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在朝鮮上多說,林煜最後目光投向日本。


    “從地緣環境來看,日本與華夏、朝鮮、蒙古、天竺其實都不一樣,因為日本是個非常純粹的島國,這也意味著論封閉性,就算華夏都比不上日本。”


    林煜說道:“可事實上卻是,日本雖然建立了所謂‘萬世一係’的王朝製度,連大宋(趙光義)都對其感到羨慕。但實際上的日本,從建國之初,便長期保持著分裂割據。”


    “日本看似是滿足了統一必須的地緣封閉條件,但它同樣也有著致命缺點。”


    “在地緣環境上,日本封閉卻並不統一,它的地形是由三座大島(沒有北海道和琉球)與數千座小島組合而成,這就是天然的分裂趨向。”


    “而日本除了島嶼太多以外,它的主要地緣特征又是以山地、丘陵為主。山地成脊狀分布於日本中央,將它的國土給均勻的分割為了太平洋與日本海兩側。”


    “它的山地丘陵麵積更是占據總島麵積的71%,且多數都為火山,其本身又處於地緣板塊的交界……簡單來說,就是日本所處的地緣環境,特別容易引發地震,也就是地龍翻身的自然災害。”


    “日本的平原則主要分布於河流的下遊近海一帶,多為衝積平原,但規模很小,較大的隻有石狩、越後、濃尾、十勝這幾片,麵積最大的則是所謂的關東平原。”


    關東平原這時已經有所開發,並在隨後20年間,引爆了“亨德之亂”。


    林煜繼續說道:“日本的完全封閉性,讓它能夠比華夏、朝鮮更容易形成統一。但同樣的,群島的地緣結構,又讓統一的日本,無法建立起真正的專製集權。”


    “群島、多山讓日本變得諸侯割據,即便效仿大唐,建立了律令體製的王朝,也不過是東施效顰。”


    “就連幕府,也是在這種特殊地緣環境下,所誕生的畸形產物。”


    為何畸形?


    因為幕府的本質,隻是代理的臨時朝廷,換到中原王朝這邊,開幕以後,後麵肯定要跟著奪權開辟新朝。


    可日本不行,幕府隻能這麽別扭的存在著,用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模式,來名義上駕馭日本諸國,達成形式上的統一。


    如果說日本的諸國割據,有如一群餓狼混居,那幕府就是這裏麵的頭狼。


    它從未真正掌控這群餓狼,隻是單純能帶著餓狼群們吃肉,等吃不上了,那頭狼就該換一換了。


    朱瞻基輕輕點頭,想不到這地緣環境,居然能對一個國家王朝帶來如此劇烈的影響!


    日本從封閉中,換來了建立統一王朝的機會,但又因為群島多山的可笑理由,而始終不可能真正建立一統,隻能做名義上的日本國王。


    這何其諷刺啊!


    於謙對此同樣也覺受益頗多,他本來隻是想問林煜對華夏的看法,但林煜直接從地緣角度,給他解釋了華夏文明的成因。


    一切的開始,都隻是因為腳下的土地叫華夏,所以他們才能建立起一個“華夏”。


    林煜忽又說道:“地緣環境的決定論,本身其實也存在一定悖論,但隻是用於表明華夏的民族國家形成,卻也可以用作參考。”


    地緣環境決定論存在悖論,但這不妨礙能夠闡釋民族國家的形成,為其提供外部依據。


    最主要的是,不用地緣來解讀,林煜怕這兩個學生聽不懂。


    於謙疑惑:“林先生,民族國家又是什麽意思?民族、國家難道不是分開的兩樣?”


    也不光是聽林煜講課,中國自古以來就有“民族”的概念,雖然與後世的“民族”意思不太一樣,但大體還是能夠相對重合。


    至少遊牧民族,於謙和朱瞻基都能聽懂,也能理解朝鮮民族就是指代朝鮮。


    隻是,民族、國家雖然大部分時候都能重合,但說到底這還是兩種意思,哪怕最具備地域性的民族,也都是單一地代指在某塊地生息的百姓。


    民族國家又是什麽意思?


    而且,民族國家又與華夏相交,再加上一開始討論的中國。


    這三者有什麽關聯性嗎?


    林煜沒有立刻迴答,而是略微斟酌了一番語句,這才開口說道。


    “說到民族國家,解釋起來倒也並不複雜,我們還是迴到之前的問題,中國與華夏之分。”


    “自春秋戰國以後,實際主旋律的中國便已經等同於華夏,再到漢朝的一統天下,又論證洛邑並非天下之中,中國就不再被作為都城代名詞使用,而是與華夏逐漸重合。”


    “等進入到最強盛的漢武帝時期,更是明確提出中國就是指代大漢的疆域,而匈奴便是中國之外的夷狄。”


    “中國與華夏疆域等同,這個觀點一直持續到了兩漢相交,都沒有太大的變化。”


    “真正有所改變,還是東漢末年分三國的時候,中國即華夏的話語權才被再次削弱,中國從地理代詞重新迴歸到了正統名義。”


    按照《三國誌》中的記載,這時期定都天下之中洛陽的魏國,才算得上是中國,也才有資格自稱中國。


    而吳國、蜀國不算在內。


    簡單來說,這倆直接被魏國給開除“國籍”了。


    當然,這並不是最離譜的,真正抽象的還得是兩晉十六國。


    導致了神州陸沉的五胡(不止這五個)深知“進於中國則中國之”(白話:你說漢話穿漢服才是中國人,穿夷狄服飾那就是夷狄)的道理,所以紛紛開始在華夏這片土地上,爭奪起了“中國”的正統。


    首先是劉淵宣布大漢正統在匈奴。


    接著李雄不甘示弱,又宣布大漢正統在氐人。


    而後苻堅認為大秦正統在氐人。


    拓跋瑋表示大魏正統在鮮卑。


    赫連勃勃認為大夏正統在匈奴。


    宇文覺堅持大周正統在鮮卑。


    幾個“中國”王朝,直接被這些異族胡人輪番繼承了個遍。


    這還隻是“中國”被外族胡人搶著繼承,而後還有佛教趁著南北朝亂世,在華夏大地肆意傳教播撒,進一步對“中國”的民族思想發起了衝擊。


    因為按照佛教觀點,天下之中應該在須彌山,以須彌山為中心,劃分出四大洲。


    也就是《西遊記》所說的四大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