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iquxs.info/


    </p>


    “敲重點!”朱厚照一夜沒睡好,又是上了一夜的課。不過他雖然不是很懂什麽是順豐快遞,什麽是韻達快遞,什麽是圓通快遞,但是他明白了這就跟驛站一樣。


    朱厚照起床之後衣服也沒穿就奮筆疾書,然後洋洋灑灑的寫了三頁紙,今天議政他要將這些事情都說出來,這是一個偉大的計劃。


    文華殿議政。


    “太子今日有什麽事情奏稟嘛?”弘治皇帝朱佑樘看了朱厚照一眼。


    “兒臣自然有,而且還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呢!”


    “哦,說來聽聽!”


    眾人皆是一驚,因為上一次的改土歸流就是一個好點子,他們很期待朱厚照的這一次表現。


    “那兒臣就直言不諱了!”朱厚照道,“兒臣建議改革驛站,這樣就可以給更多的人帶來財富也能充實國庫。更能免除劫鏢等危險!一舉好幾得!”


    “你是說這樣可以給許多人提供立業的機會,也可以方便百姓們寄信還有運送貨物,也能為朕充盈國庫,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弘治皇帝道,“那這該如何去開展呢?”


    “那父皇,兒臣鬥膽問您一句。有人會拒絕吃皇糧嗎?”朱厚照道。


    “自然是不會啊!”弘治皇帝直接道。


    “既然如此,父皇何不把驛站的作用擴大開來。而且現在四海升平,父皇不覺得應該改革一下嘛?”朱厚照覺得建一個全國性的連鎖的皇家物流是很方便的,是一種多方互利惠的大好事啊。


    “那你說說你是怎麽想的?”弘治皇帝很好奇,朱厚照這腦子還有多少新奇的東西。


    “這首先自然是要把驛站的功能擴大化。驛站不僅僅隻限於官府之間的書信往來。當然,官府、皇家、百姓這是要分開的。所謂官郵就是原先驛站的功能,負責朝廷以及官員的書信往來。這皇郵就是代表的皇族,皇族之間的所有往來的貨物都由皇郵來管,這樣無論是地方親王還是宮廷貨物都可以查到,每一筆貨物都由運送記錄記錄在冊。當然這百姓們的就叫民郵,主要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書信往來,一部分是商賈的貨物運輸。”朱厚照道。


    “你繼續說來聽聽。”弘治皇帝對朱厚照講的話引起了極大的興趣,這茶水涼了都沒喝一口。


    “父皇,您想啊。老百姓仰賴朝廷,仰賴父皇。父皇把這些鏢局還有逛走四方的信客兼並了,讓他們為父皇辦事。這樣一來,他們搖身一變就成了吃皇糧的官府人員,大多數人都會趨之若鶩。因為父皇把這些人統一管理,分配到各地,這樣每封信,每樣貨物到了一個地方,另一個地方的負責運輸的人就可以迅速安排,這樣也會節省時間,而且更有效率。”朱厚照覺得有些口渴,喝了一口水。


    “再者說了,同意歸朝廷調度。這樣每一封信,每一次貨物的運輸,父皇都可以從中收取一點點的薄利。這一點點錢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也不是什麽大錢,但是眾人拾柴火焰高,九層之台起於壘土。自然而然,久而久之這積累起來的銀子那可不是一筆小數目啊!”


    “而且,所有的運輸都收歸朝廷,就會空出一批急需要補上的管理人員,跟運送人員。所以,這樣一來就可以讓一些人能夠賺錢養家,也顯示了父皇的皇恩浩蕩。更難的的是,父皇把這些富賈商人聯合起來,讓他們跟驛站緊緊聯係在一起,就可以知道他們一年坐了多少買賣,掙了多少銀子。那這稅收,自然是逃不了了,畢竟白紙黑字記得清楚。這時候,父皇可以用入驛站運輸大批量的商人運輸上價格優惠,以顯示父皇對商人也是雨露均沾啊。父皇,您以為如何啊?”朱厚照覺得這肯定讓弘治皇帝心動了。


    “好啊,確實是一個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啊!”弘治皇帝,輕喘了一口氣,“不過此事,還得明日拿到朝堂上去議論議論!”


    “啊,啊?”朱厚照有些大跌眼鏡,這等事情還得再拿到朝堂上去,真是……


    弘治皇帝雖然覺得朱厚照這個想法很好,但是明朝的物流也已經有了發展的雛形,洪武大帝設置的驛運所是明代運輸的一大進步,使貨物運輸有了專門的組織。明代陸路運輸,基本上是采取定點和接力的方法。因此,遞運所除擔負駐地指定運輸路線的任務外,還要做好海、河運輸的集散工作。


    但是這驛運所也隻是針對官家,但是弘治皇帝考慮到此事若是真的按照朱厚照所言去建設確實很好,但是百姓寄信的需求量有多大,商賈的運輸貨物一年的量這都是未知數。而且如果這樣一改革,就會破壞原先的規製。這再小的官兒也是一杯羹,若是進行改革必然會牽連許多人的利益,所以這想法好歸好,可是不是自己一句聖旨就能辦好的事情。


    “父皇,這不是大好事嘛!您還猶豫什麽啊?”朱厚照一臉不解,這大好事咋還猶豫,放手就幹唄!


    “你知道什麽,此時牽連甚多,而且洪武帝曾設立驛運站,若是大改豈不是把祖宗立下的規製也給改了?”弘治皇帝瞅了一眼朱厚照。


    “父皇,您覺得不能操之過急。不如搞一個試點,找一個經濟發達,來往貨物較多的地方,隻在那個地方開展試一試不就知道了!如果好,再開展,如果不好就取消!”朱厚照想起了試點這個點子。


    “這個好啊,老臣覺得太子的想法不錯!”李東陽率先發聲。


    “臣覺得太子殿下的想法太過理想化,還是不太可行,而且需要準備的事情繁多萬一出了岔子,可就不好辦了!”楊廷和說出了自己的擔憂。


    朱厚照突然想起了之前小黑板上出現的楊廷和的名字,雖然還是不明白那是什麽意思,但是等經筵散去,他一定要把楊廷和記在小本本上。


    “可是朕覺得每個地方的發展都不一樣,此事還是等明日早朝眾大臣一致討論再做決定。你們兩個明日去上早朝,看看眾大臣的意見是怎樣的。”弘治皇帝道,“朕乏了,迴宮歇息。”


    “恭送父皇!”


    “恭送陛下!”


    待弘治皇帝走遠之後,朱厚照開始發牢騷了。


    “明明很好的點子,父皇非得猶豫,真是搞不懂啊!劉大伴,你說是不是啊?”朱厚照想在朱厚照這裏找到一些認同。


    “奴婢覺得陛下的顧慮很正確啊,法子是好法子,就是牽連的東西太多,不是一句聖旨就能解決的事情!”劉瑾道。


    “劉大伴,你怎麽向著父皇啊!你是本宮的人,你要跟本宮一條心知不知道!”朱厚照氣唿唿的掏出了小本本。


    “而且,咱們也不知道老百姓會寄出多少封信,商人們會運送多少貨物。所以,一切未知的情況下,陛下是不會去冒險,為了一個看似美好的想法!”此時李東陽走過來教導朱厚照道。


    “那就沒有辦法了嘛?李師傅,既然不知道他們有什麽需求,我們可以派人去查啊!那些地方官,一查不就知道了嗎?”朱厚照道。


    “真的是這麽簡單嘛?你想想你要是一個地方官,陛下說要開展這個計劃。你的地方上大家都是務農,也沒有外鄉的親人會寄信嗎?但是陛下很熱衷此事,是不是就會有人虛報這個數字啊?”李東陽的話讓朱厚照陷入了思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德筆記攻略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澆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澆火並收藏正德筆記攻略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