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以手撫額又想了想:“郎中軍目下尚缺五官中郎將和車郎將,趙成之前誰任五官中郎將?我記不得了。”
“是趙賁。趙高任郎中令的時候以趙成為五官中郎將,趙賁就調任衛尉軍侯了。”董翳替公子嬰迴答道。
“哦?趙賁?”見過,還用過,胡亥心說。
“此人領軍如何?”胡亥問道。
“趙賁,有勇武,亦具領軍之才,謀略中等。”
“那就讓他留在衛尉軍吧,嗯,馮劫,升趙賁為衛尉丞,很快他就有大用了。”胡亥對董翳說:“索性取消郎中軍的五官中郎將、騎郎將和車郎將,現左中郎楊喜和右中郎楊武全都調入中尉軍暫任曲軍侯。郎中軍本就是為各軍留著選將的。”
“司馬欣,你還要在中尉軍中盡力選拔,章邯的刑徒軍一旦成軍,楊喜、楊武等人都要轉任校尉,並且你還要另外再選拔一些校尉及以上的軍將。”司馬欣拱手領命。
胡亥轉頭又對公子嬰說:“你記一下。既然馬鞍馬鐙可用,就將車郎和騎郎合一,減少車郎和扈車數量,現郎中軍有扈車九組八十一乘,可減為兩組十八乘。六十三乘扈車的一百八十九甲士、兩百五十二匹禦車用馬,均轉為騎郎。原有騎郎和車郎編為左右郎,每隊配車九乘、騎郎兩百。現有騎郎將王翳改左中郎將,就讓戶郎將上官甲任右中郎將。至於戶郎,我準備由選出的搏擊士和劍士重組,郎將從中挑選,也不叫戶郎了,改稱近衛。章邯,原左右郎將統帥的六百步郎全都調入藍田大營熟悉領兵,以後可任刑徒軍的百將、五百主和千人,楊喜、楊武等人做校尉,你看如何?”
章邯大喜:“陛下,固所願也,不敢請耳。臣原來還想好好敲詐一下衛尉翳和中尉欣的。”
馮劫、董翳和司馬欣都笑了。
胡亥也笑著說:“我選五百劍士,就是想在郎中軍調出後進行補充。朕怕死哦,怕極了。”
胡亥誇張的哆嗦了一下,大家又都笑了起來。“要來軍中最好的劍士和最好的近身搏擊之士,可以讓我走路睡覺都安穩一些,免得有一大堆刺客來殺朕這個昏君。”
剛說到這兒,大堂外一名士卒走了進來,先向皇帝行了一個軍禮,然後對司馬欣稟報:“將軍,營外有廷尉府史烏聞,報有急事要麵奏陛下。”
“可曾查驗關犢或者官鑒?”
“稟將軍,驗過無誤。”
馮劫起身向胡亥施了一禮:“陛下,此人臣識得,臣去營門查問一下。”
胡亥說:“可。另外,董翳、司馬欣、公子嬰,把你們已經選出的劍士和搏擊之士都集中在一起,一會兒我去看看。”
三人應命也離開了大堂。
_
空蕩蕩的中軍大堂中此時隻剩下韓談陪著皇帝,韓談充滿崇敬的望著沉思中的小皇帝,不由得與登基前那個嬉鬧無度的小公子進行比較,又與登基後收斂玩樂但對政事仍頗生疏的新皇帝比較,不知不覺中,他腦中的一個人竟然分化成了截然不同的三個人。
韓談使勁晃了晃腦袋,前兩個形象勉強合並在一起,但這當前的第三個形象,怎麽也還是無法融合。
胡亥醒過神來,看著韓談奇怪的說:“你這麽看著我幹啥,我臉上開出了一朵花?”
韓談發現自己的失態,趕緊一躬身,“陛下,臣失儀了。臣看著陛下這幾天的作為,總覺得像做夢一樣。”
“行了,你不是又要奉承我了吧,省省心。”胡亥說,“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認為你的劍技比我即將在軍中選出的劍士相比如何?”
“陛下,臣的劍技與軍中劍技應為兩類。臣之劍以衛護先皇帝和陛下之用,利在狹小空間內施展。軍中劍技則多用於疆場廝殺,以大開大合為特征。若如陛下剛才所言為軍中配單刃直刀,軍中劍技又可稱為刀技。”
胡亥習慣性的又用手指敲打幾案,片刻後對韓談說:“一會劍士集合之後,你代我去看一下,讓他們自行分成兩隊,即善室內或裏巷內劍擊的為一隊,善開闊場地劍技的為一隊。搏擊之士就如我的貼身護甲,稱為甲衛,善裏巷窄地劍擊稱為盾衛,善闊地劍擊稱為銳衛。”
“還有,宮內宦者中,怕不會隻有你一人善劍吧?等迴宮後你把內宦中有武力之人也組織起來。”他用有些疲乏的語調說:“現下軍中實在乏人,幾十萬刑徒為肉,正兵為骨,才能真正建成一支強兵。所以,我的護衛還要精簡,要把可用的人手都用起來。”
“嗨。”韓談恭敬地迴答道。
一刻之後,馮劫匆匆走入大堂,拱手對胡亥說:“陛下,此人為姚賈隨吏,說在藍田縣發現了一起故趙遺族預謀刺駕的事件,要向陛下詳稟。”
“讓他進來吧。”
“嗨。”
烏聞進入大堂,恭敬的向皇帝行拜禮。
“起來吧,”胡亥問:“你是姚賈的屬吏?”
“陛下,臣一直跟隨廷尉…..典客賈,有十幾年了。”烏聞目光釘在胡亥的幾案上迴答,然後又略略側頭看了看周圍侍衛的郎中軍、又看了看馮劫。
胡亥衝著韓談使了個眼色,韓談一擺頭,郎中軍都撤了出去,馮劫見狀也告辭說要看一下選出的劍士情況,大堂內隻留下了韓談。
“坐吧,韓談賜酒一觴,烏卿想必是也跑乏了。”
“謝陛下。”烏聞端起酒觴先向皇帝一舉手,然後湊到唇邊大大的喝了一口,對胡亥說:“臣一直隨典客賈為門客,早年典客使六國時,臣曾協助鋪布六國細作。此番陛下命典客設聽風閣,典客為閣主,臣及兩個早年一直共事的同僚在典客之下按六國故地分任三閣輔,臣忝為故趙魏韓輔。”
說的太急,他停下來捯了一口氣:“因時間急迫,為盡快助陛下展開聽風,閣主與各輔商議,將一統後遣歸的舊細作篩選後立即啟用,同時再行考選新人之事。臣屬下原有一舊人,遣歸後遷居藍田縣,昨日臣本前去想讓他遷往趙地潛伏,結果恰好獲取一則消息,有故趙遺族意圖對陛下不利,故臣迅疾趕來大營通報陛下。”
胡亥頗具玩味的看著烏聞:“這是否也過於巧合呢?”
“陛下,”烏聞想著也覺得有點好笑,“為細作之人,一旦遣歸會有兩類表現。一類因細作生涯時時風險相伴,遣歸則如蒙大赦,再不願投身水火。另一類則甚為享受此般生涯的刺激感,遣歸後對安定生活很覺無趣。藍田舊人就是後一類。”
他雙手舉觴再向皇帝一舉,然後又喝了一口酒,“此人好醫巫,遣歸後於藍田縣設藥肆,家中子孫常出山澤采藥。因曾為細作之故,此人與縣內閑民常有往來,習慣性的喜歡打聽各路消息,雖無甚用,聊慰舊日老懷。昨日臣往藍田與之相敘並相請出關,恰逢一閑民在藥肆中報,藍田豪民召騷宅中出數名趙地商隊護衛,作閑散狀出西門往馳道方向而去。臣聞此訊有些疑惑。召騷商貨集散在城東,這些人去城西幹什麽?便命細作著人跟蹤查探。”
“細作之子攜小童做采藥裝扮跟出後,今日開城時迴返,稱這些趙人竟然在謀劃待陛下迴宮途中行刺,故而前往馳道查勘地勢。細作之子聽得領頭之人被喚為羆壯,言語中還談及其主‘武安君後人’等語。臣記得故趙武安君李牧的親衛中有人名為羆壯,再聯係武安君後人之語,臣判斷是李牧之孫李左車目下正隱身於藍田縣內,並圖謀以所帶數十親衛謀刺陛下,因此特來報請陛下調兵剿之。”
“李左車?”胡亥笑了。我這兒請叔孫通去趙地找你來給我效力,你倒跑到關中來旅遊,順帶還要刺殺我一迴出出彩,這事兒南轅北轍的太離譜了。
不過……你這不是往槍口上撞…..呃,往箭尖上撞嗎?怎麽就在你想刺殺小爺的時候,恰好就有十年陳的細作正要被啟用、還就在你身邊呢?
“細作之子有沒有聽到,刺殺我是否為‘武安君後人’的主使?”胡亥彈鋼琴似的幾支手指在幾案邊左右上下的動著。
“當時天色漸黑,這些人雖很警覺,但四望無人時也有鬆懈,所以話音較大,而細作子熟悉地形,潛的很近。從聽到的他們閑敘中,被稱為羆壯之人曾說,其主上原並無此意,因陛下複六國書、停宮陵等事顯出有為之君氣象,不利於遺族們舉事,才勉力一圖。”
這樣……那麽收李左車之事仍可為。
胡亥立即吩咐韓談把外麵的幾大幹將給叫進來。
幾人進來後胡亥問公子嬰,搏擊士和劍士集中的如何了,公子嬰迴答說,現下已可匯集到劍士約四百人、搏擊之士三十人左右。
胡亥眼睛看著烏聞,手指又在幾案上敲擊片刻,似乎有了定計:“司馬欣、董翳,你們選出的這些人現下即歸屬郎中軍,此事一。事二,中尉軍立即調一千騎軍,烏聞。”
“臣在。”烏聞站起來一躬。
“你領六百騎軍,去捕刺客。公子嬰,你帶上四百騎軍,去藍田縣把李左車捕來,具體事項由烏聞詳細告知。記住,刺客能不殺就不殺,而李左車此人,朕本來有大用,所以一定要全須全尾的活的,看看還能不能為我所用。所以,這些人捕到後,不要押入獄中,在郎中令府中找一個地方軟禁即可,就用你們這一千騎軍看押。嗯,飲食住宿方麵善待之。”
烏聞和公子嬰雖然不懂啥叫“全須全尾”,但猜大致就是不要有傷損,於是一起行禮:“臣奉詔。”
兩人走出大堂後烏聞對公子嬰拱手說:“郎中令可命人攜下官的官鑒速往藥肆,請其主人指派熟悉此事內情之人先出城外,此事甚急。”
公子嬰也不問詳情,立即點手叫過一名郎中軍中選出的搏擊士,聽烏聞交代兩句就拿著烏聞的官印翻身上馬疾馳出營。
在烏聞將事情向公子嬰解說的時候,司馬欣也正持著胡亥頒下的虎符去調騎軍。
_
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第七天安息。胡亥穿越到這個時空是被裝在大甕中,用了幾個月都沒靠近皇帝大位,到是結結實實的做了很長時間書童。
從到公子嬰府開始監視趙高行為到得迴帝位,再到現在,正好用了七天,算暫時站穩了腳跟,現在他要盤點一下已取得的成果和還需要抓緊進行的事情。
申初,藍田大營中軍大堂中,午間小睡了一覺的胡亥跪坐著,雖然兩眼望著案頭從鹹陽快馬送來由皇帝審批的奏簡,但心思卻完全不其上。
良久,他拉過一張帛絹,韓談趕緊把已經研好了墨的硯石裏加了點兒水,又重新快速的研了幾下,然後站離皇帝五步外侍立。胡亥對韓談點點頭表示滿意,然後提起筆開始在帛絹上寫寫劃劃起來。
第一成果是去除對二世皇帝和帝國都最危險的內患:拿掉趙高。
這個他做到了,現在趙高同學應該已經收拾好自己的金銀財寶準備去會稽落戶安家。然後,死活各安天命吧,可以暫時忘掉這貨了。
第二成果,初步整理朝堂並且盡量不影響各方的利益。
都說古人信義為重、君權至上,但胡亥是非常相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至少,隻有你在保證大臣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才能收獲最大的忠誠。如果你不斷剝奪他們的既有利益,這個朝廷距離離心離德也就不遠了。
從這個角度做個盤點,馮去疾升職封侯,馮劫不動,馮家父子的利益是增值了。
李斯去丞相職,但得尊號得食邑,兒子從郡守升任九卿,還得到了一座宮殿當太師府,至少利益沒太受損。如果能好好安撫李由,應該不會產生太大危害。
頓弱由客卿任三公,利益增值。
姚賈由廷尉改任相對不那麽重要的典客,粗看起來利益有損,而實際上派給他的隱蔽任務恰恰為其擅長,所以利益基本無損。
公子嬰由閑散宗室一躍任郎中令且有封王前景,對宗室而言是重大利好,利益增值。
章邯已經預知將領刑徒軍,所以一個大將軍是跑不掉的,利益增值。
原典客巴瀾由九卿降為郡守,明裏利益有損但因同時兼任郡尉,一郡之地惟我獨尊,實際上利益是增值的。
其他人則原位未動無損利益。
第三成果,軍心。
先發詔為蒙恬辦祭奠並發罪己詔,收攏離散的軍心,然後在馬的鞍具上出新意提高騎軍的戰力,巡察藍田大營過程中出小招收買軍心,在新軍械和戰法上提出“不通兵事”者的建議,使軍將們產生認同……
估計著一旦蒙恬祭禮順利,至少老秦人的軍心基本可複。且慢,還有北疆軍和百越軍尚未收服……胡亥在帛絹上寫下“王離”、“涉間”兩個名字,又寫下“召平”。
再次落筆寫下“任囂”和“趙佗”時,在兩個名字後麵畫了兩個問號。
第四成果,民心。
停建始皇帝陵、停建阿房之宮殿群是兩個重大的決定,對“暴秦”的沉重徭役是個解脫,但刑徒不遣歸原籍服刑,又對收拾民心的效果打了折扣,實在是無法兩全的事情。
不過,不以工匠殉葬,設立匠師台,這部分民心是得到了,而且會在日後大秦軍械改良方麵得到很大的利益。
釋放宮人也可收得一定的民心。
減賦?開什麽玩笑!大戰在即,軍費會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傾瀉而出,這絕對不是減賦的時機。通過縮減皇家宮室的開銷,至少先做到盡量不加賦吧……
唉,收拾民心真的很難,小爺想做個隨心所欲的昏君也真的好難啊。
第五成果,士子。
當下能做的也隻有解禁六國書一事。開辦教育、啟迪民智,這種事兒恐怕要往後一千年,到開科舉的時候才能真正興起了。目前可做的就是盡力維持百家爭鳴,讓這幫士子痛快痛快嘴吧。
_
成果就這麽點兒,剛夠站穩腳跟。這皇帝做的,有嘛意思嘛……
胡亥搖著頭,為啥辣麽多銀都要拚死拚活的當皇帝呢?要做一個有責任的昏君,好難啊……
成果盤點也就這樣了,下麵該“未盡事宜”了。
首先是國策方向。
法家顯然不靈了,大秦完蛋就完蛋在這上麵了,治國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
黃老和孔孟?黃老似乎是眼下比較合適的,能夠給人一種被秦法強壓後的放鬆,讓整體社會穩定下來,然後才輪到孔孟出場。
孔孟是強化君王地位和統治的得力工具,但在暴秦壓力下,可不是強化君王形象的時候。
要行黃老學,就需要相應的人才來改革朝堂,改革朝堂又會影響原有老秦重臣的利益……胡亥使勁的揉著自己的太陽穴,然後寫下記憶中的幾位黃老學人才:安期、陳平、曹參、陸賈。那個蕭何其實是挺不錯的總理大管家,不過這個人跟劉邦走的太近,別弄出個身在秦營心在漢,那還不如不用。
第二是軍事。軍事上需要三類人,策士、大將軍、戰將。
策士,目下想到的和人推薦的已經有陸賈、酈食其、蒯徹,其實頓弱和姚賈也是很好的策士,對了,還有個尉繚的學生王敖。
“是趙賁。趙高任郎中令的時候以趙成為五官中郎將,趙賁就調任衛尉軍侯了。”董翳替公子嬰迴答道。
“哦?趙賁?”見過,還用過,胡亥心說。
“此人領軍如何?”胡亥問道。
“趙賁,有勇武,亦具領軍之才,謀略中等。”
“那就讓他留在衛尉軍吧,嗯,馮劫,升趙賁為衛尉丞,很快他就有大用了。”胡亥對董翳說:“索性取消郎中軍的五官中郎將、騎郎將和車郎將,現左中郎楊喜和右中郎楊武全都調入中尉軍暫任曲軍侯。郎中軍本就是為各軍留著選將的。”
“司馬欣,你還要在中尉軍中盡力選拔,章邯的刑徒軍一旦成軍,楊喜、楊武等人都要轉任校尉,並且你還要另外再選拔一些校尉及以上的軍將。”司馬欣拱手領命。
胡亥轉頭又對公子嬰說:“你記一下。既然馬鞍馬鐙可用,就將車郎和騎郎合一,減少車郎和扈車數量,現郎中軍有扈車九組八十一乘,可減為兩組十八乘。六十三乘扈車的一百八十九甲士、兩百五十二匹禦車用馬,均轉為騎郎。原有騎郎和車郎編為左右郎,每隊配車九乘、騎郎兩百。現有騎郎將王翳改左中郎將,就讓戶郎將上官甲任右中郎將。至於戶郎,我準備由選出的搏擊士和劍士重組,郎將從中挑選,也不叫戶郎了,改稱近衛。章邯,原左右郎將統帥的六百步郎全都調入藍田大營熟悉領兵,以後可任刑徒軍的百將、五百主和千人,楊喜、楊武等人做校尉,你看如何?”
章邯大喜:“陛下,固所願也,不敢請耳。臣原來還想好好敲詐一下衛尉翳和中尉欣的。”
馮劫、董翳和司馬欣都笑了。
胡亥也笑著說:“我選五百劍士,就是想在郎中軍調出後進行補充。朕怕死哦,怕極了。”
胡亥誇張的哆嗦了一下,大家又都笑了起來。“要來軍中最好的劍士和最好的近身搏擊之士,可以讓我走路睡覺都安穩一些,免得有一大堆刺客來殺朕這個昏君。”
剛說到這兒,大堂外一名士卒走了進來,先向皇帝行了一個軍禮,然後對司馬欣稟報:“將軍,營外有廷尉府史烏聞,報有急事要麵奏陛下。”
“可曾查驗關犢或者官鑒?”
“稟將軍,驗過無誤。”
馮劫起身向胡亥施了一禮:“陛下,此人臣識得,臣去營門查問一下。”
胡亥說:“可。另外,董翳、司馬欣、公子嬰,把你們已經選出的劍士和搏擊之士都集中在一起,一會兒我去看看。”
三人應命也離開了大堂。
_
空蕩蕩的中軍大堂中此時隻剩下韓談陪著皇帝,韓談充滿崇敬的望著沉思中的小皇帝,不由得與登基前那個嬉鬧無度的小公子進行比較,又與登基後收斂玩樂但對政事仍頗生疏的新皇帝比較,不知不覺中,他腦中的一個人竟然分化成了截然不同的三個人。
韓談使勁晃了晃腦袋,前兩個形象勉強合並在一起,但這當前的第三個形象,怎麽也還是無法融合。
胡亥醒過神來,看著韓談奇怪的說:“你這麽看著我幹啥,我臉上開出了一朵花?”
韓談發現自己的失態,趕緊一躬身,“陛下,臣失儀了。臣看著陛下這幾天的作為,總覺得像做夢一樣。”
“行了,你不是又要奉承我了吧,省省心。”胡亥說,“我問你一個問題,你認為你的劍技比我即將在軍中選出的劍士相比如何?”
“陛下,臣的劍技與軍中劍技應為兩類。臣之劍以衛護先皇帝和陛下之用,利在狹小空間內施展。軍中劍技則多用於疆場廝殺,以大開大合為特征。若如陛下剛才所言為軍中配單刃直刀,軍中劍技又可稱為刀技。”
胡亥習慣性的又用手指敲打幾案,片刻後對韓談說:“一會劍士集合之後,你代我去看一下,讓他們自行分成兩隊,即善室內或裏巷內劍擊的為一隊,善開闊場地劍技的為一隊。搏擊之士就如我的貼身護甲,稱為甲衛,善裏巷窄地劍擊稱為盾衛,善闊地劍擊稱為銳衛。”
“還有,宮內宦者中,怕不會隻有你一人善劍吧?等迴宮後你把內宦中有武力之人也組織起來。”他用有些疲乏的語調說:“現下軍中實在乏人,幾十萬刑徒為肉,正兵為骨,才能真正建成一支強兵。所以,我的護衛還要精簡,要把可用的人手都用起來。”
“嗨。”韓談恭敬地迴答道。
一刻之後,馮劫匆匆走入大堂,拱手對胡亥說:“陛下,此人為姚賈隨吏,說在藍田縣發現了一起故趙遺族預謀刺駕的事件,要向陛下詳稟。”
“讓他進來吧。”
“嗨。”
烏聞進入大堂,恭敬的向皇帝行拜禮。
“起來吧,”胡亥問:“你是姚賈的屬吏?”
“陛下,臣一直跟隨廷尉…..典客賈,有十幾年了。”烏聞目光釘在胡亥的幾案上迴答,然後又略略側頭看了看周圍侍衛的郎中軍、又看了看馮劫。
胡亥衝著韓談使了個眼色,韓談一擺頭,郎中軍都撤了出去,馮劫見狀也告辭說要看一下選出的劍士情況,大堂內隻留下了韓談。
“坐吧,韓談賜酒一觴,烏卿想必是也跑乏了。”
“謝陛下。”烏聞端起酒觴先向皇帝一舉手,然後湊到唇邊大大的喝了一口,對胡亥說:“臣一直隨典客賈為門客,早年典客使六國時,臣曾協助鋪布六國細作。此番陛下命典客設聽風閣,典客為閣主,臣及兩個早年一直共事的同僚在典客之下按六國故地分任三閣輔,臣忝為故趙魏韓輔。”
說的太急,他停下來捯了一口氣:“因時間急迫,為盡快助陛下展開聽風,閣主與各輔商議,將一統後遣歸的舊細作篩選後立即啟用,同時再行考選新人之事。臣屬下原有一舊人,遣歸後遷居藍田縣,昨日臣本前去想讓他遷往趙地潛伏,結果恰好獲取一則消息,有故趙遺族意圖對陛下不利,故臣迅疾趕來大營通報陛下。”
胡亥頗具玩味的看著烏聞:“這是否也過於巧合呢?”
“陛下,”烏聞想著也覺得有點好笑,“為細作之人,一旦遣歸會有兩類表現。一類因細作生涯時時風險相伴,遣歸則如蒙大赦,再不願投身水火。另一類則甚為享受此般生涯的刺激感,遣歸後對安定生活很覺無趣。藍田舊人就是後一類。”
他雙手舉觴再向皇帝一舉,然後又喝了一口酒,“此人好醫巫,遣歸後於藍田縣設藥肆,家中子孫常出山澤采藥。因曾為細作之故,此人與縣內閑民常有往來,習慣性的喜歡打聽各路消息,雖無甚用,聊慰舊日老懷。昨日臣往藍田與之相敘並相請出關,恰逢一閑民在藥肆中報,藍田豪民召騷宅中出數名趙地商隊護衛,作閑散狀出西門往馳道方向而去。臣聞此訊有些疑惑。召騷商貨集散在城東,這些人去城西幹什麽?便命細作著人跟蹤查探。”
“細作之子攜小童做采藥裝扮跟出後,今日開城時迴返,稱這些趙人竟然在謀劃待陛下迴宮途中行刺,故而前往馳道查勘地勢。細作之子聽得領頭之人被喚為羆壯,言語中還談及其主‘武安君後人’等語。臣記得故趙武安君李牧的親衛中有人名為羆壯,再聯係武安君後人之語,臣判斷是李牧之孫李左車目下正隱身於藍田縣內,並圖謀以所帶數十親衛謀刺陛下,因此特來報請陛下調兵剿之。”
“李左車?”胡亥笑了。我這兒請叔孫通去趙地找你來給我效力,你倒跑到關中來旅遊,順帶還要刺殺我一迴出出彩,這事兒南轅北轍的太離譜了。
不過……你這不是往槍口上撞…..呃,往箭尖上撞嗎?怎麽就在你想刺殺小爺的時候,恰好就有十年陳的細作正要被啟用、還就在你身邊呢?
“細作之子有沒有聽到,刺殺我是否為‘武安君後人’的主使?”胡亥彈鋼琴似的幾支手指在幾案邊左右上下的動著。
“當時天色漸黑,這些人雖很警覺,但四望無人時也有鬆懈,所以話音較大,而細作子熟悉地形,潛的很近。從聽到的他們閑敘中,被稱為羆壯之人曾說,其主上原並無此意,因陛下複六國書、停宮陵等事顯出有為之君氣象,不利於遺族們舉事,才勉力一圖。”
這樣……那麽收李左車之事仍可為。
胡亥立即吩咐韓談把外麵的幾大幹將給叫進來。
幾人進來後胡亥問公子嬰,搏擊士和劍士集中的如何了,公子嬰迴答說,現下已可匯集到劍士約四百人、搏擊之士三十人左右。
胡亥眼睛看著烏聞,手指又在幾案上敲擊片刻,似乎有了定計:“司馬欣、董翳,你們選出的這些人現下即歸屬郎中軍,此事一。事二,中尉軍立即調一千騎軍,烏聞。”
“臣在。”烏聞站起來一躬。
“你領六百騎軍,去捕刺客。公子嬰,你帶上四百騎軍,去藍田縣把李左車捕來,具體事項由烏聞詳細告知。記住,刺客能不殺就不殺,而李左車此人,朕本來有大用,所以一定要全須全尾的活的,看看還能不能為我所用。所以,這些人捕到後,不要押入獄中,在郎中令府中找一個地方軟禁即可,就用你們這一千騎軍看押。嗯,飲食住宿方麵善待之。”
烏聞和公子嬰雖然不懂啥叫“全須全尾”,但猜大致就是不要有傷損,於是一起行禮:“臣奉詔。”
兩人走出大堂後烏聞對公子嬰拱手說:“郎中令可命人攜下官的官鑒速往藥肆,請其主人指派熟悉此事內情之人先出城外,此事甚急。”
公子嬰也不問詳情,立即點手叫過一名郎中軍中選出的搏擊士,聽烏聞交代兩句就拿著烏聞的官印翻身上馬疾馳出營。
在烏聞將事情向公子嬰解說的時候,司馬欣也正持著胡亥頒下的虎符去調騎軍。
_
上帝用六天創造世界,第七天安息。胡亥穿越到這個時空是被裝在大甕中,用了幾個月都沒靠近皇帝大位,到是結結實實的做了很長時間書童。
從到公子嬰府開始監視趙高行為到得迴帝位,再到現在,正好用了七天,算暫時站穩了腳跟,現在他要盤點一下已取得的成果和還需要抓緊進行的事情。
申初,藍田大營中軍大堂中,午間小睡了一覺的胡亥跪坐著,雖然兩眼望著案頭從鹹陽快馬送來由皇帝審批的奏簡,但心思卻完全不其上。
良久,他拉過一張帛絹,韓談趕緊把已經研好了墨的硯石裏加了點兒水,又重新快速的研了幾下,然後站離皇帝五步外侍立。胡亥對韓談點點頭表示滿意,然後提起筆開始在帛絹上寫寫劃劃起來。
第一成果是去除對二世皇帝和帝國都最危險的內患:拿掉趙高。
這個他做到了,現在趙高同學應該已經收拾好自己的金銀財寶準備去會稽落戶安家。然後,死活各安天命吧,可以暫時忘掉這貨了。
第二成果,初步整理朝堂並且盡量不影響各方的利益。
都說古人信義為重、君權至上,但胡亥是非常相信“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至少,隻有你在保證大臣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才能收獲最大的忠誠。如果你不斷剝奪他們的既有利益,這個朝廷距離離心離德也就不遠了。
從這個角度做個盤點,馮去疾升職封侯,馮劫不動,馮家父子的利益是增值了。
李斯去丞相職,但得尊號得食邑,兒子從郡守升任九卿,還得到了一座宮殿當太師府,至少利益沒太受損。如果能好好安撫李由,應該不會產生太大危害。
頓弱由客卿任三公,利益增值。
姚賈由廷尉改任相對不那麽重要的典客,粗看起來利益有損,而實際上派給他的隱蔽任務恰恰為其擅長,所以利益基本無損。
公子嬰由閑散宗室一躍任郎中令且有封王前景,對宗室而言是重大利好,利益增值。
章邯已經預知將領刑徒軍,所以一個大將軍是跑不掉的,利益增值。
原典客巴瀾由九卿降為郡守,明裏利益有損但因同時兼任郡尉,一郡之地惟我獨尊,實際上利益是增值的。
其他人則原位未動無損利益。
第三成果,軍心。
先發詔為蒙恬辦祭奠並發罪己詔,收攏離散的軍心,然後在馬的鞍具上出新意提高騎軍的戰力,巡察藍田大營過程中出小招收買軍心,在新軍械和戰法上提出“不通兵事”者的建議,使軍將們產生認同……
估計著一旦蒙恬祭禮順利,至少老秦人的軍心基本可複。且慢,還有北疆軍和百越軍尚未收服……胡亥在帛絹上寫下“王離”、“涉間”兩個名字,又寫下“召平”。
再次落筆寫下“任囂”和“趙佗”時,在兩個名字後麵畫了兩個問號。
第四成果,民心。
停建始皇帝陵、停建阿房之宮殿群是兩個重大的決定,對“暴秦”的沉重徭役是個解脫,但刑徒不遣歸原籍服刑,又對收拾民心的效果打了折扣,實在是無法兩全的事情。
不過,不以工匠殉葬,設立匠師台,這部分民心是得到了,而且會在日後大秦軍械改良方麵得到很大的利益。
釋放宮人也可收得一定的民心。
減賦?開什麽玩笑!大戰在即,軍費會像決堤的洪水一般傾瀉而出,這絕對不是減賦的時機。通過縮減皇家宮室的開銷,至少先做到盡量不加賦吧……
唉,收拾民心真的很難,小爺想做個隨心所欲的昏君也真的好難啊。
第五成果,士子。
當下能做的也隻有解禁六國書一事。開辦教育、啟迪民智,這種事兒恐怕要往後一千年,到開科舉的時候才能真正興起了。目前可做的就是盡力維持百家爭鳴,讓這幫士子痛快痛快嘴吧。
_
成果就這麽點兒,剛夠站穩腳跟。這皇帝做的,有嘛意思嘛……
胡亥搖著頭,為啥辣麽多銀都要拚死拚活的當皇帝呢?要做一個有責任的昏君,好難啊……
成果盤點也就這樣了,下麵該“未盡事宜”了。
首先是國策方向。
法家顯然不靈了,大秦完蛋就完蛋在這上麵了,治國理念也需要與時俱進。
黃老和孔孟?黃老似乎是眼下比較合適的,能夠給人一種被秦法強壓後的放鬆,讓整體社會穩定下來,然後才輪到孔孟出場。
孔孟是強化君王地位和統治的得力工具,但在暴秦壓力下,可不是強化君王形象的時候。
要行黃老學,就需要相應的人才來改革朝堂,改革朝堂又會影響原有老秦重臣的利益……胡亥使勁的揉著自己的太陽穴,然後寫下記憶中的幾位黃老學人才:安期、陳平、曹參、陸賈。那個蕭何其實是挺不錯的總理大管家,不過這個人跟劉邦走的太近,別弄出個身在秦營心在漢,那還不如不用。
第二是軍事。軍事上需要三類人,策士、大將軍、戰將。
策士,目下想到的和人推薦的已經有陸賈、酈食其、蒯徹,其實頓弱和姚賈也是很好的策士,對了,還有個尉繚的學生王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