘月二十九了。
上次賣炭迴來的時候,姚黑兒已經將該分給單家的銀子,都給了單家。兩家也已說好了,這一次賣炭的錢,全部用來買年貨,大家過個豐豐盛盛的年。
所以,此時姚黑兒的車上拉的滿滿的都是年貨,六壇子好酒,兩個豬腿,兩袋白米,白麵,四個孩子和單老太的新衣,對聯、鞭炮、煙火、點心、茶葉、瓜子、糖果、熟肉、鹵雞……還有兩條鮮活的鯉魚,不斷在水盆中撲騰。
要過年了,一切都暫時放下吧,姚黑兒的心內,也是充滿了久違的喜悅。
一條已經走熟了的路,也根本不用駕馭馬匹,這匹矯健的白馬就自己噠噠噠地順著小路自在而歡快地小跑著。
天氣很陰冷,暮雲低垂,寒風陣陣,可能要下雪了。有雪的新年,才更有味道。
姚家的院子,也早已打掃的幹幹淨淨,歸置的整整齊齊。西南角壘著一摞厚厚的柴火,單葫蘆細心地用草苫子蓋好了;西北角裏,又添置了一個菜窖,單家堅持將自家田裏過冬的白菜、蘿卜、蔥、薑之類的菜蔬,都搬了一些來,塞滿了姚家的菜窖。
姚家的水缸,這些日子,也全是單葫蘆在挑水。每兩天一次,單葫蘆準時挑著木桶,出現在姚家門口,一聲不響地將水缸挑滿,又一聲不響地轉身就走。鍾翠菱有時和他說幾句感謝的話,這個沉默寡言的漢子,最多就是甕聲甕氣地迴一句“沒什麽”,頭也不抬地繼續往外走。
倒是因為姚黑兒的男子裝扮,單葫蘆如今和她越發沒了距離,還時不時說笑上幾句。
總之,這兩家人,如今已好得如同一家了。
張二姐早已提出來,這個年,兩家人在一起過,沒等大人說話,鐵柱已高興的又蹦又跳,又在地上連著翻了幾個跟頭,逗得正在蹣跚學步的玖兒,邁著小短腿前前後後地攆著看。
等姚黑兒迴到單家村的時候,單老太、鍾翠菱和張二姐,正在姚家門口看著幾個孩子嬉戲,鐵柱正在打陀螺,幾個女孩子在旁邊興致勃勃地看。
聽見馬車的聲音,幾個人都站起身。姚黑兒笑道:“這大冷的天,你們不在屋子裏暖和,跑到外麵做什麽?”
張二姐一邊笑道:“還不是幾個孩子要來看看,她們的‘爹’迴來了沒有。”一邊就吩咐鐵柱:“快!去家裏叫你爹,來搬東西了。”
鐵柱看車廂裏滿滿當當的年貨,又是興奮,又是急不可待,根本不想動身,就扯著嗓子衝著單家的方向叫:“爹!爹!出來了!”
張二姐將自己的巴掌,照著兒子的腦瓜,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笑罵道:“小臭肉!懶的你這樣!一點子小事都使喚不動你!”正要自己去叫,隻見單葫蘆已從家裏走了出來。
濃鬱而溫馨的年味,在門上被貼上對聯的時候,欣欣然而至。
第二天是整整一天的忙碌,不過這天的忙碌,與往常不同。這一天,主要是做吃的。單家殺了家裏養的一隻不下蛋的老母雞,燉了一鍋香氣四溢的雞湯;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沒能活過這個新年,成了餐桌上的一道清蒸菜品;鹵雞、熟肉切盤;另有一鍋熱騰騰的燉菜,讓四個孩子高興的又蹦又跳,灶台上的鍋裏,還煮著一鍋如銀魚一般跳躍的餃子。
最後的保留節目,是放煙花。這對於山村裏的人來說,是很少有機會看到的。鐵柱興奮的一嗓子,將村裏的幾戶人家,全都招唿了過來。瓊兒乖巧地托著瓜子、果品碟子,依次分給來看熱鬧的人。
絢爛的煙花從花筒中噴薄而出,如菊花,如彩球,如繁星,如銀河,五彩繽紛,光輝耀眼,映紅了每一張興致盎然的笑臉。有的指指點點,有的說說笑笑,有的微笑不語,有的歡奔亂跳。
姚黑兒看著這群相處了半年的質樸的山民,心裏又是甜蜜,又是有些沉甸甸的。這些貧窮的山民,幫著她走過了人生最艱難的階段,給了瀕臨絕望的她,難得的人間溫暖。
這個冬天,炭窖賺了一百二十六兩銀子,兩家各分了六十多兩。這筆銀子,讓單家歡喜不已,這等於他們往常好幾年的進項了,但對於姚黑兒來說,卻遠遠不夠。
而且,過了年,天氣就要熱起來了,那時,炭還賣到哪裏去?
要想賺更多的錢,就要走出去,不能隻靠著這個縣城,走出去,走出去……
姚黑兒在心裏念叨著,可是,該走到哪裏去?從小到大,姚黑兒都沒有走出過寒城,這半年以來,姚黑兒跑的路,比以往的二十五年都多不知道多少。她對外麵的世界的了解,不過是通過有限的幾本書。
這幾個月的奔波,帶給姚黑兒的,不僅僅是維持一家生計的錢物,更重要的,是姚黑兒有了與外人打交道的經驗。她也經曆了一些被欺詐,被蒙騙,也長了不少經驗。
姚黑兒覺得,現在讓她往哪裏去,她也不怕了。她再也不是那個從不出閨閣的嬌小姐了。
她低頭看著手腕上的金絞絲鐲子,這是母親當年給自己的陪嫁。母親,今日身在何方?又在做些什麽?她有沒有資格,仰頭觀瞻絢爛的煙花?她有沒有條件,吃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
細小的雪霰,在絢爛煙花的陪伴下,悄無聲息地從蒼穹中落下。
</p>
說幹就幹。
第二天,單葫蘆就和姚黑兒,一個趕了牛車,一個趕了馬車,到東蔭縣城買了些土坯來,連帶建炭窖需要的其他材料,也一並買了來。
本來,按照單老太和單葫蘆的意思,是自己打一些土坯來用,可姚黑兒認為那樣太慢,天氣已經冷起來了,自己打土坯要好多天才能幹,倒耽誤了建窖燒炭。有打土坯再晾幹的時候,可能都多燒出兩窖炭來了,這些炭換來的錢,遠比買土坯要花的錢多得多。
單老太聽了在理,便由著姚黑兒去操辦。
從建炭窖之日開始,姚黑兒便將山民們砍來的木柴,都收購了。山民們不用跑路,就可以換來同樣多的柴錢,也自然更是歡喜,閑了無事,便都來給姚家和單家搭手。姚黑兒自然不肯讓人家白幫忙,請張二姐幫著鍾翠菱,每天都做兩大鍋菜和米飯、饅頭之類拿在炭窖旁,由大家敞開了吃。
在大家的幫助之下,炭窖很快就建好了;在單老太的指點之下,第一窖炭很快就燒出來了。
山民們大都是舍不得燒炭的,姚黑兒隻能將炭拉到東蔭城去賣。今年的冬天特別冷,對炭的需求也格外高。盡管姚黑兒將炭以較低的價格兌給了炭行,也賺了足足十兩銀子。炭行老板還歡天喜地道:“小哥,你以後有多少炭,都隻管拉來!若是有更好的,價格好商量!”
姚黑兒想起往年在家裏燒的銀炭來,很顯然,自己家炭窖裏的炭,是不如銀炭的。
迴到家裏,和單老太商量這件事的時候,單老太笑道:“你說的是,隻是我們一貫燒的就是這樣的炭,頭一窖會差些,以後會越來越好,但卻達不到銀炭的水平。”
如何才能提高炭的質量?姚黑兒一時沒了主意。也隻得將此事暫且放下,專注於在這個冬天,盡可能地多燒一些炭出來。
這半年來,姚黑兒幾乎時時刻刻都是男子裝扮,山民們也漸漸忘了她本是女兒身,最初是開玩笑稱她“黑兄弟”、“黑哥”,後來她就真的成了大家的“黑兄弟”、“黑哥”。除了身板太過瘦小,她也和男子幾乎沒什麽差別了。
忙碌起來的日子,過得特別快,不知不覺之間,已是新年臨近。賣了最後一窖炭,已是臘月二十九了。
上次賣炭迴來的時候,姚黑兒已經將該分給單家的銀子,都給了單家。兩家也已說好了,這一次賣炭的錢,全部用來買年貨,大家過個豐豐盛盛的年。
所以,此時姚黑兒的車上拉的滿滿的都是年貨,六壇子好酒,兩個豬腿,兩袋白米,白麵,四個孩子和單老太的新衣,對聯、鞭炮、煙火、點心、茶葉、瓜子、糖果、熟肉、鹵雞……還有兩條鮮活的鯉魚,不斷在水盆中撲騰。
要過年了,一切都暫時放下吧,姚黑兒的心內,也是充滿了久違的喜悅。
一條已經走熟了的路,也根本不用駕馭馬匹,這匹矯健的白馬就自己噠噠噠地順著小路自在而歡快地小跑著。
天氣很陰冷,暮雲低垂,寒風陣陣,可能要下雪了。有雪的新年,才更有味道。
姚家的院子,也早已打掃的幹幹淨淨,歸置的整整齊齊。西南角壘著一摞厚厚的柴火,單葫蘆細心地用草苫子蓋好了;西北角裏,又添置了一個菜窖,單家堅持將自家田裏過冬的白菜、蘿卜、蔥、薑之類的菜蔬,都搬了一些來,塞滿了姚家的菜窖。
姚家的水缸,這些日子,也全是單葫蘆在挑水。每兩天一次,單葫蘆準時挑著木桶,出現在姚家門口,一聲不響地將水缸挑滿,又一聲不響地轉身就走。鍾翠菱有時和他說幾句感謝的話,這個沉默寡言的漢子,最多就是甕聲甕氣地迴一句“沒什麽”,頭也不抬地繼續往外走。
倒是因為姚黑兒的男子裝扮,單葫蘆如今和她越發沒了距離,還時不時說笑上幾句。
總之,這兩家人,如今已好得如同一家了。
張二姐早已提出來,這個年,兩家人在一起過,沒等大人說話,鐵柱已高興的又蹦又跳,又在地上連著翻了幾個跟頭,逗得正在蹣跚學步的玖兒,邁著小短腿前前後後地攆著看。
等姚黑兒迴到單家村的時候,單老太、鍾翠菱和張二姐,正在姚家門口看著幾個孩子嬉戲,鐵柱正在打陀螺,幾個女孩子在旁邊興致勃勃地看。
聽見馬車的聲音,幾個人都站起身。姚黑兒笑道:“這大冷的天,你們不在屋子裏暖和,跑到外麵做什麽?”
張二姐一邊笑道:“還不是幾個孩子要來看看,她們的‘爹’迴來了沒有。”一邊就吩咐鐵柱:“快!去家裏叫你爹,來搬東西了。”
鐵柱看車廂裏滿滿當當的年貨,又是興奮,又是急不可待,根本不想動身,就扯著嗓子衝著單家的方向叫:“爹!爹!出來了!”
張二姐將自己的巴掌,照著兒子的腦瓜,高高舉起,輕輕落下,笑罵道:“小臭肉!懶的你這樣!一點子小事都使喚不動你!”正要自己去叫,隻見單葫蘆已從家裏走了出來。
濃鬱而溫馨的年味,在門上被貼上對聯的時候,欣欣然而至。
第二天是整整一天的忙碌,不過這天的忙碌,與往常不同。這一天,主要是做吃的。單家殺了家裏養的一隻不下蛋的老母雞,燉了一鍋香氣四溢的雞湯;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沒能活過這個新年,成了餐桌上的一道清蒸菜品;鹵雞、熟肉切盤;另有一鍋熱騰騰的燉菜,讓四個孩子高興的又蹦又跳,灶台上的鍋裏,還煮著一鍋如銀魚一般跳躍的餃子。
最後的保留節目,是放煙花。這對於山村裏的人來說,是很少有機會看到的。鐵柱興奮的一嗓子,將村裏的幾戶人家,全都招唿了過來。瓊兒乖巧地托著瓜子、果品碟子,依次分給來看熱鬧的人。
絢爛的煙花從花筒中噴薄而出,如菊花,如彩球,如繁星,如銀河,五彩繽紛,光輝耀眼,映紅了每一張興致盎然的笑臉。有的指指點點,有的說說笑笑,有的微笑不語,有的歡奔亂跳。
姚黑兒看著這群相處了半年的質樸的山民,心裏又是甜蜜,又是有些沉甸甸的。這些貧窮的山民,幫著她走過了人生最艱難的階段,給了瀕臨絕望的她,難得的人間溫暖。
這個冬天,炭窖賺了一百二十六兩銀子,兩家各分了六十多兩。這筆銀子,讓單家歡喜不已,這等於他們往常好幾年的進項了,但對於姚黑兒來說,卻遠遠不夠。
而且,過了年,天氣就要熱起來了,那時,炭還賣到哪裏去?
要想賺更多的錢,就要走出去,不能隻靠著這個縣城,走出去,走出去……
姚黑兒在心裏念叨著,可是,該走到哪裏去?從小到大,姚黑兒都沒有走出過寒城,這半年以來,姚黑兒跑的路,比以往的二十五年都多不知道多少。她對外麵的世界的了解,不過是通過有限的幾本書。
這幾個月的奔波,帶給姚黑兒的,不僅僅是維持一家生計的錢物,更重要的,是姚黑兒有了與外人打交道的經驗。她也經曆了一些被欺詐,被蒙騙,也長了不少經驗。
姚黑兒覺得,現在讓她往哪裏去,她也不怕了。她再也不是那個從不出閨閣的嬌小姐了。
她低頭看著手腕上的金絞絲鐲子,這是母親當年給自己的陪嫁。母親,今日身在何方?又在做些什麽?她有沒有資格,仰頭觀瞻絢爛的煙花?她有沒有條件,吃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餃子?
細小的雪霰,在絢爛煙花的陪伴下,悄無聲息地從蒼穹中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