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賈看了一眼任囂,後者會意的接著說:“聖上,此番臣與客卿再往月氏王庭,又落實了全部細節和保證。秦軍絕不會幹擾月氏部落的正常遊牧,隻是在西域商路上保護胡賈,並設立驛站方便胡賈,月氏向胡賈收取租賦等原有權益大秦完全不幹涉,大秦隻在胡賈到秦境時才取賦。秦在河西所築之城,所建驛站,月氏人可隨意進入交易不受阻礙,驛站也在能力所及下願為月氏人提供便利。由於聖上詔臣在各城築成後接管河西諸務,因此臣的這些保證月氏王還是願意相信的。”
陸賈接過任囂的話頭繼續說道:“臣還為月氏王進行過另一種分析。大秦知道以月氏人現有力量,若全麵動員起來可有超過十五萬控弦之士,現在大秦隻發六萬騎護城衛驛,就說明我大秦並無染指河西疆域領土的野心。”
任囂微笑著接龍:“此番匈奴人突至,實是幫了臣等的大忙。聖上原有意要在王庭附近的嘉峪山口處築城,臣等認為月氏王應不會同意。然此番匈奴從東方和北方意圖兩麵夾擊王庭,讓月氏王感到若如我等秦人那般有城垣保護,則同屬遊牧的匈奴人對王庭的威脅就會小很多。因此,臣等歸國前,月氏王族的一位貴人私下向臣等探問,是否可幫助王庭築城。”
“不過,月氏王的意思是所築之城非為秦人,完全屬王庭所有,秦人甚至都不準入城駐軍。”陸賈說道:“正因這一要求連月氏王都覺得有些過分,所以才遣人私下探問。”
“不準秦軍駐於王庭城內?”胡亥咧嘴一笑:“那可否準秦軍在王庭城外另建一城駐防?”
陸賈和任囂同時笑了起來。
“月氏王希望秦軍在王庭城東北托勒水(酒泉北大河)一側築城,等於替王庭擋住了東與北這兩個匈奴來犯的兩個方向。”任囂邊笑邊說,“而王庭築城的選址,則恰在嘉峪山口。”
“看來月氏王也想在秦與西域胡賈的交易往來中獲取關賦了?”胡亥精神一振:“不怕他取賦,就怕他阻撓。”
“嗨。”陸賈施禮應了一聲:“臣等雖未向月氏承諾協助築城,但也沒反對,隻說臣等不能決策,需要奏稟聖上。但臣也與探問的貴人表示,臣的主上很可能會幫月氏王這個忙,以酬謝其允許秦人在河西築城和建驛方便胡賈往來。”
“大善。”胡亥讚了一聲。
“聖上,正因此,月氏王遣了使者隨臣等一同迴返,想直接麵聖,獲得確切答複。”
“可。”胡亥幹脆的答應了下來,“卿等自做安排,然後告訴我什麽時候見見這月氏使者即可。”
“聖上,”陸賈換上一副略帶神秘又略有惶恐的表情:“月氏王,呃,此番遣使而來,還想要與聖上和親。”
“和親?”胡亥不懷好意的又笑了:“卿當知,朕可沒有公主外嫁月氏王,朕的那些阿姊們……嘿嘿。”
“聖上誤會了。”陸賈趕忙解釋:“是月氏王送出一個公主和十二美女隨使團而來,想要聖上能納公主為妃。”
“啊哦。”
和親,聯姻,自然是有求的一方送出王室女子。隻是胡亥頭腦中對曆史上漢初與匈奴的和親記憶太深刻,所以陸賈一提要與月氏和親,他本能的就認為是要秦獻出美女。
憑什麽啊?
陸賈這一解釋,他才醒過悶兒來,原來是月氏覺得秦大有利用價值,所以主動和親。草原上的女人要比大秦的女人地位更低下,送個公主來進一步拉近月氏與秦的關係,除了可以幫月氏防範匈奴外,還希望秦不要得寸進尺向河西移民進行農耕。
河西走廊地帶雖然屬於西北幹旱區,可卻河流密布,尤其以張掖、酒泉、敦煌一帶為多,頗適合發展灌溉農業,是個宜耕宜牧的農牧交錯地帶。
“月氏人現在暫且相信了聖上並無吞並及驅趕月氏人之心,但仍有些惴惴。”陸賈說道:“月氏王擔心的是,聖上先安撫說不會把河西走廊當做秦土,待秦軍築城完畢、站穩腳跟後,雖不明與月氏為敵,但卻從隴西遷民到各城附近農耕,蠶食月氏的草場。這一來,一些月氏部落草場縮小,就會造成月氏牧族與秦農人之間糾葛,若秦人因此而被月氏人攻擊,各城驛的秦軍再參與進來,就會引發月氏與秦之間的戰爭。”
“月氏人容忍我以保護商賈通道為由築城駐軍,但不接受我以後向河西遷民農耕,是這意思吧?”
“嗨。”任囂接上陸賈的話頭:“此番月氏遣使前來就是要與聖上明確盟約,秦不可遷民入走廊各城農耕,這是最要緊的,各城隻可駐軍與開市行賈,月氏可以以交易的形式提供肉奶為軍糧,當然我亦可自運糧秣供給。”
胡亥嘬了嘬牙花子。
他拿起一支筆。
從金城到嘉峪山一千九百裏,沒有水路,靠陸路送糧那損耗……運糧革車一車一牛需耗四人之食,加上一名車夫就是五人食,日行三十裏,一千九百裏行六十日,一車的往返耗糧就是二十石,老式兩輪革車載糧不過三十石,這也就是說,從金城出發的一輛革車,能送到嘉峪山城的糧食不過十石。而在河西走廊內的秦軍皆騎,平時可在草原上放馬吃草,但訓練和戰時也要吃糧,雖然走廊內隻計劃了六萬騎駐三城和城間驛站,但一旦戰事爆發時,軍糧的消耗堪比三十五到四十萬步卒,年需糧超過五百萬石。也就是說,就算用四輪革車運糧到嘉峪山後每車可留下三十石糧,每年也需要十七到十八萬輛次,平均每月一萬五千輛次。
胡亥在案上一張空白竹簡上寫寫算算到這裏時,使勁晃了晃腦袋,這也太極端了,畢竟六萬騎並不都駐在嘉峪山附近的月氏王庭邊。可就算減一半也要二百五十萬石糧食,好在九原伍頹軍屯田已有足夠的產出……
陸賈等人看聖人不說話在案上拿筆寫著什麽,也都不再作聲,恭聆聖音。
胡亥自從最早馮劫給他算過軍需供給的帳之後,就對軍糧消耗很重視,並對這時代的運輸很頭大,若要承諾月氏人不墾田農耕,運糧的麻煩太大了。
胡亥抬起頭來:“任囂,你當知若全靠金城輸糧到相互間隔六七百裏的三城,又是六萬騎軍所需供給,運糧的壓力有多大。月氏人提出這種要求時,你可想過此問題?”
任囂倒是一副很坦然的樣子:“原來聖上在擔心此事。”
他看了一眼陸賈:“客卿也早就慮及此事,所以臣等向月氏王說明,聖上或可允可月氏王不遷民入河西,但月氏王應允可秦軍在三城附近屯田。臣粗算下,一員騎卒連馬,年耗糧近百石,一頃田產糧亦約百石,所以每城附近需屯田二萬頃,這樣可以不占月氏草場牧馬,若有不足可以與月氏交易肉奶,應可滿足軍需。”
陸賈一拱手:“臣僭越,還代聖上承諾,若月氏有部族願事農耕以防天災,秦軍可出善農耕之卒教授其法。再加上若使商賈販運絲帛、磚茶乃至瓷器、鹽與適量的金鐵,聖上應無需擔憂軍糧。月氏亦可交易箭杆尾羽等半製成物,當然牛皮羊皮更不在話下,因此甲兵也基本無需擔憂。”
胡亥對陸賈“僭越”之說一擺手:“我既然遣你使月氏,自是完全相信你,無所謂僭越。”
他略略一頓:“不過每城兩萬頃……我認為還是多爭取一些,比如三萬頃。田雖多,隻要向月氏買牛並從大秦運犁鏵過去就不需太多農夫人力,可使每城之卒輪流耕種,多出的萬頃田可產出百萬石,這些糧平均到兩萬卒身上就是每卒五十石。”
在座的幾位都有點犯暈,這個時代的兵卒都是征募的,為他們配備武器、提供軍糧就已經是國家的巨大負擔,皇帝還要給他們提供薪俸?
胡亥看出了幾位的心思,解釋道:“河西的六萬卒都是騎軍,諸卿也知道,培養騎軍不易,大把的糧秣財帛投進去不說,還需要花費很多時日。為這些軍卒提供一些薪俸是為了把他們穩住,作為常備軍,加上正常的服役減賦,我們就有一支專門的強力軍伍。”
他頓了頓:“兩支,把北疆降卒的屯田規模擴大一些,秦銳軍也發薪俸。”
胡亥看著陸賈:“若月氏那邊同意每城附近提供三萬頃農地,朕就允喏不遷民於河西,多產出的糧食也不再運迴秦地,直接與月氏交易牛羊戰馬,雙贏。給士卒的俸糧,可折金錢,也可讓其家眷在關中領取,錢糧均可。”
任囂首先反應過來,一副感慨的樣子向胡亥行了一個很正式的軍禮:“聖上雖不領軍,卻如此知兵,秦之大幸。”
胡亥揮揮手,但也很享受任囂的奉承:“當然這隻限於騎卒,包括快速軍內的騎卒,步卒中什長以上若無俸糧也可加上,你們製律,然後與太尉、廷尉商定後正式成律。”
他又看了看公子嬰、陳平與姚賈幾人:“卿等認為如何?”
公子嬰輕輕搖著頭笑著說:“臣並無異議,聖上關注農耕,糧產能大增,老卒與騎卒發放俸糧也有基礎了。隻是與月氏如此平等相處,將軍離不覺得這樣會很憋屈?”
胡亥也笑了:“王離嘛,一直強勢慣了,可能不會太舒服。”
他輕叩著禦案:“既然王離協同月氏人將來犯的匈奴驅迴了北方,也算軍功一件。皇兄擬詔,複王離大將軍職,讓他謹慎與月氏打交道,待弱水峽口城和嘉峪山下二城築好,就調其迴來。”
“任囂。”
“臣在。”
“你還是暫任中尉,但要密切關注河西走廊的進展,待三地築城畢,就轉任河西大將軍,掌三城軍事。”
“嗨,臣謝聖恩。”中尉是九卿之一已很榮耀,能得大將軍職則是秦軍中更大的榮耀,要知道三公中的太尉馮劫,軍職上也隻是將軍。任囂曾領五十萬眾伐百越,一直不過隻是個郡尉。
大將軍,對秦的軍人來說已是人生巔峰。
胡亥又對公子嬰說:“擬詔給少府,選築城工匠,去月氏為王庭築城。若能得月氏王滿意,前去的工匠可照軍功論,提爵一至二等。”
公子嬰一麵在帛卷上擬詔,一麵對小皇帝收買人心的舉動讚歎著。從胡亥脫險歸來後,對重臣和軍中諸將的激勵手段一直很精準,使秦雖暫失山東,卻沒有對皇帝的位置產生多少的動搖。通過內侍向民間傳言皇帝不想使秦人在無謂的戰爭中送命,也穩住了民心。
將來,二世皇帝收複山東後,也許能獲得比始皇帝還要更大的權威與聲望,此贏姓之福啊。
“那個,”胡亥口風一轉,臉上現出一副澀米米的表情:“月氏送來和親的公主現在何處?可美麗否?”
_
倒黴蛋河南王申陽自從派往漢國和韓國的細作報告兩國軍隊集結異動的消息後,就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他遣去質問漢韓兩國的使節得到的都是不疼不癢的答複,說隻是本國軍隊在國境內調動,河南王當無權查問。打發到魏、殷兩國的使者使人傳迴的消息又極不樂觀,殷王卬表示北麵的趙國剛剛發生了變故,他的兵力又不足,隻能用於向北方向的防禦。至於魏王豹,幹脆就給河南王使來了個不露麵。
派往楚國的使者尚無消息傳迴,可齊國被原膠東相、現自任的齊王田榮攻破的消息卻先來了。接著出使楚國使者的消息也傳了迴來:他尚未抵達彭城,就已得知齊王榮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又攻向了濟北國,而西楚霸王則已領十萬大軍向齊國進發,去平叛了。
河南王正在欲哭無淚時,漢軍已經到了伊闕對麵,和他的土壘營遙遙相望。
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遇頂頭風。在申陽尚未魂定,更大噩耗如晴天霹靂一般向申陽襲來,秦人出兵,占據了函穀關殘城!
申陽痛悔莫及,當初幹嘛要當這個王!
正在他方寸全亂之際,轘轅營的一隊兵卒,護送著一位貴客馳入雒陽,張耳來了。
申陽本是張耳寵臣,他自然知道張耳已被陳餘趕出趙地不知所蹤的消息,所以本能地認為張耳的到來是來他的國避難。
此刻他自顧不暇,雖然禮儀上仍然按異國國君對待,但心中的煩悶卻是掩飾不住的。
好在張耳並沒有讓他這種為難的情緒持續多久,賓主落座,張耳就請與河南王私下密談。
申陽一腦門糨糊的把大臣、侍衛等人趕離大殿後,張耳第一句話就語出驚人:“在下來此,是代漢王來勸說大王放棄王位歸漢。”
接下來隻需寥寥數語,申陽就明白了,張耳被趕出趙地後就投了漢王,而轘轅營麵對的所謂韓軍中,隻有一萬是韓卒,張耳的部卒倒占了兩萬。
三萬!申陽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轘轅營隻有五千卒,憑借土壘營柵,抗擊萬卒來侵還能支撐些日子,要抗三萬來敵,那幾天都支持不下來。
張耳也已經知道秦人重臨函穀關的消息,所以說服申陽並沒有費多少口舌。雖然還沒到“四麵楚歌”發生的時候,可申陽現在所遭遇的,可不就是四麵楚歌嗎?
張耳的遊說給了申陽一個體麵下台的機會。相比漢王邦和韓王成,秦人顯然是最不可接受的占領軍。從陳勝吳廣率先舉義旗反秦開始,大家忙活了這許久才把秦人趕出了山東,這要從自己手上再把秦人放出來,那一定會成千夫所指。既然漢王和韓王手握八萬大軍,這個麻煩就交給漢王處理吧。
於是,申陽在張耳的斡旋下向漢王投誠。劉邦也沒有太虧待他,封申陽為雒陽侯,河南國改為河南郡,郡守也仍由申陽繼續當著,隻是把三萬多河南軍直接收編。
劉邦本想借花獻佛分給韓軍部分河南軍卒,但被張良謝絕了,養不起啊。
如果養的起,就現有的韓國國土內,至少也能再增兵一萬兩萬的。
韓王成和張良搭的小算籌就是依仗漢國的力量來維係韓國的存在,至少漢國得到兩季種植和深耕農法,這頭一季的產量就已經相當可觀了。
不是劉邦藏私不把雙季種植的農法傳授給韓國,而是當初曹參向劉邦提供這一方法時,是精準定位在南郡和南陽兩地的氣候特點上提供的。韓國所在的潁川相比南陽更為偏北,隻有少量地區適合曹參所提供的雙季種植法。深耕需要大量的耕牛,這一點劉邦並沒有吝嗇,所以韓國這一季的收成雖然還沒下來,但從莊稼長勢上看,預估也能增加近四成。
韓王和張良合計著,來年應該就能適當增兵了,但現在存糧將盡,新糧未獲,漢王好心分兵給韓國卻是無法領受的。
河南國到手,劉邦客客氣氣的把那一萬韓軍送迴了韓國,但也老實不客氣的把韓國相張良留下了。韓王成倒也沒什麽憋屈的,他能力有限,知道自己隻能緊抱著劉邦的粗腿求保護,所以還專門給張良下了一封詔書,讓他好好協助漢王。同時也給漢王寫了封信,正式把張良“借給了”劉邦。
現在劉邦手中擁有了超過十萬卒的大軍,腰杆立馬硬了起來。
可是腰杆再硬,卻對占據了函穀關殘城的一千秦卒頭疼得不行不行的。
最初秦軍重占函穀關時,是出了萬卒,然後被河南國在澠池的斥侯誇大到數萬卒,所以申陽得報後才如五雷轟頂一般。可隨著申陽投降劉邦,秦人悄不做聲的把大軍收迴了潼關,隻象征性的留了千卒。
這千卒全是騎軍,也沒有任何修複關隘的舉動。如果劉邦用萬卒去攻,他絕對相信這些秦軍會立即棄關而走。
問題是,他能派大軍去攻嗎?
軍事行動永遠是政治行為中的最後一個選項。現在秦漢兩國心照不宣的停戰,在武關外還開了“邊市”相互貿易。劉邦這迴帶著五萬卒伐河南,南陽和南郡一共才留了三萬卒,就是基於曹參所言秦軍不會出武關的承諾。若是現在出兵去奪函穀關,要是惹得秦帝一怒,隻需出兵五萬,自己作為大後方和糧倉的這兩郡,就很難說還姓不姓劉了。
遣使,隻有遣使,而且還要是秘密的遣使。
劉邦一方麵將澠池的守軍增加到一萬,一方麵飛馬傳詔給蕭何,讓他遣使從武關入秦,去與曹參私下接洽秦對函穀關到底是何打算。然後,抱著跳河一閉眼的大無畏態度,將主要軍力部署到了滎陽。
與此同時,劉邦遣使魏國,主要是向魏王豹說明他占據河南並不會針對魏國,兩國之間在伐秦時建立起來的友誼是牢不可破的。當然了,如果漢王要有其他舉動的時候,也希望魏國能夠出兵協助漢國。
接著,他又讓張耳再度發揮說客的強項,出使殷國,讓殷王卬與漢國結盟,在需要的時候共同出兵。
漢王的“其他舉動”和“需要的時候”是什麽,魏王豹與殷王卬都心知肚明。
此時山東各諸侯的領土範圍和曆史上項羽分封十八諸侯時不一樣的是,魏國國都建在大梁,大梁西邊是河南國,與魏國以鴻溝邊上的圃田澤為界,南麵是韓國,東麵是楚國所占的東郡梁地(按說應也屬魏),河水對岸的東北是殷國。魏國在河水對麵從殷國向西連通到太行陘裏麵的長平和屯留,同時河南國北麵的河水以北也屬魏國。所以現在新占的河南郡並不與殷國接壤,因此劉邦要想攻伐殷國時,要麽借道魏國,要麽繞道韓國並穿過西楚國土。
現在劉邦據有三郡之地,兵過十萬,已經是很強大的所在。魏王豹這個人又隻想自己能安安穩穩的當大王,而且長平、屯留等也是漢王當初幫忙一起奪來的,自然立即答應與漢國結盟。
陸賈接過任囂的話頭繼續說道:“臣還為月氏王進行過另一種分析。大秦知道以月氏人現有力量,若全麵動員起來可有超過十五萬控弦之士,現在大秦隻發六萬騎護城衛驛,就說明我大秦並無染指河西疆域領土的野心。”
任囂微笑著接龍:“此番匈奴人突至,實是幫了臣等的大忙。聖上原有意要在王庭附近的嘉峪山口處築城,臣等認為月氏王應不會同意。然此番匈奴從東方和北方意圖兩麵夾擊王庭,讓月氏王感到若如我等秦人那般有城垣保護,則同屬遊牧的匈奴人對王庭的威脅就會小很多。因此,臣等歸國前,月氏王族的一位貴人私下向臣等探問,是否可幫助王庭築城。”
“不過,月氏王的意思是所築之城非為秦人,完全屬王庭所有,秦人甚至都不準入城駐軍。”陸賈說道:“正因這一要求連月氏王都覺得有些過分,所以才遣人私下探問。”
“不準秦軍駐於王庭城內?”胡亥咧嘴一笑:“那可否準秦軍在王庭城外另建一城駐防?”
陸賈和任囂同時笑了起來。
“月氏王希望秦軍在王庭城東北托勒水(酒泉北大河)一側築城,等於替王庭擋住了東與北這兩個匈奴來犯的兩個方向。”任囂邊笑邊說,“而王庭築城的選址,則恰在嘉峪山口。”
“看來月氏王也想在秦與西域胡賈的交易往來中獲取關賦了?”胡亥精神一振:“不怕他取賦,就怕他阻撓。”
“嗨。”陸賈施禮應了一聲:“臣等雖未向月氏承諾協助築城,但也沒反對,隻說臣等不能決策,需要奏稟聖上。但臣也與探問的貴人表示,臣的主上很可能會幫月氏王這個忙,以酬謝其允許秦人在河西築城和建驛方便胡賈往來。”
“大善。”胡亥讚了一聲。
“聖上,正因此,月氏王遣了使者隨臣等一同迴返,想直接麵聖,獲得確切答複。”
“可。”胡亥幹脆的答應了下來,“卿等自做安排,然後告訴我什麽時候見見這月氏使者即可。”
“聖上,”陸賈換上一副略帶神秘又略有惶恐的表情:“月氏王,呃,此番遣使而來,還想要與聖上和親。”
“和親?”胡亥不懷好意的又笑了:“卿當知,朕可沒有公主外嫁月氏王,朕的那些阿姊們……嘿嘿。”
“聖上誤會了。”陸賈趕忙解釋:“是月氏王送出一個公主和十二美女隨使團而來,想要聖上能納公主為妃。”
“啊哦。”
和親,聯姻,自然是有求的一方送出王室女子。隻是胡亥頭腦中對曆史上漢初與匈奴的和親記憶太深刻,所以陸賈一提要與月氏和親,他本能的就認為是要秦獻出美女。
憑什麽啊?
陸賈這一解釋,他才醒過悶兒來,原來是月氏覺得秦大有利用價值,所以主動和親。草原上的女人要比大秦的女人地位更低下,送個公主來進一步拉近月氏與秦的關係,除了可以幫月氏防範匈奴外,還希望秦不要得寸進尺向河西移民進行農耕。
河西走廊地帶雖然屬於西北幹旱區,可卻河流密布,尤其以張掖、酒泉、敦煌一帶為多,頗適合發展灌溉農業,是個宜耕宜牧的農牧交錯地帶。
“月氏人現在暫且相信了聖上並無吞並及驅趕月氏人之心,但仍有些惴惴。”陸賈說道:“月氏王擔心的是,聖上先安撫說不會把河西走廊當做秦土,待秦軍築城完畢、站穩腳跟後,雖不明與月氏為敵,但卻從隴西遷民到各城附近農耕,蠶食月氏的草場。這一來,一些月氏部落草場縮小,就會造成月氏牧族與秦農人之間糾葛,若秦人因此而被月氏人攻擊,各城驛的秦軍再參與進來,就會引發月氏與秦之間的戰爭。”
“月氏人容忍我以保護商賈通道為由築城駐軍,但不接受我以後向河西遷民農耕,是這意思吧?”
“嗨。”任囂接上陸賈的話頭:“此番月氏遣使前來就是要與聖上明確盟約,秦不可遷民入走廊各城農耕,這是最要緊的,各城隻可駐軍與開市行賈,月氏可以以交易的形式提供肉奶為軍糧,當然我亦可自運糧秣供給。”
胡亥嘬了嘬牙花子。
他拿起一支筆。
從金城到嘉峪山一千九百裏,沒有水路,靠陸路送糧那損耗……運糧革車一車一牛需耗四人之食,加上一名車夫就是五人食,日行三十裏,一千九百裏行六十日,一車的往返耗糧就是二十石,老式兩輪革車載糧不過三十石,這也就是說,從金城出發的一輛革車,能送到嘉峪山城的糧食不過十石。而在河西走廊內的秦軍皆騎,平時可在草原上放馬吃草,但訓練和戰時也要吃糧,雖然走廊內隻計劃了六萬騎駐三城和城間驛站,但一旦戰事爆發時,軍糧的消耗堪比三十五到四十萬步卒,年需糧超過五百萬石。也就是說,就算用四輪革車運糧到嘉峪山後每車可留下三十石糧,每年也需要十七到十八萬輛次,平均每月一萬五千輛次。
胡亥在案上一張空白竹簡上寫寫算算到這裏時,使勁晃了晃腦袋,這也太極端了,畢竟六萬騎並不都駐在嘉峪山附近的月氏王庭邊。可就算減一半也要二百五十萬石糧食,好在九原伍頹軍屯田已有足夠的產出……
陸賈等人看聖人不說話在案上拿筆寫著什麽,也都不再作聲,恭聆聖音。
胡亥自從最早馮劫給他算過軍需供給的帳之後,就對軍糧消耗很重視,並對這時代的運輸很頭大,若要承諾月氏人不墾田農耕,運糧的麻煩太大了。
胡亥抬起頭來:“任囂,你當知若全靠金城輸糧到相互間隔六七百裏的三城,又是六萬騎軍所需供給,運糧的壓力有多大。月氏人提出這種要求時,你可想過此問題?”
任囂倒是一副很坦然的樣子:“原來聖上在擔心此事。”
他看了一眼陸賈:“客卿也早就慮及此事,所以臣等向月氏王說明,聖上或可允可月氏王不遷民入河西,但月氏王應允可秦軍在三城附近屯田。臣粗算下,一員騎卒連馬,年耗糧近百石,一頃田產糧亦約百石,所以每城附近需屯田二萬頃,這樣可以不占月氏草場牧馬,若有不足可以與月氏交易肉奶,應可滿足軍需。”
陸賈一拱手:“臣僭越,還代聖上承諾,若月氏有部族願事農耕以防天災,秦軍可出善農耕之卒教授其法。再加上若使商賈販運絲帛、磚茶乃至瓷器、鹽與適量的金鐵,聖上應無需擔憂軍糧。月氏亦可交易箭杆尾羽等半製成物,當然牛皮羊皮更不在話下,因此甲兵也基本無需擔憂。”
胡亥對陸賈“僭越”之說一擺手:“我既然遣你使月氏,自是完全相信你,無所謂僭越。”
他略略一頓:“不過每城兩萬頃……我認為還是多爭取一些,比如三萬頃。田雖多,隻要向月氏買牛並從大秦運犁鏵過去就不需太多農夫人力,可使每城之卒輪流耕種,多出的萬頃田可產出百萬石,這些糧平均到兩萬卒身上就是每卒五十石。”
在座的幾位都有點犯暈,這個時代的兵卒都是征募的,為他們配備武器、提供軍糧就已經是國家的巨大負擔,皇帝還要給他們提供薪俸?
胡亥看出了幾位的心思,解釋道:“河西的六萬卒都是騎軍,諸卿也知道,培養騎軍不易,大把的糧秣財帛投進去不說,還需要花費很多時日。為這些軍卒提供一些薪俸是為了把他們穩住,作為常備軍,加上正常的服役減賦,我們就有一支專門的強力軍伍。”
他頓了頓:“兩支,把北疆降卒的屯田規模擴大一些,秦銳軍也發薪俸。”
胡亥看著陸賈:“若月氏那邊同意每城附近提供三萬頃農地,朕就允喏不遷民於河西,多產出的糧食也不再運迴秦地,直接與月氏交易牛羊戰馬,雙贏。給士卒的俸糧,可折金錢,也可讓其家眷在關中領取,錢糧均可。”
任囂首先反應過來,一副感慨的樣子向胡亥行了一個很正式的軍禮:“聖上雖不領軍,卻如此知兵,秦之大幸。”
胡亥揮揮手,但也很享受任囂的奉承:“當然這隻限於騎卒,包括快速軍內的騎卒,步卒中什長以上若無俸糧也可加上,你們製律,然後與太尉、廷尉商定後正式成律。”
他又看了看公子嬰、陳平與姚賈幾人:“卿等認為如何?”
公子嬰輕輕搖著頭笑著說:“臣並無異議,聖上關注農耕,糧產能大增,老卒與騎卒發放俸糧也有基礎了。隻是與月氏如此平等相處,將軍離不覺得這樣會很憋屈?”
胡亥也笑了:“王離嘛,一直強勢慣了,可能不會太舒服。”
他輕叩著禦案:“既然王離協同月氏人將來犯的匈奴驅迴了北方,也算軍功一件。皇兄擬詔,複王離大將軍職,讓他謹慎與月氏打交道,待弱水峽口城和嘉峪山下二城築好,就調其迴來。”
“任囂。”
“臣在。”
“你還是暫任中尉,但要密切關注河西走廊的進展,待三地築城畢,就轉任河西大將軍,掌三城軍事。”
“嗨,臣謝聖恩。”中尉是九卿之一已很榮耀,能得大將軍職則是秦軍中更大的榮耀,要知道三公中的太尉馮劫,軍職上也隻是將軍。任囂曾領五十萬眾伐百越,一直不過隻是個郡尉。
大將軍,對秦的軍人來說已是人生巔峰。
胡亥又對公子嬰說:“擬詔給少府,選築城工匠,去月氏為王庭築城。若能得月氏王滿意,前去的工匠可照軍功論,提爵一至二等。”
公子嬰一麵在帛卷上擬詔,一麵對小皇帝收買人心的舉動讚歎著。從胡亥脫險歸來後,對重臣和軍中諸將的激勵手段一直很精準,使秦雖暫失山東,卻沒有對皇帝的位置產生多少的動搖。通過內侍向民間傳言皇帝不想使秦人在無謂的戰爭中送命,也穩住了民心。
將來,二世皇帝收複山東後,也許能獲得比始皇帝還要更大的權威與聲望,此贏姓之福啊。
“那個,”胡亥口風一轉,臉上現出一副澀米米的表情:“月氏送來和親的公主現在何處?可美麗否?”
_
倒黴蛋河南王申陽自從派往漢國和韓國的細作報告兩國軍隊集結異動的消息後,就坐不安席、食不甘味。
他遣去質問漢韓兩國的使節得到的都是不疼不癢的答複,說隻是本國軍隊在國境內調動,河南王當無權查問。打發到魏、殷兩國的使者使人傳迴的消息又極不樂觀,殷王卬表示北麵的趙國剛剛發生了變故,他的兵力又不足,隻能用於向北方向的防禦。至於魏王豹,幹脆就給河南王使來了個不露麵。
派往楚國的使者尚無消息傳迴,可齊國被原膠東相、現自任的齊王田榮攻破的消息卻先來了。接著出使楚國使者的消息也傳了迴來:他尚未抵達彭城,就已得知齊王榮發揚連續作戰的精神又攻向了濟北國,而西楚霸王則已領十萬大軍向齊國進發,去平叛了。
河南王正在欲哭無淚時,漢軍已經到了伊闕對麵,和他的土壘營遙遙相望。
屋漏偏逢連陰雨,船破又遇頂頭風。在申陽尚未魂定,更大噩耗如晴天霹靂一般向申陽襲來,秦人出兵,占據了函穀關殘城!
申陽痛悔莫及,當初幹嘛要當這個王!
正在他方寸全亂之際,轘轅營的一隊兵卒,護送著一位貴客馳入雒陽,張耳來了。
申陽本是張耳寵臣,他自然知道張耳已被陳餘趕出趙地不知所蹤的消息,所以本能地認為張耳的到來是來他的國避難。
此刻他自顧不暇,雖然禮儀上仍然按異國國君對待,但心中的煩悶卻是掩飾不住的。
好在張耳並沒有讓他這種為難的情緒持續多久,賓主落座,張耳就請與河南王私下密談。
申陽一腦門糨糊的把大臣、侍衛等人趕離大殿後,張耳第一句話就語出驚人:“在下來此,是代漢王來勸說大王放棄王位歸漢。”
接下來隻需寥寥數語,申陽就明白了,張耳被趕出趙地後就投了漢王,而轘轅營麵對的所謂韓軍中,隻有一萬是韓卒,張耳的部卒倒占了兩萬。
三萬!申陽不禁倒抽了一口涼氣,轘轅營隻有五千卒,憑借土壘營柵,抗擊萬卒來侵還能支撐些日子,要抗三萬來敵,那幾天都支持不下來。
張耳也已經知道秦人重臨函穀關的消息,所以說服申陽並沒有費多少口舌。雖然還沒到“四麵楚歌”發生的時候,可申陽現在所遭遇的,可不就是四麵楚歌嗎?
張耳的遊說給了申陽一個體麵下台的機會。相比漢王邦和韓王成,秦人顯然是最不可接受的占領軍。從陳勝吳廣率先舉義旗反秦開始,大家忙活了這許久才把秦人趕出了山東,這要從自己手上再把秦人放出來,那一定會成千夫所指。既然漢王和韓王手握八萬大軍,這個麻煩就交給漢王處理吧。
於是,申陽在張耳的斡旋下向漢王投誠。劉邦也沒有太虧待他,封申陽為雒陽侯,河南國改為河南郡,郡守也仍由申陽繼續當著,隻是把三萬多河南軍直接收編。
劉邦本想借花獻佛分給韓軍部分河南軍卒,但被張良謝絕了,養不起啊。
如果養的起,就現有的韓國國土內,至少也能再增兵一萬兩萬的。
韓王成和張良搭的小算籌就是依仗漢國的力量來維係韓國的存在,至少漢國得到兩季種植和深耕農法,這頭一季的產量就已經相當可觀了。
不是劉邦藏私不把雙季種植的農法傳授給韓國,而是當初曹參向劉邦提供這一方法時,是精準定位在南郡和南陽兩地的氣候特點上提供的。韓國所在的潁川相比南陽更為偏北,隻有少量地區適合曹參所提供的雙季種植法。深耕需要大量的耕牛,這一點劉邦並沒有吝嗇,所以韓國這一季的收成雖然還沒下來,但從莊稼長勢上看,預估也能增加近四成。
韓王和張良合計著,來年應該就能適當增兵了,但現在存糧將盡,新糧未獲,漢王好心分兵給韓國卻是無法領受的。
河南國到手,劉邦客客氣氣的把那一萬韓軍送迴了韓國,但也老實不客氣的把韓國相張良留下了。韓王成倒也沒什麽憋屈的,他能力有限,知道自己隻能緊抱著劉邦的粗腿求保護,所以還專門給張良下了一封詔書,讓他好好協助漢王。同時也給漢王寫了封信,正式把張良“借給了”劉邦。
現在劉邦手中擁有了超過十萬卒的大軍,腰杆立馬硬了起來。
可是腰杆再硬,卻對占據了函穀關殘城的一千秦卒頭疼得不行不行的。
最初秦軍重占函穀關時,是出了萬卒,然後被河南國在澠池的斥侯誇大到數萬卒,所以申陽得報後才如五雷轟頂一般。可隨著申陽投降劉邦,秦人悄不做聲的把大軍收迴了潼關,隻象征性的留了千卒。
這千卒全是騎軍,也沒有任何修複關隘的舉動。如果劉邦用萬卒去攻,他絕對相信這些秦軍會立即棄關而走。
問題是,他能派大軍去攻嗎?
軍事行動永遠是政治行為中的最後一個選項。現在秦漢兩國心照不宣的停戰,在武關外還開了“邊市”相互貿易。劉邦這迴帶著五萬卒伐河南,南陽和南郡一共才留了三萬卒,就是基於曹參所言秦軍不會出武關的承諾。若是現在出兵去奪函穀關,要是惹得秦帝一怒,隻需出兵五萬,自己作為大後方和糧倉的這兩郡,就很難說還姓不姓劉了。
遣使,隻有遣使,而且還要是秘密的遣使。
劉邦一方麵將澠池的守軍增加到一萬,一方麵飛馬傳詔給蕭何,讓他遣使從武關入秦,去與曹參私下接洽秦對函穀關到底是何打算。然後,抱著跳河一閉眼的大無畏態度,將主要軍力部署到了滎陽。
與此同時,劉邦遣使魏國,主要是向魏王豹說明他占據河南並不會針對魏國,兩國之間在伐秦時建立起來的友誼是牢不可破的。當然了,如果漢王要有其他舉動的時候,也希望魏國能夠出兵協助漢國。
接著,他又讓張耳再度發揮說客的強項,出使殷國,讓殷王卬與漢國結盟,在需要的時候共同出兵。
漢王的“其他舉動”和“需要的時候”是什麽,魏王豹與殷王卬都心知肚明。
此時山東各諸侯的領土範圍和曆史上項羽分封十八諸侯時不一樣的是,魏國國都建在大梁,大梁西邊是河南國,與魏國以鴻溝邊上的圃田澤為界,南麵是韓國,東麵是楚國所占的東郡梁地(按說應也屬魏),河水對岸的東北是殷國。魏國在河水對麵從殷國向西連通到太行陘裏麵的長平和屯留,同時河南國北麵的河水以北也屬魏國。所以現在新占的河南郡並不與殷國接壤,因此劉邦要想攻伐殷國時,要麽借道魏國,要麽繞道韓國並穿過西楚國土。
現在劉邦據有三郡之地,兵過十萬,已經是很強大的所在。魏王豹這個人又隻想自己能安安穩穩的當大王,而且長平、屯留等也是漢王當初幫忙一起奪來的,自然立即答應與漢國結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