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參內心中當然希望劉邦能逃掉,所以往好的方向想了起來:“聖上,雖然漢王對項王如此快速的迴軍毫無準備,可彭城畢竟是堅城。要不是漢王還沒到彭城前,那些西楚將臣就先放棄了抵禦逃離了,漢王也不會輕易得到。所以臣相信漢王若可及時得訊就定能逃出彭城,隻是不知漢王逃離的方向。向西正撞楚軍,所以漢王應該是向南再轉向西,不是說彭將軍會給留出一條返迴河南郡的通路嗎?”
他知道,胡亥同學也是不希望劉邦就此死掉的。
不同意曹參的人也有不少。
“大司農覺得,楚臣們在漢王未到時就棄城逃亡,難道他們不會在城內給項王留下內應?”頓弱倔老頭蹦了出來:“項王分明就是將彭城做餌,在釣漢王上鉤,所以也必然早有準備。所以漢王能否逃出生天,尚未可知。”
姚賈對頓弱頜首表示同意,然後向曹參拱了拱手:“某也讚同禦史大夫的判斷。從漢王伐楚過程中彭城和齊地楚軍的表現看,項王應是早有準備。現在之前退出彭城的那些楚臣,應該已經得到項王詔令,帶著彭城原守軍和周邊的部分郡縣軍,從東麵截住了漢王的退路。而司農所言彭城南路,亦可由東西兩側的西楚軍予以封堵。”
曹參也覺得自己太過想好事兒了,一時麵色竟有些灰敗。
“卿也無需太過擔心,”胡亥安慰著曹參:“我也不希望劉邦於此役中殞命,所以靜等消息吧。”
_
正如胡亥所言,劉邦在頭天那個晚霞燦爛的美麗夕照下,確實在夏侯嬰所禦的六馬戎車上逃命。
由於仍有宿醉,所以劉邦此刻感覺一切都是那麽的不真實,就像在夢中。
_
項羽的三萬騎軍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是跨馬作戰的騎兵,而是屬於後世所稱的龍騎兵,即騎馬步兵,馬匹隻是交通工具,作戰時下馬列陣衝營攻城,與正常的步卒一樣。
這是由於作戰的方式決定的。
迴救彭城主要是攻城拔營,強調要快,要出其不意。不是兩軍陣戰相互攻殺,也不是縱馬突刺鑿穿敵陣。
曆史上雙馬鐙要在此時算起的六、七百年之後才開始普遍應用,在本故事中,由於胡亥率先在秦軍中普及高鞍雙鐙,項羽在和秦嘯軍於趙交戰時見到過秦軍戰馬的配置,這麽好的創意他沒理由不用,所以此番帶迴的三萬騎都配有高鞍雙鐙。
可是,以彭城為餌、誘使劉邦入套後將其“徹底解決”的戰鬥模式主要是破營、取城,這種戰鬥中騎兵的作用就有限了,項羽手中也沒有當初武叔熊在滎陽破田臧營所用的那種特製鉤箭以馬力拉開營柵,所以在快速迴軍後,自然還是以步卒的方式破營。
蕭縣城池不大也不高,城內隻能容下萬卒,所以殷、魏兩國軍的將軍各帶了四千卒入城,趙、燕兩國的將軍因為軍隊本來就是應景的五千卒,所以隻派來了相當於軍侯級別的將領,幹脆不去湊那個熱鬧,就在城外軍營中待著了。
蕭縣外,魏軍分兩營紮於城西和城南,殷軍紮於城北偏東,趙、燕兩軍則紮於城北偏西。
彭城中和蕭縣內,從王到將軍都認同漢王的判斷,即西楚軍至少要二十日才可能迴師,所以可以大慶十日。加上灌嬰在豐邑至胡陵到泗水亭一帶的斥侯網,以及豐邑、胡陵、泗水亭、沛縣的八萬漢軍陣線,讓彭城與蕭縣各軍都放心無比。
唯一例外的是趙燕兩軍。軍官級別不高,軍卒人數少,來就是應景的。彭城屬於誰,別說小小的領軍侯,就是這兩國的王和相,其實也不是很在乎。就連因為項羽緣故被趕至中山的趙王歇和陳餘,因為已經重新拿迴了趙地,對西楚的恨意都淡了。陳餘更是相信,既然劉邦帶頭伐楚,劉邦不死,項羽絕對沒興趣對趙國動手。
如果萬一項羽真的對趙國發出威脅,就讓趙王歇獻降表表示趙國順從於霸王,應該也不會有多大事兒。
你還真別說,陳餘確實看透了項羽的心思。因為項羽騎軍在抵達蕭縣北二十裏外經過一夜的養精蓄銳,就兵分二路,於卯正(早6點)從北麵直插城外殷魏兩營,根本就沒把趙燕兩營當作目標。
此刻各營軍卒也就是剛剛睡起,將領很多還在宿醉中。西楚軍列出多個小型楔陣直衝大營,很快就打開營門一灌而入。被如此突襲打懵了的軍卒隨即炸營,四散奔逃,楚軍竟然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
殷軍城外營一刻鍾就失守,攻擊殷軍營的一路二萬卒跟著向蕭縣城奔逃的潰卒直撲過去,同樣沒費多大力氣就攻陷了城門,攻入了城內。
魏軍城外兩營所麵對的隻有萬卒的一路西楚軍,可與殷軍營一樣,隨著西楚軍闖營,混亂從西營向南營一波一波的蔓延,加上領軍主將柏植在蕭縣城裏享樂,群龍無首下,被西楚軍趕著殺。
蕭縣位於獲水北岸,轉瞬間大批軍卒哭爹喊娘的向南逃,遇到獲水阻路,又東西奔逃,很多軍卒幹脆跳進獲水逃命。如果這時候有個無人機在蕭縣上空就能看到,西楚軍集結成一條條紅線,如尖刀般在滿地螻蟻一樣的亂軍中往來衝殺。獲水北岸的水中慢慢洇出了一片紅色。
燕趙兩營將領發現東西的殷魏營都受到了突然攻擊,兩營隨即毫不拖泥帶水,整軍就從兩路西楚軍之間向北突了出去。雖然也有部分西楚軍從兩側對殺而來,但因不在主要力量的突擊方向上,所以燕趙軍的損失很輕微,撒丫子先從戰場上溜之大吉了。
三萬魏軍在被北路一萬楚卒連續攻擊兩營潰散,西側魏營潰卒們自然大多向西逃竄,南魏營潰卒向西向南逃的都有,但向西逃的居多。西楚軍追在其屁股後麵殺,也架不住能殺掉的遠少於逃掉的,所以向西逃出生天的魏卒還是有近兩萬,這些潰卒向西逃出一定距離後,慢慢被同時逃出去的各級將領收容組隊,然後玩命向西奔迴了大梁。
魏軍主帥柏植也僥幸逃了出去。
項羽對殷軍營和蕭縣的那一路軍放了二萬卒,其目的之一就是兜住蕭縣東,盡力阻住有人往彭城方向報信。二萬卒之中有二千卒跨馬在蕭縣東五裏來迴遊弋,剿殺向東逃的散亂潰卒。
隻兩個時辰,也就是到上午10點左右,六萬軍駐紮的蕭縣四周戰事就慢慢停了下來,戰場傷亡和趕進獲水淹死的四國聯軍超過三萬,而西楚軍的傷亡居然都沒有過千。
項羽根本不打掃什麽戰場,見蕭縣附近已經沒有任何抵抗力量,立即整軍,接著就全軍上馬,旋風一般的卷向彭城。
雖說蕭縣到彭城有六十裏,可彭城十二萬大軍不可能都駐在城內,實際城內和蕭縣一樣隻有萬卒,倒不是駐不下,而是劉邦等王覺得,反正一時半會項羽還迴不來,把主要兵力駐紮在城外,更利於隨時快速出兵,因此城內的萬卒,隻是漢、韓、殷三王的王衛軍。
真是旋風!彭城外距離蕭縣最近的兵營隻有二十多裏,內駐萬卒,一個時辰被西楚軍五千卒所破。接著就是第二個、第三個……項羽兵分六路,以四至五千卒為一隊,其中二路繞擊城北軍營,四路從西向東風卷殘雲一般將毫無防備的沿途各營擊破。
與此同時,退出彭城往下邳方向的項聲軍,也從彭城東南摸了過來,因為項羽早在未達蕭縣前就遣使過去下了詔令。
項聲和呂臣初時用二萬軍在彭城外紮營布陣就是一個驕兵之計,讓劉邦覺得自己兵力強大無往而不利。
被劉邦“一擊而潰”的彭城楚軍退往下邳方向五十裏處重新集結,與先期撤出的二萬卒合在一起,共有三萬六千多卒,用六千卒護送彭城各級大臣官員真往下邳避難外,項聲帶著其餘三萬卒繼續向東退了二十裏,見彭城方向並無追兵,就原地紮營留了下來。
項羽信使一到,項聲就將三萬卒中分成兩隊,一部一萬卒於城東由呂臣率領,另一部二萬卒繞向城南。城東楚軍隻是堵截彭城漢軍不能東逃,而城南楚軍則在項羽攻擊城西和城北漢韓軍時,按項羽命令攻向城南軍營。
就在項羽騎軍已經結束蕭縣戰鬥整軍向彭城方向而來、項聲步軍也分兵兩路兜向彭城,即將到達攻擊位置之時,劉邦還在項羽的王榻上為要不要爬起來而掙紮。
這是取下彭城的第九天,按他的算法,還有兩日的逍遙時光。隻是昨晚的酒喝的雖然不算很多,可是其後趁著酒興把霸王宮中的宮人拽了兩個上榻,怎麽說他都是五十歲向上的人了,這一通折騰下來,渾身上下無不酸軟,所以雖然天已近午時,他還隻想賴床不起。
然而,他還真賴不了床了,因為一個親衛慌亂的衝進了寢殿:“大王,楚軍破蕭縣”。
劉邦的腦袋“嗡”的一下,竟然猛地就在榻上站了起來:“你說什麽?再說一遍!”
那個親衛哆哆嗦嗦的還沒來得及重複,一夥子人以周勃和夏侯嬰為首大踏步的闖了進來:“大王怎麽還在榻上,項王剛破了城西的張耳將軍營,現在西門被項王軍堵住了,北門和南門尚未發現敵蹤,再不走大王就走不了了!”
劉邦酒意並未全退,一時半會兒還轉不過彎兒來,腦子裏亂糟糟的張口結舌發著怔。
周勃殘留的幾分酒意雖然已被項羽來襲的消息早就驚沒了,可大腦運轉得還是不算自如,看到劉邦發呆還沒想出該怎麽辦,夏侯嬰卻等不得了,立命跟隨的親衛去給劉邦換衣服披甲。
夏侯嬰昨夜輪值城內巡防未喝酒,是現在頭腦最清醒的人,親兵們把木偶一樣的劉邦一通打扮,頭發也大略梳了梳綰好,帶上皮盔,夏侯嬰就立即拉著劉邦飛快的向殿外跑去,拽得劉大爺直趔趄。
劉邦總算清醒了一些,甩開了夏侯嬰的手:“孤自己能走!夏侯,到底怎麽迴事?”
“哎呀大王先別問,登車之後臣再解釋,現在快走。”夏侯嬰被劉邦甩開了手,心裏就別提多煩亂了:“來兩個人,架著大王快走。”
兩個強壯的親衛衝上來,一邊一個架起劉邦,腳不點地的衝出了霸王寢殿,劉邦的六馬戎車已經在殿台下停好,周圍亂糟糟的集合了大約千騎的親衛。親衛把劉邦架上車,夏侯嬰一躍站上禦者的位置:“走!”
戎車衝出了霸王宮,衝上了彭城的街道。劉邦使勁晃了晃頭,四下一看,隻見大街上到處都是亂兵,沒頭蒼蠅一樣的一群一群亂撞,不過大部分都和劉邦一樣正在向南北兩門方向跑。
沒辦法,彭城內隻有各不統屬的三王衛兵,乍聽到項羽已經由西向東闖到了彭城跟前全都傻眼了,彭城西可是有五、六個萬卒大營,就這麽被項王踹了?這是有多少楚軍啊。
夏侯嬰自然也搞不清楚項羽到底帶了多少大軍就這麽從天而降,他所知道的就是西楚軍已經由西麵衝殺而至,城上報信的軍卒也隻說西邊各大營都黑煙滾滾,西楚軍密密麻麻的一股也正在繞城衝向北門。
劉邦雖然從夏侯嬰口中得不到更多的消息,但就這麽點兒消息也已經讓他魂飛魄散。項羽多兇猛他很清楚,既然楚軍已經連破西邊軍營,那麽蕭縣那邊大概率也已經丟了。
“韓王和殷王呢?”
“軍師和陳賀已經去找尋韓王,應該就在大王前後,周勃剛剛也去找殷王了。”
劉邦在顛簸的戰車和迎麵吹來的風聯合作用下,總算完全清醒了。這一清醒,他就立即想起了之前灌嬰和樊噲報來有敵軍摸過斥侯巡查線的軍報。
他使勁拍了一下頭盔:“樊噲和灌嬰的判斷有誤啊,項王一定帶了數萬的騎軍衝破了北麵的陣線。”
_
項羽騎軍攻擊蕭縣再連續作戰攻擊彭城,已經是偷過豐邑到胡陵斥侯線後的一日一夜之後,那麽北線的樊噲軍此時又在做什麽?
樊噲大半夜半醉著撐起來大堂點兵,可各級將領也都和他差不多的狀態,等到大家多少都清醒一點時,灌嬰派來的使者也到了。
得知胡陵以西的斥侯巡查線被清掃一空,樊噲立即就想到肯定有西楚軍摸了過去。但關鍵的問題是,有多少人?
想歸想,他立即在泗水亭的四萬卒中出動二萬,打著火把就沿著烽燧墩台向胡陵進軍。
搖搖晃晃的顛簸戎車上,他還在為偷過防線的楚軍人數苦惱,這如何向彭城漢王報告呢?
如果人多至十萬,步卒和輜重的行軍速度擺在那裏,根本不可能三四個時辰就過完,因為灌嬰在得到斥侯未返消息後就立即加大了力量,派出了二十五人一隊的十幾隊新斥侯。
如果想要快速通過,隻能是騎軍,那樣就不會人太多,最多二三萬騎。可這麽多騎軍,不可能不留下痕跡。但一幫人經過醒酒、召集睡夢中的軍卒、整隊出發……此刻天色已經微明了,胡陵方向後續斥侯的探查情況也陸續不斷報了過來。
痕跡是有,卻是被人掩蓋過的痕跡,根本看不出到底是有騎軍還是有步軍偷過了斥侯線。
項羽、龍且和鍾離眛的三路騎軍後隊,都拖著柴捆、掃把一類的東西,所以隻有掃除過行軍痕跡的痕跡。
到底有多少人偷過了防線,其目的又是什麽?
樊噲與灌嬰在胡陵東泗水邊會合後,合計來合計去,最終還是認為應是小股的西楚軍摸過去,準備給大隊西楚軍迴師時探查和接應。要真是這樣,摸過去的人最多也就幾千人。
既然沒有大隊西楚軍沿泗水而來,樊噲與灌嬰都不是太緊張了。一麵向彭城派出六百裏驛使奏稟劉邦,請大王防範西楚軍騷擾,一麵樊噲帶著那二萬卒又撤迴了泗水亭。而灌嬰則一方麵令沛縣、下邑等地嚴加防守,一麵派出了二千卒沿著痕跡一路向南追蹤。可到沛縣東南後,這些擦除痕跡而留下的痕跡居然也消失了。
看來還真的是分散開潛伏或進行情況探查的。
隨後,灌嬰放到城陽齊楚作戰前線的斥侯迴來了一個,說楚軍已經暫停攻擊城陽,可是從營外看不出內部情況。
灌嬰也隻能據此判斷,西楚軍仍在迴師的準備中。
豐邑、胡陵、沛縣、泗水亭這彭城北的第一陣線中,樊噲駐守的泗水亭距離彭城有一百九十裏,所以當項羽在蕭縣和彭城縱橫攻殺時,就算有人能及時跨馬到泗水亭報信,也要三個時辰以上。
結果就是,當項羽在蕭縣和彭城的戰場上縱橫時,樊噲雖然因有人偷過斥侯線而心生警惕沒有再酗酒大醉,但仍然在悠然小酌中。
史書中,項羽所領的三萬騎軍首先攻擊的是部署在瑕丘、薛地一線的樊噲軍,將其擊潰後,轉頭南下蕭縣,再從蕭縣方向攻擊彭城。
在老拙看來,如果項羽先攻擊樊噲,就會失去對彭城攻擊的突然性。本故事中,樊噲在胡陵到泗水亭(很靠近薛地)一線有六萬大軍,若按史書所說劉邦真的帶領了56萬大軍伐楚,那樊噲手中的軍力隻能更強,怎麽也有十幾萬。
項羽發動對樊噲的突然襲擊,就算麵對本故事中的六萬大軍,要想一舉擊潰,一兩個時辰還是需要的,要是十幾萬呢?
這已經足以讓樊噲派出六百裏乃至八百裏加急驛使通知彭城:西楚霸王迴來了。
前麵說過,就算是相對較近的薛地,距離彭城也有近二百裏,距離蕭縣則還要多三、四十裏。項羽擊破樊噲後就算人能不眠不休兼程進擊,可馬行不行?二百四十裏快馬急行,三個多時辰是能跑完,可馬就徹底廢了。要知道六百裏、八百裏加急是每隔十幾二十裏逢驛站就換馬,必要時還會換人。就這樣,按八百裏用六個時辰算下來,二百四十裏也要近兩個時辰。
就算項羽帶領的西楚精銳具有鋼鐵般的意誌和體能,可以在擊潰樊噲軍後狂奔二百四十裏擊破蕭縣,但馬要是廢了,又如何追得劉邦把子女往車下踹呢?靠人力追擊肯定無法讓乘車的劉邦抱頭鼠竄的。
以上這些,項羽作為出色的戰術家不會想不到,也不會這麽蠻幹,因此擊潰樊噲後,他即使準備連續進軍蕭縣,也要用至少六個時辰來向蕭縣行軍,想要繼續用馬追殺劉邦,則需要更惜馬力,向蕭縣行軍的時間就需要至少十個時辰。
假如樊噲遭受突然攻擊後派出八百裏加急用兩個時辰通知到彭城,劉邦不會不做準備,就算項羽沒有直接攻擊彭城而是先攻擊薄弱的蕭縣,但六到十個時辰內在彭城周圍各營至少是有所準備的了,項羽軍再強,劉邦軍再烏合之眾,西楚軍也達不到摧枯拉朽一般的閃電擊潰效果。
就是十二萬口豬,也足夠把項羽的三萬大軍擋住一些時候了。
因此在本故事中,項羽的騎軍在彭越軍的“善意”幫助下沒有花費很多時間對付斥侯,從容的摸到蕭縣,接著攻擊彭城,更具備讓劉邦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舉潰敗的可能。
至於北麵大部分都是步卒的樊噲軍,就算兩個時辰後得到消息,然後亡命狂奔迴來救援,也至少是兩、三天後的事情了。
劉邦帶著陸續收攏的三千多親衛出了彭城南門沒跑多遠,迎麵就撞上了一群先出城向南逃跑的潰卒正迴頭亂竄,抓住幾個一問,得知東南方向也出現了西楚軍正向南門兜過來,劉邦的魂兒都飛了。
可也不能直接出了南門就向西跑,撞上項羽由西向東殺過來的兇兵可不是玩兒的,所以劉邦決定向西南方向繞開蕭縣。
他知道,胡亥同學也是不希望劉邦就此死掉的。
不同意曹參的人也有不少。
“大司農覺得,楚臣們在漢王未到時就棄城逃亡,難道他們不會在城內給項王留下內應?”頓弱倔老頭蹦了出來:“項王分明就是將彭城做餌,在釣漢王上鉤,所以也必然早有準備。所以漢王能否逃出生天,尚未可知。”
姚賈對頓弱頜首表示同意,然後向曹參拱了拱手:“某也讚同禦史大夫的判斷。從漢王伐楚過程中彭城和齊地楚軍的表現看,項王應是早有準備。現在之前退出彭城的那些楚臣,應該已經得到項王詔令,帶著彭城原守軍和周邊的部分郡縣軍,從東麵截住了漢王的退路。而司農所言彭城南路,亦可由東西兩側的西楚軍予以封堵。”
曹參也覺得自己太過想好事兒了,一時麵色竟有些灰敗。
“卿也無需太過擔心,”胡亥安慰著曹參:“我也不希望劉邦於此役中殞命,所以靜等消息吧。”
_
正如胡亥所言,劉邦在頭天那個晚霞燦爛的美麗夕照下,確實在夏侯嬰所禦的六馬戎車上逃命。
由於仍有宿醉,所以劉邦此刻感覺一切都是那麽的不真實,就像在夢中。
_
項羽的三萬騎軍從嚴格意義上說不是跨馬作戰的騎兵,而是屬於後世所稱的龍騎兵,即騎馬步兵,馬匹隻是交通工具,作戰時下馬列陣衝營攻城,與正常的步卒一樣。
這是由於作戰的方式決定的。
迴救彭城主要是攻城拔營,強調要快,要出其不意。不是兩軍陣戰相互攻殺,也不是縱馬突刺鑿穿敵陣。
曆史上雙馬鐙要在此時算起的六、七百年之後才開始普遍應用,在本故事中,由於胡亥率先在秦軍中普及高鞍雙鐙,項羽在和秦嘯軍於趙交戰時見到過秦軍戰馬的配置,這麽好的創意他沒理由不用,所以此番帶迴的三萬騎都配有高鞍雙鐙。
可是,以彭城為餌、誘使劉邦入套後將其“徹底解決”的戰鬥模式主要是破營、取城,這種戰鬥中騎兵的作用就有限了,項羽手中也沒有當初武叔熊在滎陽破田臧營所用的那種特製鉤箭以馬力拉開營柵,所以在快速迴軍後,自然還是以步卒的方式破營。
蕭縣城池不大也不高,城內隻能容下萬卒,所以殷、魏兩國軍的將軍各帶了四千卒入城,趙、燕兩國的將軍因為軍隊本來就是應景的五千卒,所以隻派來了相當於軍侯級別的將領,幹脆不去湊那個熱鬧,就在城外軍營中待著了。
蕭縣外,魏軍分兩營紮於城西和城南,殷軍紮於城北偏東,趙、燕兩軍則紮於城北偏西。
彭城中和蕭縣內,從王到將軍都認同漢王的判斷,即西楚軍至少要二十日才可能迴師,所以可以大慶十日。加上灌嬰在豐邑至胡陵到泗水亭一帶的斥侯網,以及豐邑、胡陵、泗水亭、沛縣的八萬漢軍陣線,讓彭城與蕭縣各軍都放心無比。
唯一例外的是趙燕兩軍。軍官級別不高,軍卒人數少,來就是應景的。彭城屬於誰,別說小小的領軍侯,就是這兩國的王和相,其實也不是很在乎。就連因為項羽緣故被趕至中山的趙王歇和陳餘,因為已經重新拿迴了趙地,對西楚的恨意都淡了。陳餘更是相信,既然劉邦帶頭伐楚,劉邦不死,項羽絕對沒興趣對趙國動手。
如果萬一項羽真的對趙國發出威脅,就讓趙王歇獻降表表示趙國順從於霸王,應該也不會有多大事兒。
你還真別說,陳餘確實看透了項羽的心思。因為項羽騎軍在抵達蕭縣北二十裏外經過一夜的養精蓄銳,就兵分二路,於卯正(早6點)從北麵直插城外殷魏兩營,根本就沒把趙燕兩營當作目標。
此刻各營軍卒也就是剛剛睡起,將領很多還在宿醉中。西楚軍列出多個小型楔陣直衝大營,很快就打開營門一灌而入。被如此突襲打懵了的軍卒隨即炸營,四散奔逃,楚軍竟然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
殷軍城外營一刻鍾就失守,攻擊殷軍營的一路二萬卒跟著向蕭縣城奔逃的潰卒直撲過去,同樣沒費多大力氣就攻陷了城門,攻入了城內。
魏軍城外兩營所麵對的隻有萬卒的一路西楚軍,可與殷軍營一樣,隨著西楚軍闖營,混亂從西營向南營一波一波的蔓延,加上領軍主將柏植在蕭縣城裏享樂,群龍無首下,被西楚軍趕著殺。
蕭縣位於獲水北岸,轉瞬間大批軍卒哭爹喊娘的向南逃,遇到獲水阻路,又東西奔逃,很多軍卒幹脆跳進獲水逃命。如果這時候有個無人機在蕭縣上空就能看到,西楚軍集結成一條條紅線,如尖刀般在滿地螻蟻一樣的亂軍中往來衝殺。獲水北岸的水中慢慢洇出了一片紅色。
燕趙兩營將領發現東西的殷魏營都受到了突然攻擊,兩營隨即毫不拖泥帶水,整軍就從兩路西楚軍之間向北突了出去。雖然也有部分西楚軍從兩側對殺而來,但因不在主要力量的突擊方向上,所以燕趙軍的損失很輕微,撒丫子先從戰場上溜之大吉了。
三萬魏軍在被北路一萬楚卒連續攻擊兩營潰散,西側魏營潰卒們自然大多向西逃竄,南魏營潰卒向西向南逃的都有,但向西逃的居多。西楚軍追在其屁股後麵殺,也架不住能殺掉的遠少於逃掉的,所以向西逃出生天的魏卒還是有近兩萬,這些潰卒向西逃出一定距離後,慢慢被同時逃出去的各級將領收容組隊,然後玩命向西奔迴了大梁。
魏軍主帥柏植也僥幸逃了出去。
項羽對殷軍營和蕭縣的那一路軍放了二萬卒,其目的之一就是兜住蕭縣東,盡力阻住有人往彭城方向報信。二萬卒之中有二千卒跨馬在蕭縣東五裏來迴遊弋,剿殺向東逃的散亂潰卒。
隻兩個時辰,也就是到上午10點左右,六萬軍駐紮的蕭縣四周戰事就慢慢停了下來,戰場傷亡和趕進獲水淹死的四國聯軍超過三萬,而西楚軍的傷亡居然都沒有過千。
項羽根本不打掃什麽戰場,見蕭縣附近已經沒有任何抵抗力量,立即整軍,接著就全軍上馬,旋風一般的卷向彭城。
雖說蕭縣到彭城有六十裏,可彭城十二萬大軍不可能都駐在城內,實際城內和蕭縣一樣隻有萬卒,倒不是駐不下,而是劉邦等王覺得,反正一時半會項羽還迴不來,把主要兵力駐紮在城外,更利於隨時快速出兵,因此城內的萬卒,隻是漢、韓、殷三王的王衛軍。
真是旋風!彭城外距離蕭縣最近的兵營隻有二十多裏,內駐萬卒,一個時辰被西楚軍五千卒所破。接著就是第二個、第三個……項羽兵分六路,以四至五千卒為一隊,其中二路繞擊城北軍營,四路從西向東風卷殘雲一般將毫無防備的沿途各營擊破。
與此同時,退出彭城往下邳方向的項聲軍,也從彭城東南摸了過來,因為項羽早在未達蕭縣前就遣使過去下了詔令。
項聲和呂臣初時用二萬軍在彭城外紮營布陣就是一個驕兵之計,讓劉邦覺得自己兵力強大無往而不利。
被劉邦“一擊而潰”的彭城楚軍退往下邳方向五十裏處重新集結,與先期撤出的二萬卒合在一起,共有三萬六千多卒,用六千卒護送彭城各級大臣官員真往下邳避難外,項聲帶著其餘三萬卒繼續向東退了二十裏,見彭城方向並無追兵,就原地紮營留了下來。
項羽信使一到,項聲就將三萬卒中分成兩隊,一部一萬卒於城東由呂臣率領,另一部二萬卒繞向城南。城東楚軍隻是堵截彭城漢軍不能東逃,而城南楚軍則在項羽攻擊城西和城北漢韓軍時,按項羽命令攻向城南軍營。
就在項羽騎軍已經結束蕭縣戰鬥整軍向彭城方向而來、項聲步軍也分兵兩路兜向彭城,即將到達攻擊位置之時,劉邦還在項羽的王榻上為要不要爬起來而掙紮。
這是取下彭城的第九天,按他的算法,還有兩日的逍遙時光。隻是昨晚的酒喝的雖然不算很多,可是其後趁著酒興把霸王宮中的宮人拽了兩個上榻,怎麽說他都是五十歲向上的人了,這一通折騰下來,渾身上下無不酸軟,所以雖然天已近午時,他還隻想賴床不起。
然而,他還真賴不了床了,因為一個親衛慌亂的衝進了寢殿:“大王,楚軍破蕭縣”。
劉邦的腦袋“嗡”的一下,竟然猛地就在榻上站了起來:“你說什麽?再說一遍!”
那個親衛哆哆嗦嗦的還沒來得及重複,一夥子人以周勃和夏侯嬰為首大踏步的闖了進來:“大王怎麽還在榻上,項王剛破了城西的張耳將軍營,現在西門被項王軍堵住了,北門和南門尚未發現敵蹤,再不走大王就走不了了!”
劉邦酒意並未全退,一時半會兒還轉不過彎兒來,腦子裏亂糟糟的張口結舌發著怔。
周勃殘留的幾分酒意雖然已被項羽來襲的消息早就驚沒了,可大腦運轉得還是不算自如,看到劉邦發呆還沒想出該怎麽辦,夏侯嬰卻等不得了,立命跟隨的親衛去給劉邦換衣服披甲。
夏侯嬰昨夜輪值城內巡防未喝酒,是現在頭腦最清醒的人,親兵們把木偶一樣的劉邦一通打扮,頭發也大略梳了梳綰好,帶上皮盔,夏侯嬰就立即拉著劉邦飛快的向殿外跑去,拽得劉大爺直趔趄。
劉邦總算清醒了一些,甩開了夏侯嬰的手:“孤自己能走!夏侯,到底怎麽迴事?”
“哎呀大王先別問,登車之後臣再解釋,現在快走。”夏侯嬰被劉邦甩開了手,心裏就別提多煩亂了:“來兩個人,架著大王快走。”
兩個強壯的親衛衝上來,一邊一個架起劉邦,腳不點地的衝出了霸王寢殿,劉邦的六馬戎車已經在殿台下停好,周圍亂糟糟的集合了大約千騎的親衛。親衛把劉邦架上車,夏侯嬰一躍站上禦者的位置:“走!”
戎車衝出了霸王宮,衝上了彭城的街道。劉邦使勁晃了晃頭,四下一看,隻見大街上到處都是亂兵,沒頭蒼蠅一樣的一群一群亂撞,不過大部分都和劉邦一樣正在向南北兩門方向跑。
沒辦法,彭城內隻有各不統屬的三王衛兵,乍聽到項羽已經由西向東闖到了彭城跟前全都傻眼了,彭城西可是有五、六個萬卒大營,就這麽被項王踹了?這是有多少楚軍啊。
夏侯嬰自然也搞不清楚項羽到底帶了多少大軍就這麽從天而降,他所知道的就是西楚軍已經由西麵衝殺而至,城上報信的軍卒也隻說西邊各大營都黑煙滾滾,西楚軍密密麻麻的一股也正在繞城衝向北門。
劉邦雖然從夏侯嬰口中得不到更多的消息,但就這麽點兒消息也已經讓他魂飛魄散。項羽多兇猛他很清楚,既然楚軍已經連破西邊軍營,那麽蕭縣那邊大概率也已經丟了。
“韓王和殷王呢?”
“軍師和陳賀已經去找尋韓王,應該就在大王前後,周勃剛剛也去找殷王了。”
劉邦在顛簸的戰車和迎麵吹來的風聯合作用下,總算完全清醒了。這一清醒,他就立即想起了之前灌嬰和樊噲報來有敵軍摸過斥侯巡查線的軍報。
他使勁拍了一下頭盔:“樊噲和灌嬰的判斷有誤啊,項王一定帶了數萬的騎軍衝破了北麵的陣線。”
_
項羽騎軍攻擊蕭縣再連續作戰攻擊彭城,已經是偷過豐邑到胡陵斥侯線後的一日一夜之後,那麽北線的樊噲軍此時又在做什麽?
樊噲大半夜半醉著撐起來大堂點兵,可各級將領也都和他差不多的狀態,等到大家多少都清醒一點時,灌嬰派來的使者也到了。
得知胡陵以西的斥侯巡查線被清掃一空,樊噲立即就想到肯定有西楚軍摸了過去。但關鍵的問題是,有多少人?
想歸想,他立即在泗水亭的四萬卒中出動二萬,打著火把就沿著烽燧墩台向胡陵進軍。
搖搖晃晃的顛簸戎車上,他還在為偷過防線的楚軍人數苦惱,這如何向彭城漢王報告呢?
如果人多至十萬,步卒和輜重的行軍速度擺在那裏,根本不可能三四個時辰就過完,因為灌嬰在得到斥侯未返消息後就立即加大了力量,派出了二十五人一隊的十幾隊新斥侯。
如果想要快速通過,隻能是騎軍,那樣就不會人太多,最多二三萬騎。可這麽多騎軍,不可能不留下痕跡。但一幫人經過醒酒、召集睡夢中的軍卒、整隊出發……此刻天色已經微明了,胡陵方向後續斥侯的探查情況也陸續不斷報了過來。
痕跡是有,卻是被人掩蓋過的痕跡,根本看不出到底是有騎軍還是有步軍偷過了斥侯線。
項羽、龍且和鍾離眛的三路騎軍後隊,都拖著柴捆、掃把一類的東西,所以隻有掃除過行軍痕跡的痕跡。
到底有多少人偷過了防線,其目的又是什麽?
樊噲與灌嬰在胡陵東泗水邊會合後,合計來合計去,最終還是認為應是小股的西楚軍摸過去,準備給大隊西楚軍迴師時探查和接應。要真是這樣,摸過去的人最多也就幾千人。
既然沒有大隊西楚軍沿泗水而來,樊噲與灌嬰都不是太緊張了。一麵向彭城派出六百裏驛使奏稟劉邦,請大王防範西楚軍騷擾,一麵樊噲帶著那二萬卒又撤迴了泗水亭。而灌嬰則一方麵令沛縣、下邑等地嚴加防守,一麵派出了二千卒沿著痕跡一路向南追蹤。可到沛縣東南後,這些擦除痕跡而留下的痕跡居然也消失了。
看來還真的是分散開潛伏或進行情況探查的。
隨後,灌嬰放到城陽齊楚作戰前線的斥侯迴來了一個,說楚軍已經暫停攻擊城陽,可是從營外看不出內部情況。
灌嬰也隻能據此判斷,西楚軍仍在迴師的準備中。
豐邑、胡陵、沛縣、泗水亭這彭城北的第一陣線中,樊噲駐守的泗水亭距離彭城有一百九十裏,所以當項羽在蕭縣和彭城縱橫攻殺時,就算有人能及時跨馬到泗水亭報信,也要三個時辰以上。
結果就是,當項羽在蕭縣和彭城的戰場上縱橫時,樊噲雖然因有人偷過斥侯線而心生警惕沒有再酗酒大醉,但仍然在悠然小酌中。
史書中,項羽所領的三萬騎軍首先攻擊的是部署在瑕丘、薛地一線的樊噲軍,將其擊潰後,轉頭南下蕭縣,再從蕭縣方向攻擊彭城。
在老拙看來,如果項羽先攻擊樊噲,就會失去對彭城攻擊的突然性。本故事中,樊噲在胡陵到泗水亭(很靠近薛地)一線有六萬大軍,若按史書所說劉邦真的帶領了56萬大軍伐楚,那樊噲手中的軍力隻能更強,怎麽也有十幾萬。
項羽發動對樊噲的突然襲擊,就算麵對本故事中的六萬大軍,要想一舉擊潰,一兩個時辰還是需要的,要是十幾萬呢?
這已經足以讓樊噲派出六百裏乃至八百裏加急驛使通知彭城:西楚霸王迴來了。
前麵說過,就算是相對較近的薛地,距離彭城也有近二百裏,距離蕭縣則還要多三、四十裏。項羽擊破樊噲後就算人能不眠不休兼程進擊,可馬行不行?二百四十裏快馬急行,三個多時辰是能跑完,可馬就徹底廢了。要知道六百裏、八百裏加急是每隔十幾二十裏逢驛站就換馬,必要時還會換人。就這樣,按八百裏用六個時辰算下來,二百四十裏也要近兩個時辰。
就算項羽帶領的西楚精銳具有鋼鐵般的意誌和體能,可以在擊潰樊噲軍後狂奔二百四十裏擊破蕭縣,但馬要是廢了,又如何追得劉邦把子女往車下踹呢?靠人力追擊肯定無法讓乘車的劉邦抱頭鼠竄的。
以上這些,項羽作為出色的戰術家不會想不到,也不會這麽蠻幹,因此擊潰樊噲後,他即使準備連續進軍蕭縣,也要用至少六個時辰來向蕭縣行軍,想要繼續用馬追殺劉邦,則需要更惜馬力,向蕭縣行軍的時間就需要至少十個時辰。
假如樊噲遭受突然攻擊後派出八百裏加急用兩個時辰通知到彭城,劉邦不會不做準備,就算項羽沒有直接攻擊彭城而是先攻擊薄弱的蕭縣,但六到十個時辰內在彭城周圍各營至少是有所準備的了,項羽軍再強,劉邦軍再烏合之眾,西楚軍也達不到摧枯拉朽一般的閃電擊潰效果。
就是十二萬口豬,也足夠把項羽的三萬大軍擋住一些時候了。
因此在本故事中,項羽的騎軍在彭越軍的“善意”幫助下沒有花費很多時間對付斥侯,從容的摸到蕭縣,接著攻擊彭城,更具備讓劉邦軍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一舉潰敗的可能。
至於北麵大部分都是步卒的樊噲軍,就算兩個時辰後得到消息,然後亡命狂奔迴來救援,也至少是兩、三天後的事情了。
劉邦帶著陸續收攏的三千多親衛出了彭城南門沒跑多遠,迎麵就撞上了一群先出城向南逃跑的潰卒正迴頭亂竄,抓住幾個一問,得知東南方向也出現了西楚軍正向南門兜過來,劉邦的魂兒都飛了。
可也不能直接出了南門就向西跑,撞上項羽由西向東殺過來的兇兵可不是玩兒的,所以劉邦決定向西南方向繞開蕭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