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朝鮮的極度弱小,所以就對鄰國的華夏采取“以小事大”的外交策略。


    朝鮮曆代都長期作為華夏的附庸,奉華夏為宗主正朔,以此來確保國祚的延續。


    這既是朝鮮的生存之道,也因為這般抱大腿的生存之道,所以朝鮮並不需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來維持國家穩定。


    那麽也就不用重視武備的發展,沒有了武備的壓力,朝鮮的門閥世家迅速坐大,甚至還在高麗王朝引發過一次觸底反彈(武人政變)。


    而且因為長期的以小事大,也讓朝鮮事事都會模仿華夏,從而換取虛假的民族文化自信。


    由此的外在體現就是朝鮮的城市地名,許多都直接照搬華夏(比如長安、揚州等),文字律法同樣直接照搬(朝鮮現在的律法就是《大明律》),到後來還從中國這邊換錢到朝鮮去流通(清朝時期跑來換錢)。


    林煜說道:“不過,雖然朝鮮因為地緣缺陷帶來的極度弱小,所以選擇了對大國進行附庸,不以自身為優先,而以附庸大國為前提。”


    “但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朝鮮在文化上會有一種極端的自卑,而自卑又會引起強烈的虛假自尊心。這個虛假自尊心肯定無法得到實質意義上的滿足,所以就會選擇盲目追逐更為虛無的東西作為填補。”


    “比如說曆史虛無主義,通過虛無化篡改曆史,來為自己帶來虛假的民族自信。”


    朱瞻基臉色頓時變得古怪起來,對於這個朝鮮,他忽然想到了《論語》裏麵的一句話:色厲而內荏。


    永樂帝剛登極的時候,朝鮮王李芳遠隻是正常朝賀,等大明滅安南置省之時,當場就給李芳遠嚇得派遣世子出使,來拍永樂帝的馬屁,並且確定了今後以小事大的國策。


    大明要什麽,朝鮮就給什麽。


    大明在遼東設置建州衛,對朝鮮遏製戰略咽喉。


    朝鮮要怎麽做?


    當然是乖乖內撤,防止引起大明爸爸的誤會了!


    “朝鮮說完,接著說蒙古。”


    林煜點了點地圖說道。


    “蒙古其實沒什麽好說的,蒙古高原的特殊地緣環境,決定了這裏注定養不活太多人口。而蒙古高原的氣候寒冷,缺水少雨又加之幹旱,環境溫差變化極大且迅猛,也導致了這裏幾乎不可能發展出像樣的農耕文明(但出土文物裏還是發現了部分穀物穀倉,隻是很少很少,不成規模)。”


    “沒有農耕文明作為基礎,就意味著蒙古高原誕生出的民族,它對自然災害的抗風險能力約等於沒有。所以,為了能夠生存下去,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就會天然以部落聯盟的形式存在。因為相比血緣宗族構成的國家,部落聯盟對更為惡劣的地緣環境,適應性是要強過宗族血緣的。”


    宗族血緣的誕生基礎,就是要抱團取暖,也就需要更為穩定的基本盤。


    說穿了,還是需要農耕文明,在古代也沒有什麽比農耕文明更穩定,抗風險能力更強的了。


    部落聯盟則更適合遊牧,雖然都是抱團取暖,但部落不依托血緣宗族,而是單純聚攏在一起。


    “因為地緣環境的惡劣,蒙古高原的遊牧民族,人口損失會比農耕文明更快。他們養不活太多人口,活下來的必然也是最能夠吃苦耐勞的青壯群體,這也就造成了遊牧民族普遍慕強的社會觀念,以及隨之而來強烈的對外擴張征服欲望。”


    用實例來說,匈奴的冒頓單於殺了自己的親爹頭曼單於,而當時的匈奴人怎麽想的呢?


    那就是……臥槽牛逼大發了,大單於牛逼,我們跟你混了!


    這種慕強觀念讓冒頓單於成功殺父上位,但也給他的頭頂懸了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


    匈奴是因為“慕強”,所以才放棄了“懦弱”的頭曼單於,擁戴更勇猛的冒頓單於。


    換言之,要是冒頓單於有一天,也變得“懦弱”,而不敢帶著匈奴四處征戰劫掠,那他也會被自己的兒子弑父奪權。


    也即是說,隨著冒頓單於的成功上位,漢匈戰爭的爆發,就已經成了必然。


    漢朝的和親送錢安撫策略,不可能喂得飽所有匈奴人。


    而冒頓單於也不可能為了幾個和親公主,就承擔被親兒子殺父篡位的風險。


    “蒙古與匈奴……”


    朱瞻基微微點頭,他似乎有些明白了,為什麽爺爺總是要對漠北的蒙古人動兵。


    哪怕弄得國庫財政困難,五次征討有三次都算是白去,大部分時間都被蒙古人帶著在草原上遛彎子。


    在聽完林先生講的地緣決定論,與地緣決定的民族國家精神特質,朱瞻基漸漸有所領悟。


    蒙古與匈奴的相似度太高了,雖然兩者的時間線差了上千年,但不妨礙二者因為同一片地緣,發展出相似的“民族國家”精神特質。


    當蒙古一旦出現了某位大可汗,那就必然會與大明爆發戰爭。


    這甚至可能不是那位大可汗的本意,隻是單純被蒙古眾部給裹挾推著,走上了這條戰爭的不歸路。


    永樂帝對此的解決辦法,就是每當有著要出可汗共主的苗頭之時,那就立刻發兵介入。


    不用真的跟蒙古人打,隻要追著他們遛彎子,遛到明軍糧草不濟,遛到蒙古錯過最佳的放牧時節。


    屆時,即將聚攏的蒙古諸部,自然而然就會土崩瓦解,不崩也沒有關係。


    因為戰爭還有另一個隱性作用,那便是極大提高了蒙古南下劫掠的成本。


    就與漢武帝一開始與匈奴交戰,雖然取得了一些勝利,但也付出了極大代價一樣。


    可漢武帝依舊選擇咬牙堅持,不惜耗費軍資巨萬,出動數十萬的軍隊戰馬,也要跟匈奴硬剛到底。


    直到匈奴實在受不了,匈奴王庭遠遁漠北,漢匈戰爭才終於停止。


    漢武帝看的很明白,橫豎都是打,不如一鼓作氣徹底把匈奴打疼!


    漢武帝之前,匈奴南下劫掠意味著發財,而漢武帝之後,南下劫掠意味著損傷巨萬,別說發財了,能不能活著迴來都不好說。


    再加上漢武帝後期,就不單純砍腦袋了,願意臣服的也可以納入漢朝藩籬。


    對抗大漢,就要變成京觀,被漢軍殺絕戶。


    而載歌載舞歡迎漢兵,就能吃香喝辣。


    換你,你怎麽選?


    永樂帝的五征漠北,有自己的天下私心,同樣也不乏戰略考量。


    好歹也是朱元璋眾多兒子裏,除了朱標外最像老朱的,怎麽可能連風燭殘年的蒙古人都對付不了?


    而且還被連續遛了三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