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裏市側門內已經有很多人想過來看熱鬧,隻是打頭向這邊衝的十幾個閑民推推搡搡的把裏閭前後都給堵上了,罵罵咧咧的互相你一拳我一腳的鬧著小摩擦,別人想要擠過他們還真挺不容易。
不用說,這些閑民顯然不是真正的閑民,待胡亥一行人挾持著侍婢消失了,他們也三三兩兩的散開。等真正看熱鬧的人來到輜車前時,家奴托著左臂哭喊著從車內栽出車門就要去報官,光天化日的就有人敢在鬧市邊上搶人啊。巡市的衛尉此刻也到了,帶著骨折的家奴就朝鹹陽縣衙趕去。
景娥她們在四個錦衛的護持下已經登車,在囊辛和散布周邊的幾個甲衛跟隨下先離開了,這邊胡亥他們拐入的側邊小巷裏就停著另一輛輜車,胡亥讓侍婢上車,門外坐上兩個甲衛,自己和其他甲衛騎上馬,也一路絕塵而去。
家奴跑到縣衙告狀,一說經過,縣令吳公怎麽都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怎麽又是一個十三、四歲小童帶著一幫滿含殺氣的壯夫做的案啊。吳公讓家奴在堂下候著,叫人去正骨醫鋪找個醫師來先給他把骨頭接好捆上夾板,別再落個真殘疾。然後先讓負責緝捕的隸役去事發之處調查,接著又把帶家奴前來的衛尉叫來問問情況。
衛尉來得晚,根本沒看到胡亥那一行人,不過聽看熱鬧的人說,似乎是這個家奴責罵一個婢女並打了她一嘴巴,然後帶著婢女離開,結果就有個富家子弟帶著幾個狗腿子追了過去,搶走了婢女,打斷了家奴的手臂。衛尉轉述了所聽來的這番話,讓吳公一開始的似曾相識的感覺又消失了。
所謂似曾相識無外乎就是上次皇帝出宮遊玩殺了彘撲那件事兒,可你要說皇帝會強搶民女就太離譜了。都說這個二世皇帝昏庸,可吳公作為李斯的門生,是知道皇帝雖然少年人心性喜好玩樂一些,但絕不是外界所傳的毫不理政、隻把事情交給大臣們就萬事大吉了。上次因彘撲的事情見駕時,皇帝的表現完全是君王應有的正常表現,絲毫不昏聵。那麽一個不是昏君的皇帝,自然也幹不出強搶民女這種荒唐事。
問題是,這要不是皇帝幹的,也想不出別人誰會幹這事兒。商賈不得衣錦,衛尉轉述酒肆主的話,這小子是錦衣。宗室貴胄?沒有爵位的宗室通常不會很跋扈,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自己的日子,大秦的貴胄也鮮有禍害百姓的,無他,律法森嚴而已。
吳公想來想去,還是皇帝的嫌疑比較大。兩個時辰後返迴的隸役說法更加證實了他的猜測,因為在隸役查問的人中,正好有人在費徹和魃陸去找家奴麻煩拖延時間的時候從旁經過,恰好還見過魃陸,知道他是宮中近衛!
宮中近衛打扮成一個市井閑民,還真的就痞裏痞氣的搗蛋,這是沒法正常解釋的。說他不當值,近衛俸祿不低,就算休沐也不會穿成閑民的樣子。不正常的解釋就很簡單,這兩個近衛沒有跟那個錦衣童子一起,那就是混在人群中保護什麽人,那麽能保護誰?皇帝啊,近衛不可能保護與皇帝不相幹的人。宮妃通常是不出宮的,除非皇帝帶她們出來。正好,和錦衣童子在一起的有六個女子,雖然都是婢女裝扮,但皇帝既然能扮紈絝,宮妃自然可以扮婢女。
那個家奴收拾好了打折的胳膊,就又被吳公傳了上來。縣令很客氣,溫言細語的盤問一番,就知道了大致的事情經過。
這個家奴是一個從韓地、也就是現今穎川郡來的待詔博士的隸奴,博士名叫高虔,實際上是個趙人,投身在大名鼎鼎的韓非子門下為門客,在韓非子出使秦國時作為隨員跟到秦國。隻是這家夥很不忠誠,韓非被李斯、姚賈聯手陷害入獄後他就感覺到韓非與李斯的一山不容二虎之勢,立即想法托門路諂媚李斯。
韓非子被李斯毒死之後,高虔也不敢迴韓國,先在李斯府做了個門客,待始皇帝設立博士製度時,又由李斯為他謀了個待詔博士的位置。可這位門客先生才幹實在有限,文不成武不就,一直沒什麽出彩的地方,所以也就一直“待詔”而沒有正式成為博士。好在每年還是有幾百石俸祿,雖然沒有博士多,但也足夠生活。
他在鹹陽娶了個寡居的女人做夫人,這個女人是真正的韓人,頗有些家產,韓國被滅後始皇帝遷天下富戶於鹹陽時隨夫而來,後夫亡而寡。家奴實際上是這位夫人的。這位夫人原來有個侍女病死了,所以在買新侍女時恰好買下了景曲發賣的景娥侍婢。
高虔的夫人脾氣很不怎麽樣,對待下人也比較苛刻,那個家奴自認是隨夫人“嫁”到高家的“忠仆”,所以對其他下人也是一副作威作福的嘴臉,因此也就有了在市井中當街打侍婢耳光的事情。
這日,家奴趕著馬車帶著侍婢來市井上采買家用物品,自己負責的東西都買好裝車上了,可侍婢去買夫人所要的女用之物,卻半天都沒有迴來會合迴家。他隻好又迴頭到市井中去找人,就看見侍婢在和別人家的婢女搭話,於是就打了一巴掌,然後……就把自己的胳膊都打斷了。
吳公讓人把家奴帶下去找個房間先安置一下,又在家奴的懇求下,打發一個隸役去高家通知一聲,畢竟家裏的奴仆一個被搶走,一個被揍的不輕,總是要經官處理的,主人必須到衙。
到底什麽人幹的呢?吳公又琢磨起來。按理說,犯了搶人打傷人的罪過,他應該立即發出大批隸役去緝捕。可萬一要真的是皇帝幹的,那麽首先緝捕是不要想了,其次還要想法遮掩。現在滿世界的說法都是皇帝就是個大昏君,要是再加上個強搶民女,對鹹陽,甚至對關中的民心安定就不是很有利了。
可這迴不比上次,上次皇帝近衛殺了人,但殺的理直氣壯,彘撲亂講話就是找死。而且皇帝還留下了殺人的近衛“投案自首”,所以事情的處理就非常簡單。可現在,自己總不能直接衝進宮去,揪著皇帝的脖領子問他民女是不是他搶的吧。
吳公歎息著搖頭,還是先打發出去更多的隸役進行全麵調查吧,公務該怎麽幹還要怎麽幹。但當他把人派出去後,又不由自主的琢磨起來,可惜左右琢磨了一圈,還是不知該怎麽辦。就這麽發呆望房梁的過了幾個時辰,派出去的隸役大多都迴來了。要說大秦的這些公務人員效率還是頗高的,也搭著這個時代民風淳樸,一般問到的百姓都迴如實迴答自己的所見所聞,要是再遇到兩個狐鼠之流,所弄到的信息就會更多。
城狐社鼠之所以能夠生存,全靠官府中人照應,不然很快就會被清除,就是被有人照應的人滅掉。官府力量總是有限的,所以與這些狐鼠有著相當程度的共生關係。
待詔博士高虔已經到過縣衙,走了報案手續,錄了口供,吳公本想好言安慰一番,可當時想到如果真是皇帝搶了人,那最終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所以也隻好雲淡風輕的打著官腔,並且還夾雜著幾句訴苦,比如連奴生子都征發藍田大營了,官衙人手自然更加不足,隻能盡力雲雲。
現在想來,這個預防措施還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得到的消息讓他的擔憂越發強烈了,所有消息都直指皇帝就是強搶民女者。
有消息稱,錦衣童子一行中的六名女子在家將護衛下,乘沒有任何標記的輜車在強搶民女前先行離開,行經方向是沿渭水北岸向東。輜車雖然沒有標記,可大的驚人,據觀察者言,裝十個人都能再擺個條案開席。這樣大的車駕,非公卿貴族不可能擁有。商賈有這個實力卻不能擁有,違反禮製。再看看她們前去的方向,宗室貴胄聚居區+宮殿區,家將還個個騎著戰馬一級的神駿坐騎。
另有消息稱,錦衣童子本身也是一輛同樣大小的輜車,不過似乎車內隻坐了那個被搶的侍婢一人,車門外則有兩個壯碩家將坐門守衛。錦衣童子本人和其他家將則全部騎馬,但行經方向與所帶的婢女不同,是過了渭水後向東,但真正的方向卻無法知曉了,因為就在他們行經章台街橋過渭水後,突然不知從何處衝出一股騎軍,把章台街橋給堵住了一刻鍾的時間,而且在章台街方向和渭水南岸向東的方向同時給阻塞了,所以錦衣童子一行就此消失了。
吳公已經有七成把握認為錦衣童子就是皇帝,因為隨著後麵報來騎軍阻路的隸役一說完,先來匯報的隸役就補充說,那些婢女行經的方向上,也有騎軍出沒。
吳公是法家子弟,如果此事為皇帝所為他隻能遮掩沒別的辦法,但若隻是宗室貴胄所為,他就會往死裏查下去,然後上奏彈劾。可下一步如何做呢?
思來想去,忽然靈光一現:這等事真要依律處置,在他抓到相關人等時也需要將案件知會廷尉府。廷尉是誰?李由啊,自己是李斯的學生,李由就是同門師兄弟。李斯雖然離開朝政第一線,但他的大兒子李由從三川郡調迴進入了朝政第一線,單從這點說,皇帝真昏假昏先不談,這份情誼至少說明他還是有分寸的。看那個同時弄出朝堂的趙高,遠謫四千裏,想造反卻被楚人幹掉……
吳公拍拍腦袋,怎麽又把思緒弄這麽遠,眼下之計,要把此事告訴李由。但無證據的猜測不能走公事渠道……正好也有幾日沒去拜望自己的老師了,李由眼下正在修律,皇帝允他與老父相商,所以李由經常會在老父的“王宮”中。看看天色將晚,吳公出衙乘車,向著太師府所在的楚國宮而去。
胡亥高高興興的迴了宮。
他讓景娥、菡萏她們走渭水北岸,他自己則過了章台街橋,走信宮然後跨過橫橋迴去。兩隊人馬的身後都有近衛馬軍製造交通阻塞,所以就算有心人也隻能猜,而無法確定他們的去向。
當然他並沒有想瞞過鹹陽縣令之類的人,這些人都是人精,就算沒任何證據也會猜到皇帝的頭上,畢竟在鹹陽內敢於這麽公然鬧事的家夥大都會丟腦袋,始皇帝強大的存在,這麽多年還沒什麽人敢於拿自己的腦袋開這樣的玩笑,哪怕你是宗室皇親。
讓一般百姓摸不清去向的做法隻是為鹹陽縣留出一個圓轉的餘地。胡亥早想好了,不管鹹陽縣令請托什麽人來話裏話外的查問此事,他就說實話,搶的是皇後原來的侍婢,堂堂帝國的主人,怎麽能容自己皇後的侍婢被阿貓阿狗的淩虐?
胡亥洋洋自得,這一趟市井暢遊,一則滿足了從未出過宮的菡萏的好奇心,囊辛那一兜子庶民的小玩意兒就是例證,二則把景娥原來的侍婢給弄了迴來,皇後自然也會非常高興,三則嘛,自己也過了一把“強搶民女”的癮,滿足了一下自己跑到這個時代後一直想要折騰這個的惡趣味。
皇帝and後、妃都開心了,他們可不管高虔之流的難堪和憤懣,這流人物不管也就罷了,他們同樣沒想到這樣的舉動把景娥的侍婢給嚇成什麽樣。
景娥這個侍婢名為樊朱,如果究其先祖,也曾是吳國的貴族,不過那是多少代之前的事情了。樊朱比景娥大一歲,是景駒從楚國破滅、潛隱到留縣之後買來伺候景娥的,大約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跟在景娥身邊。前番景娥被送迴留縣,景曲要由巴蜀潛逃出關中,所以樊朱隻能賣掉。
她運氣不佳,賣到了這麽一戶刻薄的女主人家中,不能說受盡了虐待,隻是大不如侍奉景娥的時候,因為景氏貴族之門,你不犯大錯就沒有責罵之事。要說能有這麽個機會被人“搶走”而脫離惡主應該是高興的事情,可搶她的那個小惡少看著也不像個好人,尤其他身邊那些兇神惡煞的家仆,每個人眼中都冒著滲人的寒光,一副嗜血的模樣。所以這一路雖然輜車中隻有她一個,但車門外坐著兩個那樣的家夥,還是讓她極度不安的縮在車廂角落裏,不知馬上將麵臨什麽樣的命運。
車子很豪華。外麵看著就是一個“大”字,裏麵柔軟的幾層皮毛鋪在車廂板上,舒適而溫暖。而且這車子的豪華還體現在行駛時並不怎麽顛簸上,就算原來跟著景娥時在留縣和鹹陽所乘的景家車輛也沒有這輛車這麽平穩。
一路上,蜷在角落裏她不敢打開車窗觀瞧,隻是憑聲音聽著已經離開了市井區,然後耳畔傳來水聲,讓樊朱猜測是沿著渭水而行,但很快水聲就沒有了,隻有車外護衛的家仆和那個小惡少的馬蹄踏在路上發出的清脆蹄音。接著似乎他們進到了一個大院子中,她能聽到車馬聲在院牆反射的迴聲。又過了一會兒,車身開始傾斜,似乎正在向高處爬坡,車輪和馬蹄下的聲音也不像道路,而是像走在木板鋪成的地麵之上。又過了一會兒,車子開始下坡,然後重新行駛在堅實的地麵之上,似乎是石板路?
終於,車子停了下來,樊朱能夠聽到門外坐著的兩個家仆跳下了車,然後就聽到小惡少那懶洋洋的聲音:“我們要先去洗洗臉,你們別嚇到車裏那個女娃,去後麵找兩個錦衛帶她過去,洗一洗換換衣服,差不多我們也就弄好了,再帶她來見。”
“嗨!”車外家仆標準的大秦迴應聲。過了一會兒,車門一開,一個宮裝女子探進頭來,還未說話就看到樊朱的樣子,撲哧一下樂了:“別害怕,下車吧,這兒沒有壞人。”另一個宮裝的腦袋也伸了進來,然後也樂了。
看到兩個和善的女子,樊朱的心裏稍稍安定了一些,慢慢挪到車門前,那兩個宮裝女子伸頭招唿過後已經先下了車,看到她露頭,就兩邊扶著她從搭好的車梯走下來。
樊朱下了車,先向兩個女子施禮致謝,然後抬頭一看四周,傻眼了。隻見巨大的廣場展現在自己的一側,另一側則是巍峨而高大的殿堂,山一般矗立著。那些兇惡的家仆和錦衣惡少都不見了,除了身邊兩個滿麵含笑的女子外,隻有廣場旁和殿堂上下一個個矗立的兵士,甲兵鮮明。
胡亥入宮後直接來到後宮,讓利牙的婆娘給自己和皇後、美人除去易容的裝扮。他進宮門時,宮內史官就在門內等候,看到皇帝打馬而入直奔後宮,歎了口氣,一探手就抓住了一個近衛的馬韁,問問皇帝後來幹啥了。這個近衛倒也客氣,喊住了鬆井,向史官迴報皇帝的所作所為。
史官在隨同皇帝出宮去看匠人村的時候就知道皇帝易容改扮,開始時還以為這不過是個防止刺殺掩蓋行蹤的目的,誰知道皇帝在看完匠人村後到市井區下船,可卻詔令船上的近衛阻截史官下船。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史官就算再剛強,也扛不過兩個搏擊高手的攔擋,隻能隨船到鹹陽宮前碼頭下船,在宮門等著皇帝歸來。
史官的作用就是記錄君王或皇帝乃至宮內外的各種事實,唐朝是留有較完整皇帝行止記錄的,此時就稱為“起居注”。據考證在漢朝,漢明帝時也留有“明帝起居注”。再往前,秦朝、先秦戰國再上溯到春秋,是否有“起居注”這個說法無從查考,但君王或皇帝在宮內理政,有史官於殿內記錄,這個是早有記載,所謂“君舉必書”,《禮記·玉藻》上還說是“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也就是說,還不止一個史官。
宮內史官以記錄曆史為己任,往往不怕殺頭,不怕滅族。齊莊公時,齊大夫崔杼弑君殺了齊莊公,齊國大史官就直接書曰:“崔杼弑其君。”這位崔大爺自然不幹,讓他改寫,大史官不改,被崔杼殺了,換這位大史官的弟弟來。誰知這位的兩個弟弟前仆後繼的繼續這麽寫,又都給殺了,還剩下一個弟弟,叫來後照寫不誤,崔杼無奈隻好不管了。也算他腦子夠使,不然把這個僅剩的弟弟殺了也沒用,因為齊國的另一個史官南史氏,聽到大史官兄弟全都死了的傳言後,攥著竹簡又來了。那意思是,你崔大爺把他們都殺了,那麽我來繼續寫,就等你再把我殺了呢,青史留名的好機會不能放過。來了後見到大史官還剩了個弟弟,也已經把這事照實寫了,“乃還(才走)”。可見史官們所堅持的這個據實書寫史實,那頗有不要命也要“錄史”的堅貞。另外就是,中國古代文官真的不怕死,隻要死了能留下萬古芳名。
胡亥既然是皇帝,這個史官製度他也沒理由廢掉。可這位胡亥是古人身體中裝著現代靈魂,所以利用皇帝職權,隻許一個史官跟隨記錄自己的行止言談,而且自己之前去泡妞,今日去“強搶民女”這等事上,那是絕對不許史官跟隨的。理由也簡單,本大皇帝微服私訪,你一個史官攥著筆硯竹簡時不時的寫上兩筆,那還怎麽私訪?微服也成笑話了。史官不幹又能咋辦?先不說秦國的君王都很強橫,就說現在這位二世皇帝目前身邊的近衛大多大頭兵選拔出身,你跟他們講道理不是扯嗎?
胡亥也狡獪,我也不殺你,我也不虐待你,我就用倆莽夫來架空你,你還說不出什麽來。即使在大殿上,需要把所有人等轟出去的時候,宮人要走、內侍要走,你們這些“史人”一樣要走,不然泄露了皇家隱私還想不想活?泄露了所謂“詭道”的兵家陰謀是想夷三族麽?當然了,這些兵家陰謀一旦時效過期,自有人會找史官把這段補上,或者公子嬰,或者陳平。
不用說,這些閑民顯然不是真正的閑民,待胡亥一行人挾持著侍婢消失了,他們也三三兩兩的散開。等真正看熱鬧的人來到輜車前時,家奴托著左臂哭喊著從車內栽出車門就要去報官,光天化日的就有人敢在鬧市邊上搶人啊。巡市的衛尉此刻也到了,帶著骨折的家奴就朝鹹陽縣衙趕去。
景娥她們在四個錦衛的護持下已經登車,在囊辛和散布周邊的幾個甲衛跟隨下先離開了,這邊胡亥他們拐入的側邊小巷裏就停著另一輛輜車,胡亥讓侍婢上車,門外坐上兩個甲衛,自己和其他甲衛騎上馬,也一路絕塵而去。
家奴跑到縣衙告狀,一說經過,縣令吳公怎麽都覺得這一幕似曾相識,怎麽又是一個十三、四歲小童帶著一幫滿含殺氣的壯夫做的案啊。吳公讓家奴在堂下候著,叫人去正骨醫鋪找個醫師來先給他把骨頭接好捆上夾板,別再落個真殘疾。然後先讓負責緝捕的隸役去事發之處調查,接著又把帶家奴前來的衛尉叫來問問情況。
衛尉來得晚,根本沒看到胡亥那一行人,不過聽看熱鬧的人說,似乎是這個家奴責罵一個婢女並打了她一嘴巴,然後帶著婢女離開,結果就有個富家子弟帶著幾個狗腿子追了過去,搶走了婢女,打斷了家奴的手臂。衛尉轉述了所聽來的這番話,讓吳公一開始的似曾相識的感覺又消失了。
所謂似曾相識無外乎就是上次皇帝出宮遊玩殺了彘撲那件事兒,可你要說皇帝會強搶民女就太離譜了。都說這個二世皇帝昏庸,可吳公作為李斯的門生,是知道皇帝雖然少年人心性喜好玩樂一些,但絕不是外界所傳的毫不理政、隻把事情交給大臣們就萬事大吉了。上次因彘撲的事情見駕時,皇帝的表現完全是君王應有的正常表現,絲毫不昏聵。那麽一個不是昏君的皇帝,自然也幹不出強搶民女這種荒唐事。
問題是,這要不是皇帝幹的,也想不出別人誰會幹這事兒。商賈不得衣錦,衛尉轉述酒肆主的話,這小子是錦衣。宗室貴胄?沒有爵位的宗室通常不會很跋扈,守著一畝三分地過自己的日子,大秦的貴胄也鮮有禍害百姓的,無他,律法森嚴而已。
吳公想來想去,還是皇帝的嫌疑比較大。兩個時辰後返迴的隸役說法更加證實了他的猜測,因為在隸役查問的人中,正好有人在費徹和魃陸去找家奴麻煩拖延時間的時候從旁經過,恰好還見過魃陸,知道他是宮中近衛!
宮中近衛打扮成一個市井閑民,還真的就痞裏痞氣的搗蛋,這是沒法正常解釋的。說他不當值,近衛俸祿不低,就算休沐也不會穿成閑民的樣子。不正常的解釋就很簡單,這兩個近衛沒有跟那個錦衣童子一起,那就是混在人群中保護什麽人,那麽能保護誰?皇帝啊,近衛不可能保護與皇帝不相幹的人。宮妃通常是不出宮的,除非皇帝帶她們出來。正好,和錦衣童子在一起的有六個女子,雖然都是婢女裝扮,但皇帝既然能扮紈絝,宮妃自然可以扮婢女。
那個家奴收拾好了打折的胳膊,就又被吳公傳了上來。縣令很客氣,溫言細語的盤問一番,就知道了大致的事情經過。
這個家奴是一個從韓地、也就是現今穎川郡來的待詔博士的隸奴,博士名叫高虔,實際上是個趙人,投身在大名鼎鼎的韓非子門下為門客,在韓非子出使秦國時作為隨員跟到秦國。隻是這家夥很不忠誠,韓非被李斯、姚賈聯手陷害入獄後他就感覺到韓非與李斯的一山不容二虎之勢,立即想法托門路諂媚李斯。
韓非子被李斯毒死之後,高虔也不敢迴韓國,先在李斯府做了個門客,待始皇帝設立博士製度時,又由李斯為他謀了個待詔博士的位置。可這位門客先生才幹實在有限,文不成武不就,一直沒什麽出彩的地方,所以也就一直“待詔”而沒有正式成為博士。好在每年還是有幾百石俸祿,雖然沒有博士多,但也足夠生活。
他在鹹陽娶了個寡居的女人做夫人,這個女人是真正的韓人,頗有些家產,韓國被滅後始皇帝遷天下富戶於鹹陽時隨夫而來,後夫亡而寡。家奴實際上是這位夫人的。這位夫人原來有個侍女病死了,所以在買新侍女時恰好買下了景曲發賣的景娥侍婢。
高虔的夫人脾氣很不怎麽樣,對待下人也比較苛刻,那個家奴自認是隨夫人“嫁”到高家的“忠仆”,所以對其他下人也是一副作威作福的嘴臉,因此也就有了在市井中當街打侍婢耳光的事情。
這日,家奴趕著馬車帶著侍婢來市井上采買家用物品,自己負責的東西都買好裝車上了,可侍婢去買夫人所要的女用之物,卻半天都沒有迴來會合迴家。他隻好又迴頭到市井中去找人,就看見侍婢在和別人家的婢女搭話,於是就打了一巴掌,然後……就把自己的胳膊都打斷了。
吳公讓人把家奴帶下去找個房間先安置一下,又在家奴的懇求下,打發一個隸役去高家通知一聲,畢竟家裏的奴仆一個被搶走,一個被揍的不輕,總是要經官處理的,主人必須到衙。
到底什麽人幹的呢?吳公又琢磨起來。按理說,犯了搶人打傷人的罪過,他應該立即發出大批隸役去緝捕。可萬一要真的是皇帝幹的,那麽首先緝捕是不要想了,其次還要想法遮掩。現在滿世界的說法都是皇帝就是個大昏君,要是再加上個強搶民女,對鹹陽,甚至對關中的民心安定就不是很有利了。
可這迴不比上次,上次皇帝近衛殺了人,但殺的理直氣壯,彘撲亂講話就是找死。而且皇帝還留下了殺人的近衛“投案自首”,所以事情的處理就非常簡單。可現在,自己總不能直接衝進宮去,揪著皇帝的脖領子問他民女是不是他搶的吧。
吳公歎息著搖頭,還是先打發出去更多的隸役進行全麵調查吧,公務該怎麽幹還要怎麽幹。但當他把人派出去後,又不由自主的琢磨起來,可惜左右琢磨了一圈,還是不知該怎麽辦。就這麽發呆望房梁的過了幾個時辰,派出去的隸役大多都迴來了。要說大秦的這些公務人員效率還是頗高的,也搭著這個時代民風淳樸,一般問到的百姓都迴如實迴答自己的所見所聞,要是再遇到兩個狐鼠之流,所弄到的信息就會更多。
城狐社鼠之所以能夠生存,全靠官府中人照應,不然很快就會被清除,就是被有人照應的人滅掉。官府力量總是有限的,所以與這些狐鼠有著相當程度的共生關係。
待詔博士高虔已經到過縣衙,走了報案手續,錄了口供,吳公本想好言安慰一番,可當時想到如果真是皇帝搶了人,那最終的結果就是不了了之,所以也隻好雲淡風輕的打著官腔,並且還夾雜著幾句訴苦,比如連奴生子都征發藍田大營了,官衙人手自然更加不足,隻能盡力雲雲。
現在想來,這個預防措施還是非常必要的,因為得到的消息讓他的擔憂越發強烈了,所有消息都直指皇帝就是強搶民女者。
有消息稱,錦衣童子一行中的六名女子在家將護衛下,乘沒有任何標記的輜車在強搶民女前先行離開,行經方向是沿渭水北岸向東。輜車雖然沒有標記,可大的驚人,據觀察者言,裝十個人都能再擺個條案開席。這樣大的車駕,非公卿貴族不可能擁有。商賈有這個實力卻不能擁有,違反禮製。再看看她們前去的方向,宗室貴胄聚居區+宮殿區,家將還個個騎著戰馬一級的神駿坐騎。
另有消息稱,錦衣童子本身也是一輛同樣大小的輜車,不過似乎車內隻坐了那個被搶的侍婢一人,車門外則有兩個壯碩家將坐門守衛。錦衣童子本人和其他家將則全部騎馬,但行經方向與所帶的婢女不同,是過了渭水後向東,但真正的方向卻無法知曉了,因為就在他們行經章台街橋過渭水後,突然不知從何處衝出一股騎軍,把章台街橋給堵住了一刻鍾的時間,而且在章台街方向和渭水南岸向東的方向同時給阻塞了,所以錦衣童子一行就此消失了。
吳公已經有七成把握認為錦衣童子就是皇帝,因為隨著後麵報來騎軍阻路的隸役一說完,先來匯報的隸役就補充說,那些婢女行經的方向上,也有騎軍出沒。
吳公是法家子弟,如果此事為皇帝所為他隻能遮掩沒別的辦法,但若隻是宗室貴胄所為,他就會往死裏查下去,然後上奏彈劾。可下一步如何做呢?
思來想去,忽然靈光一現:這等事真要依律處置,在他抓到相關人等時也需要將案件知會廷尉府。廷尉是誰?李由啊,自己是李斯的學生,李由就是同門師兄弟。李斯雖然離開朝政第一線,但他的大兒子李由從三川郡調迴進入了朝政第一線,單從這點說,皇帝真昏假昏先不談,這份情誼至少說明他還是有分寸的。看那個同時弄出朝堂的趙高,遠謫四千裏,想造反卻被楚人幹掉……
吳公拍拍腦袋,怎麽又把思緒弄這麽遠,眼下之計,要把此事告訴李由。但無證據的猜測不能走公事渠道……正好也有幾日沒去拜望自己的老師了,李由眼下正在修律,皇帝允他與老父相商,所以李由經常會在老父的“王宮”中。看看天色將晚,吳公出衙乘車,向著太師府所在的楚國宮而去。
胡亥高高興興的迴了宮。
他讓景娥、菡萏她們走渭水北岸,他自己則過了章台街橋,走信宮然後跨過橫橋迴去。兩隊人馬的身後都有近衛馬軍製造交通阻塞,所以就算有心人也隻能猜,而無法確定他們的去向。
當然他並沒有想瞞過鹹陽縣令之類的人,這些人都是人精,就算沒任何證據也會猜到皇帝的頭上,畢竟在鹹陽內敢於這麽公然鬧事的家夥大都會丟腦袋,始皇帝強大的存在,這麽多年還沒什麽人敢於拿自己的腦袋開這樣的玩笑,哪怕你是宗室皇親。
讓一般百姓摸不清去向的做法隻是為鹹陽縣留出一個圓轉的餘地。胡亥早想好了,不管鹹陽縣令請托什麽人來話裏話外的查問此事,他就說實話,搶的是皇後原來的侍婢,堂堂帝國的主人,怎麽能容自己皇後的侍婢被阿貓阿狗的淩虐?
胡亥洋洋自得,這一趟市井暢遊,一則滿足了從未出過宮的菡萏的好奇心,囊辛那一兜子庶民的小玩意兒就是例證,二則把景娥原來的侍婢給弄了迴來,皇後自然也會非常高興,三則嘛,自己也過了一把“強搶民女”的癮,滿足了一下自己跑到這個時代後一直想要折騰這個的惡趣味。
皇帝and後、妃都開心了,他們可不管高虔之流的難堪和憤懣,這流人物不管也就罷了,他們同樣沒想到這樣的舉動把景娥的侍婢給嚇成什麽樣。
景娥這個侍婢名為樊朱,如果究其先祖,也曾是吳國的貴族,不過那是多少代之前的事情了。樊朱比景娥大一歲,是景駒從楚國破滅、潛隱到留縣之後買來伺候景娥的,大約在六、七歲的時候就跟在景娥身邊。前番景娥被送迴留縣,景曲要由巴蜀潛逃出關中,所以樊朱隻能賣掉。
她運氣不佳,賣到了這麽一戶刻薄的女主人家中,不能說受盡了虐待,隻是大不如侍奉景娥的時候,因為景氏貴族之門,你不犯大錯就沒有責罵之事。要說能有這麽個機會被人“搶走”而脫離惡主應該是高興的事情,可搶她的那個小惡少看著也不像個好人,尤其他身邊那些兇神惡煞的家仆,每個人眼中都冒著滲人的寒光,一副嗜血的模樣。所以這一路雖然輜車中隻有她一個,但車門外坐著兩個那樣的家夥,還是讓她極度不安的縮在車廂角落裏,不知馬上將麵臨什麽樣的命運。
車子很豪華。外麵看著就是一個“大”字,裏麵柔軟的幾層皮毛鋪在車廂板上,舒適而溫暖。而且這車子的豪華還體現在行駛時並不怎麽顛簸上,就算原來跟著景娥時在留縣和鹹陽所乘的景家車輛也沒有這輛車這麽平穩。
一路上,蜷在角落裏她不敢打開車窗觀瞧,隻是憑聲音聽著已經離開了市井區,然後耳畔傳來水聲,讓樊朱猜測是沿著渭水而行,但很快水聲就沒有了,隻有車外護衛的家仆和那個小惡少的馬蹄踏在路上發出的清脆蹄音。接著似乎他們進到了一個大院子中,她能聽到車馬聲在院牆反射的迴聲。又過了一會兒,車身開始傾斜,似乎正在向高處爬坡,車輪和馬蹄下的聲音也不像道路,而是像走在木板鋪成的地麵之上。又過了一會兒,車子開始下坡,然後重新行駛在堅實的地麵之上,似乎是石板路?
終於,車子停了下來,樊朱能夠聽到門外坐著的兩個家仆跳下了車,然後就聽到小惡少那懶洋洋的聲音:“我們要先去洗洗臉,你們別嚇到車裏那個女娃,去後麵找兩個錦衛帶她過去,洗一洗換換衣服,差不多我們也就弄好了,再帶她來見。”
“嗨!”車外家仆標準的大秦迴應聲。過了一會兒,車門一開,一個宮裝女子探進頭來,還未說話就看到樊朱的樣子,撲哧一下樂了:“別害怕,下車吧,這兒沒有壞人。”另一個宮裝的腦袋也伸了進來,然後也樂了。
看到兩個和善的女子,樊朱的心裏稍稍安定了一些,慢慢挪到車門前,那兩個宮裝女子伸頭招唿過後已經先下了車,看到她露頭,就兩邊扶著她從搭好的車梯走下來。
樊朱下了車,先向兩個女子施禮致謝,然後抬頭一看四周,傻眼了。隻見巨大的廣場展現在自己的一側,另一側則是巍峨而高大的殿堂,山一般矗立著。那些兇惡的家仆和錦衣惡少都不見了,除了身邊兩個滿麵含笑的女子外,隻有廣場旁和殿堂上下一個個矗立的兵士,甲兵鮮明。
胡亥入宮後直接來到後宮,讓利牙的婆娘給自己和皇後、美人除去易容的裝扮。他進宮門時,宮內史官就在門內等候,看到皇帝打馬而入直奔後宮,歎了口氣,一探手就抓住了一個近衛的馬韁,問問皇帝後來幹啥了。這個近衛倒也客氣,喊住了鬆井,向史官迴報皇帝的所作所為。
史官在隨同皇帝出宮去看匠人村的時候就知道皇帝易容改扮,開始時還以為這不過是個防止刺殺掩蓋行蹤的目的,誰知道皇帝在看完匠人村後到市井區下船,可卻詔令船上的近衛阻截史官下船。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史官就算再剛強,也扛不過兩個搏擊高手的攔擋,隻能隨船到鹹陽宮前碼頭下船,在宮門等著皇帝歸來。
史官的作用就是記錄君王或皇帝乃至宮內外的各種事實,唐朝是留有較完整皇帝行止記錄的,此時就稱為“起居注”。據考證在漢朝,漢明帝時也留有“明帝起居注”。再往前,秦朝、先秦戰國再上溯到春秋,是否有“起居注”這個說法無從查考,但君王或皇帝在宮內理政,有史官於殿內記錄,這個是早有記載,所謂“君舉必書”,《禮記·玉藻》上還說是“動則左史書之,言則右史書之”,也就是說,還不止一個史官。
宮內史官以記錄曆史為己任,往往不怕殺頭,不怕滅族。齊莊公時,齊大夫崔杼弑君殺了齊莊公,齊國大史官就直接書曰:“崔杼弑其君。”這位崔大爺自然不幹,讓他改寫,大史官不改,被崔杼殺了,換這位大史官的弟弟來。誰知這位的兩個弟弟前仆後繼的繼續這麽寫,又都給殺了,還剩下一個弟弟,叫來後照寫不誤,崔杼無奈隻好不管了。也算他腦子夠使,不然把這個僅剩的弟弟殺了也沒用,因為齊國的另一個史官南史氏,聽到大史官兄弟全都死了的傳言後,攥著竹簡又來了。那意思是,你崔大爺把他們都殺了,那麽我來繼續寫,就等你再把我殺了呢,青史留名的好機會不能放過。來了後見到大史官還剩了個弟弟,也已經把這事照實寫了,“乃還(才走)”。可見史官們所堅持的這個據實書寫史實,那頗有不要命也要“錄史”的堅貞。另外就是,中國古代文官真的不怕死,隻要死了能留下萬古芳名。
胡亥既然是皇帝,這個史官製度他也沒理由廢掉。可這位胡亥是古人身體中裝著現代靈魂,所以利用皇帝職權,隻許一個史官跟隨記錄自己的行止言談,而且自己之前去泡妞,今日去“強搶民女”這等事上,那是絕對不許史官跟隨的。理由也簡單,本大皇帝微服私訪,你一個史官攥著筆硯竹簡時不時的寫上兩筆,那還怎麽私訪?微服也成笑話了。史官不幹又能咋辦?先不說秦國的君王都很強橫,就說現在這位二世皇帝目前身邊的近衛大多大頭兵選拔出身,你跟他們講道理不是扯嗎?
胡亥也狡獪,我也不殺你,我也不虐待你,我就用倆莽夫來架空你,你還說不出什麽來。即使在大殿上,需要把所有人等轟出去的時候,宮人要走、內侍要走,你們這些“史人”一樣要走,不然泄露了皇家隱私還想不想活?泄露了所謂“詭道”的兵家陰謀是想夷三族麽?當然了,這些兵家陰謀一旦時效過期,自有人會找史官把這段補上,或者公子嬰,或者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