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中說道:“星妍,你也學習不少時間了,看了這麽多書。不知道詩貴為樸實自然。這兩首詩雖無豔麗辭藻。但是卻是樸實無華,頗有意境。像是信手拈來之作,此等功力,很難想象出自一個才學了幾個月的秀才之手。細細品讀,略有琢磨,才能品出此詩的妙處來。”
“你卻看不出此詩的妙處,可見你平時讀書也是不甚用功。”
其實牛郎中初見牛二,也隻是覺得與一眾村民,鄉村野夫不同而已。隻是聽到牛陽德父子說到我們牛家村人出現牛二這麽一個青年才俊,還在今年在縣裏取得榜首。才給牛家父子麵子見上牛二一見。
此時聽得女兒對牛二心中不以為然,為了教育女兒才對她說,以後不要背後說人是非,不可恃才傲物。
唯有牛小姐心中不服。牛小姐自幼也有請來的名師教導,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總認為自己身為女兒身,不然必定也能夠考中朝廷的科考。
雖然聽得牛二出口不凡,但也不以為意,心中很是不服。但迫於家教甚嚴。無法和牛二比較一番,甚為遺憾。
第二日一大早,牛府管家急匆匆進來,對著牛家兩位老爺說道:“本縣縣老爺吳縣令聽說本家大老爺過來,特來拜訪。”
吳縣令之前在京城當官也是認識牛郎中的。且不說之前京城當官的緣分,就是他是本縣縣令,自己的同族人還在他這個縣令管轄範圍之內,也是應該見上一見的。
牛郎中於是趕忙吩咐迎客。一會就見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文士走進門來,邊走邊嗬嗬笑著說道:“一別數年,牛大人好久不見,風采依舊啊,怎麽來到了鄙縣,也不過來看看老弟。”
牛郎中趕緊起身迴禮:“早就聽聞吳老弟左遷至此,本縣風氣煥然一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京城眾人無不誇讚,都在翹首以盼,盼望吳老弟早日迴京。”
吳縣令聽後,眼睛一亮,趕忙問牛郎中在京城聽到什麽消息沒有?
原來今年就是吳縣令的大考之年。吳縣令貶官在此已經三年了,之前一直在找門路要官複原職。
這個時代朝廷官員三年一考核,考核分為稅收,轄區治安,是否敬業,是否廉政,是否勤政,民生安穩,有無冤案。
吳縣令任上倒也沒出過什麽亂子,可謂無過便是功,今年考表上自己填寫的花團錦簇。什麽清正廉明啊,夜不閉戶啊,交口稱讚啊,甚至把牛二考上秀才也當成了自己政績之一,說自己德牧百姓,感化犯人,牛二一介死囚在自己的感化之下竟然洗心革麵,重新做人,考上了秀才……
牛郎中看到吳縣令著急的模樣,莞爾一笑,說道:“吳縣令在任期間,政績斐然,時時心懷聖上,年底我在京城時聽說老弟考核優良,應該不日就會重新官複原職。”
吳縣令聽聞大喜,感謝牛郎中的同僚之誼。
隨後吳縣令又極力邀請牛郎中到縣衙做客,一盡地主之誼。但是牛郎中說明天就要離開,以後京城再會。
送走了吳縣令,牛郎中想,雖說自己對吳縣令官複原職沒有盡多大力,但是自己告訴他這個消息也算有惠於他,以後在京城想必會是自己的一個助力。
吳縣令本為朝廷<風聞司>司吏,正兒八經的言官,風聞奏事,彈劾百官,官小權利大,逮誰罵誰,罵的不好就就當沒罵過,萬一罵的好了,就馬上聲名鵲起,青雲直上。
風聞司本為朝廷監督百官之衙門,不過後來卻是淪為了黨爭的工具。朝廷各方大佬都爭先拉攏風聞司官吏,甚至安插自己的親友門生到風聞司,一有風吹草動就互相攻擊。
現在朝廷內部有宰相派和福王派互相爭鬥。宰相派要皇帝之下萬人之上,講究朝廷法度。福王卻是當今聖上的親弟弟,要皇族勢力大於朝廷法度。太子剛立,還沒有太子一派參與。
吳向文就是福王一派攻擊宰相派的一個言官。可惜失敗了,雖沒有坐牢發配,但是也是貶官到這窮鄉僻壤,以作懲罰。
如今終於可以再迴朝堂,吳縣令隻覺得渾身舒服,散發著力量。
牛郎中在牛老爺家又待了一天之後,便要離開。臨走之時,囑咐牛老爺有空到京城看他。還說明年夏天讓牛星洲過去到他家小住。
牛家叔伯三兄妹在一起,年齡相仿,大哥牛星傑二十歲左右,已有功名在身,現在正在京城“崇學院”進學,“崇學院”也就是這個朝代的官員培訓班,考中舉人後就來學習兩年為官之道,牛星傑今年就可以畢業了。
牛星妍雖然有些看不起這個鄉下的窮親戚,但是也是一個家族的,父親也嚴厲的告誡她要和睦相處。
兄妹三人也約好明年夏天到相見,到時牛星傑,牛星妍帶牛星洲到京城見見世麵,拜訪一下名師,後年爭取一下考中舉人。
牛郎中的來去隻是牛二生活當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正月十五之後。牛二就打算前往省城。省城距離本縣有半月的行程。牛二想早早前去,熟悉一下當地的生活,拜訪一下當地書院,學習幾個月就參加省考。
牛二又去縣城領取了考試證件。又去拜訪了吳縣令,本來沒想到吳縣令會見他的,畢竟他隻是一個小人物而已。但是牛二感念他的提攜之恩,又擔著一個座師的名分,禮數確是要做到的。
但沒想到吳縣令現在正是心情大好的時候,想起牛二還是自己賜名牛安的,也算是有師徒名分,居然見了他一麵,並贈送牛二一些銀兩。這讓牛二喜出望外,沒想到自己誤打誤撞,還有這好事給自己。
牛二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家人父母很是擔心。但牛二說,隻是去考試,走早些不必趕路,跟著商隊早走晚住,不必風餐露宿。
由於所在的縣城屬於內陸,沒有水路。本來大哥要送他去省城的,但是大哥一直老實巴交,連縣城都很少去。雖然比牛二年長一些,但是也毫無長途行路的經驗。牛二更不放心大哥前去送他。
後來大哥一想,也是這個道理,隻得千叮嚀萬囑咐,讓牛二萬事小心。有空就讓驛站捎信給他們。
卻不知牛二這一去,卻是一年半載渺無音訊,不知死活…
“你卻看不出此詩的妙處,可見你平時讀書也是不甚用功。”
其實牛郎中初見牛二,也隻是覺得與一眾村民,鄉村野夫不同而已。隻是聽到牛陽德父子說到我們牛家村人出現牛二這麽一個青年才俊,還在今年在縣裏取得榜首。才給牛家父子麵子見上牛二一見。
此時聽得女兒對牛二心中不以為然,為了教育女兒才對她說,以後不要背後說人是非,不可恃才傲物。
唯有牛小姐心中不服。牛小姐自幼也有請來的名師教導,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總認為自己身為女兒身,不然必定也能夠考中朝廷的科考。
雖然聽得牛二出口不凡,但也不以為意,心中很是不服。但迫於家教甚嚴。無法和牛二比較一番,甚為遺憾。
第二日一大早,牛府管家急匆匆進來,對著牛家兩位老爺說道:“本縣縣老爺吳縣令聽說本家大老爺過來,特來拜訪。”
吳縣令之前在京城當官也是認識牛郎中的。且不說之前京城當官的緣分,就是他是本縣縣令,自己的同族人還在他這個縣令管轄範圍之內,也是應該見上一見的。
牛郎中於是趕忙吩咐迎客。一會就見一個三十多歲的中年文士走進門來,邊走邊嗬嗬笑著說道:“一別數年,牛大人好久不見,風采依舊啊,怎麽來到了鄙縣,也不過來看看老弟。”
牛郎中趕緊起身迴禮:“早就聽聞吳老弟左遷至此,本縣風氣煥然一新,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京城眾人無不誇讚,都在翹首以盼,盼望吳老弟早日迴京。”
吳縣令聽後,眼睛一亮,趕忙問牛郎中在京城聽到什麽消息沒有?
原來今年就是吳縣令的大考之年。吳縣令貶官在此已經三年了,之前一直在找門路要官複原職。
這個時代朝廷官員三年一考核,考核分為稅收,轄區治安,是否敬業,是否廉政,是否勤政,民生安穩,有無冤案。
吳縣令任上倒也沒出過什麽亂子,可謂無過便是功,今年考表上自己填寫的花團錦簇。什麽清正廉明啊,夜不閉戶啊,交口稱讚啊,甚至把牛二考上秀才也當成了自己政績之一,說自己德牧百姓,感化犯人,牛二一介死囚在自己的感化之下竟然洗心革麵,重新做人,考上了秀才……
牛郎中看到吳縣令著急的模樣,莞爾一笑,說道:“吳縣令在任期間,政績斐然,時時心懷聖上,年底我在京城時聽說老弟考核優良,應該不日就會重新官複原職。”
吳縣令聽聞大喜,感謝牛郎中的同僚之誼。
隨後吳縣令又極力邀請牛郎中到縣衙做客,一盡地主之誼。但是牛郎中說明天就要離開,以後京城再會。
送走了吳縣令,牛郎中想,雖說自己對吳縣令官複原職沒有盡多大力,但是自己告訴他這個消息也算有惠於他,以後在京城想必會是自己的一個助力。
吳縣令本為朝廷<風聞司>司吏,正兒八經的言官,風聞奏事,彈劾百官,官小權利大,逮誰罵誰,罵的不好就就當沒罵過,萬一罵的好了,就馬上聲名鵲起,青雲直上。
風聞司本為朝廷監督百官之衙門,不過後來卻是淪為了黨爭的工具。朝廷各方大佬都爭先拉攏風聞司官吏,甚至安插自己的親友門生到風聞司,一有風吹草動就互相攻擊。
現在朝廷內部有宰相派和福王派互相爭鬥。宰相派要皇帝之下萬人之上,講究朝廷法度。福王卻是當今聖上的親弟弟,要皇族勢力大於朝廷法度。太子剛立,還沒有太子一派參與。
吳向文就是福王一派攻擊宰相派的一個言官。可惜失敗了,雖沒有坐牢發配,但是也是貶官到這窮鄉僻壤,以作懲罰。
如今終於可以再迴朝堂,吳縣令隻覺得渾身舒服,散發著力量。
牛郎中在牛老爺家又待了一天之後,便要離開。臨走之時,囑咐牛老爺有空到京城看他。還說明年夏天讓牛星洲過去到他家小住。
牛家叔伯三兄妹在一起,年齡相仿,大哥牛星傑二十歲左右,已有功名在身,現在正在京城“崇學院”進學,“崇學院”也就是這個朝代的官員培訓班,考中舉人後就來學習兩年為官之道,牛星傑今年就可以畢業了。
牛星妍雖然有些看不起這個鄉下的窮親戚,但是也是一個家族的,父親也嚴厲的告誡她要和睦相處。
兄妹三人也約好明年夏天到相見,到時牛星傑,牛星妍帶牛星洲到京城見見世麵,拜訪一下名師,後年爭取一下考中舉人。
牛郎中的來去隻是牛二生活當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正月十五之後。牛二就打算前往省城。省城距離本縣有半月的行程。牛二想早早前去,熟悉一下當地的生活,拜訪一下當地書院,學習幾個月就參加省考。
牛二又去縣城領取了考試證件。又去拜訪了吳縣令,本來沒想到吳縣令會見他的,畢竟他隻是一個小人物而已。但是牛二感念他的提攜之恩,又擔著一個座師的名分,禮數確是要做到的。
但沒想到吳縣令現在正是心情大好的時候,想起牛二還是自己賜名牛安的,也算是有師徒名分,居然見了他一麵,並贈送牛二一些銀兩。這讓牛二喜出望外,沒想到自己誤打誤撞,還有這好事給自己。
牛二從來沒有出過遠門。家人父母很是擔心。但牛二說,隻是去考試,走早些不必趕路,跟著商隊早走晚住,不必風餐露宿。
由於所在的縣城屬於內陸,沒有水路。本來大哥要送他去省城的,但是大哥一直老實巴交,連縣城都很少去。雖然比牛二年長一些,但是也毫無長途行路的經驗。牛二更不放心大哥前去送他。
後來大哥一想,也是這個道理,隻得千叮嚀萬囑咐,讓牛二萬事小心。有空就讓驛站捎信給他們。
卻不知牛二這一去,卻是一年半載渺無音訊,不知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