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確的任務完成了,完成的相當輕鬆。


    在正統末年以前,大明真的就是各國眼裏的“天朝上國”。


    那句“大明天下無敵”,如果是在明初時期說的,那真的一點毛病沒有。


    得到李裪暗示後,開口解圍的朝鮮議政府參讚黃喜,字裏行間都不忘加上“有明朝鮮國”。


    這是在反向的暗示提醒李裪,朝鮮是得到了大明的冊封,才得以名正言順建國稱製。


    沒有了大明,那朝鮮王室也就失去了維持統治的法理。


    這很嚴重!


    朝鮮曆代王朝,對中原王朝的政治依賴,都幾乎達到了病態的程度。


    從文字要用中原的漢字,再到貨幣農耕、衣食住行,還有官僚製度、土地製度等等,全都一股腦往中原王朝去抄。


    高麗王朝後期,甚至直接變成了元朝的一個行省。


    雖然征東行省保持了高度的自主,連高麗國王都被元朝默許存在,但元朝同樣派遣了攝政官進行監管。


    高麗的任何國政,都要知會這個元朝攝政官。


    到了朝鮮王朝,變得更加誇張,連國內律法,都直接使用《大明律》作為正統律法依據。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曾經拍過一部名叫《六龍飛天》的曆史劇,講解李芳遠和朝鮮王朝的建國故事。


    其中,有段相當有意思的情節,就是李芳遠去見還是燕王的朱棣,靠著出色的“人格魅力”和“朝鮮威嚴”,成功逼迫“色厲內荏”的朱棣退讓,宣揚了“朝鮮國威”。


    ……


    漢城王宮。


    迎接大明天使的接風宴會結束。


    李裪召集了黃喜、孟思誠、李稷、柳廷顯等重臣,來到王宮內殿議事。


    黃喜說道:“大王,濟州島本就無用,左右不過一流放之地。其對我朝鮮國價值,甚至還不如對馬島重要。”


    孟思誠補充:“不僅濟州島,對馬島對我朝鮮國中,意義也是不大。”


    這話的意思很明顯,因為實際上的朝鮮對馬島,是李芳遠做上王(低配版太上皇)攝政時,力排眾議帶著李裪去打下來的。


    那一戰,朝鮮總共出兵一萬七,不是不能再多,而是有戰力的“精兵”就這麽多。


    柳廷顯、李稷二人作為“上王老臣”,沒有發表意見。


    黃喜見狀,又接著說:“損失了一個濟州島,卻能討好大明皇帝。反之,不僅惡了天朝,濟州島保不住,連大王也要被天朝問責。”


    孟思誠點頭:“反正都要失去,倒不如直接獻出,還能獲取天朝支持,為大王提供更多助力。”


    兩個親信重臣輪番勸諫,外加另外兩位老成持重的“上王老臣”默認。


    李裪總算給了自己一個台階下。


    “說得對,是寡人一時沒有想通,難為諸君為我謀略了。”


    說完了關於濟州島的國事,李裪想了想後突然又說道。


    “寡人自親政以來,有感於朝鮮國中百姓,不通文字,難識律法,無知犯法者甚繁。”


    朝鮮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自己的文字,雖然長期使用漢字,但底層百姓壓根看不懂漢字,漢字隻是朝鮮貴族知識分子的特權。


    如此不通文字,如何管理國家?


    朝鮮有自己的一套辦法,那就是使用借助漢字拚寫朝鮮語的吏讀文體。


    雖然還是麻煩,但總歸也能使用,而且百姓越是愚昧無知,朝鮮權貴才更好統治。


    李裪一提到“文字”,幾名重臣似乎都隱隱察覺到了什麽。


    不多時,李裪醞釀的差不多,直接說道:“寡人意欲模仿‘古篆’,創製新字,取代替換原本繁雜之漢字,以便更好的‘解書’和‘聽訟’,從而更好地教化百姓。”


    此話一出,始終裝透明人不表態的柳廷顯、李稷,竟然齊刷刷跪下。


    “大王不可啊!”


    “漢字於我朝鮮由來已久,地方士紳官員早已熟悉使用,若是驟然替換,唯恐政令不暢。而且新字未必就能被百姓接受,再加之如此倉促替換漢字,萬一被天朝知曉,惹來天朝之怒,豈非得不償失?”


    兩人相繼對著李裪勸說,言辭異常誠懇。


    廢話!


    這要是漢字被取消,換成了新字,影響的可不是方不方便的問題,而是他們傳承至今的權力核心都會跟著消失。


    讀書傳家,重點就在一個讀書。


    掌握一種特權生僻文字,才能更有利於貴族壟斷知識。


    壟斷了知識,才能固化階級。


    柳廷顯、李稷二人為了階級利益,自然是激烈反對。


    黃喜、孟思誠同樣也有猶疑,沒有直接反對,卻也沒有高唿聖明。


    李裪臉色一沉,難得厲聲說道:“寡人創製新字的決心堅定不移,諸君不必再多勸說。有關創製新字事宜,就交由集賢殿來全權負責,可遣使於明年朝貢,跟隨前往天朝大明,學習那裏的音韻文字說法,務必盡早將我朝鮮文字創製出來。”


    好吧!


    隻是韓確的一次奉命出使,來朝鮮索迴濟州島,就讓李裪感受到了一種莫名的屈辱。


    明著興兵對抗,李裪不敢,也沒那個能力。


    那就索性選擇精神文化勝利,這樣也更省錢,還不會被天朝大明攻擊。


    本來還要二十年後,才會被李裪創製的“訓民正音(諺文)”,就這麽一下,便是要提前好多年問世了。


    不過問世了也沒什麽卵用。


    因為曆史上,這套“訓民正音”一出來,不僅底層百姓不用,士紳官員也不用,而且認為這玩意兒比漢字低級太多。


    也確實是低級,就與最初的滿文一樣,一共三個人創建的文字,其中一個還是名義參與,實際還沒開始就死了。


    兩個人創建的滿文,一個負責強行編湊出來,一個稍微修修補補,然後就拿來作為正式文字。


    結果,隻要用滿文寫出來的文書聖旨,總會出現各種錯誤問題。


    朝鮮的“訓民正音”也一樣,因為太過倉促,而且沒有係統性的文字體係,造是造出來了,但結構太過簡單。


    學起來是簡單了,可用起來,同音同形異義的字比日語還多,說話還好,一寫出來完全不能看。


    韓國建立以後,初期為了所謂民族自信,開始排斥漢字,結果造成了教育係統的大量不便。


    十年前的韓國民調顯示,超過一半韓國人不認同排斥漢字,並且認為漢字應該迴歸教科書。


    然後……韓國政府采納了。


    不采納不行啊,小學課本都要看都看不懂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霸道總裁胖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霸道總裁胖總並收藏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