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世界是圓的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作者:霸道總裁胖總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額?
朱瞻基下意識愣了愣,旋即反應過來。
對啊!
林先生既然都把“美洲大陸”的存在道出來了,就連上麵的具體情況都能如數家珍,那怎麽可能不知道這地方在哪裏?
之所以一時沒反應過來,純粹是先入為主的觀念,讓朱瞻基以為如此遙遠的地方,林煜肯定沒去過。
果然,林先生不愧是林先生,居然連這麽遙遠的富饒土地,都能知曉。
就在朱瞻基思緒飄飛的時候,林煜已經自顧的上前,把桌子一橫,用筷子蘸著油墨,便在紙上繪畫起來。
朱瞻基不敢發出一點聲音,就這麽聚精會神的在旁觀看。
很快,一幅略顯潦草,卻又充滿細節的地圖就在白紙上顯現出來。
地圖的主體,是一隻抽象的“大公雞”,雞胸上分別標注了上下兩點,一個寫著北,一個寫著南。
朱瞻基眉毛微動,忍不住問道:“林先生畫的……這是大明的疆域圖?”
林煜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就在雞肚子上寫了倆字——“大明”。
大明的國號和對外官方國書,都是“大明”,而不是“明”,這算是元朝開的壞頭。
朱瞻基看著林煜畫的大明地圖,不僅沒覺得生氣冒犯,反而有種難得新鮮感。
從小到大,他都是聽著自己皇爺爺,永樂大皇帝的威名故事長大的,對大明的理解也都是四夷賓服、萬邦來朝。
想不到,大明的地圖看起來,居然像隻大公雞,尤其底下的瓊州府和大員島,更是活像兩隻雞腳,朝鮮則是下巴的雞冠。
再往東看去……日本是條大長蟲?
嗯,難怪這群倭寇喜歡劫掠他國,連國家都是長成這樣,真難看啊!
林煜還在繼續繪畫,不僅畫出了大明、朝鮮、日本和未被大明完全控製的台灣(隻有澎湖巡檢司)島,連帶還有著東南亞地區的許多小邦國。
再到南洋的舊港宣慰司(羈縻領土,不是附屬國),以及諸多群島,還有更南邊,由於畫紙不夠,所以林煜隻畫了個潦草的圈,在上麵標了個澳洲的字樣。
又在大明的上方,蒙古草原的更北麵,廣闊的區域標注了一個“舊元嶺北行省”,說西伯利亞怕這兩個學生會不理解是什麽意思。
“這就是蒙元的嶺北行省,居然疆域如此廣袤!”於謙看著林煜畫出來的地圖,心底十分震撼。
作為驅逐韃虜、推翻元朝的漢人大明,他們自然是知道元朝有著幾大行省存在,但對於這些行省的具體管轄區域一直都很籠統。
嶺北行省在於謙的理解中,頂多應該就隻是囊括了蒙古草原各部,現在一看居然還要更往北麵。
如此廣袤的疆域,這些遊牧的蒙古人,當年到底是怎麽打下來的?
實際上,真實答案是……沒有打下來。
根據當年的部分史料記載,元朝曾經派遣一支軍隊,帶著漢人官員前往北方為帝國的疆域進行測繪。
那位漢官隨身筆記詳細地記錄了,他們一路行軍的過程,包括日出日落的時間、角度、氣溫變化,白晝和黑夜的時間差乃至一些自然現象。
而這些現象,後世學者進行計算和比對緯度,發現已經超過了蒙古草原,並且與北冰洋的緯度高度契合。
這些證據其實已經可以說明,元朝人的確曾經抵達過北冰洋,他們看到的北海不是貝加爾湖,就是真正的“北海”。
東亞的全圖大致畫完,林煜又取出一張紙,拚接起來繼續繪畫,旁邊的朱瞻基已經自發上去研墨。
林煜用筷子稍微蘸了蘸,就在另一張白紙上繼續畫,手法相當粗暴,直接就畫了兩塊巨大的陸地出來,然後分別標注上了“北美洲”與“南美洲”。
林煜手中捏著一頭黢黑的筷子,方才開口說道:“這就是我剛剛說的新大陸了,北美、南美隻是方便區分,事實上這裏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被任何人發現過,是一塊天然的與世無爭的樂土桃源。”
朱瞻基和於謙連忙湊上前仔細看去,給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大,真的大,比地圖中的大明都還要大。
原來大陸是這個意思,巨大的陸地?
而且,地圖上的“北美洲”與大明隔了好幾個大明的距離,這兩萬八千裏還真是所言不虛。
“嗯?”
朱瞻基忽然抬眼敏銳注意到了地圖的頂部:“林先生,這北美洲似乎與蒙元的嶺北行省,距離很近啊?”
林煜點頭:“嗯,沒錯,確實很近,隻有不過幾十裏。”
“居然這麽近?!”
朱瞻基先是一驚,旋即麵上一喜:“那我們豈不是可以……”
林煜當即搖頭:“不行的,那裏過不去。”
“額……為什麽?”朱瞻基有些不理解。
林煜解釋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地圖上越往北的地方,國家就越來越少?別的不說,就說我大明的奴兒幹都司,還有漠北的蒙古諸部,他們不僅族群少,丁口總數加起來,甚至遠遠不足我大明的百分之一。”
朱瞻基頓時有些迷惑,漠北和遼東的異族人口少,這他是知道的,但是為什麽,他還真沒怎麽關注過。
倒是於謙略一沉思後,開口問道:“林先生,這是為什麽?”
“因為冷啊!”
冷?
就這麽簡單?
於謙顯然也被這個答案說的一懵,他還以為這裏麵有著多發人深思的原因和道理。
“嗬嗬,別看我說的輕鬆,你們是不知道,這越往北,會有多麽寒冷。”
林煜咧嘴一笑:“這也涉及到了你們的知識盲區,我就盡量用你們能聽懂的話來說吧!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它其實不是平的,而是圓的,它是一個橢圓的球體。”
什麽?!
林煜這一番話語出驚人,著實是讓於謙和朱瞻基一陣心潮起伏。
地圓說其實從漢代就已經存在,比如張衡的《渾天儀注》、王充的《論衡》都有明確指出“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蛋黃是圓的,所以地球也是圓的)的理念。
而《周髀算經》這本數學書中,甚至專門利用數據計算,來否定了“天圓地方”,隻不過取而代之的卻是天象蓋笠,地法覆盤的“蓋天說”。
一直到了兩晉南北朝,地圓說其實都很有市場,舊唐書甚至側麵認為,地球不說全部圓的,那也應該是個半圓,並且認為太陽光可能是平行光。
隻不過,等到了宋元明三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天圓地方”的理論得到了一波史詩級強化——政治正確。
“天圓地方”成為皇權執中而治的基石,否認“天圓地方”,認可“地圓”理念,就意味著否定皇朝的正當性……
朱瞻基下意識愣了愣,旋即反應過來。
對啊!
林先生既然都把“美洲大陸”的存在道出來了,就連上麵的具體情況都能如數家珍,那怎麽可能不知道這地方在哪裏?
之所以一時沒反應過來,純粹是先入為主的觀念,讓朱瞻基以為如此遙遠的地方,林煜肯定沒去過。
果然,林先生不愧是林先生,居然連這麽遙遠的富饒土地,都能知曉。
就在朱瞻基思緒飄飛的時候,林煜已經自顧的上前,把桌子一橫,用筷子蘸著油墨,便在紙上繪畫起來。
朱瞻基不敢發出一點聲音,就這麽聚精會神的在旁觀看。
很快,一幅略顯潦草,卻又充滿細節的地圖就在白紙上顯現出來。
地圖的主體,是一隻抽象的“大公雞”,雞胸上分別標注了上下兩點,一個寫著北,一個寫著南。
朱瞻基眉毛微動,忍不住問道:“林先生畫的……這是大明的疆域圖?”
林煜沒有直接迴答,而是就在雞肚子上寫了倆字——“大明”。
大明的國號和對外官方國書,都是“大明”,而不是“明”,這算是元朝開的壞頭。
朱瞻基看著林煜畫的大明地圖,不僅沒覺得生氣冒犯,反而有種難得新鮮感。
從小到大,他都是聽著自己皇爺爺,永樂大皇帝的威名故事長大的,對大明的理解也都是四夷賓服、萬邦來朝。
想不到,大明的地圖看起來,居然像隻大公雞,尤其底下的瓊州府和大員島,更是活像兩隻雞腳,朝鮮則是下巴的雞冠。
再往東看去……日本是條大長蟲?
嗯,難怪這群倭寇喜歡劫掠他國,連國家都是長成這樣,真難看啊!
林煜還在繼續繪畫,不僅畫出了大明、朝鮮、日本和未被大明完全控製的台灣(隻有澎湖巡檢司)島,連帶還有著東南亞地區的許多小邦國。
再到南洋的舊港宣慰司(羈縻領土,不是附屬國),以及諸多群島,還有更南邊,由於畫紙不夠,所以林煜隻畫了個潦草的圈,在上麵標了個澳洲的字樣。
又在大明的上方,蒙古草原的更北麵,廣闊的區域標注了一個“舊元嶺北行省”,說西伯利亞怕這兩個學生會不理解是什麽意思。
“這就是蒙元的嶺北行省,居然疆域如此廣袤!”於謙看著林煜畫出來的地圖,心底十分震撼。
作為驅逐韃虜、推翻元朝的漢人大明,他們自然是知道元朝有著幾大行省存在,但對於這些行省的具體管轄區域一直都很籠統。
嶺北行省在於謙的理解中,頂多應該就隻是囊括了蒙古草原各部,現在一看居然還要更往北麵。
如此廣袤的疆域,這些遊牧的蒙古人,當年到底是怎麽打下來的?
實際上,真實答案是……沒有打下來。
根據當年的部分史料記載,元朝曾經派遣一支軍隊,帶著漢人官員前往北方為帝國的疆域進行測繪。
那位漢官隨身筆記詳細地記錄了,他們一路行軍的過程,包括日出日落的時間、角度、氣溫變化,白晝和黑夜的時間差乃至一些自然現象。
而這些現象,後世學者進行計算和比對緯度,發現已經超過了蒙古草原,並且與北冰洋的緯度高度契合。
這些證據其實已經可以說明,元朝人的確曾經抵達過北冰洋,他們看到的北海不是貝加爾湖,就是真正的“北海”。
東亞的全圖大致畫完,林煜又取出一張紙,拚接起來繼續繪畫,旁邊的朱瞻基已經自發上去研墨。
林煜用筷子稍微蘸了蘸,就在另一張白紙上繼續畫,手法相當粗暴,直接就畫了兩塊巨大的陸地出來,然後分別標注上了“北美洲”與“南美洲”。
林煜手中捏著一頭黢黑的筷子,方才開口說道:“這就是我剛剛說的新大陸了,北美、南美隻是方便區分,事實上這裏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被任何人發現過,是一塊天然的與世無爭的樂土桃源。”
朱瞻基和於謙連忙湊上前仔細看去,給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大,真的大,比地圖中的大明都還要大。
原來大陸是這個意思,巨大的陸地?
而且,地圖上的“北美洲”與大明隔了好幾個大明的距離,這兩萬八千裏還真是所言不虛。
“嗯?”
朱瞻基忽然抬眼敏銳注意到了地圖的頂部:“林先生,這北美洲似乎與蒙元的嶺北行省,距離很近啊?”
林煜點頭:“嗯,沒錯,確實很近,隻有不過幾十裏。”
“居然這麽近?!”
朱瞻基先是一驚,旋即麵上一喜:“那我們豈不是可以……”
林煜當即搖頭:“不行的,那裏過不去。”
“額……為什麽?”朱瞻基有些不理解。
林煜解釋道:“你們有沒有發現,地圖上越往北的地方,國家就越來越少?別的不說,就說我大明的奴兒幹都司,還有漠北的蒙古諸部,他們不僅族群少,丁口總數加起來,甚至遠遠不足我大明的百分之一。”
朱瞻基頓時有些迷惑,漠北和遼東的異族人口少,這他是知道的,但是為什麽,他還真沒怎麽關注過。
倒是於謙略一沉思後,開口問道:“林先生,這是為什麽?”
“因為冷啊!”
冷?
就這麽簡單?
於謙顯然也被這個答案說的一懵,他還以為這裏麵有著多發人深思的原因和道理。
“嗬嗬,別看我說的輕鬆,你們是不知道,這越往北,會有多麽寒冷。”
林煜咧嘴一笑:“這也涉及到了你們的知識盲區,我就盡量用你們能聽懂的話來說吧!就是我們所處的世界,它其實不是平的,而是圓的,它是一個橢圓的球體。”
什麽?!
林煜這一番話語出驚人,著實是讓於謙和朱瞻基一陣心潮起伏。
地圓說其實從漢代就已經存在,比如張衡的《渾天儀注》、王充的《論衡》都有明確指出“天如雞子,地如雞中黃”(蛋黃是圓的,所以地球也是圓的)的理念。
而《周髀算經》這本數學書中,甚至專門利用數據計算,來否定了“天圓地方”,隻不過取而代之的卻是天象蓋笠,地法覆盤的“蓋天說”。
一直到了兩晉南北朝,地圓說其實都很有市場,舊唐書甚至側麵認為,地球不說全部圓的,那也應該是個半圓,並且認為太陽光可能是平行光。
隻不過,等到了宋元明三朝,情況開始發生變化,“天圓地方”的理論得到了一波史詩級強化——政治正確。
“天圓地方”成為皇權執中而治的基石,否認“天圓地方”,認可“地圓”理念,就意味著否定皇朝的正當性……